回覆列表
  • 1 # 九夏在宇宙

    中國 彭修文、餘隆、高佔全 馬塔(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揮家。指揮技巧精堪,節奏感敏銳。以指揮拉威爾的《達芙尼斯與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園之夜》著稱。 馬澤爾(Lolin Maazel,1930~)法國指揮家。指揮風格明快,力度對比鮮明。他指揮的格什溫的《波基與貝絲》、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深受好 評。 小澤征爾(Ozawa Seizi,1935~)日本指揮家。指揮明快而充滿激情,善於使樂隊發揮潛力,形成輝煌的音口響效果。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技巧紮實,精力充沛。 瓦爾維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揮家。指揮風格具有旋律美,富於戲劇性。擅長指揮威爾第以前的義大利歌劇以及從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 巴倫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指揮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布萊茲(Pierre Boulez,1925~)法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的最生要人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揮家。指揮客觀、完整,具浪漫氣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蘭指揮家。指揮熱情而充滿朝氣。擅長指揮西貝柳斯的作品。 吉烏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嚴肅認真、穩健而富於激情,氣魄宏大。 伊萬諾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蘇聯指揮家。指揮豪放而富有力量,音樂形象鮮明。指揮曲目廣泛。 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臘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安切爾(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捷克民族音樂的傳統表現方法,又具有現代特點。 安賽爾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揮家。指揮敏銳,充滿魄力,表情生動。擅長指揮近代舞劇作品。 約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完整。指揮曲目以德國作品為主,尤擅長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蘭指揮家。擅長指揮現代音樂作品及肖邦的鋼琴協奏曲。 奧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不論大麴、小曲,甚至協奏曲,都有高水準的表現,指揮風格樸實細膩,強調尊重古典傳統。 富爾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彪西、拉威爾、柏遼茲等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富爾特文格勒(WilhelmFurtwfingler,1886~1954)德國指揮家。他要求樂隊隊員演奏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指揮風格文靜優雅、樸實親切。擅長指揮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及20世紀的英國作品。 普里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穩健。 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舒展大方,對作品的理解頗有深度,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最正統的解釋者之一。 赫爾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質樸,音樂形象鮮明。 蘇伊特納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國指揮家。指揮自然灑脫,富有生氣,被認為是莫扎特作品最佳指揮之 克萊伯·埃裡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奧地利指揮家。其歌劇指揮在語言節奏和歌劇演出效果的處理上頗具特色,並博得好評。 克萊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奧地利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國浪漫樂派的歌劇與德奧古典樂派的管絃樂曲。 克格爾(Herbert Kegei,1920~)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而富於動力。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指揮現代作品。 克呂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風格簡潔,品位高雅。擅長指揮法國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爾的樂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師承德國樂派,晚期更為穩健嚴謹。 克納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後期浪漫樂派作品。尤其擅長批揮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和瓦格納的歌劇。 裡希特·卡爾(Karl Richter,1926~1981)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強調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為主。 近衛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揮家、作曲家。其指揮繼承了克萊伯的浪漫派風格,把在德國佔主流的音樂欣賞趣味傳播到日本,被譽為日本交響音樂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家。指揮風格繼承了19世紀維也納傳統,質樸嚴謹,強調忠實於作品內容。擅長指揮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瓦格納、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作品。[1]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純樸率直,富於現代氣息。上自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下至現代作品與爵士樂,無不勝任,60年代後以指揮歌劇為主。 庫貝里克·拉斐爾(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穩健,富於戲劇性。指揮曲目廣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933~)義大利指揮家。指揮明快流利,能準確表現不同作品的風格。他是當代指揮羅西尼、威爾第作品的最有才華的指揮之一。 阿諾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乾淨利落,節奏鮮明,具有時代特點。演出曲目包括浪漫樂派作品和現代作品。 英巴爾(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擅長指揮貝多芬及德奧浪漫樂派的作品。 範德諾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富於抒情性,是比利時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揮家。 明興格爾(Karl Munchinger,1915~)德國指揮家。指揮穩健典雅,具有濃厚的德國傳統風味。指揮曲目以巴羅克音樂為主,同時指揮布里頓、欣德米特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圖爾諾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風格瀟灑,擅長指揮捷克近、現代樂曲。 巖城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揮家。指揮富有激情和動力。指揮曲目較廣,包括古典和現代音樂。 迪圖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揮家。指揮充滿活力和生氣。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國指揮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的傳統,節奏明澈,樂句清楚,表達嚴謹細膩。擅長指揮德國古典作品。 凱爾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傳統,表現力豐富。擅長於指揮德奧作品。 凱爾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匈牙利的傳統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羅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於演奏東歐作品和現代樂曲。 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蘭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而充滿激情,是公認的俄羅斯現代樂曲權威指揮家。 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蘇聯指揮家。指揮技巧卓越,具有敏銳的色彩感與柔潤的音樂性,以富有生氣的手段使樂隊音響達到均衡與協調,對作品時代風格的掌握恰如其分。指揮曲目廣泛,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劇,普羅科菲耶夫、柴科夫基、西貝柳斯的交響曲著稱。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剛毅果斷,氣魄宏偉,樂曲處理嚴密勻稱,樂隊音響層次分明,被認為是柴科夫斯基與肖斯塔科維奇作品的最權威的詮釋者。 拜尼姆(Edu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蘭指揮家。其指揮注重傳統風格,穩健紮實,自然莊重。 保姆加特納(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奧地利指揮家。對莫扎特作品的研究享有盛譽。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而熱情洋溢,富於民族特色。 科米肖納(Sergiu Comissiona,1928,~)羅馬尼亞指揮家。指揮富於戲劇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國指揮家。擅長於指揮近、現代樂曲。 洛克倫(James Lorghran,193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樂處理周詳、細緻、自然。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西班牙指揮家。是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西班牙當代最出色的指揮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國指揮家。指揮生氣勃勃,曲目廣泛。 施托爾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費倫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費多謝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充滿激情,明快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 索爾蒂(Solti Geovg,1912~)出生於匈牙利的英國指揮家。指揮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以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稱。 萊汶(James Levine,1943~)美國指揮家、鋼琴家。指揮穩健優雅,曲目廣泛,被認為是多才多藝的指揮家。 萊特納(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莫扎特、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以及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等。 萊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奧地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擅長指揮瓦格納、普羅科菲耶夫、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蘇聯指揮家。指揮風格樸實穩健。 諾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蘭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指揮曲目廣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而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擅長指揮前蘇聯作品與西貝流斯的管絃樂曲。 勒格納(Heinz Rogner,1929~)德國指揮家。指揮樸實無華,富於表情,具有德國傳統風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以歐美古典名曲為主,兼及音樂劇選曲和流行歌曲改編曲等。 薩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英國現代樂曲與北歐作曲家的作品 薩瓦利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國指揮家。指揮純正而生動。演出莫扎特與、貝多芬早期鋼琴協奏曲時,常身兼指揮和鋼琴演奏。 梅塔(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揮家。其指揮感情充沛,富有現代氣息,樂曲處理乾淨利索。 塔爾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揮家。指揮技巧紮實,表現穩健。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細膩而有個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響豐滿,富於激情。 斯Vitara諾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動力感強,色彩豐富鮮明,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特點。 豪澤(Alfred Hause,1921~)德國指揮家。早期以指揮探戈舞曲為主,後擴大指揮曲目到古典樂曲和通俗樂曲。 塞爾(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忠實於原作,樸實無華。指揮曲目範圍廣泛,擅長演奏德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東歐民族樂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uti,1941~)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等作品著稱。 戴維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柏遼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揮風格穩健明晰。 戴維斯·安德魯(Andrew Devis,1944~)英國指揮家。指揮表情豐富,擅長指揮合唱曲。

