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怎樣讓耳朵懷孕
-
2 # 廣西蘇寶寶
肖邦建議每個學生每天最多的練琴時間為3個小時,並且要和其他事情交替來做,例如:讀書或者散步。
因為正確的練習不是機械的而是遵循學生的才智和意願,一味地長時間地重複訓練沒有任何效果。
而李斯特則一直認為鋼琴演奏者應當透過一些有力的,結實的觸鍵練習來訓練手指,並且要堅持不停地練習到手指不能堅持的程度。
這種觀點正是肖邦所反對的,他建議的這種練習方法則將純技術的機械訓練降到最低,並且在練習的時候,他還要求彈奏者具有演奏時的氣質和狀態,從而使練習效果迅速得到提高。
-
3 # 鋼琴寶寶
看了許多音樂人士的回覆,我給些專業通俗答覆。首先肖邦的父親是法華人,所以祖籍上來說肖邦是法華人,他主要演奏和作曲為主,幾乎很少去做鋼琴老師。那麼奠定他的藝術地位有兩個人,他的老師幫助提前獲得波蘭認可,他的好友李斯特幫助他在法國獲得認可,所以肖邦的OP.10一套12首練習曲是先給李斯特。另外他由於針對貴族學員,他的課時費一般在現在價值15000元RMB一課左右
-
4 # 極品先森
作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之一,肖邦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成為一座豐碑,而且在鋼琴教學領域功勳卓著。如果你仔細看今天的文章,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現在在用的很多教學理念,在肖邦時代就已經開始重視。
肖邦曾經計劃要完整地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法,但由於身體原因,只留下了《教學法之精華》的粗略要點。今天的文章就採自其中。
1、練習的習慣和方式了
肖邦建議每個學生每天最多的練琴時間為3個小時,並且要和其他事情交替來做,例如:讀書或者散步。
因為正確的練習不是機械的而是遵循學生的才智和意願,一味地長時間地重複訓練沒有任何效果。
而李斯特則一直認為鋼琴演奏者應當透過一些有力的,結實的觸鍵練習來訓練手指,並且要堅持不停地練習到手指不能堅持的程度。
這種觀點正是肖邦所反對的,他建議的這種練習方法則將純技術的機械訓練降到最低,並且在練習的時候,他還要求彈奏者具有演奏時的氣質和狀態,從而使練習效果迅速得到提高。
2、身體和手的柔韌性
肖邦對於彈琴時的狀態要求很高,甚至具體到坐的姿勢。他的學生回憶他上課說過的要求“彈琴時要坐得稍高一點,坐在鋼琴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這樣可以很方便地彈到鍵盤兩端的音。右腳儘量保持放在踏板上,手的肘部自然下垂,方便於手的左右移動。”
正確的手型是手指運動的前提,肖邦建議用E,升F,升G,升A,B,五個音來找到正確的手指位置。
這樣一來,最長的手指在黑鍵靠裡的部分,最短的手指在白鍵靠裡的部分,形成了最基本的手型。
手型具有柔韌性,手指不能太直,手腕,前臂,大臂沒一個部分都是透過手型來找到自然的位置。與很多演奏家不同,肖邦認為2指是手的中軸,當手指撐開的時候,2指作為支點,把手掌平分為兩個部分。這個觀點在大跨度的技術中,很具有實際意義。
肖邦1829年完成的《練習曲》(Op.10,No.1)是當時的練習曲中跨度最大的一首,如果按照以前的觀念,以3指為中軸,很多跨度大的琶音很難完成,而2指為支點加上手腕的運動,則增加了手指運動的寬度,提高了準確性。這個觀點不僅有易於完成肖邦的作品,同時還可以被更廣泛地運用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當中。
柔韌性是肖邦最強調的部分,他總是要求學生將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參與到演奏中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鬆。想想看,僵硬的身體如何能夠把重量傳送到手指尖上呢?不必要的緊張只會阻礙手指機能的正常運動。肖邦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到:“放鬆!把肩膀放下來!”這個簡單的動作確實可以讓聲音變得不同。演奏者只有先將身體放鬆下來,才能做到柔韌性和靈活性。
