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貴州小銀

    半夏別名:麻芋頭、老鸛眼、三步跳、野芋頭、旱半夏、三葉半夏等。

      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經搓去外皮,乾燥,炮製後供藥用。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主治溼痰阻塞、痰飲咳嗽、胸部脹滿等症。半夏有毒,被國家定為28種毒性中藥材之一。生半夏毒性最大,次為漂半夏,再次生薑半夏和蒸半夏,白礬半夏最小。

      半夏炮製方法不同,中藥用途亦不同。生半夏外用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於降逆止嘔,法半夏常用於燥溼化痰。主要生長栽培區域:主產於四川、湖北、安徽、浙江、山東等省,廣西、雲南、貴州亦有產。全國多數省區有栽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cm。地下塊莖近球形,表面有黃棕色葉基殘體,直徑0.3~4cm,上半部周圍生有多數鬚根。基生葉生於塊莖頂端,具長柄,一年生葉為卵狀心形單葉,2~3年生為三出葉複葉,葉片橢圓至披針形,中間一片較大,全緣。葉柄下部內側著生一珠芽。花雌雄同株,花萼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下部筒狀,頂端有鼠尾狀附屬物伸出於佛焰苞片之外。肉穗花序上部為粉白色雄花,下部為雌花,中部不育,漿果卵圓形綠色,熟時紅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圖11)。

      【生物學特性】

      半夏原野生於溼潤的河邊、溝旁、灌木叢和山坡林下,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家種喜溫和、溼潤氣候和半廕庇的環境。怕高溫、乾旱及強光照射,若夏季缺水乾旱則1年內可倒苗1~3次。

      半夏於氣溫8~10℃幼芽萌動,14℃開始出苗,隨著葉柄的生長出現珠芽。15~26℃是最適生長溫度,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停止生長,此時若缺水則倒苗嚴重。秋末氣溫低於13℃開始出現枯葉。半夏屬於淺根系植物,吸收能力差,生長期要求土壤保持溼潤。但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要求不一樣。春季或秋季成熟期需水偏少,夏季時塊莖膨大期需水較多。整個生長期土壤含水量達19.5%~25%最為適宜。有機質含量達1.12%以上,全含鹽量在0.11%及pH7.4以下的砂壤土為種植半夏最適宜的土壤,一般不發生倒苗,產量亦高。

      半夏種植喜半廕庇環境,所以光照強度對半夏生長髮育有較大影響。試驗證明,半蔭區的半夏形成的珠芽最多,增重達117.8%,而向陽區和全廕庇區的產量相對較低。所以,適當遮蔭,對減少水分消耗,降低地溫,緩和旱情,減少倒苗具有較好作用。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好土地,這是使半夏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半夏為草本鬚根植物,根深一般不超過20cm,故宜選肥沃、含有機質多、pH偏酸性、土質疏鬆、具有排灌條件的砂質壤土或黏壤土地塊栽種。山區應選山的半蔭面坡地。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重黏土地易板結不利塊莖生長,鹽鹼地塊極易死苗,澇窪地塊易積水爛塊莖,均不宜栽種。

      試驗證明:半夏喜肥,富含有機質的地塊產量高,故宜多施農家有機肥。

      一般地塊畝施圈肥5000kg、腐熟餅肥100kg、過磷酸鈣50kg、生物鉀肥(試驗增產7%)2kg。冬天應在作物收穫後立即施肥耕地作畦,儘可能在封凍前進行冬耕,以促進土壤風化,增加肥力。第二年春解凍後,進行施肥淺耕,耙細整平,做成85~110cm寬平畦,畦埂做35~40cm寬。偏鹼性地不宜使氯化鉀、氯化銨、碳酸氫銨等化肥,否則易發生倒苗和爛母塊莖。為預防春旱,封凍前應先灌足水,待墒情適宜時冬耕,這樣翌年春種前一般不用澆水,有利早春地溫的上升,促使半夏早出苗。

      2.繁殖方法

      半夏有種子、珠芽、塊莖三種繁殖方法。生產上主要採用珠芽和塊莖繁殖。

      (1)種子繁殖:

      夏秋果實成熟時採下,剝出種子夏季可隨採隨種。在整好的地內,按行距10cm開2~3cm深的溝,將種子撒人溝內,耬平,保持土壤溼潤,7~10天可出苗。秋季採種後應先用溼砂土貯藏,待翌年3月下旬按上述方法播種,種後可覆蓋地膜,苗出齊後揭去地膜。當年長出一個卵狀心形單葉,如加強肥水管理,塊莖直徑可達0.3~O.7cm;第二年個別植株出現三小葉複葉,能長出直徑l~3cm的塊莖。

      (2)珠芽繁殖:

      珠芽在葉柄上形成,因栽種的深淺不同,有的生在地下,有的則生在地上。在地下形成的個大,一般直徑在1~1.5cm,而地上形成的直徑一般為0.4~O.7cm。大田生產上一般不用單獨採收珠芽進行再種,而是在珠芽出現後採用培土的方法使珠芽小塊莖生根發芽,形成新植株,這樣不但省工,而且出苗早,利於植株生長。當年可長成直徑1~3cm的塊莖,這也是增產的措施之一。

      (3)塊莖繁殖:

      大田栽培的主要採用塊莖繁殖法。塊莖增重多,產量高。1)栽種時間:長江以南地區可在秋末隨刨隨種;黃淮地區可春栽。春栽宜早不宜遲,一般在“驚蟄”至“春分”間下種,但過早溫度低,起不到早栽作用,過晚雖然出苗快,但生長期相對縮短,影響產量。

      2)栽種方法:

      栽種前10~15天,將選好的種栽用5%的草木灰液或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2小時,撈出晾乾表面水分,放在蔬菜大棚內或室內暖和處催芽,待種栽芽鞘萌動時即可栽至大田。在整好的畦內,將催芽的種栽,按其不同大小直徑所需要的行距和覆土深度開栽種溝,每畦按行距20cm開4~5溝,溝底要平,按株距3~4cm將塊莖交叉放人溝內,每溝放2行,芽頭向上,先用土拌生物鉀肥撒在種栽上,再按不同種栽的要求深度,一般栽種深度是塊莖種栽直徑的2~3倍為最好。覆土一般為5cm左右,小種栽4cm,輕踏一遍即可。栽種溝應開得稍深,以低於兩邊2cm左右為宜,使覆土後仍保留呈淺溝狀,這樣既預防出芽頂膜,又使第二代珠芽培土簡便易行。

      種完1畦後,按每畝用乙草胺原液70ml,兌水40kg,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地面一層,立即蓋地膜。蓋地膜時,先將一頭用土壓實,再順畦掙緊地膜,最後壓好兩邊即可。種一畦、噴一畦、蓋一畦。噴乙草胺對半夏植株生長有利。蓋地膜既增溫,又保墒,能提前出苗約25天。

      是否進行間作,各地應根據其栽種習慣與肥水條件來選擇。如要間作,畦埂應留寬,間作物要儘量早種,使其半夏需要遮蔭時正好長高,不需遮蔭時恰好成熟。根據多年栽種半夏的經驗,黃淮地區,只要選地適宜,肥水充足,管理得當,不間作也能使半夏倒苗率大大降低,達到豐產目的。

      除以上三種繁殖方法外,也可採用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法。選抗逆性強、高產的優良半夏的塊莖、珠芽的切塊或葉的切片進行繁殖,這是選擇優質高產、習性優良品種的好措施。

      3.田間管理

      (1)地膜管理:

      “清明”至“穀雨”問,可以“破膜放苗”。當大塊莖春栽蓋地膜的苗基本出齊,晴天的中午膜內溫度可達30℃,因此應經常鍛鍊小苗,於傍晚揭去地膜。如果小種栽出苗較晚,也可在‘‘穀雨”後揭去地膜,宜早不宜遲。

      (2)灌溉與排水:

      半夏喜溼潤,怕乾旱,需水較多。去膜後,如果土壤較幹,影響幼苗生長時,應噴水浸透,不可大水漫灌;麥收前後,氣溫較高,黃淮地區往往受乾熱風的影響而出現旱情,此時正值塊莖、珠芽膨大較快的時候,如干旱缺水,半夏很快倒苗,造成減產。因此,此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土壤含水量不低於15%),使其處於旺盛生長的環境。雨季應特別注意排水工作,以防土壤過溼,塊莖腐爛。“處暑”後,需水較少,應視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以不出現乾旱為宜。

      (3)中耕除草:

      由於降雨、澆水等因素的影響,常出現土壤板結,影響半夏的正常生長。因此,適時中耕以疏鬆土壤,消滅雜草,利於半夏的生長。揭膜後,應勤鬆土除草,雨後或澆水後適時鬆土,中耕要淺,做到不漏鋤、不傷苗,保持整個生長期地中無雜草。