  • 2 # 搖滾80後

    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總監。指揮技巧精湛,步伐強勁。它由Ravel《達芙尼斯與克洛埃》,Stravinsky《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Faya《西班牙庭園之夜》發音。

      Lomo Maazel(1930~)法國導演。命令風格明亮,對比度令人驚訝。他傳送格什溫《波基與貝絲》,普羅科菲耶夫《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等。

      Ozawa Seizi(1935~)日本管弦樂團導演。這個命令很明亮,充滿了激情,讓樂隊觸及它的潛力並形成一種絢麗的音效是很好的。

      Edode Waart(1941~)荷蘭指揮擁有廣泛的導演,紮實而充滿活力的技巧。

      Silvio Varviso(1924~)南非管絃樂隊指揮。命令風格具有旋律美感,具有戲劇性。他擅長指導威爾第以前的義大利歌劇,並從莫扎特到理查德施特勞斯。

      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導演。命令充滿了浪漫。

      Pierre Boulez(1925~)法國管絃樂隊指揮,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管絃樂隊指揮。命令客觀,完整,浪漫。

      AkkoKamu(1946~)芬蘭導演。這個命令充滿熱情,充滿活力。很好地指導Sibelius的工作。

      Carlo Maria Giniini(1914~)義大利管絃樂隊指揮。這個命令是嚴肅,持久,充滿激情和雄心勃勃的。

      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蘇聯指揮官。命令大膽有力,音樂生動。主導軌道廣泛。

      Dimitri Mitropoulos(1895 - 1960)希臘樂團指揮,鋼琴家,作曲家。

      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導演。他的命令繼承了捷克流行音樂的傳統表達,並具有現代特色。

      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導演。命令熱情,充滿活力和生動的表達。很好地指導現代舞的戲劇。

      Eugen Jochum(1902~)德國導演。命令很明亮,完整。導演的曲目以德國作品為基礎,特別適合指導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蘭管絃樂隊指揮。適合指揮肖邦的現代音樂和鋼琴音樂會。

      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國導演。主導音樂是廣泛的,無論是偉大的歌曲,小歌曲甚至音樂會,都有高水平的表現,指揮風格簡潔精緻,強調對古典傳統的尊重。

      法國管弦樂團導演Jean Fournet(1899-1985)。他擅長指導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如德彪西,拉威爾和柏遼茲。

      Wilhelm Furtwfingler(1886~1954)德國導演。他要求樂隊成員在他們演奏時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力,並且命令充滿了浪漫。

      安德烈普雷文(1929~)美國指揮,鋼琴家和作曲家。命令風格平靜優雅,簡約而親密。指導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和二十世紀的英國作品是很好的。

      John Pritchard(1921~)英國導演。該驅動程式具有廣泛的軌道和堅實的風格。

      Monte(Pierre Monteux,1875~1964)義大利管絃樂隊指揮。導演很慷慨,對作品有著深刻的瞭解,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中最正統的表演者之一。

      Ganther Herbig(1931~)德國導演。命令風格簡單,音樂影象清晰。

      Neutian 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國導演。這個命令自然而且簡單易行,被認為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導演。