手腕是連線手與臂的樞紐。手腕的固定與靈活關係到手臂的重量是否可以送到指尖,以及是否能送往不同的手指上面。米庫利在描述肖邦演奏的時候說道:“肖邦在演奏有距離的音程段落時仍然可以非常自然地連奏,正是因為他很注重手腕的運動”。肖邦認為,手腕應該具有柔韌性,並且要儘可能的靈活。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透過手腕可以把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到鋼琴上,即使是在彈奏極弱的時候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手腕的運動還維繫著手指間的關係,把力量從一個手指轉移到另一個手指上,這一點也是彈連奏的前提。肖邦經常讓初學的學生,用全音關係的兩個音作慢速的連奏練習,從而來體驗如何透過手腕使聲音連起來。
手臂的自然運用是肖邦所強調的,他在課上常常說:“手臂服從於手指,自然地使用,也可以說是有點被動的。特別是在演奏歌唱性段落的時候,手指伸直一點,與手臂形成一個整體,再加入手臂的自然重量,會使聲音洪亮圓潤”。肖邦所謂的自然重量,是指完全放鬆,沒有發力速度前提下的手臂重量。當加入手臂自然重量時,要根據所希望的印象效果相結合,不是每一次都放入全部的重量的。如果手臂運動太過主動,加入太多不必要的手臂重量,反而加大了手指控制力量的難度。
3、手指的獨立性
對於手指的運用,肖邦有著自己革新式的見解。長期以來,我們為了達到聲音的均勻,運用了許多練習方法,其實這些都是反自然運動,是肖邦所不提倡的。
因為,每個手指都去油各自的特點我們怎麼能破壞它們的特點呢?每個手指的形狀決定了它們的力量特點,肖邦對他們的分析是:
“大指是最有力,最寬,最自由的手指;
小指是手的另一端;
指是中間的中軸;
2指和4指是最弱的手指,因為它們和3指用同一條韌帶活動,如果想把它們練成和3指一樣靈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正因如此,不同的手指產生了它們各自不同的聲音。這樣看來,肖邦認為手指的獨立性指的是:“在瞭解每個手指特點的基礎上,發揮手指的優勢,達到靈活地自由運用。”這一點一直被運用到他的教學之中。
肖邦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手指的獨立性,這是很多老師所沒有意識到的。他認為手指應該很輕盈,像毫無重量一樣。要想達到這一點,肖邦建議,最初不要接觸快的樂段,在慢速中,先學會如何控制強和弱,感受每個手指的運動特點,掌握如何控制它們。為了避免手指出現太硬或是不靈活的情況,肖邦經常讓學生做一些輕的練習,這也是他教學中的一大特色。
針對以上手指獨立性的問題,肖邦制定了幾個練習步驟,適用於基礎的教學當中:
第一步,找到適合手型的這幾個音,先用跳音的方法來練習這些音。透過手腕的自由運動而產生的跳音,是消除手指沉重感的最好練習方式;
第二步,用連線跳音或重量跳音來練習,這是為了延長手指在琴鍵上停留的時間;第三步,用真正的連線且每個音為重音的連奏方式練習;最後,是正常的聯奏練習。
在此之後,肖邦還建議可以用這些音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練習。例如,只強調手指的練習,改變音量從強到弱的練習,或是改變多種速度從行板到急板的練習。
4、手指運動時的相對穩定
在強調了手指的獨立性之後,我們就要涉及手指運動的穩定性。手指的穩定性是達到聲音統一和相對均勻的關鍵。當然,要想達到手指穩定,需要經過很多方面的訓練。首先,音階練習。肖邦認為,音階的練習是具有條理的而不是盲目的。
他建議:第一,從C大調的音階開始練習是不明智的,雖然讀譜很容易,但是手指的穩定很難做到,因為手的位置決定了沒有中軸的支點。我們要選擇一條手的位置容易,並且最長的手指在黑鍵上的音階來最先練習。肖邦建議從B大調開始向下半音的順序進行練習,最後再練習C大調;
第二,在練習時要儘量保持聲音的“連”。最初要用慢速度來練習,並且一定要使節拍器式的平均速度,之後逐漸加快。同時可以用每三個音或每四個音加重音的方式;
第三,半音階練習不能忽視。半音階根據指法的不同,可以分為:1,2,3指交替的半音階,3,4,5指交替的半音階,雙三度半音階雙6度半音階和八度半音階。
其次,對手指運動的平穩,大指的作用至關重要。大指轉換是彈奏音階中的難點。肖邦認為,音階主要有兩個基本位置組成:1,2,3指和1,2,3,4指,這部分透過大指的跨越聯絡起來,在跨越過程中必定有一次手的位置的調整。
肖邦建議,用慢速度跳音的練習方法左右手分開訓練,右手從B大調開始,左手從降D大調,這樣可以在縮短音時值的情況下,體會手位置的變化,熟悉肌肉的運動變化,尤其是大指在其他手指下面經過的時候。大指自己的揮動也很重要,大指不靈活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重音以及手腕的下壓縮帶來的聲音不平均。在我們經過慢速度跳音的練習之後,就可以進行音階連奏的練習了。有了這個練習步驟,在手指快速執行中,大指也會順利地透過,即使是在4,5指下面跨過,也會非常平穩。