      (4)蓋麥秸保墒降溫:

      半夏在烈日直射、氣溫高達35℃以上的夏季,生長基本停止。如天氣乾旱缺水,極易倒苗枯死。此季節採取地面普撒麥秸(糠)法,即:麥收前(“小滿”前後),在澆水或雨後,於半夏地內撒一層(約3cm厚)麥秸或麥糠,可降低倒苗率50%以上,產量成倍增長。如到汛期高溫少雨,仍應再加蓋1次,此時蓋的越厚,地溫降得越低,土壤含水量相對較高,有利抗倒苗。如汛期雨水較多,不但不能蓋第二次,而且還應將第一次的麥秸除去,以降低土壤溼度,減少爛塊莖。

      (5)培土:

      目的是蓋住珠芽,使其在土中生根發芽,儘快長成新植株。“小滿”至“芒種”為結珠芽高峰期,出現多數珠芽時,用行間或畦埂土蓋住,以高出珠芽2~3cm為宜。以後陸續出現珠芽時,用同樣的方法培土即可。

      (6)雨季管理:

      對春栽秋收的黃淮地區,如果秋季陰雨連綿,土壤溼度過大,已成熟的塊莖很易腐爛,不及時收刨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產。遇此種情況,不管是否到收刨季節,均應及時採挖,可收大留小,大的加工商品,小的留在地中使其自然生根發芽,待秋後再刨收。

      (7)防治病蟲害

      1)塊莖爛病:

      此病原不詳。多在高溫多雨、土壤溼度過大時發生。發病後塊莖腐爛,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高燥易排灌的地塊種植;種栽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發現病株及時挖出,在病穴撒石灰粉消毒,防止蔓延。

      2)縮葉病:

      又名病毒病。多發生在夏季,染病後葉捲縮扭曲,植株矮小畸形。

      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栽;實行輪作,不重茬;苗期及時消滅傳播病毒的蚜蟲;發病後及時挖出病株燒燬,並用石灰粉消毒。

      3)燙葉病:

      又名“碎倒病”,病原不詳。此病發病急,傳染快,危害極大。多在高溫多溼的雨季發生,種植密度過大的地塊發生嚴重。發病初期葉及葉柄出現暗綠色不規則病斑,隨之色澤加深,患部變軟,葉片似開水燙過,呈半透明狀下垂,相互黏連在一起,病田中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選擇易排灌的地塊種植;注意輪作;進入雨季噴1:1:120波爾多液或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預防,7天1次,連續3次;發病初及時噴灑66.5%的普力克700~800倍液,7天噴1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蟲害:

      主要有天蛾幼蟲(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ler),7~8月為害葉片,發生時用90%的敵百蟲800倍液噴殺。蚜蟲發生時可噴灑50%樂果乳劑1500倍液防治。

      4.選育良種

      良種是半夏高產的基礎。大田生產上,選用桃葉和竹葉型半夏為好。特點是葉柄高而粗,珠芽膨大時不致完全撕裂,易抗倒苗。葉片肥厚,色綠,光合作用強,產量相對較高。用大塊莖做種栽,養分足,幼苗期生長旺盛,副芽多,葉柄發得多,結珠芽多,產量高。試驗證明,大塊莖比中小塊莖分別增產18%和近80%。栽種前,從已選留的種栽中,再進一步剔出有傷口、腐爛、形狀異型的塊莖,剩下圓形或類圓形、質地堅實、直徑1cm以上、芽頭飽滿的塊莖備栽。

      【收穫加工】

      (1)半夏要適時採收:

      長江以南地區多一年兩收,即夏收與秋收。夏收於“夏至”前後,秋收於“霜降”至“立冬”間。黃淮地區以“秋分”前後收刨為宜,至遲不過“寒露”,否則不易脫皮,加工的商品易成“僵子”,質量差。收刨時,從畦一頭順行用鐵鍁或小鏟貼根將半夏翻在一邊,隨即細揀。如果土壤溼度過大,不易打碎時,應提前數天順行刨鬆一下,加快水分蒸發,在土壤溼度適宜時再仔細收刨。

      (2)加工方法:

      先將鮮半夏大小分檔,去淨鬚根,洗淨泥土,分別倒人缸內或裝入麻袋內,穿膠靴踩踏。在大部分外皮去掉後,倒在篩子或筐子裡漂去碎皮,揀出未去掉皮的再搓,直至全部去淨為止。如果較大的塊莖底部仍有淡黃色半透明的“繭子”時,應一個個地颳去。如果栽種面積較大,最好用半夏脫皮機去皮,既省工時,加工質量又好。把去淨外皮的半夏控淨水,放在燻炕上用硫磺燻24小時,攤在箔或席上曬乾。加工量大的應烘乾。每3~3.5kg鮮品可加工成lkg幹品。鮮半夏應及時加工,當天未加工的部分在屋內用溼土培,2~3天內一定要完全加工。

      (3)種栽貯藏:

      收刨時,將選留的種栽放在通風處晾2~3天,使其表面稍干時,放在地勢高燥處的貯藏坑內。坑深lm,坑底用草鋪墊,四周用玉米秸隔開,坑口用木棍支援,上覆蓋土,並留l~2個小通氣孔,使坑內溫度保持2~7℃,待翌年春栽時挖出。

      (4)室內貯藏:

      在屋子的牆角,根據量的多少用磚壘牆,底層鋪幹砂土,放一層種栽蓋一層土,放到30~40cm厚,上邊蓋8~10cm的砂土即可。

      半夏以身幹、去淨外皮、色白、質堅實、粉性足、圓形或類圓形者為佳。

    篇二 半夏種植技術

    [農廣天地]蒼朮栽培技術(2011.4.26)

      本期節目介紹兩種中藥材的人工栽培技術。蒼朮以根莖入藥,具有健脾、祛風、除溼的功效。

      蒼朮有南蒼、北蒼之分,南蒼較貴,北蒼較便宜,兩者均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具有健脾燥溼,祛風闢穢功能,主治溼盛脾、脘痞腹脹、食慾不振。蒼朮為中性植物,喜涼爽乾燥的氣候,怕高溫高溼,種子萌發最適溫度為10~15℃,植株適應生長溫度為15~20℃,耐寒、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平地、荒山、坡地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排水良好、疏鬆較肥沃砂質土壤為佳。

      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用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在4月初進行育苗,苗床選擇向陽地為好,播種前,施基肥再耕,細耙整平,作成寬1米的畦,進行條播或撒播。

      ①條播:在畦面橫向開溝,溝距20~25釐米、溝深為3釐米,把種子均勻撒於溝中,然後覆土。

      ②撒播:直接在畦面上均勻撒上種子,覆土2-3釐米。每畝用種3-4千克,播後都應在上面蓋一層稻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度,苗長出後去掉蓋草。苗高3釐米左右時進行間苗,10釐米左右即可定植,以株行距15釐米×30釐米進行,栽後覆土壓緊並澆水。一般在陰雨天或午後定植易成活。

      (2)分株繁殖:在4月份芽剛要萌發時,把老苗連根掘出,去掉泥土,將根莖切成若干小塊,每小塊帶1~3個芽,然後栽於大田。

      栽培技術:

       1、種植方法: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播種繁殖:即用種子進行育苗移栽。先選好苗床用地,施足底肥,翻整細耙,做畦。於春分至清明節播種。條播,行距15~18釐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用腳踩一遍,整平澆水。溫度適宜,10天可出苗。苗高10釐米時移栽。行距為20~25釐米,株距為10~15釐米。最好選陰雨天或下午進行。分株繁殖:寒露節收刨藥材後,取下入藥塊根,選無病害有芽的根莖,用刀切成若干段,每段必須有芽。晾半天后,按行距25釐米,株距15釐米開穴栽種,而後覆土澆水。每畝用種秧75公斤。

      2、田間管理:出苗後不宜多澆水,要經常鬆土保墒,鋤草。大暑節可追施些豆餅、棉子餅,或追施複合肥。追肥後要增加澆水次數。

      3、主要病蟲害:病害易發生根腐病,翻地時可用70%敵克松原粉每畝2.5公斤均勻撒入地內。蟲害有蚜蟲、地老虎和蠐螬為害,用80%以上的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製成毒餌誘殺。

      採收加工:

      南蒼朮多在秋季採挖,北蒼朮分春秋兩季採挖,但以秋後至春季苗末出土前質量較好,人工家種者,二年內收穫。南蒼朮挖出後,除淨泥土、殘莖、曬乾後用棒打掉毛須,或曬至九成幹後,用火燎掉毛須即可。北蒼朮挖出後,除去莖葉或泥土,曬至四五成干時裝入筐內,撞掉鬚根,即呈黑褐色,再曬至六七成幹,撞第二次,直至大部分老皮撞掉後,曬至全乾時再撞第三次,到表皮呈黃褐色為止。