      Erich Kleiber(1890-1956)奧地利交響樂團指揮。歌劇指揮官在處理語言的節奏和歌劇的表現方面有著特殊的功能,並贏得了讚譽。

      Carlos Kleiber(1930~)奧地利交響樂團指揮。指導德國浪漫音樂的歌劇和德國古典音樂的管絃樂是很好的。

      Herbert Kegei(1920~)德國管絃樂隊指揮。命令風格是不變的和有動力的。它有各種各樣的司機,有利於指導現代作品。

      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時導演。命令風格簡潔大方。適合指導現代法國作品,特別是拉威爾的音樂。

      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國指揮家。它的指揮官以德國音樂學校為基礎,最後階段更加穩定和嚴謹。

      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國管弦樂團導演。適合指導晚期浪漫音樂作品。特別擅長布魯克納和瓦格納的歌劇交響曲。Karl Richter(1926-1981)德國管絃樂隊指揮。他的命令強調抒情。演出基於巴赫的作品。 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導演兼作曲家。指揮繼承了Kleber的浪漫風格,將德國的音樂趣味傳播到日本,被稱為日本交響樂之父。

      Karl Bo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命令的風格繼承了19世紀的維也納傳統,簡潔而嚴謹,強調對作品內容的忠誠。向莫扎特,理查德施特勞斯,瓦格納,貝多芬和勃拉姆斯方向發展。 [1]

      倫納德伯恩斯坦(1918-1990)管絃樂隊指揮,作曲家,美國鋼琴家。命令簡單而現代。從古典音樂和浪漫音樂,到現代作品和爵士樂,它是無能的: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它被歌劇所主宰。

      Rafaei Kubelik(1914~)捷克導演。這個命令自然穩定而且引人注目。主導軌道廣泛。

      CIaudil Abbado,933~)義大利管絃樂隊指揮。該命令是流動的,可以準確地表示不同作品的風格。他是當代導演羅西尼和威爾第最有才華的導演之一。

      Nlkolai Anosov的前蘇聯指揮官(1900-1962)。命令乾淨整潔,節奏清晰,時代特徵鮮明。表演包括浪漫音樂和現代作品。

      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主任。主導風格穩定,擅長指導貝多芬和德國浪漫音樂。

      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時導演。指揮官是抒情的,是比利時的代表董事。

      德國導演(Karl Munchinger,1915~)。該命令穩定而優雅,具有濃厚的傳統德國風味。導演的曲目以巴洛克音樂為基礎,同時指導現代作曲家如Britton和Hindemith的作品。

      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導演。指揮風格優雅,擅長指導現代和現代捷克音樂。

      Iwaki Hiroyuki(1932~)日本導演。命令充滿了激情和動力。導演的曲目很廣,包括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

      Charles Dutoit(1936~)瑞士導演。命令充滿活力和憤怒。Rudolf Kemp(1910~1976)德國導演。導演繼承了德國音樂的傳統,具有清晰的節奏,清晰的短語和嚴謹的表達。適合指導德國經典。

      德國導演(Josef Keilberth,1910~1976)。他的命令繼承了德國音樂傳統,表達豐富。良好的指導德國作品。

      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管絃樂隊指揮。他的領導繼承了傳統的匈牙利技術,清晰而富有表現力。

      Witold Rowicki(1914~)波蘭指揮。它擁有廣泛的導演,擅長演奏東方和現代音樂。

      Artur Rodzinski(1894~1958)是一位波蘭人,充滿活力和熱情的指揮,被公認為現代俄羅斯音樂的授權導演。

      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蘇聯導演。出色的指揮技巧,敏銳的色彩感和柔和的音樂,用活潑的手段實現樂隊聲音的平衡和協調,掌握工作作風是恰當的。導演的曲目非常廣泛,以指導柴可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柴可夫斯基和西貝柳斯三部主要舞蹈劇而聞名。

      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蘇聯指揮官。指揮官有決心和決心,音樂很棒。音樂很平衡,樂隊組織得很好。他被認為是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維奇最授權的翻譯。

      Edu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蘭導演。他的命令注重傳統風格,堅固而堅固,自然而莊重。

      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奧地利交響樂團指揮。他以研究莫扎特的作品而聞名。

      Zdenek Kosler(1928~)捷克導演。命令自然而熱情,富有民族特色。

      Sergiu Comissiona(1928,〜)羅馬尼亞導演。這個命令充滿了戲劇性。

      David Zinman(1936~)美國管弦樂團導演。適合指導現代和現代音樂。

      James Lorghran(1931~)英國管弦樂團導演。導演人數眾多,音樂周到,細緻,自然。

      西班牙語LópezCobos(1940~)西班牙語主任。他是當代西班牙最傑出的導演,活躍於國際音樂界。霍斯特·斯坦(1928~)德國管絃樂隊指揮。該命令是動態的,軌道很廣泛。

      奧地利導演兼羅伯特斯托茲作曲家(1880年,1975年)。命令充滿了浪漫。

      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管絃樂隊指揮。該命令穩定而強大,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

      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蘇聯指揮官。命令充滿激情,聰明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

      Solti Geovg(1912~)出生於匈牙利的英國導演。命令很棒,也很抒情。要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等等。

      詹姆斯萊文(1943~)美國導演和鋼琴家。該命令穩定而優雅,軌道廣泛,被認為是一個多功能的驅動程式。

      費迪南德萊特納(1912~)德國管絃樂隊指揮。指導莫扎特,瓦格納,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歌劇和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是很好的。

      Erich Leinsdorf(1912~)奧地利交響樂團指揮。這個命令穩定而有力,擅長指導瓦格納,普羅科菲耶夫,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