要想在運動中達到手指的穩定,肖邦認為不僅僅需要正確的音階練習方法,也不僅僅靠大指的自由靈活,更重要的是依靠手的整體位置一直保持向一個方向的傾向,肖邦稱其為“肘部自由放鬆的懸掛”。當我們演奏音階的時候,手肘不會貼於身體,而是向右側稍稍吊起,前臂,手腕,手掌也隨之調整,向右傾向。這個簡單的動作,決定了音階的走向,有益於力量的傳遞和聲音的流暢。“這種向一方傾向的動作要一直保持,就像我們在刮奏的時候一樣,肖邦常這樣解釋道。另外,手肘的傾向動作,還可以有助於4,5指的支撐。4,5指的支撐力相對地較弱,它們需要後面大關節的力量支援,尤其是彈到音階上行轉到下行的時候,需要前臂的力量作為4,5指的支撐,使高音轉彎的地方可以順利透過。
在鋼琴教學方面,他始終堅持的原則是:從音樂本身出發,在科學地對待演奏技術與表現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藝術個性。毫無疑問,肖邦的鋼琴教學在秉承傳統的同時,把19世紀中期的鋼琴教學水平推向了新的階段。並對後世影響深遠。
-
5 # 使用者105188341857
租鋼琴建議一定要尋找專業的租賃平臺,而且現在市面上很多家租的都是二手琴,建議學琴還是全新鋼琴,比較好二手琴音色音質太雜了,想學琴的出學琴,可以去雲租琴看看,那個網站挺專業的,而且都是全新鋼琴,琴的型別款式頁特別多。
-
6 # 晨LovE8806429755642
偉大的波蘭鋼琴家肖邦不僅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從事教學20餘年,培養了許多當時非常著名的鋼琴家。
肖邦要求他的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和音樂藝術,他在教學中採用了一種經過充分思考的學習與練習體系。肖邦非常喜歡克拉莫,克列門蒂,莫舍列斯的練習曲,他認為這些作品對於訓練指觸清晰,準確,流暢,均勻是十分有益的。肖邦對車爾尼練習曲的單純技術練習並不推崇,他更喜歡克拉莫和克列門蒂練習曲中那種既有技術訓練又有音樂價值的完美和統一。他讓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快的和慢的、強和弱、跳音和連音、附點節奏等等。
關於手指的訓練,肖邦認為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機械的練習是得不償失的。練習曲和高難樂句必要的重複練習是為了技術技巧的發展,但必須是在注意力集中控制聽覺器官的條件下把它減少到合理的最低限度。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練琴不要超過3小時,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用腦去思考怎樣去練琴。他是這樣準備自己的音樂會的:“兩個星期閉門不出彈巴赫的作品”。
肖邦對手指伸張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視
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
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Op.10之1,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使手指得到擴充套件,將來演奏琶音會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
他的學生曾這樣評價:“他那雙靈活的,真正的演奏家的手能夠演奏任何和絃和任何長度的琶音,而別人要做到他那樣的演奏是極為困難的。他的關於發展手、手指及整個手掌的靈活性與敏銳性的學說,使他在戰勝困難的樂句及演奏遠距離和絃的方法上獲得了成功”。特別是他獨創了在黑鍵上使用1,5指的新指法,堪稱鋼琴演奏法上的一次革命。
肖邦的教學曲目極為廣泛
其中包括亨德爾、斯卡拉蒂、莫扎特、克列門蒂、杜舍克、菲爾德、洪梅爾、里斯、貝多芬、威伯、莫舍列斯、門德爾松、吉勒爾、舒伯特以及他自己的作品。
肖邦認為巴赫的賦格和洪梅爾的樂曲是掌握鋼琴演奏技術的關鍵。在肖邦的寫字檯仁放著巴赫作品集,並親自對巴黎的版本做了校訂。他讓學生學習巴赫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們瞭解復調音樂的理論並掌握分辨各種聲音的能力。