      

    篇三 半夏種植技術

    半夏栽培技術

    半夏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半夏根淺,喜溫和、溼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Sunny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

    半夏為多年生田間雜草性植物,一般於8~10℃萌動生長,13℃開始出苗,15~26℃最適宜半夏生長,高於26℃或低於13℃,即發生倒苗。但地下塊莖耐寒能力強,0℃以下在地裡能正常越冬,且不影響第二年發芽能力。

    半夏當年出苗為心形的單葉,第二至第三年開花結果,有2或3裂葉生出,每年出苗2~3次,第一次為3~4月(5~6月倒苗),第二次為6月出苗(7~8月倒苗),第三次9月(10~11月倒苗)。葉柄基部形成珠芽,成熟需40~60天,5~8月為地下球莖生長期。花期6-8月,果期8-9月。

    【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1.選地

    宜選溼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冬暖夏涼、溼潤多霧的緩坡山地。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可連作2~3年。澇窪鹽鹼地不宜種植。

    2.整地

    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播種前再耕翻一次,整細耙平,起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或淺耕後做成0.8~1.2m寬的平畦,畦埂寬、高為30cm和15cm。畦埂要踏實整平,以便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半夏高產栽培的所需肥料以畝施N﹕P205﹕K2O=15~17.5kg﹕10kg﹕16kg為好。

    (二)播種

    採用塊莖和珠芽。

    1.塊莖播種

    (1)種莖選擇

    結合採收或每次半夏倒苗(6~8月)後,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塊莖作種用。

    (2)種莖貯藏

    種莖選好後,將其拌以乾溼適中的細沙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

    (3)播種期

    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早春5cm地溫穩定在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二月底至三月初,雨水至驚

    蟄間,當地溫達8~10℃時,催芽種莖的芽鞘發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在這時栽種)。

    (4)播種方法

    在作好的畦上,直徑2cm以上的一級大塊莖、1cm左右的二級塊莖、0.5cm左右的三級塊莖及小珠芽分別按25、20、15cm行距開播種溝,溝上寬10cm,底寬5cm。此時如土幹可順溝澆水,待墒情適宜時,將l~3級的種莖分別按9、6、3cm的株距擺勻。一級種莖溝內種1行,二和三級種莖溝內交錯種2行,小珠芽按2cm的株距均勻撒開即可。一級種莖復土8~10cm,二級6~7cm,三級以下的不少於5cm深。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腐熟糞水、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

    每畝用量2000kg左右。然後,將溝土提上覆蓋,厚約5~7cm。每畝需種100kg左右,過密,幼苗生長纖弱,且除草困難;過稀,苗少草多,產量低。覆土也要適中,過厚,出苗困難,將來珠芽雖大,但往往在土內形成,不易採摘;過薄,種莖則容易幹縮而不能發芽。栽後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始終要保持土壤溼潤。

    2.珠芽播種

    夏秋間,珠芽已成熟,採取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條栽,行距10~15cm,株距6~9cm,栽後覆以細土及草木灰,稍加壓實。也可按株行距8cm×10cm挖穴點播,每穴種2

    ~3粒。亦可在原地蓋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蓋土一次,以不露珠芽為度。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株間雜草宜用手拔除。中耕宜淺不宜深,深度不超過5cm,避免傷根。

    2.排水灌溉

    半夏喜溼怕旱,在播種時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若採用地膜覆蓋的去膜後,久旱無雨土壤干時應及時澆水,鬆土保墒;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可適當澆水且澆後應及時鬆土。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

    3.追肥

    半夏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腐熟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腐熟糞水2000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腐熟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尿素10kg,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

    的作用。經常潑澆稀薄腐熟糞水,有利於保持土壤溼潤,促進半夏生長,提高半夏產量。

    4.摘花蕾

    於5月抽花葶時分批摘除花蕾,保證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

    5.培土

    在6~8月間,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2cm。追肥培土後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二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鬆土保墒。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1)葉斑病

    初夏發生為害葉片,病葉上出現不規則形的紫褐色斑點,輪廓不清,後期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嚴重時,病斑佈滿全葉,使葉片捲曲焦枯而死。

    防治方法

    篇四 半夏種植技術

    半夏種植技術

    一、植株形態特徵

    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 cm。地下塊莖球形或

    扁球形,直徑0.5~4.0 cm,芽的基部著生多數鬚根,底部與下半

    部淡黃色,光滑,部分連年作種的大塊莖周邊常聯生數個小塊狀

    側芽。頂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 cm,

    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 cm,偶見葉片基部亦

    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 mm。實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

    苗葉片為全緣單葉,卵狀心形,長2~4 cm,寬1.5~3 cm;成年

    植株葉3全裂,裂片卵狀橢圓形、披針形至條形,中裂片長3~

    15 cm,寬1~4 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緣或稍具淺波狀,

    圓齒,兩面光滑無毛,葉脈為羽狀網脈。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

    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邊緣多呈紫綠色,長6~7 cm;內側

    上部常有紫色斑條紋,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 mm的小孔,

    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綠紫色,佛焰苞

    下部管狀不張開,上部微張開,直立,或呈"S"形彎曲。花單性,

    雌雄同株;花序軸下部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

    花柱短,雄花位於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整合圓筒形,

    與雌花間隔3~7 mm,花粉粒球形,無孔溝,電鏡下可見花粉粒

    表面具刺狀紋飾,刺基部寬,末端銳尖。漿果卵圓形,頂端尖,

    綠色或綠白色,成熟時紅色,長4~5 mm,直徑2~3 mm,內有

    種子1枚。種子橢圓形,兩端尖,灰綠色,長2~3 mm,直徑2.2

    mm,不光滑,無光澤,解剖鏡下觀察有縱向淺溝紋。鮮種子千

    粒重10 g左右。花期4-7月,果期8-9月。圖10-10. 圖10-10 半夏植株形態圖

    【半夏種植技術】

    二、生物學特性

    半夏為淺根性植物,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土、礫土、重黏土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鬆、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 6~7的砂質壤土較為適宜。野生多見於山坡、溪邊陰溼的草叢中或林下。喜溫和、溼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Sunny直射或水分不足情況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 半夏具有明顯的雜草性,具多種繁殖方式,對環境有高度的適應性。

    一年生半夏為心形的單葉,第二至第三年開花結果,有2或3裂葉生出。半夏一年內可多次出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平均可出苗3次。第一次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相應每年平均有三次倒苗,分別為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出苗至倒苗的日數,春季為50~60 d,夏季為50~60 d,秋季為45~60 d。倒苗對於半夏來說,一方面是對不良環境的一種適應,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珠芽數量,亦即進行了一次以珠芽為繁殖材料的無性繁殖。第一代珠芽萌生初期在4月初,萌生高峰期為4月中旬,成熟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半夏塊莖一般於8~10℃萌動生長,13℃開始出苗。隨著溫度升高出苗加快,並出現珠芽。15~26℃最適宜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而又缺水時開始出現倒苗,秋後低於13℃以下出現枯葉。

    冬播或早春種植的塊莖,當1~5 cm的表土地溫達10~13℃時,葉開始生長,此時如遇地表氣溫持續數天低於2℃以下,葉柄即在土中開始橫生,橫生一段並可長出一代珠芽。地溫、氣溫差持續時間越長,葉柄在土中橫生越長,地下珠芽長的越大。當氣溫升至10~13℃時,葉直立長出土外。

    半夏的塊莖、珠芽、種子均無生理休眠特性。種子發芽適溫為22~24℃,壽命為1年。

    三、栽培技術

    (一) 品種型別

    半夏栽培歷史雖較短,但因其為廣佈種植物,為適應不同的生態條件,加之人為有目的的選擇,在半夏自然和栽培群體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型別。主要表現在葉型、塊莖大小和形狀、珠芽數量和著生位置 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並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域性。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狹葉型半夏長勢旺盛,葉數多,葉片大而厚,抗性強,珠芽多,塊莖多且個體大,產量高。故在生產上應注意種質型別的優選。表10-10為來自16個產地的半夏居群引種至南京後不同採收期化學成分的含量比較。

    表10-10 半夏不同居群的β-谷甾醇含量和兩種遊離氨基酸含量比較(%)(郭巧生等,2001)

    (二) 選地與整地

    宜選溼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黏重地、鹽鹼、澇窪地不宜種植。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可與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間套種。

    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 cm左右,除去礫石及雜草,使其熟化。半夏根系淺,一般不超20 cm,且喜肥,生長期短,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整地,每畝施農家肥5 000 kg,餅肥100 kg和過磷酸鈣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南方雨水較多的地方宜作成寬