      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蘇聯指揮官。命令樣式簡單且常量。

      Vaciav Neumann(1920~)捷克導演。導演的曲目很廣泛,由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葉伊切克等捷克作曲家創作。

      Bernard Heitink(1929~)荷蘭導演。這個命令是恆定而強大的,主導線索是廣泛的。

      Kurt Sanderling(1912~)德國管弦樂團導演。這個命令很棒,很棒,充滿了抒情。指導前蘇聯和西貝柳斯管弦樂團的作品是很好的。

      Heinz Rogner(1929~)德國管弦樂團導演。這個命令樸實無華,富有表現力,具有傳統的德國風格。

      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國管弦樂團導演。導演的曲目主要包括經典的歐美歌曲,以及音樂劇的選擇和流行歌曲的改編。

      英國領導人(Maicolm Sargent,1895-1967)。適合指導現代英國音樂和北歐作曲家。

      Woifgang Sawallisch的德國主任(1923~)。命令純潔生動。在解讀莫扎特和貝多芬的第一次鋼琴音樂會期間,他是導演和鋼琴家。Zibin Mehta(1936~)印度管弦樂團導演。導演充滿情感和現代感,音樂乾淨整潔。

      Yoav Talms(1943~)以色列導演。指揮技能很強,表現也很穩定。

      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總監。司機擁有各種各樣的賽道,風格精緻而個性。

      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國導演。主導音軌廣泛,聲音完整而充滿激情。

      Evgeny Svtlanov(1928~)前蘇聯導演。命令力量強,色彩豐富生動,具有濃厚的俄羅斯風格。

      Alfred Hause(1921~)德國管絃樂隊指揮。在早期,他主要執導探戈舞曲,後來將主導曲目擴充套件到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

      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主任。他的使命是真實的,樸實無華的。它有各種各樣的方向軌道,擅長播放來自東歐的古典德國音樂,浪漫音樂和民間音樂。

      Klfaus Tennstedt(1921~)德國導演。導演有各種各樣的線索,特別擅長指導馬勒的工作。

      Riccardo Muti(1941~)義大利管絃樂隊指揮。該命令是動態的。導演的曲目很廣泛,以指揮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和其他作品而聞名。

      ColSn Davis(1927~)英國導演。它擁有廣泛的驅動力,尤其擅長管理柏遼茲和斯特拉文斯基。命令風格穩定而清晰。

      Andrew Devis(1944~)英國管弦樂團導演。指揮官表現力很強,擅長派合唱團。

  • 3 # 大胖講歷史

    富特文格勒

    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20世紀最偉大指揮家,德國指揮學派集大成者,音樂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

    瓦爾特

    布魯諾•瓦爾特簡介 Bruno Walter , (1876--1962) 德國指揮家人物生平 生於柏林。原名布魯諾•施萊辛格,後改名布魯諾·瓦爾特。早年學於柏林施特

    克萊姆佩勒

    奧托·克萊姆佩勒 (Otto Klemperer), 1885年5月14日生於弗羅克勞(前稱佈雷斯勞), 1973年7月6日逝世於蘇黎世,是德國指揮家作曲家, 晚年獲得以色列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

    托斯卡尼尼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年3月25日生於帕爾馬,1957年1月16日卒於紐約,義大利指揮家。

    卡拉揚

    二十世紀世界著名指揮大師,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指揮,而且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人,許多年輕的樂手在卡拉揚的幫助下進入了專業演奏的行列

  • 4 # 早晨5435

    1、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 oscanini,1867~1957)義大利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 九歲入帕爾馬音樂院學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為里約熱內盧歌劇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揮演出了《阿伊達》博得好評,從此就任正式指揮。同年返回義大利,在特里諾和米蘭以指揮歌劇新作和瓦格納的歌劇而著名。1903-1906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歌劇院指揮,1908-1915年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主任指揮。1915年回國,重任斯卡拉歌劇院音樂指導。1928-1936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美國音樂界為他挑選優秀演奏員組成NBC(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由他任指揮達十七年,直到1954年退休。 在將近70年的指揮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揮演出過100多部歌劇和無以數計的管絃樂曲,演出曲目極為廣泛。他的指揮藝術在世界樂壇上影響極大,到本世紀60年代為止,一直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是從瓦格納浪漫主義指揮學派向強調客觀性的現實主義指揮學派過渡的奠基人。他竭力主張總譜是指揮家唯一的遵循原則,應最大限度地忠實於原譜,最大限度地表現原譜。他的指揮特點以感情浩瀚、壯闊及風格多樣而著稱。他善於把作者的意圖絲絲入扣地傳達給聽眾,他的座右銘是:“我不要聽那些音符,問題在於音樂的意義,在於音響的靈魂。”另外,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對自己的演奏要求嚴格,力求表現得盡善盡美,其風格簡潔明快,富於歌唱性,有鮮明的個性與活力。他擅長記憶樂譜,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2、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國美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他生於柏林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原名布魯諾·施萊辛格(Bruno Schlesinger),有一兄一妹。8歲入柏林斯特恩音樂學校學習,以“小莫扎特”見稱。12歲在一次學生演出中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後受漢斯·馮·彪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影響,立志做指揮家。16歲作為 學生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出自己的《平靜的海與順利的航行》(Meeresstille und glückliche Fahrt 合唱團與樂隊,歌德詞)。1894年3月21日他以歌劇指揮身份在科隆歌劇院首次登臺(先為人聲教練),指揮羅爾津(Gustav Albert Lortzing 1801-1851)《軍械士》(Der Waffenschmied)。同年秋季他在漢堡歌劇院結識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一歌劇指揮),先為合唱指揮,後為歌劇指揮。

