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尿病健康之路
-
2 # 小小的醫學生
IgA腎病是指腎小球系膜區以IgA或IgA沉積為主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腎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見的病因。
IgA腎病病理變化多種多樣,病變程度輕重不一,可涉及腎小球腎炎幾乎所有的病理型別:輕微病變性腎小球腎炎、局灶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毛細血管內腎小球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等。
IgA腎病的臨床表現可包含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各種臨床表現,血尿最常見。
(1)前驅症狀:好發於青少年,男性多見。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其次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
(2)血尿: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部分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後24~72小時出現突發性肉眼血尿,持續數小時至數日。肉眼血尿可轉為鏡下血尿,少數患者肉眼血尿可反覆發作。
(3)無症狀血尿或蛋白尿:約佔IgA腎病的60%~70%,表現為伴或不伴輕度蛋白尿的無症狀血尿,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
(4)持續性尿檢異常:反覆發作肉眼血尿患者發作期間可有持續尿檢異常,但蛋白尿一般<1.5g/24h,無明顯低蛋白血癥,腎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
(5)腎病綜合徵:約10%~20%患者表現為腎病綜合徵,以大量蛋白尿、水腫為主要表現。
(6)腎衰竭:少數肉眼血尿發作的患者(<5%)可合併急性腎衰竭,腎活檢呈瀰漫性新月體形成或伴腎小球毛細血管袢壞死,或腎小管腔內有大量紅細胞管型,腎功能進行性惡化。
IgA腎病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病理型別和程度等綜合給予合理治療。
對於單純鏡下血尿一般無特殊治療,避免勞累、預防感冒和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此類患者一般預後較好,腎功能可較長期維持下去。
對於有蛋白尿的患者,建議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治療並逐漸增加至可耐受劑量,以使蛋白尿<1g/d,延緩腎功能進展。若治療3~6個月後尿蛋白仍持續>1g/d,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必要時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劑。
急性腎衰竭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
-
3 # 腎事管家
IgA是什麼?
所謂“IgA”,是指存在於人體血液、乳汁、唾液、淚液、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粘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 —— IgA。(注: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為什麼稱為“IgA腎病”?
正常情況下,腎小球組織內沒有IgA球蛋白沉積。一旦出現呼吸道感染等誘因,會使血液內的IgA球蛋白或IgA為主的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促發腎小球免疫炎性病變,由此產生的臨床和病理改變稱為IgA腎病。
如何發現腎組織內有沒有IgA沉積?
儘管IgA腎病通常表現為血尿、蛋白尿,但要了解腎小球組織內到底有沒有IgA球蛋白沉積只能透過腎穿刺活檢。因此我們說IgA腎病是個一組臨床症狀和多種病理改變的診斷。腎穿刺病理活檢,在光鏡下可見腎小球系膜區細胞增生,電鏡下可看到腎小球系膜區有電子緻密物沉積,免疫熒光顯示是以IgA為主的免疫複合物。這時,如果能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IgA沉積,“IgA腎病”的診斷就成立。
IgA腎病會有什麼表現?