    1.2~1.5 m、高30 cm的高畦,畦溝寬40 cm,長度不宜超過20 m,以利灌排。北方淺耕後可作成寬0.8~

    1.2 m的平畦,畦埂寬、高分別為30 cm和15 cm。畦埂要踏實整平,以便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

    (三) 繁殖方法

    生產上半夏的繁殖方法以採用塊莖和珠芽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但種子生產週期長,一般不採用。

    1塊莖繁殖 於當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貯藏的種莖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春栽,宜早不宜遲,一般早春5 cm地溫穩定在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 d左右芽便能萌動。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驚蟄間,當5 cm地溫達8~10℃時,催芽種莖的芽鞘發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該在這時栽種)。適時早播,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並且產量高。

    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橫溝條播。行距12~15 cm,株距5~10 cm,溝寬10 cm,深5 cm左右,溝底要平,在每條溝內交錯排列兩行,芽向上擺入溝內。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每畝用混合肥土2 000 kg左右。然後,將溝土提上覆蓋,厚5~7 cm,耬平,稍加鎮壓。也可結合收穫,秋季栽種,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方法同春播。

    每畝需種莖50~60 kg,適當密植,生長均勻且產量高。過密,則幼苗生長纖弱,除草困難;過稀,則苗少草多,產量低。覆土也要適中。過厚,則出苗困難,將來珠芽雖大,但往往在土內形成,不易採摘;過薄,種莖則容易幹縮而不能發芽。栽後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始終保持土壤溼潤。

    【半夏種植技術】

    若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栽後立即蓋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農用地膜(厚0.014 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 mm)。地膜寬度視畦的寬窄而定。蓋膜時3人一組,先從畦的兩埂外側各開一條8 cm左右深的溝,深淺一致,1人展膜,2人同時在兩側拉緊地膜,平整後用土將膜邊壓在溝內,均勻用力,使膜平整緊貼畦埂上,用土壓實,做到緊、平、嚴。

    4月上旬至下旬,當氣溫穩定在15~18℃,出苗達50%左右時,應揭去地膜,以防膜內高溫烤傷小苗。去膜前,應先進行煉苗。方法是中午從畦兩頭揭開膜通風散熱,傍晚封上,連續幾天後再全部揭去。採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的半夏,不僅比不採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 d,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同時可增產83%左右。

    2珠芽繁殖 半夏每個葉柄上至少長有一枚珠芽,數量充足,且遇土即可生根發芽,成熟期早,是主要的繁殖材料。夏秋間,當老葉將要枯萎時,珠芽已成熟,即可採取葉柄上成熟的珠芽進行條播。按行距10 cm,株距3 cm,條溝深3 cm播種。播後覆以厚2~3 cm的細土及草木灰,稍加壓實。也可按行株距10 cm×8 cm挖穴點播,每穴播種2~3粒。亦可在原地蓋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蓋土一次,以不露珠芽為度。同時施入適量的混合肥,既可促進珠芽萌發生長,又能為母塊莖增施肥料,一舉兩得,有利增產。

    3種子繁殖 用種子繁殖的兩年生以上半夏能陸續開花結果。當佛焰苞萎黃下垂時,採收種子,夏季採收的種子可隨採隨播,秋末採收的種子可以砂藏至次年3月播種。此種方法出苗率較低,生產上一般不採用。按行距10 cm開2 cm深的淺溝,將種子撒入,耬平,覆土1 cm左右,澆水溼潤,並蓋草保溫保溼,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苗高6~10 cm時,即可移植。當年第一片葉為卵狀心形單葉,葉柄上一般無珠芽,第二年3~4個心形葉,偶見有3小葉組成的複葉,並可見珠芽。實生苗當年可形成直徑為0.3~0.6 cm的塊莖,可作為第二年的種莖。

    (四)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過5 cm,避免傷根。因半夏的根生長在塊莖周圍,其根系集中分佈於12~15 cm的表土層,故中耕宜淺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種,地膜覆蓋,在其出苗的同時,狗尾草、馬唐草、牛筋草、畫眉草、香附草、莧菜、小旋花、灰灰菜、馬齒莧、車前等十餘種雜草也隨之出土,且數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後出苗困難,影響半夏的產量,因此應及時除草。

    2摘花 為了使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有利增產,除留種外,應於5月開花抽薹後,分時分批摘除花葶。此外半夏繁殖力強,往往成為後茬作物的頑強雜草,不易清除,因此,必須經常摘除花葶。

    3水肥管理 半夏喜溼怕旱,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再澆,以免降低地溫。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時,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澆後及時鬆土。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 d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保持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溼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幹物質。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

    在生長期間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於保持土壤溼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糞水和過磷酸鈣。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一般可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 000 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 000 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 kg、過磷酸鈣20 kg、尿素10 kg,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半夏生長中後期,每10 d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4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芽,在6-8月間,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1~2 cm。追肥培土後若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兩次,促使萌發新株。兩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鬆土保墒。

    5遮陽 生產上可於4月中下旬畦邊間作玉米、辣椒及豆類作物,6月上、中旬間作物長高或搭架遮陽,9月後,氣溫漸低,應及時收穫間作物。

    (五) 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是半夏最常見的病害,多發生在高溫多溼季節和越夏種莖儲藏期間。危害地下塊莖,造成腐爛,隨即地上部分枯黃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① 選用無病種栽,雨季及大雨後及時疏溝排水。② 播種前用木黴(Trichoderma spp.) 的分生孢子懸浮液處理半夏塊莖,或以5%的草木灰溶液浸種2 h;或用1份50%多菌靈加1份40%的乙磷鋁300倍液浸種30 min。③ 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後在穴處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④ 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可減輕危害。

    2病毒性縮葉病(Dasheen mosaic virus,DMV)是栽培半夏上普遍發生的較為嚴重的一種病害,發病率隨栽培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趨勢,種莖帶毒及蚜蟲等昆蟲傳毒可能為其主要傳播途徑。多在夏季發生。為全株性病害,發病時,葉片上產生黃色不規則的斑,使葉片變為花葉症狀,葉片變形、皺縮、捲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長不良,地下塊根畸形瘦小,質地變劣。當蚜蟲大發生時,容易發生該病。該病可使半夏在貯藏期間及運輸途中造成鮮種莖大量腐爛,受害半夏塊莖加工成商品後,往往質量差,品級低。

    防治方法:① 選無病植株留種,避免從發病地區引種及發病地留種,控制人為傳播,並進行輪作。② 施足有機肥料,適當追施P肥、K肥,增強抗病力;及時噴藥消滅蚜蟲等傳毒昆蟲。③ 出苗後在苗地噴灑一次40%樂果20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倍液,每隔5~7 d一次,連續2~3次。④ 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燬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澆灌,以防蔓延。⑤應用組織培養方法,培養無毒種苗。

    3芋雙線天蛾[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 Rothschild.et.Jordan]是半夏生長期間為害極大的食葉性害蟲,栽培半夏田為害率可達80%以上。每年可發生3~5代不等,以蛹在土下越冬。8-9月幼蟲發生數量最多。成蟲白天潛伏在廕庇處,黃昏時開始取食花蜜,趨光性強。雌蛾交配後2~5 d產卵。每隻雌蛾產卵30~60粒,散產於半夏葉背面。一般每片葉只產1粒卵,幼蟲孵化後取食卵殼,並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表皮。2齡後葉片吃成孔洞,3齡後從葉緣蠶食,造成大的缺刻,高齡幼蟲食量暴增,每頭幼蟲每天可為害半夏苗10株以上。

    防治方法:① 結合中耕除草捕殺幼蟲。② 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 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幼蟲發生時,用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或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噴灑,每5~7 d一次,連續2~3次,可殺死80%~100%的幼蟲。

    4紅天蛾(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ler)主要在5-10月造成為害,尤以5月中旬至7月中旬發生量大,為害最嚴重。以幼蟲咬食葉片,食量很大,發生嚴重時,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吃光。

    防治方法:參考芋雙線天蛾。

    其他還有半夏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inelliae Saw.)、蚜蟲和地下害蟲等。

    四、留種技術

    1種莖的採收和貯藏 於每年秋季半夏倒苗後,在收穫半夏塊莖的同時,選橫徑粗0.5~1.5 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當年生中、小塊莖作種用。大塊莖不宜作種,這是因為中、小種莖大多是由珠芽發育而來的新生組織,生命力強,出苗後,生長勢旺,其本身迅速膨大發育成大塊莖,同時不斷抽出新葉形成新的珠芽,故無論在個體數量上還是在個體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而大種莖都是大塊莖,它們均由小塊莖發育而來,生理年齡較長,組織已趨於老化,生命力弱,抽葉率低,個體重量增長緩慢或停止,收穫時種莖大多皺縮腐爛。