肖邦認為巴赫在為古鋼琴寫的樂曲中曾是顯露出一種意圖(這一點與肖邦相似),就是力求用樂器來歌唱,力求演奏的連貫及聲音色彩的多樣性。他建議自己的學生要經常研究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認為這是成為演奏家的最好途徑。
除了巴赫之外,莫扎特是肖邦最喜歡的作曲家。他認為莫扎特的音樂才能永遠是天才水平的;他甚至要求在他死後下葬時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他在給學生的一封信中稱莫扎特是“我們的大師,偉大的創造者”。
肖邦對洪梅爾的作品有極大的偏愛,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藝術風格和鋼琴方法上有許多相似。他把洪梅爾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相提並論,並十分願意把洪梅爾的作品教給學生。他還非常喜歡同時代的鋼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莫舍列斯。肖邦不止一次地與莫舍列斯同臺演出四手聯彈,並把其作品列人白己的教學曲目。肖邦對菲爾德的夜曲有偏愛,並時常在演奏時即興做一些十分華麗的裝飾。他要求學生們應從菲爾德的作品中瞭解、喜愛並掌握漂亮的、輕柔的、歌唱的聲音及連音。
從肖邦的教學曲目中可以看得出這位波蘭作曲家對於同時代作曲家作品的取捨,取決於他們對古典主義創作原則的態度,在創作卜既不落俗套,也不允許浪漫到極限,這就是他的思想和原則。
肖邦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把教師的責任看得很重。他力求使他的學生熱愛和理解音樂,要求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音樂藝術。他勸他們學習音樂基本理論,彈合奏,彈四手聯彈,要求他們常聽音樂,包括好的歌唱家的演唱。他既關心他們的技藝,也關心他們的心腦。
肖邦的英年早逝,給鋼琴藝術的發展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否則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鋼琴作品,培養更多的鋼琴家。儘管如此,肖邦花費畢生精力創立的鋼琴藝術的新學派極大地豐富了鋼琴藝術寶庫,為鋼琴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7 # 農村妹子老三
一個本就對著音樂特別的熱愛,並且在音樂界的鋼琴造詣很高,懷著對藝術的崇敬,選擇將自己所學所悟都流傳延續,不至於斷送就此。
一個愛音樂的人不是自己多愛,而是把它延續千年的使命感多重。
肖邦或許就是如此,不止自己愛,也要讓更多的人愛。流傳千古。
-
8 # 昭通村民說說
作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之一,肖邦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成為一座豐碑,而且在鋼琴教學領域功勳卓著。如果你仔細看今天的文章,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現在在用的很多教學理念,在肖邦時代就已經開始重視。
肖邦曾經計劃要完整地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法,但由於身體原因,只留下了《教學法之精華》的粗略要點。今天的文章就採自其中。
1、練習的習慣和方式了
肖邦建議每個學生每天最多的練琴時間為3個小時,並且要和其他事情交替來做,例如:讀書或者散步。
因為正確的練習不是機械的而是遵循學生的才智和意願,一味地長時間地重複訓練沒有任何效果。
而李斯特則一直認為鋼琴演奏者應當透過一些有力的,結實的觸鍵練習來訓練手指,並且要堅持不停地練習到手指不能堅持的程度。
這種觀點正是肖邦所反對的,他建議的這種練習方法則將純技術的機械訓練降到最低,並且在練習的時候,他還要求彈奏者具有演奏時的氣質和狀態,從而使練習效果迅速得到提高。
2、身體和手的柔韌性
肖邦對於彈琴時的狀態要求很高,甚至具體到坐的姿勢。他的學生回憶他上課說過的要求“彈琴時要坐得稍高一點,坐在鋼琴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這樣可以很方便地彈到鍵盤兩端的音。右腳儘量保持放在踏板上,手的肘部自然下垂,方便於手的左右移動。”