    3、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1882~1977) 美籍英國指揮家。生於倫敦。父為波蘭人,母為愛爾蘭人。學於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及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後又去巴黎及慕尼黑深造。1905年去美國,曾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兼合唱指揮。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任音樂指導。1912年,應聘為費城交響樂團任音樂指揮,將該團訓練成為以音響絢爛華麗、效果豐富多彩而著稱的樂隊。組織過全美青年交響樂團、紐約市交響樂團和美國交響樂團。他從1917年開始錄製唱片,1929年開始作廣播演出,後來又在電影裡演出,並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樂隊改編曲。1940年擔任迪斯尼的《幻想曲》(Fantasia)音樂指揮及演員,該片將音樂和動畫結合在一起。

    4、威爾海爾姆·富爾特溫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德國指揮家。八歲開始學音樂,上小學時即顯露出其非凡的音樂天才。起初在朱裡赫與斯特拉斯堡任指揮,後歷經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應聘為柏林愛樂樂團指揮。曾於1926-1928年指揮紐約愛樂樂團,歸國後任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隊指揮,同時到德國各城市及維也納、巴黎、倫敦等地巡迴演出,所到 之處,觀眾們無不歡聲雷動,他由此而名震全球。1937年成為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指導、柏林愛樂樂團指揮和德國納粹政府的音樂顧問,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被誤作戰犯。1947年他終於被宣判無罪,才重新開始演出。

    5、尤金·奧曼蒂(Eugene Ormandy,1899~1985) 尤金·奧曼蒂是一位才氣橫溢的人物。他於1899年11月18日出生在布達佩斯。三歲時就開始拉小提琴,五歲半進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預科學習。他的小提琴演奏技藝進展神速,十四歲半畢業於音樂學院,榮獲文學士學位,十七歲成了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

    6、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 1989) 卡拉揚力圖將托斯卡尼尼的忠於原譜和富特文格勒的即興發揮融為一體。他的指揮動作灑脫大方,時而充滿激情,時而又細膩精緻。在指揮台上他經常閉目深思,使得樂隊各聲部之間達到了演奏室內樂般的默契。在他的領導下,柏林愛樂樂團展現出了一種有如金屬般的亮色,被譽為卡拉揚“音響”。 卡拉揚最擅長的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奧作曲家的作品,如:貝多芬、勃拉姆斯、門德爾松、舒曼、瓦格納、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另外,對於近現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西貝柳斯、尼爾森、肖斯塔科維奇,他都有著非常精彩的演繹。

    7、雷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1918~1990) 美國指揮家、作曲家。曾就學於哈佛大學和柯蒂斯音樂學校。1943年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1958年成為該團第一個美國指揮。他在任的十一年間,正是該團的黃金時代,此間他曾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從此一舉確立了第一流指揮家的名聲。他創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獨奏、絃樂和打擊樂的《小夜曲》,舞劇《幻想自由》等。他寫的通俗音樂劇《鎮上》和《奇妙的城鎮》是百老匯經常上演的劇目。1969年辭去指揮職務專門從事作曲,但仍在歐洲各地作客席指揮而引人注目。享有紐約交響樂團桂冠指揮家的稱號。自紐愛退休後,他轉往歐洲發展,希望多花點時間作曲,不過顯然事與願違。他在歐洲最重要的功績是與維也納愛樂保持長久良好的關係。因此維也納愛樂頒給伯恩斯坦“榮譽副同志”的殊榮。奧地利於1977年舉行了“伯恩斯坦音樂節”來表彰他的藝術活動。

    8、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當代著名的義大利指揮家。自幼接受音樂教育,並就學於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十歲起就曾研究指揮法,並指揮過室內管絃樂隊。1958年在美國庫賽維斯基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後在維也納音樂學院隨名家深造,1963年又在米特洛波勞斯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加之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成功地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使他一舉成名。1969年被聘為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71年又與不設常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訂立了終身契約,並以首席指揮的身份積極籌辦演出活動。

    9、小澤征爾(Seiji Qzawa,1935~) 日本著名指揮家,後加入美國籍。生於中國瀋陽,1951年入日本東京桐朋學園高等學校音樂系學習指揮。1959年在法國第九屆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伯克郡音樂節的指揮會演和卡拉揚主持的比賽中獲獎。1960年初次登臺指揮法國國立廣播管弦樂團,接著又出色地指揮過紐約愛樂樂團,舊金山、加拿大、倫敦交響樂團和維也納樂團等,1970年起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後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訂終身合同,任音樂指導兼指揮,併兼任新日本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每年都有一定時間回日本。

    10、祖賓·梅塔(Zubin Mehta,1936~) 祖賓·梅塔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梅萬·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師和指揮家、孟買交響樂團和絃樂四重奏團的創始人。祖賓·梅塔7歲時就受到了正規的小提琴和鋼琴教育,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已經對歐洲音樂非常熟悉。作為父親的學生,他16歲的時候就指揮了孟買交響樂團。可是他遵循父母的意願,去學習醫學。但上了兩個學期的課之後,他就轉投到音樂的懷抱中了。18歲的時候他去了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作曲。在漢斯·斯瓦洛夫斯基底下完成了指揮的學業。