    半夏種莖選好後,在室內攤晾2~3 d,隨後將其拌以乾溼適中的細砂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於當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栽種。

    篇五 半夏種植技術

    半夏種植現狀和發展建議

    半夏種植現狀和發展建議

    中藥材半夏,為了與水半夏的區分,大家習慣叫做“旱半夏”。地方名字有江蘇叫“野芋頭”、河南稱“鬧狗蛋”、江西稱“老鴰眼”、雲南叫“小半夏”、山東稱“鴉芋頭”、湖北稱“三步跳”、四川稱“麻芋頭”等等,屬於天南星科植物的乾燥塊莖。它具有根淺喜肥、怕強光、怕高溫、喜溼潤、怕乾旱、怕水澇等生長特殊習性。人工半夏種植中為了滿足以上生長習性,幾十年來從事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很多半夏種植管理技術,但因為各種因素,這些半夏種植技術並沒有得到普及,大多數半夏種植者,只是從網上了解一些表面的理論知識,並沒有掌握半夏種植實用技術,所以,半夏種植的人工栽培產量低,質量差,貨源少,半夏價格逐年上漲。

    2000年以來,半夏價格從20元/公斤逐漸上升到目前的95元/公斤(2013年5月1號),每年都在上漲,並不象其他中藥材品種價格漲降不穩定。因為價格的上漲,每年都會新增好多半夏種植戶;但增加了半夏種植面積,不一定貨源就多,原因是大部分半夏種植者只看半夏價格,想象效益,忽略了自己是否具備半夏種植條件和半夏種植技術上的難度、病害會導致的產量低、甚至絕產的實際,把本年度市場上有限的半夏塊莖(半夏種植中的種源用鮮塊莖)資源用作半夏種莖播種在地裡,到收穫時,收穫的半夏還沒有播種的半夏種莖多。所以,半夏種植的越多,用半夏種莖量就越大,市場上的半夏商品就越少,年復年的削減商品半夏貨源;另外,半夏種植生產中用工量大,勞動力價格升高,這就是造成半夏每年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1、病因症狀:此病在高溫、雨季、土壤溼度長時間過大、半夏塊莖和珠芽的膨大期發生。病菌侵染半夏種莖的初期,半夏種莖的周邊出現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此斑點向四周迅速擴充套件,3—4天后,眾多的病菌斑點聯在一起,繼續向半夏種莖和塊莖內部侵染,此時,半夏根系開始萎縮,地上部的葉片逐漸由綠色變黃、枯萎。一週後,半夏種莖和塊莖呈圓水泡狀,好似熟透了的葡萄,塊莖內全是黑水,全株死亡,最後只剩下薄薄的外皮。蔓延的病菌會迅速侵染其它半夏種莖和塊莖,短期內使整個半夏種植地塊全部感染而腐爛,先爛大半夏塊莖,後向小半夏塊莖蔓延,最後只留下小於一釐米的珠芽。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提醒藥農,此病害是目前人工半夏種植最常見、難治療、危害大、範圍廣的病害,要注意防治,不可馬虎。

    2、防治方法

    (1)注意選擇半夏良種。人工半夏種植,要選擇抗病強、長勢旺盛的半夏種莖品種,如狹三葉半夏、柳葉形半夏等葉形的優良品種。

    (2)播種前半夏種莖進行消毒處理。用50%的多菌靈浸半夏種莖12小時;5%的草木灰溶液浸半夏種莖2小時;1份50%的多菌靈+1份40%的乙磷鋁300倍液浸半夏種莖半小時;300倍食醋、50毫升/升的高錳酸鉀分別浸半夏種莖,預防半夏種莖腐爛病並增產。

    (3)半夏種植,嚴格選擇土壤和地勢。土壤必須是中壤土或壤土,確保濾水性好並透氣;地勢最好有10—25度的坡度,如地勢平坦,須挖較深並密佈的滲水溝。

    (4)遇到連陰雨天氣和土壤較溼潤時,只要能下田中耕,要進行多種形式、多次的中耕鬆土,以打破土壤的板結層,使土壤中的有害氣體排除,空氣中的新鮮氧氣進入,增加土壤和空氣中的【半夏種植技術】

    氣體交換,這一措施,可有效預防和減輕腐爛病的發生。並及時噴施殺菌藥劑或撒施100公斤/畝生石灰粉。

    (5)及時防治地下害蟲蠐螬和地老虎。用新型菊酯農藥,含50克/升氟氯氰菊酯EC,具有啟用作用,可驅使害蟲從洞穴中爬出,與藥接觸,並迅速作用與害蟲的神經系統,使其中毒死亡,最近兩年經實地大面積使用,防治效果100%。

    (6)爛莖搶收。半夏種植生長的中後期,如遇到連陰雨天氣和土壤溼度較大時,要勤檢查半夏種植田間生長情況,如發現有部分半夏種莖植株發生腐爛病,遇此情況,不管是否到刨收季節,均應及時果斷搶收,不可拖延時日,否則,半夏種莖和塊莖腐爛很快,先爛大的,後爛小的,造成減產甚至絕產。緊急搶收的同時,把從溼泥中刨收的半夏種莖和塊莖,應馬上脫皮加工,因此時鮮半夏塊莖內部仍在腐爛,如不加工,大部分塊莖會在1—2天后,還要爛掉,請不要大意。最近一段時間許多藥農朋友諮詢關於半夏種植中的有關問題,一般都涉及到種植半夏(Pinellia)所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需要什麼樣的土壤;每hm2投資多少半夏種莖合適,每hm2產量是多少?半夏種植中期生長良好,但是收穫時為什麼沒有產量或產量低?為此,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根據幾十年的大田種植研究經驗,願與同仁老師們共同探討其原因,依此推動並振興半夏種植業的發展。

    1 種質

    作為人工種植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種源是用半夏種莖(鮮品半夏),即人們常說的無性繁殖,但是,不是所有的地塊中所產的所有的半夏種莖都能做種用的。用帶有病菌的半夏種莖做種,能使所有種植地塊訊速傳播病毒病菌和腐爛病菌,可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不選育良種,年復年的無性繁殖,引起了半夏品種的嚴重退化,抗病害和免疫力降低,造成產量的逐年下降;用大小都有的半夏鮮貨做種莖,出苗生長不均勻,用種量大,增重係數降低,浪費半夏市場資源;中國半夏的13個品系中,狹葉型半夏的比寬葉型抗倒苗、抗高溫、抗強光、抗病害能力強,優質高產;同科屬植物分別有半夏、天南星(掌葉半夏)、水半夏,這三種植物從球莖外觀上大同小異,不是行業中的人不容易分辨,其商品價值差別較大,選擇半夏種植時,注意不要選錯種,種錯藥。

    1.1 半夏種莖不可帶病菌

    半夏種植中,塊莖腐爛病發生相當嚴重,也是目前人工半夏種植的瓶頸,一旦發生,無法根治,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到整個地塊,使整個地塊半夏種莖中都帶有病菌;儘快刨收後,立即外皮乾燥並放置在溫度低的環境條件下,塊莖內的病菌處於休眠狀態,不會繼續腐爛蔓延;如用此塊莖做半夏種莖種植在地裡,其溫度、溼度等條件正適宜病菌的生長,會很快蔓延繁殖,最後遍及整個地塊,造成絕產。半夏種莖內部有無病菌,單用肉眼無法從外表看到,又沒有條件進入實驗室進行半夏種莖檢測,所以,只有半夏種植者自己知道,自己所種植的半夏上年是否發生過病害(只要發生過腐爛病的地塊,地塊中所產的半夏塊莖內部都帶有病菌,不能做種);另外,目前好多藥商,看到半夏塊莖做種莖的商機,全國各地收購半夏鮮貨做半夏種莖低價出售,試想,藥商自己能知道所購買的鮮貨在種植過程中出現了腐爛病嗎?自己知道所購買的半夏種莖內部有腐爛病菌嗎?藥商不知道,購買所謂半夏種莖的藥農更不清楚了。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多年實際調研,半夏種植的藥農,根本不知道也不瞭解這種情況,哪裡有賣半夏種莖的(鮮半夏塊莖),價格能夠便宜,質量怎麼樣無所謂,就購買做半夏種莖用,播種在地裡,但等到後期出現了腐爛病(發生腐爛病後,半夏塊莖會逐漸變為空殼,隨之分解到土壤中),沒有產量時,藥農無奈抱怨“半夏苗期生長很好,怎麼邪門,收穫時沒有了,就有半夏跑掉了”的說法。

    1.2 半夏種莖良種選育刻不容緩

    山東省菏澤市從1987年開始從事野生變家種研究,也是研究半夏的生長髮育和習性及人工種植技術的最早發源地和人工半夏種植較早的地區之一;1998年菏澤全地區推廣種植面積