常見的表現:
1 、無症狀血尿/蛋白尿
部分病人起病隱匿,多於常規體檢時偶然發現,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斷性鏡下血尿,伴有或不伴輕度蛋白尿。
2 、慢性腎炎綜合徵
部分病人會出現肉眼血尿(多見於年輕人),或表現為鏡下血尿、輕~中度蛋白尿(> 0.3 克/24小時尿),伴浮腫、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
3 、腎病綜合徵
尿蛋白丟失量 > 3.5克/24小時尿,血中白蛋白低於30g/L。可伴有高脂血症、浮腫,甚至出現全身高度浮腫,出現腹水、胸水。
4 、發病前可能發生感染
部分病人是因感染誘發IgA腎病,往往繼上呼吸道或胃腸道等感染出現血尿、蛋白尿。在疾病的過程中也會因反覆感染誘發疾病復發、進展。
5 、過敏誘發IgA腎病
部分病人是因過敏誘發IgA腎病,血IgE會增高。
6 、急性腎損傷
少部分病人會因腎病綜合徵、或血尿堵塞腎小管合併急性腎損傷。
7 、終末期腎病
當尿蛋白丟失量不是很大,沒出現嚴重浮腫,也沒有發生肉眼血尿時,IgA腎病很容易被病人和家屬疏忽,以至於一經發現已進入慢性腎功能不全,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病,出現尿毒症症狀。
由此可以看出,IgA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僅僅表現為血尿、蛋白尿,也可能合併浮腫、高血壓,或出現大量蛋白尿。而有些病人一經發現,就已經接近或達到腎病終末期。
#杏康醫療門診#
杏康醫療門診作為一個新型診所,匯聚了以浙江省內三甲醫院人才為主力、同時包含國內外頂尖中西醫專家的醫護資源。門診更加註重就診環境、就診效率、就診服務和醫療水平。整個就診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更大體現醫生服務價值和醫療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
4 # 石頭醫生講腎
IgA腎病是一組多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學特徵的慢性腎小球疾病。臨床上約40% ̄45%的患者表現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35% ̄40%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伴蛋白尿,其餘表現為腎病綜合徵和腎功能衰竭..
IgA腎病臨床表現 (一)發作性肉眼血尿:多見於兒童。其肉眼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後發生,亦有部分在急性胃腸炎或尿路感染後發作,間隔時間多在24~72小時。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然後轉為持續性鏡下血尿,部分病人血尿可消失,但常發作,發作時重現肉眼血尿,可伴有輕微全身症狀,如肌肉痠痛、尿痛、腰骨痛,或一過性血壓及尿素氮升高。 (二)鏡下血尿及無症狀性蛋白尿:此為兒童及青少年IgA腎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常在體檢中被發現,可表現為單純鏡下血尿,或鏡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 (三)蛋白尿:為輕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1g/24h,少數患者可出現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現腎病綜合徵。 (四)其他:部分IgA腎病患者可出現腎病綜合徵,急進性腎炎綜合徵,腎功能衰竭,少數可出現腰和/或腹部劇痛伴血尿。
-
5 # 白老師談健康
IgA腎病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以腎小球系膜區IgA沉積為特徵的免疫複合物腎小球腎炎,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也是中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型別,佔中國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45.26%~58.2%,5年腎臟存活率為85.1%,10年為77.1%。
IgA腎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80%的患者在16~35歲間發病,性別比例各國不一,中國的男女比例為3 ∶1。IgA腎病臨床所出現的症狀極為廣泛,幾乎包括了所有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各種臨床表現,有發作性的肉眼血尿、鏡下血尿、無症狀性蛋白尿等典型表現,還可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徵、腎病綜合徵及伴有高血壓、腎衰竭等,病情也輕重不一。