  • 5 # 家國天下69

    ①中國,彭修文,餘隆,高佔全②馬塔,墨西哥指揮家,指揮技巧精堪,節奏感敏銳,以指揮拉威爾的(達芙尼斯與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園之夜)著稱(3)馬澤爾,法國指揮家,指揮風格明快,力度對比鮮明,他指揮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深受好評(4)小澤征爾,日本指揮家,指揮明快而充滿激情,善於使樂隊發揮潛力,形成輝煌的音口響效果(5)瓦特,荷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技巧紮實,精力充沛(6)瓦爾維索,南非指揮家指揮風格具有旋律美,富於戲劇性(7)巴倫波伊姆,以色列指揮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8)布萊茲,法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的最重要人物之一(9)布洛姆施泰特,瑞典指揮家指揮客觀完整具有浪漫氣息(10)卡姆芬蘭指揮家指揮熱情而充滿朝氣,擅長的指揮西貝柳斯的作品(11)吉烏利尼,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嚴肅認真,穩健而富於激情氣魄宏大(12)伊萬諾夫,前蘇聯指揮家,指揮豪放而富有力量,音樂形象鮮明,指揮曲目廣泛。

  • 6 # 張先森生活記

    音樂指揮家?

    中國

    彭修文、餘隆、高佔全

    馬塔(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揮家。指揮技巧精堪,節奏感敏銳。以指揮拉威爾的《達芙尼斯與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園之夜》著稱。

    馬澤爾(Lolin Maazel,1930~)法國指揮家。指揮風格明快,力度對比鮮明。他指揮的格什溫的《波基與貝絲》、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深受好

    評。

    小澤征爾(Ozawa Seizi,1935~)日本指揮家。指揮明快而充滿激情,善於使樂隊發揮潛力,形成輝煌的音口響效果。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技巧紮實,精力充沛。

    瓦爾維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揮家。指揮風格具有旋律美,富於戲劇性。擅長指揮威爾第以前的義大利歌劇以及從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

    巴倫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指揮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布萊茲(Pierre Boulez,1925~)法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的最生要人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揮家。指揮客觀、完整,具浪漫氣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蘭指揮家。指揮熱情而充滿朝氣。擅長指揮西貝柳斯的作品。

    吉烏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嚴肅認真、穩健而富於激情,氣魄宏大。

    伊萬諾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蘇聯指揮家。指揮豪放而富有力量,音樂形象鮮明。指揮曲目廣泛。

    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臘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安切爾(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捷克民族音樂的傳統表現方法,又具有現代特點。

    安賽爾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揮家。指揮敏銳,充滿魄力,表情生動。擅長指揮近代舞劇作品。

    約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完整。指揮曲目以德國作品為主,尤擅長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蘭指揮家。擅長指揮現代音樂作品及肖邦的鋼琴協奏曲。

    奧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不論大麴、小曲,甚至協奏曲,都有高水準的表現,指揮風格樸實細膩,強調尊重古典傳統。

    富爾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彪西、拉威爾、柏遼茲等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富爾特文格勒(WilhelmFurtwfingler,1886~1954)德國指揮家。他要求樂隊隊員演奏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指揮風格文靜優雅、樸實親切。擅長指揮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及20世紀的英國作品。

    普里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穩健。

    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舒展大方,對作品的理解頗有深度,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最正統的解釋者之一。

    赫爾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質樸,音樂形象鮮明。

    蘇伊特納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國指揮家。指揮自然灑脫,富有生氣,被認為是莫扎特作品最佳指揮之

    克萊伯·埃裡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奧地利指揮家。其歌劇指揮在語言節奏和歌劇演出效果的處理上頗具特色,並博得好評。

    克萊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奧地利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國浪漫樂派的歌劇與德奧古典樂派的管絃樂曲。

    克格爾(Herbert Kegei,1920~)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而富於動力。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指揮現代作品。

    克呂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風格簡潔,品位高雅。擅長指揮法國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爾的樂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師承德國樂派,晚期更為穩健嚴謹。

    克納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後期浪漫樂派作品。尤其擅長批揮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和瓦格納的歌劇。

    裡希特·卡爾(Karl Richter,1926~1981)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強調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為主。 近衛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揮家、作曲家。其指揮繼承了克萊伯的浪漫派風格,把在德國佔主流的音樂欣賞趣味傳播到日本,被譽為日本交響音樂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家。指揮風格繼承了19世紀維也納傳統,質樸嚴謹,強調忠實於作品內容。擅長指揮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瓦格納、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作品。[1]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純樸率直,富於現代氣息。上自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下至現代作品與爵士樂,無不勝任,60年代後以指揮歌劇為主。

    庫貝里克·拉斐爾(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穩健,富於戲劇性。指揮曲目廣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933~)義大利指揮家。指揮明快流利,能準確表現不同作品的風格。他是當代指揮羅西尼、威爾第作品的最有才華的指揮之一。

    阿諾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乾淨利落,節奏鮮明,具有時代特點。演出曲目包括浪漫樂派作品和現代作品。

    英巴爾(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擅長指揮貝多芬及德奧浪漫樂派的作品。

    範德諾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富於抒情性,是比利時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揮家。

    明興格爾(Karl Munchinger,1915~)德國指揮家。指揮穩健典雅,具有濃厚的德國傳統風味。指揮曲目以巴羅克音樂為主,同時指揮布里頓、欣德米特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圖爾諾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風格瀟灑,擅長指揮捷克近、現代樂曲。

    巖城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揮家。指揮富有激情和動力。指揮曲目較廣,包括古典和現代音樂。

    迪圖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揮家。指揮充滿活力和生氣。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國指揮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的傳統,節奏明澈,樂句清楚,表達嚴謹細膩。擅長指揮德國古典作品。

    凱爾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傳統,表現力豐富。擅長於指揮德奧作品。

    凱爾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匈牙利的傳統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羅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於演奏東歐作品和現代樂曲。