    308hm2,在實驗田中最高每hm2產鮮品半夏30495kg,當時,在規模與單產方面創國內最高記錄,達到領先水平;但到目前為止, 山東菏澤和隨後發展起來的主產地山西新絳的家種面積和產量已大幅減少。以山西新絳為例, 上世紀九十年代,儘管老百姓在半夏種植上採用的是粗種粗管的方式,每hm2也產15000~22500kg鮮貨;而現在,半夏種植普遍好像出現了驕生慣養,又是半夏

    種莖消毒處理、土壤殺菌、配方施肥,又是撒麥桔遮蔭、稀釋藥物防爛、噴灑微肥保壯等等;可以說,在茫無頭緒,不知所措的情況下,藥農把所有的高產技術和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然而,產量好的每hm2產量也就是12000多kg,一般大都在7500kg左右,差的只能收回半夏種莖甚至於有種無收。另據調查,山東高密、臨沂,甘肅西和、清水、宕昌、武都等其他主產區單產上現有不同程度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半夏年復年的無性栽培,引起半夏種莖種性的嚴重退化,抗病害、抗高溫、抗強光能力逐漸減弱。品種退化影響產量其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兩點:

    1.2.1 種莖分櫱能力降低

    優良無退化的半夏種莖,種莖大小直徑1 cm的,生長60天,自身能分櫱3~5個葉莖,也就是第一代能形成3~5個珠芽;半夏種莖大小直徑1.5 cm的,生長60天,自身能分櫱5~7個葉莖,也就是第一代能形成5~7個珠芽;這些葉莖上的珠芽生長一個週期後,每個珠芽與母莖一樣再分櫱生長3~7個葉莖,形成3~7個第二代珠芽;以此類推,從4月生長到10月份,一般播種一個半夏種莖能完成2~3代,可分櫱葉莖和形成珠芽10~30個;也就是說,播種一個半夏種莖,生長一年,從個數上可以增加10~30個。但是,近幾年筆者實地對多個半夏種植地塊調研檢視,發現普遍存在塊莖分櫱減少,一代葉莖和珠芽分櫱1~3個,大部分二代珠芽長成的塊莖只能分櫱1~2個葉莖,並且葉莖細弱,倒苗嚴重。

    1.2.2 塊莖個體增重減少

    半夏種莖和珠芽膨大增重係數是影響半夏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個1 cm大小的半夏鮮塊莖,重量大約1 g,大小3 cm重20 g,重量相差二十倍。優良無退化的半夏種莖,從播種到收穫,正常情況下自身可以從1 cm自然膨大到3 cm左右,所形成的珠芽膨大系數也是如此。如果能有60%的種莖和珠芽能膨大到2~3 cm大小,那半夏產量計算可知。從近幾年半夏收購情況看,個體大小一般都在1~2 cm左右,大個頭很少;今年偶有菏澤鉅野的藥農申乃強和江蘇豐縣的呂先生所產半夏個體較大,有50%的個體達到了2~3 cm,每hm2產量達到18000kg鮮貨。

    1.3 中小塊莖做半夏種莖最適宜

    半夏種植所選用的半夏種莖應該為中小型半夏塊莖,直徑在1~1.5 cm之間。這些大珠芽或小塊莖,年輕旺盛,即具備一定的分櫱係數,又具有單個體充足的膨大空間,還很少帶有病菌,用種量少,每hm2用種莖900gk即可;更重要的是,這些珠芽或小塊莖,由於大部分沒有過生根發芽的過程,其外皮的保護層沒有破壞,土壤中的病菌不容易浸入,抗病害能力強,前期溼度大也不會發生腐爛病。1.5 cm以上的大塊莖做半夏種莖,每hm2需要2250~3000kg才可以,並且膨大系數小,自身增重有限;由於半夏種莖外表保護層破壞,病菌很容易浸入,易引發腐爛病害。小於1 cm的珠芽做種,雖然用種量更少,但分櫱係數低,根系不發達,當年產量也不高。例如,播種直徑1 cm的種莖,生長4個月後,在條件適宜時,自身會膨大到3 cm左右,重量增加了20倍,每hm2播種900kg種莖,按有60%半夏種莖個體膨大到3 cm,單從母莖自身膨大每hm2產量就增加了10500kg;再加上分櫱的幾代珠芽的個數和膨大,總產量是最高的。

    1.4 選擇“狹三葉”半夏種莖品系做種

    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從事二十多年半夏種植的田間實踐觀察,單從半夏生長的葉型上可分為竹葉型、似竹葉型、柳葉型、桃葉型(研究所命名狹三葉)、杏葉型、手掌葉型等幾個品系。野生半夏品系竹葉型、杏葉型分佈較廣,在全國半夏野生主產地均有發現;似竹葉型、手掌葉型分佈在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和長江流域;狹三葉半夏也就是桃葉型半夏主要原產地山東菏澤及周邊,現已引種擴充套件到山西的中南部、河南的中北部、甘肅、陝西、河北、安徽、江蘇、四川、貴州、雲南等省的部分地區。從以上半夏種莖不同葉型中比較篩選,其中以山東菏澤和江蘇豐縣原產的狹三葉半夏產量最高,質量較好,其長勢旺盛,莖葉分櫱多,葉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較強,高抗腐爛病和高溫枯萎倒苗;珠芽形成的早而多,商品個體大且圓整,可作為半夏種植的良種,是目前人工半夏種植的最優良品系。狹三葉半夏具有以下特徵:

    1、圓球型或橢圓形。

    2、外皮顏色黃褐色和黃白色。

    3、每莖葉有一個珠芽,而葉片上沒有珠芽。

    4、成型葉片寬度2-4釐米,長度5-12釐米。

    5、塊莖2釐米以上出現花蕾(氟焰苞)。

    6、最大個體(鮮)4釐米,單個重60克。

    7、在土壤水分飽和情況下,10天內不腐爛。

    8、外界氣溫35度時,一週不枯萎倒苗。

    9、一般年份不會發生腐爛病。

    10、產量穩定在800公斤以上(鮮)。

    半夏種植的產量高低主要與兩方面有關係,一是分櫱葉莖的早晚和多少,二是形成的珠芽和種莖自身的膨大系數。有效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採用怎麼樣的管理方式,使半夏生長時間延長,正確合理地搭配好溫度、光照、水分、肥料之間關係,這就是技術。

    2.1 播種時間為前提

    半夏種植在中國的大多數省區均可生長。南到廣東,北至吉林,西至西寧,東適山東。為了最大限度增加半夏的生長時間,提高產量和質量,所以,應根據不同的地區,確定最佳的半夏種植時間。無霜和霜期較短的南部省區可選擇晚秋或冬季栽培;黃淮地區最適栽種時間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水至驚蟄);西北和東北部分地區栽種時間可適當向後推遲。總之,半夏各省區選擇最適宜的栽種時間,當地實際測量,在5 cm的地溫穩定在5~7℃,為最佳播種時間。儘早播種並採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繁殖係數增加,是半夏種植高產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

    2.2 田間管理是根本

    2.2.1 溫度 平均地溫在10℃左右時,半夏萌發出苗;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中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枯萎,形成夏季大倒苗。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一定技術措施降低溫度(地溫),採用的具體方法要根據當地條件選擇,一般採用傍晚澆井水最實用,即降溫,又保溼,增產效果明顯。

    2.2.2 光照 半夏種植一生中對光照要求不一致,生長前期的春季由於溫度低,光照弱、雨水相對少,半夏生長需要光照條件;生長中期的夏天溫度高、光照強烈,這段時間只有在有隱蔽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進入生長後期的秋季,由於日光強度逐漸減弱,溫度逐漸降低,再加上雨水較多,土壤和空氣溼度大,所以又需要光照條件。根據以上半夏特性,採取夏季遮陽措施,可有效減少倒苗率,增加生長時間;適齡的果樹套種半夏,小麥、大豆、芝麻、棉花、豇豆等高杆農作物間套半夏,在半夏行間覆蓋麥秸等,都能遮陽和降低Sunny的直射。許多藥農在半夏行中套種玉米,為半夏遮陽,道理上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玉米播種時間和種植方法,要達到半夏需要遮陽的時候,玉米能夠長到一定高度;千萬不要出現需要遮陽時玉米沒有長高,不需要遮陽時的7~8月玉米才旺盛生長,起到副作用;另外,玉米根系發達,與半夏爭肥比較嚴重,要注意半夏種植的追肥管理。【半夏種植技術】