過去認為IgA腎病是預後良好的疾病,現已明確IgA腎病是進展性疾病,發病後每10年約有20%的患者進展到慢性腎衰竭,IgA腎病現在仍然是中國慢性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首位原發病。因此,應重視IgA腎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盡最大可能延緩IgA腎病患者腎功能的惡化,是減少尿毒症發生的關鍵所在。IgA腎病為一種慢性疾病,僅4%腎小球病理損害輕微者可自行緩解;約40%患者逐漸發生腎功能減退,約半數患者診斷該病後20年到達終末期腎衰竭。
本病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於中醫“水腫”、“尿血”、“腰痛”、“眩暈”、“腎勞”等範疇。
就臨床資料分析IgA腎病有以下特點:
1.IgA腎病是西醫學病理診斷的一個病名,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與其他腎炎的臨床表現沒有本質差別,因此,單憑臨床表現很難作出確切診斷。IgA腎病的診斷必須依賴腎活檢病理診斷。儘管IgA腎病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但感冒或扁桃體炎發作後反覆出現肉眼血尿,以及血清IgA/C3比值增高(>3)應高度懷疑IgA腎病。
2. IgA腎病發病機制複雜,涉及的因素較多,到目前為止,尚無治療IgA腎病的特效措施。由於IgA腎病預後主要與高血壓、大量蛋白尿、腎功能受損、腎小球硬化、間質纖維化以及腎小動脈硬化有關,因此,IgA腎病的治療應根據這些指標的有無及程度輕重區別對待,採取個體化的分級治療。
3. IgA腎病一般臨床分為5個臨床亞型:IgA腎病尿檢異常型、IgA腎病大量蛋白尿型、IgA腎病高血壓型、IgA腎病血管炎型、IgA腎病反覆發作肉眼血尿型。
西醫治療本病的原則:防治感染,控制血壓,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等。常用的治療方法: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等降壓藥、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促纖溶藥,還包括扁桃體摘除。現代中醫治療常以宏觀辨證為主,結合腎臟病理變化微觀辨證,並採納現代循證醫學的成果,結合應用,取得優於單純中醫或西醫的療效。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IgA腎病的發生,離不開外因、內因、誘因3種因素。
1.誘因 多為平時過度勞累、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汗出當風、冒雨涉水等因素,其中,風溼毒邪是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
2.外因 多為外感風熱、溼熱或風寒、寒溼入裡化熱,或咽炎乳蛾瘡毒等所致,外邪侵犯往往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現血尿和(或)蛋白尿,部分隱性IgA腎病,也因外邪侵襲使病情加重。
3.內因 多為體質素虛,稟賦不足,五臟柔弱。病性以陰虛為多,腎陰不足漸至氣陰兩虛。
本病急性發作期多以邪實為重,其風、溼、毒等邪侵襲,由外及裡,從上而下,或溼熱下注波及於腎,終致腎體受損。慢性遷延期多由脾腎氣陰兩虛或肝腎陰虛,腎失封藏,脾失統攝,或因虛火灼絡,多虛實夾雜。有醫家認為,IgA腎病在本虛中病機轉化多呈現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轉化的過程。而且常因外感、勞累、飲食不當、情志失調等因素誘發而呈急性發作,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因此,臨床上正確認識IgA腎病的病機特點,是辨證論治的重要前提。
IgA腎病病機雖錯綜複雜,但其病位主要在腎,本虛標實為IgA腎病的基本病機。雖病源於正虛,但往往由虛致實,產生溼熱瘀毒之標邪,且邪實又可加重正氣的虛損。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有鏡下血尿和(或)無症狀性蛋白尿患者,發生咽炎同步血尿,從臨床上應考慮IgA腎病的可能,但本病的確診必須有腎活檢免疫病理檢查,其診斷特徵為系膜區基質增生,系膜細胞增多,系膜區擴大。
IgA腎病發病前多有感染,常見的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其次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常見於青壯年,男性較為常見。