正確的手型是手指運動的前提,肖邦建議用E,升F,升G,升A,B,五個音來找到正確的手指位置。
這樣一來,最長的手指在黑鍵靠裡的部分,最短的手指在白鍵靠裡的部分,形成了最基本的手型。
手型具有柔韌性,手指不能太直,手腕,前臂,大臂沒一個部分都是透過手型來找到自然的位置。與很多演奏家不同,肖邦認為2指是手的中軸,當手指撐開的時候,2指作為支點,把手掌平分為兩個部分。這個觀點在大跨度的技術中,很具有實際意義。
肖邦1829年完成的《練習曲》(Op.10,No.1)是當時的練習曲中跨度最大的一首,如果按照以前的觀念,以3指為中軸,很多跨度大的琶音很難完成,而2指為支點加上手腕的運動,則增加了手指運動的寬度,提高了準確性。這個觀點不僅有易於完成肖邦的作品,同時還可以被更廣泛地運用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當中。
柔韌性是肖邦最強調的部分,他總是要求學生將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參與到演奏中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鬆。想想看,僵硬的身體如何能夠把重量傳送到手指尖上呢?不必要的緊張只會阻礙手指機能的正常運動。肖邦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到:“放鬆!把肩膀放下來!”這個簡單的動作確實可以讓聲音變得不同。演奏者只有先將身體放鬆下來,才能做到柔韌性和靈活性。
手腕是連線手與臂的樞紐。手腕的固定與靈活關係到手臂的重量是否可以送到指尖,以及是否能送往不同的手指上面。米庫利在描述肖邦演奏的時候說道:“肖邦在演奏有距離的音程段落時仍然可以非常自然地連奏,正是因為他很注重手腕的運動”。肖邦認為,手腕應該具有柔韌性,並且要儘可能的靈活。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透過手腕可以把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到鋼琴上,即使是在彈奏極弱的時候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手腕的運動還維繫著手指間的關係,把力量從一個手指轉移到另一個手指上,這一點也是彈連奏的前提。肖邦經常讓初學的學生,用全音關係的兩個音作慢速的連奏練習,從而來體驗如何透過手腕使聲音連起來。
手臂的自然運用是肖邦所強調的,他在課上常常說:“手臂服從於手指,自然地使用,也可以說是有點被動的。特別是在演奏歌唱性段落的時候,手指伸直一點,與手臂形成一個整體,再加入手臂的自然重量,會使聲音洪亮圓潤”。肖邦所謂的自然重量,是指完全放鬆,沒有發力速度前提下的手臂重量。當加入手臂自然重量時,要根據所希望的印象效果相結合,不是每一次都放入全部的重量的。如果手臂運動太過主動,加入太多不必要的手臂重量,反而加大了手指控制力量的難度。
3、手指的獨立性
對於手指的運用,肖邦有著自己革新式的見解。長期以來,我們為了達到聲音的均勻,運用了許多練習方法,其實這些都是反自然運動,是肖邦所不提倡的。
因為,每個手指都去油各自的特點我們怎麼能破壞它們的特點呢?每個手指的形狀決定了它們的力量特點,肖邦對他們的分析是:
“大指是最有力,最寬,最自由的手指;
小指是手的另一端;
指是中間的中軸;
2指和4指是最弱的手指,因為它們和3指用同一條韌帶活動,如果想把它們練成和3指一樣靈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正因如此,不同的手指產生了它們各自不同的聲音。這樣看來,肖邦認為手指的獨立性指的是:“在瞭解每個手指特點的基礎上,發揮手指的優勢,達到靈活地自由運用。”這一點一直被運用到他的教學之中。
肖邦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手指的獨立性,這是很多老師所沒有意識到的。他認為手指應該很輕盈,像毫無重量一樣。要想達到這一點,肖邦建議,最初不要接觸快的樂段,在慢速中,先學會如何控制強和弱,感受每個手指的運動特點,掌握如何控制它們。為了避免手指出現太硬或是不靈活的情況,肖邦經常讓學生做一些輕的練習,這也是他教學中的一大特色。
針對以上手指獨立性的問題,肖邦制定了幾個練習步驟,適用於基礎的教學當中:
第一步,找到適合手型的這幾個音,先用跳音的方法來練習這些音。透過手腕的自由運動而產生的跳音,是消除手指沉重感的最好練習方式;