    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蘭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而充滿激情,是公認的俄羅斯現代樂曲權威指揮家。

    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蘇聯指揮家。指揮技巧卓越,具有敏銳的色彩感與柔潤的音樂性,以富有生氣的手段使樂隊音響達到均衡與協調,對作品時代風格的掌握恰如其分。指揮曲目廣泛,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劇,普羅科菲耶夫、柴科夫基、西貝柳斯的交響曲著稱。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剛毅果斷,氣魄宏偉,樂曲處理嚴密勻稱,樂隊音響層次分明,被認為是柴科夫斯基與肖斯塔科維奇作品的最權威的詮釋者。

    拜尼姆(Edu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蘭指揮家。其指揮注重傳統風格,穩健紮實,自然莊重。

    保姆加特納(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奧地利指揮家。對莫扎特作品的研究享有盛譽。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而熱情洋溢,富於民族特色。

    科米肖納(Sergiu Comissiona,1928,~)羅馬尼亞指揮家。指揮富於戲劇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國指揮家。擅長於指揮近、現代樂曲。

    洛克倫(James Lorghran,193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樂處理周詳、細緻、自然。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西班牙指揮家。是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西班牙當代最出色的指揮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國指揮家。指揮生氣勃勃,曲目廣泛。

    施托爾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費倫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費多謝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充滿激情,明快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

    索爾蒂(Solti Geovg,1912~)出生於匈牙利的英國指揮家。指揮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以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稱。

    萊汶(James Levine,1943~)美國指揮家、鋼琴家。指揮穩健優雅,曲目廣泛,被認為是多才多藝的指揮家。

    萊特納(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莫扎特、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以及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等。

    萊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奧地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擅長指揮瓦格納、普羅科菲耶夫、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蘇聯指揮家。指揮風格樸實穩健。

    諾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蘭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指揮曲目廣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而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擅長指揮前蘇聯作品與西貝流斯的管絃樂曲。

    勒格納(Heinz Rogner,1929~)德國指揮家。指揮樸實無華,富於表情,具有德國傳統風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以歐美古典名曲為主,兼及音樂劇選曲和流行歌曲改編曲等。

    薩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英國現代樂曲與北歐作曲家的作品

    薩瓦利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國指揮家。指揮純正而生動。演出莫扎特與、貝多芬早期鋼琴協奏曲時,常身兼指揮和鋼琴演奏。

    梅塔(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揮家。其指揮感情充沛,富有現代氣息,樂曲處理乾淨利索。

    塔爾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揮家。指揮技巧紮實,表現穩健。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細膩而有個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響豐滿,富於激情。

    斯Vitara諾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動力感強,色彩豐富鮮明,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特點。

    豪澤(Alfred Hause,1921~)德國指揮家。早期以指揮探戈舞曲為主,後擴大指揮曲目到古典樂曲和通俗樂曲。

    塞爾(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忠實於原作,樸實無華。指揮曲目範圍廣泛,擅長演奏德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東歐民族樂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uti,1941~)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等作品著稱。

    戴維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柏遼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揮風格穩健明晰。

    戴維斯·安德魯(Andrew Devis,1944~)英國指揮家。指揮表情豐富,擅長指揮合唱曲。

  • 7 # zhong小鐘的遊戲

    早晨5435

    昨天 10:00

    1、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 oscanini,1867~1957)義大利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 九歲入帕爾馬音樂院學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為里約熱內盧歌劇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揮演出了《阿伊達》博得好評,從此就任正式指揮。同年返回義大利,在特里諾和米蘭以指揮歌劇新作和瓦格納的歌劇而著名。1903-1906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歌劇院指揮,1908-1915年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主任指揮。1915年回國,重任斯卡拉歌劇院音樂指導。1928-1936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任紐約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37年美國音樂界為他挑選優秀演奏員組成NBC(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由他任指揮達十七年,直到1954年退休。 在將近70年的指揮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揮演出過100多部歌劇和無以數計的管絃樂曲,演出曲目極為廣泛。他的指揮藝術在世界樂壇上影響極大,到本世紀60年代為止,一直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是從瓦格納浪漫主義指揮學派向強調客觀性的現實主義指揮學派過渡的奠基人。他竭力主張總譜是指揮家唯一的遵循原則,應最大限度地忠實於原譜,最大限度地表現原譜。他的指揮特點以感情浩瀚、壯闊及風格多樣而著稱。他善於把作者的意圖絲絲入扣地傳達給聽眾,他的座右銘是:“我不要聽那些音符,問題在於音樂的意義,在於音響的靈魂。”另外,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對自己的演奏要求嚴格,力求表現得盡善盡美,其風格簡潔明快,富於歌唱性,有鮮明的個性與活力。他擅長記憶樂譜,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2、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國美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他生於柏林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原名布魯諾·施萊辛格(Bruno Schlesinger),有一兄一妹。8歲入柏林斯特恩音樂學校學習,以“小莫扎特”見稱。12歲在一次學生演出中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後受漢斯·馮·彪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影響,立志做指揮家。16歲作為 學生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出自己的《平靜的海與順利的航行》(Meeresstille und glückliche Fahrt 合唱團與樂隊,歌德詞)。1894年3月21日他以歌劇指揮身份在科隆歌劇院首次登臺(先為人聲教練),指揮羅爾津(Gustav Albert Lortzing 1801-1851)《軍械士》(Der Waffenschmied)。同年秋季他在漢堡歌劇院結識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一歌劇指揮),先為合唱指揮,後為歌劇指揮。