    2.2.3 水分 半夏一生中喜溼潤,怕乾旱,但也怕水澇,因此,切實加強水分管理,是半夏正常生長和增產的關鍵。無論什麼時間栽培,在第二次耕地前,只要土壤乾旱,就要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澆水,以免降低地溫;除去地膜後,要根據土壤溼度情況,靈活多次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並鬆土保墒;進入6月或小麥收穫後,正是塊莖、珠芽膨大期,溫度升高,需水量也增大,更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及疏鬆,這個時期可在地面撒施一層薄薄麥稈、麥糠或樹葉等葉片,可保墒和降低地溫,對防止半夏倒苗起到重要作用;夏至以後,溫度高,光照強,乾旱時只能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溼見幹,避免大水漫灌,更不能地塊積水,若雨水連續過多,應及時利用排水設施徹底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或土壤超飽和,引起塊莖腐爛病的發生。處暑後至收穫期氣溫逐漸降低,光照漸弱,可根據天氣降雨情況,在土壤不幹旱的情況下,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溼潤疏鬆。

    2.2.4 肥料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句農諺更適用半夏種植。半夏根淺,吸收肥料能力差,其生長、分櫱和塊莖膨大,需要較多的有機質,而化學肥料又不可替代,所以,優質充足的有機肥對半夏種植產量影響很大。除每hm2施足45000kg基肥外,在其生長期也要注意加強追肥管理。在半夏種植生長過程中,一般應追肥四次,第一次於出齊苗後,每hm2追施腐熟的較淡些的人畜糞水15000~225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高峰和膨大期,要重施追肥,每hm2可追施腐熟的人畜糞水30000kg和草木灰4500kg,人畜糞水和草木灰不足時,可加施優質磷酸二胺750kg和尿素200kg,並結合除草鬆土將磷酸二胺和尿素翻入土中;第三次於7月上旬,當第二、三代珠芽露出新芽,母塊莖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腐熟糞水潑澆,每15天一次,直至秋後,同時追施含磷、鉀元素的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鉀等,以促進珠芽和塊莖生根膨大;第四次於9月上旬,每hm2施入腐熟餅肥375kg、過磷酸鈣300kg、硫酸鉀150kg,拌均勻,穴施或溝施。另外,在半夏種植生長中後期,結合殺菌治蟲,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等葉面肥,增產效果較好[8]。

    2.3 病害防治是保障

    2.3.1 半夏猝倒病(燙葉病)

    近幾年半夏種植研究發現,此病在人工半夏種植中,是最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發病原因正在研究觀察中。在高溫雨季、高溼的環境條件下,最易發生,特別是在通風透光較差時,發病重。發病初期葉和葉柄上出現綠色不規則病斑,隨即病斑色澤加深,患部變軟,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呈半透明狀下垂,相互粘在一起。此病發病急,傳染快,一經發現,很快蔓延,治療麻煩。整個地塊的土壤和空氣中散發出很濃的腥臭氣味。

    2.3.2 半夏病毒病

    半夏種植後,因為多種因素,會出現出苗不整齊、有早有晚的現象;整個的生長階段也都會不間斷的出苗、倒苗。剛出苗的半夏,葉片小而幼嫩,抵抗外界能力較差;再加上半夏種植後剛出苗的時間正是蚜蟲和灰飛蝨高發期,半種植夏地塊的空間飄飛很多的蚜蟲、灰飛蝨,只要半夏的幼苗出土,蚜蟲、灰飛蝨會立即飛到半夏種苗的葉片上,吸食養分,同時把它們體內攜帶的各種病菌和病毒傳播到半夏的幼苗上。半夏種苗染病後,葉片初期出現黃色不規則的斑點,逐漸葉片變為花葉,皺縮扭曲,葉片上卷,植株矮化奇形,生長不良,嚴重影響半夏的產量和品質,此病叫病毒病,也稱縮葉病。病毒病的發病根源主要是由於蚜蟲、灰飛蝨傳播,蚜蟲可傳播黃矮病毒,灰飛蝨可傳播叢矮病毒,特別是靠近路邊、溝渠、河堤、麥田、棉花、菜園的半夏種植地塊最容易傳染病毒病,所以,提前防治蚜蟲、灰飛蝨,以及連續陰雨天過後,及時噴施殺菌農藥預防病害,是從根本上杜絕病毒病發生和傳播的有效技術措施。

    2.3.3半夏腐爛病

    此病在高溫、雨季、土壤溼度長時間過大、塊莖和珠芽的膨大期發生。病菌侵染半夏種莖的初期,塊莖的周邊出現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此斑點向四周迅速擴充套件,3~4天后,眾多的病菌斑點聯在一起,繼續向塊莖內部侵染,此時,半夏根系開始萎縮,地上部的葉片逐漸由綠色變黃、枯萎。一週後,半夏塊莖呈圓水泡狀,好似熟透了的葡萄,塊莖內全是黑水,全株死亡,最後只剩下薄薄的外皮。蔓延的病菌會迅速侵染其它半夏塊莖,短期內使整個半夏地塊全部感染而腐爛,先爛大塊莖,後向小塊莖蔓延,最後只留下小於1 cm的珠芽。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提醒藥農,此病害是目前人工栽培半夏最常見、難治療、危害大、範圍廣的病害,要注意防治,不可馬虎。

    3 結語

    半夏種植要獲得優質穩產,首先要具備適宜的氣候等自然條件,要選擇肥沃、疏鬆、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有灌溉水源和排澇設施;慎重選擇無退化、無病害、大小適宜、品種純正的優質半夏種莖做種,把每年進行半夏種莖的良種選育工作作為重點;施入足量的經過發酵好的優質農家肥做基肥,並且生長期間多次衝施 ,保障半夏種莖膨大對肥的需要;做好半夏整個生長期間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無病先防,防治結合;根據半夏種植地區氣候、

  • 2 # 廣西鄉村大世界

    半夏只生根不發芽除了天氣太熱的原因外,還有種可能是半夏得病了,半夏在種植中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

    1、葉斑病

    【發病特徵】發病時葉片上有紫褐色病斑,後期病班上生有許多小黑點,發病嚴重時,病斑佈滿金葉,使葉片捲曲焦枯而死。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每8天噴1次,連續2~3次。

    2、塊莖腐爛病

    【發病特徵】多發生在雨量過多年份的高溫多溼季節。危害地下塊莖,造成腐爛,隨即地上部分枯黃倒苗死亡。

    【發病特徵】病毒病多在夏季發生,病株葉捲縮成花葉,植株矮小、畸形。

    4、紅天蛾

    【危害特徵】紅天峨多在夏季發生,以幼蟲咬食葉片,食量很大,發生嚴重時,可將葉片食光。

    【防治方法】害蟲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噴40%樂果乳劑1500倍液,每5-7天1次,連續2-3次。

  • 3 # 老艾葉

    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長依靠地下塊莖球及根貯存和吸收營養生長出地面上莖葉,每到地面上莖葉,因光線和氣溫不適應,地上部分就倒苗,在一年中有許多次,與栽種地區關係很大,其耐寒,耐陰,但畏強光,怕乾旱,在氣溫高地方會一年中多次倒苗,出苗現象。

    我們在種植半夏時多采用塊莖或珠芽繁殖,栽種覆土後,塊莖先生長出根,與塊莖先在泥下生長。

    如果種植時的氣溫在13度之上時,覆蓋土層約5一7釐米約半月半夏幼苗會生長出泥面,如種植時間過晚氣溫己經升高到26度以上時,此時的半夏塊莖不能萌發出新苗,但會在氣溫降到26度以下才能生出新苗。覆土過厚地下種莖塊也出土困難,覆土過薄種莖也由於乾燥自已幹縮不能發芽,但根部分生長往下扎。

    因為有約五種情況下

    1,氣溫低於13度

    2氣溫高於26度

    3,種塊覆土過厚超過7釐米

    4,種塊覆土過薄,少於5釐米

    5,土壤過於乾旱

    這些種植下的半夏種塊都不會即時生長出苗的,但地下半夏種塊及根仍然存活,有些也能生長,或存在休眠狀態。對照一下就可知道原因了。只有氣溫無法一時改變,只能等待其適合時自然會出苗生長。其他覆土過厚,過薄和土壤過乾旱是可以檢查改變現狀讓半夏苗生長的。