第二步,用連線跳音或重量跳音來練習,這是為了延長手指在琴鍵上停留的時間;第三步,用真正的連線且每個音為重音的連奏方式練習;最後,是正常的聯奏練習。
在此之後,肖邦還建議可以用這些音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練習。例如,只強調手指的練習,改變音量從強到弱的練習,或是改變多種速度從行板到急板的練習。
4、手指運動時的相對穩定
在強調了手指的獨立性之後,我們就要涉及手指運動的穩定性。手指的穩定性是達到聲音統一和相對均勻的關鍵。當然,要想達到手指穩定,需要經過很多方面的訓練。首先,音階練習。肖邦認為,音階的練習是具有條理的而不是盲目的。
他建議:第一,從C大調的音階開始練習是不明智的,雖然讀譜很容易,但是手指的穩定很難做到,因為手的位置決定了沒有中軸的支點。我們要選擇一條手的位置容易,並且最長的手指在黑鍵上的音階來最先練習。肖邦建議從B大調開始向下半音的順序進行練習,最後再練習C大調;
第二,在練習時要儘量保持聲音的“連”。最初要用慢速度來練習,並且一定要使節拍器式的平均速度,之後逐漸加快。同時可以用每三個音或每四個音加重音的方式;
第三,半音階練習不能忽視。半音階根據指法的不同,可以分為:1,2,3指交替的半音階,3,4,5指交替的半音階,雙三度半音階雙6度半音階和八度半音階。
-
9 # 梁汝明
作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之一,肖邦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成為一座豐碑,而且在鋼琴教學領域功勳卓著。如果你仔細看今天的文章,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現在在用的很多教學理念,在肖邦時代就已經開始重視。
肖邦曾經計劃要完整地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法,但由於身體原因,只留下了《教學法之精華》的粗略要點。今天的文章就採自其中。
-
10 # 民政阿Q段手
弗雷德裡克·肖邦
(法語原名:Frédéric Fran?ois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不滿20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遭遇波蘭亡國,在國外度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2010年為肖邦誕辰200週年,被波蘭命名為“肖邦年”。
我對肖邦音樂的認解。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即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嗚的過程。無論是對於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說,假如在欣賞音樂時只注意技巧、技術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而感情上卻無動於衷,那麼他對音樂的欣賞不能完整地感受與領會音樂的美,音樂是一種善於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的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準確、深刻和細緻的傾聽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情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或是快樂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憑藉自己的感情經驗自然地產生出一種體驗。這種伴隨著音樂感知而自然產生的感情體驗,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情上的直接體驗。
回覆列表
一個本就對著音樂特別的熱愛,並且在音樂界的鋼琴造詣很高,懷著對藝術的崇敬,選擇將自己所學所悟都流傳延續,不至於斷送就此。
一個愛音樂的人不是自己多愛,而是把它延續千年的使命感多重。
肖邦或許就是如此,不止自己愛,也要讓更多的人愛。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