    3、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1882~1977) 美籍英國指揮家。生於倫敦。父為波蘭人,母為愛爾蘭人。學於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及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後又去巴黎及慕尼黑深造。1905年去美國,曾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兼合唱指揮。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任音樂指導。1912年,應聘為費城交響樂團任音樂指揮,將該團訓練成為以音響絢爛華麗、效果豐富多彩而著稱的樂隊。組織過全美青年交響樂團、紐約市交響樂團和美國交響樂團。他從1917年開始錄製唱片,1929年開始作廣播演出,後來又在電影裡演出,並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樂隊改編曲。1940年擔任迪斯尼的《幻想曲》(Fantasia)音樂指揮及演員,該片將音樂和動畫結合在一起。

    4、威爾海爾姆·富爾特溫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德國指揮家。八歲開始學音樂,上小學時即顯露出其非凡的音樂天才。起初在朱裡赫與斯特拉斯堡任指揮,後歷經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應聘為柏林愛樂樂團指揮。曾於1926-1928年指揮紐約愛樂樂團,歸國後任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隊指揮,同時到德國各城市及維也納、巴黎、倫敦等地巡迴演出,所到 之處,觀眾們無不歡聲雷動,他由此而名震全球。1937年成為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指導、柏林愛樂樂團指揮和德國納粹政府的音樂顧問,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被誤作戰犯。1947年他終於被宣判無罪,才重新開始演出。

    5、尤金·奧曼蒂(Eugene Ormandy,1899~1985) 尤金·奧曼蒂是一位才氣橫溢的人物。他於1899年11月18日出生在布達佩斯。三歲時就開始拉小提琴,五歲半進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預科學習。他的小提琴演奏技藝進展神速,十四歲半畢業於音樂學院,榮獲文學士學位,十七歲成了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

    6、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 1989) 卡拉揚力圖將托斯卡尼尼的忠於原譜和富特文格勒的即興發揮融為一體。他的指揮動作灑脫大方,時而充滿激情,時而又細膩精緻。在指揮台上他經常閉目深思,使得樂隊各聲部之間達到了演奏室內樂般的默契。在他的領導下,柏林愛樂樂團展現出了一種有如金屬般的亮色,被譽為卡拉揚“音響”。 卡拉揚最擅長的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奧作曲家的作品,如:貝多芬、勃拉姆斯、門德爾松、舒曼、瓦格納、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另外,對於近現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西貝柳斯、尼爾森、肖斯塔科維奇,他都有著非常精彩的演繹。

    7、雷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1918~1990) 美國指揮家、作曲家。曾就學於哈佛大學和柯蒂斯音樂學校。1943年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1958年成為該團第一個美國指揮。他在任的十一年間,正是該團的黃金時代,此間他曾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從此一舉確立了第一流指揮家的名聲。他創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獨奏、絃樂和打擊樂的《小夜曲》,舞劇《幻想自由》等。他寫的通俗音樂劇《鎮上》和《奇妙的城鎮》是百老匯經常上演的劇目。1969年辭去指揮職務專門從事作曲,但仍在歐洲各地作客席指揮而引人注目。享有紐約交響樂團桂冠指揮家的稱號。自紐愛退休後,他轉往歐洲發展,希望多花點時間作曲,不過顯然事與願違。他在歐洲最重要的功績是與維也納愛樂保持長久良好的關係。因此維也納愛樂頒給伯恩斯坦“榮譽副同志”的殊榮。奧地利於1977年舉行了“伯恩斯坦音樂節”來表彰他的藝術活動。

    8、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當代著名的義大利指揮家。自幼接受音樂教育,並就學於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十歲起就曾研究指揮法,並指揮過室內管絃樂隊。1958年在美國庫賽維斯基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後在維也納音樂學院隨名家深造,1963年又在米特洛波勞斯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加之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成功地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使他一舉成名。1969年被聘為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71年又與不設常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訂立了終身契約,並以首席指揮的身份積極籌辦演出活動。

    9、小澤征爾(Seiji Qzawa,1935~) 日本著名指揮家,後加入美國籍。生於中國瀋陽,1951年入日本東京桐朋學園高等學校音樂系學習指揮。1959年在法國第九屆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伯克郡音樂節的指揮會演和卡拉揚主持的比賽中獲獎。1960年初次登臺指揮法國國立廣播管弦樂團,接著又出色地指揮過紐約愛樂樂團,舊金山、加拿大、倫敦交響樂團和維也納樂團等,1970年起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後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訂終身合同,任音樂指導兼指揮,併兼任新日本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每年都有一定時間回日本。

    10、祖賓·梅塔(Zubin Mehta,1936~) 祖賓·梅塔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梅萬·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師和指揮家、孟買交響樂團和絃樂四重奏團的創始人。祖賓·梅塔7歲時就受到了正規的小提琴和鋼琴教育,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已經對歐洲音樂非常熟悉。作為父親的學生,他16歲的時候就指揮了孟買交響樂團。可是他遵循父母的意願,去學習醫學。但上了兩個學期的課之後,他就轉投到音樂的懷抱中了。18歲的時候他去了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作曲。在漢斯·斯瓦洛夫斯基底下完成了指揮的學業。

    早晨5435

    1粉絲 · 4贊

    搜尋

    中國音樂指揮家排名

    餘隆指揮水平

    世界三大指揮家

    世界第一指揮家

    中國著名交響指揮家

    小澤征爾最瘋狂指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老鴨頭選股妙招?為什麼有人說運用老鴨頭選股法能夠抓黑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