  • 4 # 抖音心寶

    半夏只生根不發芽除了天氣太熱的原因外,還有種可能是半夏得病了,

    種莖不可帶病菌

    半夏種植中,塊莖腐爛病發生相當嚴重,也是目前人工種植半夏的瓶頸,一旦發生,無法根治,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到整個地塊,使整個地塊半夏塊莖中都帶有病菌。儘快刨收後,立即外皮乾燥並放置在溫度低的環境條件下,塊莖內的病菌處於休眠狀態,不會繼續腐爛蔓延。如用此塊莖做半夏種莖種植在地裡,其溫度、溼度等條件正適宜病菌的生長,會很快蔓延繁殖,最後遍及整個地塊,造成絕產。半夏球莖內部有無病菌,單用肉眼無法從外表看到,又沒有條件進入實驗室進行球莖檢測,所以,只有半夏種植者自己知道,自己所種植的半夏上年是否發生過病害,只要發生過腐爛病的地塊,地塊中所產的半夏塊莖內部都帶有病菌,不能做種。但是目前好多藥商,看到半夏塊莖做種莖的商機,全國各地收購半夏鮮貨做種莖低價出售,藥商不知道所購買的半夏內部是否有腐爛病菌,藥商不知道,購買所謂半夏種莖的藥農就更不清楚了。帶菌種莖播種在地裡,等到後期出現了腐爛病,半夏塊莖會逐漸變為空殼,隨之分解到土壤中,沒有產量時,藥農才無奈抱怨半夏苗期生長很好,怎麼邪門,收穫時沒有了,就有“半夏跑掉了”的說法。

    2.品種退化影響產量

    另據調查,山東高密、臨沂,甘肅西和、清水、宕昌、武都等其他主產區單產上現有不同程度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半夏年復年的無性栽培,引起種性的嚴重退化,抗病害、抗高溫、抗強光能力逐漸減弱。品種退化影響產量其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兩點:

    種莖分櫱能力降低。優良無退化的半夏種莖,種莖大小直徑1釐米的,生長60天,自身能分櫱3-5個葉莖,也就是第一代能形成3-5個珠芽;種莖大小直徑1.5釐米的,生長60天,自身能分櫱5-7個葉莖,也就是第一代能形成5-7個珠芽;這些葉莖上的珠芽生長一個週期後,每個珠芽與母莖一樣再分櫱生長3-7個葉莖,形成3-7個第二代珠芽;以此類推,從4月生長到10月份,一般播種一個半夏種莖能完成2-3代,可分櫱葉莖和形成珠芽10-30個,也就是說,播種一個半夏種莖,生長1年,從個數上可以增加10-30個。但是,近幾年筆者實地對多個半夏種植地塊調研檢視,發現普遍存在塊莖分櫱減少,一代葉莖和珠芽分櫱1-3個,大部分二代珠芽長成的塊莖只能分櫱1-2個葉莖,並且葉莖細弱,倒苗嚴重。

    塊莖個體增重減少。種莖和珠芽膨大增重係數是影響半夏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個1釐米大小的半夏鮮塊莖,重量大約1克,大小3釐米重20克,重量相差20倍。優良無退化的半夏種莖,從播種到收穫,正常情況下自身可以從1釐米自然膨大到3釐米左右,所形成的珠芽膨大系數也是如此。如果能有60%的種莖和珠芽能膨大到2-3釐米大小,那半夏產量計算可知。從近幾年收購半夏情況看,個體大小一般都在1-2釐米左右,大個頭很少。

    3.中小塊莖做種莖最適宜

    種植半夏所選用的種莖應該為中小型半夏塊莖,直徑在1-1.5釐米之間。這些大珠芽或小塊莖,年輕旺盛,即具備一定的分櫱係數,又具有單個體充足的膨大空間,還很少帶有病菌,用種量少,每公頃用種莖900千克即可。更重要的是,這些珠芽或小塊莖,由於大部分沒有過生根發芽的過程,其外皮的保護層沒有破壞,土壤中的病菌不容易浸入,抗病害能力強,前期溼度大也不會發生腐爛病。1.5釐米以上的大塊莖做種,每公頃需要2250-3000千克才可以,膨大系數小,自身增重有限,塊莖外表保護層破壞,病菌很容易浸入,易引發腐爛病害。小於1釐米的珠芽做種,雖然用種量更少,但分櫱係數低,根系不發達,當年產量也不高。

    二、選擇最佳播種時間

    半夏在中國的大多數省區均可生長。南到廣東,北至吉林,西至西寧,東適山東。為了最大限度增加半夏的生長時間,提高產量和質量,所以,應根據不同的地區,確定最佳的播種時間。無霜和霜期較短的南部省區可選擇晚秋或冬季栽培;黃淮地區最適栽種時間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水至驚蟄);西北和東北部分地區栽種時間可適當向後推遲。總之,半夏各省區選擇最適宜的栽種時間,當地實際測量,在5釐米的地溫穩定在5-7℃,為最佳播種時間。儘早播種並採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繁殖係數增加,是半夏高產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

    三、田間管理是根本

    溫度 平均地溫在10℃左右時,半夏萌發出苗;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中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枯萎,形成夏季大倒苗。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一定技術措施降低溫度(地溫),採用的具體方法要根據當地條件選擇,一般採用傍晚澆井水最實用,既降溫,又保溼,增產效果明顯。

    光照 半夏的生長週期中對光照要求不一致,生長前期的春季由於溫度低,光照弱、雨水相對少,半夏生長需要光照條件;生長中期的夏天溫度高、光照強烈,這段時間只有在有隱蔽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進入生長後期的秋季,由於日光強度逐漸減弱,溫度逐漸降低,再加上雨水較多,土壤和空氣溼度大,所以又需要光照條件。根據以上半夏特性,採取夏季遮陽措施,可有效減少倒苗率,增加生長時間,適齡的果樹套種半夏,小麥、大豆、芝麻、棉花、豇豆等高杆農作物間套半夏,在半夏行間覆蓋麥秸等,都能遮陽和降低Sunny的直射。

    水分 半夏喜溼潤,怕乾旱,但也怕水澇。無論什麼時間栽培,在第二次耕地前,只要土壤乾旱,就要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澆水,以免降低地溫;除去地膜後,要根據土壤溼度情況,靈活多次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並鬆土保墒;進入6月或小麥收穫後,正是塊莖、珠芽膨大期,溫度升高,需水量也增大,更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及疏鬆,這個時期可在地面撒施一層薄薄麥稈、麥糠或樹葉等葉片,可保墒和降低地溫,對防止半夏倒苗起到重要作用;夏至以後,溫度高,光照強,乾旱時只能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溼見幹,避免大水漫灌,更不能地塊積水,若雨水連續過多,應及時利用排水設施徹底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或土壤超飽和,引起塊莖腐爛病的發生。處暑後至收穫期氣溫逐漸降低,光照漸弱,可根據天氣降雨情況,在土壤不幹旱的情況下,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溼潤疏鬆。

    肥料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句農諺更適用半夏種植。半夏根淺,吸收肥料能力差,其生長、分櫱和塊莖膨大,需要較多的有機肥,所以,優質充足的有機肥對種植半夏產量影響很大。除每公頃施足45000千克基肥外,在其生長期也要注意加強追肥管理,在半夏生長過程中,一般應追肥四次。另外,在半夏生長中後期,結合殺菌治蟲,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等葉面肥,增產效果較好。

    四、病害防治是保障

    半夏猝倒病。近幾年種植研究發現,此病在人工種植半夏中,是最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發病原因正在研究觀察中。在高溫雨季、高溼的環境條件下,最易發生,特別是在通風透光較差時,發病重。發病初期葉和葉柄上出現綠色不規則病斑,隨即病斑色澤加深,患部變軟,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呈半透明狀下垂,相互粘在一起。此病發病急,傳染快,一經發現,很快蔓延,治療麻煩。整個地塊的土壤和空氣中散發出很濃的腥臭氣味。

    半夏病毒病。病毒病的發病根源主要是由於蚜蟲、灰飛蝨傳播,蚜蟲可傳播黃矮病毒,灰飛蝨可傳播叢矮病毒,特別是靠近路邊、溝渠、河堤、麥田、棉花、菜園的半夏地塊最容易傳染病毒病,所以,提前防治蚜蟲、灰飛蝨,以及連續陰雨天過後,及時噴施殺菌農藥預防病害,是從根本上杜絕病毒病發生和傳播的有效技術措施。

    半夏腐爛病。此病在高溫、雨季、土壤溼度長時間過大、塊莖和珠芽的膨大期發生。此病害是目前人工栽培半夏最常見、難治療、危害大、範圍廣的病害,要注意防治,不可馬虎。

    半夏種植要獲得優質穩產,首先要具備適宜的氣候等自然條件,要選擇肥沃、疏鬆、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有灌溉水源和排澇設施;慎重選擇無退化、無病害、大小適宜、品種純正的優質半夏球莖做種莖,把每年進行良種選育工作作為重點;施入足量的經過發酵好的優質農家肥做基肥,並且生長期間多次衝施,保障半夏塊莖膨大對肥的需要;做好半夏整個生長期間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無病先防,防治結合;根據種植地區氣候、土壤和環境條件,不斷總結完善半夏規範化種植管理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怎麼一步步變成現在這種長長尖尖的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