(1)主要症狀、體徵與輔助檢查:①急性可逆性肉眼血尿:典型症狀為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期間出現肉眼血尿,2~3日後變鏡下血尿,如此反覆發作。一過性的反覆發作的肉眼血尿:多於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生,亦有少數患者在消化道或泌尿道感染後發作,間歇時間多為24~48小時。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不等,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或)血尿。本型別約佔IgA腎病的20%,多見於小兒。患者第一次出現肉眼血尿,往往標誌著本病的開始,此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或)鏡下血尿。在肉眼血尿消失後,約60%的患者會再度出現血尿,復發多出現於呼吸道感染之後,一般與同一型別的感染有關。發作次數為1~20次不等,每次發生的間隔時間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加而延長。少數除肉眼血尿外,尚有一些其他類似急性腎炎的表現,或表現為腎病綜合徵(佔10%~16%)。如一過性高血壓,血尿素氮升高,少見急性少尿型腎衰竭綜合徵,通常經治療後可緩解。②無症狀性尿改變:包括最常見的持續性或間斷性鏡下血尿,輕度選擇性蛋白尿及偶見管型,多數患者無症狀,僅透過腎活檢診斷。常在體檢時發現蛋白尿及(或)血尿,持續性或間歇性鏡下血尿,輕度蛋白尿(<1g/d),偶有管型。部分患者可出現大量蛋白尿(>3~5g/d)及嚴重高血壓和慢性腎衰竭。此型最常見,約佔60%。③腎炎綜合徵、腎病綜合徵、腎衰竭及惡性高血壓。少數患者表現為慢性腎小球腎炎。④腰痛:為IgA腎病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一側或雙側,B超檢查雙腎形態大小無異常,常為許多IgA腎病患者的唯一主訴。⑤尿常規檢查:顯示尿紅細胞增多,相差顯微鏡顯示變形紅細胞為主,提示腎小球源性血尿。有時可見混合性血尿。尿蛋白陰性,少數患者呈現大量蛋白尿(>3.5g/d)。⑥血清學檢查:30%~50%患者血IgA水平升高。60%左右的IgA腎病患者一次性檢測血IgA-纖維連線蛋白聚合物可升高,有較好的特異性。本類患者的血清補體成分濃度多正常,但C3碎片增高(50%~70%)。
(2)病理變化:1982年WHO正式將IgA腎病的腎損害按輕重分為5級。①Ⅰ型:輕微損害;②Ⅱ型:微小病變伴少量節段性區域的增生;③Ⅲ型: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腎炎,少於50%的腎小球呈現顯著變化;④Ⅳ型:瀰漫性系膜損害伴有增生和硬化;⑤Ⅴ型:瀰漫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80%以上累及腎小球。
IgA腎病的典型病理表現如下:
①光鏡檢查:IgA腎病相關的最常見的改變是系膜區域有細胞基質的局灶性或瀰漫性擴張,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的擴張絕非IgA腎病所特有,在許多其他腎臟疾病中也都可觀察到上述改變,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腎病,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以及許多與系膜性疾病相關的腎小球損害。此外,在IgA腎病患者中可見到多種由光學顯微鏡確定的損害,包括瀰漫性毛細血管內皮增生、節段性硬化、節段性壞死和細胞新月體形成。
光鏡病變主要累及腎小球,病變型別多種多樣,包括輕微病變、系膜增生性病變、局灶節段性病變、毛細血管內增生性病變、新月體性病變以及硬化性病變等,多數病例以瀰漫性系膜增生為典型改變,包括系膜細胞增生及系膜基質增加。根據病變的輕重又可進一步分為輕、中、重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病變。用Masson染色常可在系膜區發現有嗜伊紅物質沉積,常為塊狀分佈於系膜區。病變輕微者則只有輕微系膜增生,亦可呈瀰漫增生。局灶節段性硬化常伴有嚴重蛋白尿,往往預後不良。約20%病例可出現新月體,通常不超過30%腎小球。若超過50%腎小球有新月體形成時常有明顯血尿,臨床表現為急進性腎炎綜合徵,預後極差。一些病例可見到間質少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腎小管間質損害與腎小球損害成正比,一些病例可出現腎小管退行性變、小管萎縮,以及間質炎細胞浸潤及間質纖維化,腎小管的萎縮和間質的纖維化常與腎小球硬化的程度相關。腎小管間質損害越重,腎小球濾過率越小,腎小球功能的損害越明顯。此外,也可見到小動脈透明變性。上述病變與臨床表現以及預後有一定聯絡。
因為透過光學顯微鏡確定的IgA腎病特徵是非特異性的,因此,證實IgA大量沉積的免疫熒光或免疫過氧酶染色研究對確定IgA腎病的明確診斷是必要的。免疫複合物沉積主要見於腎小球系膜區內伴有局灶性旁系膜或內皮下擴張,其他多種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常常與IgA共同分佈,包括IgM、IgG、C3、λ輕鏈和κ輕鏈。電子緻密沉積物可透過電子顯微鏡識別,主要位於腎小球系膜區內。腎小球系膜區的細胞、基質或兩者的局灶性或瀰漫性擴張可能也可看到。
②電鏡檢查:電鏡下可見IgA腎病的典型超微病理改變,腎小球系膜細胞增多,系膜基質增生,幾乎都可見到細小均一的顆粒狀高密度電子緻密物,分佈在系膜區。此外,電子緻密物也可沉積在基底膜內或上皮細胞下,有時腎小球Bowman球囊的基底膜上及小動脈壁也可見電子緻密物沉積。進行性損害嚴重者可見球囊基底膜變形、系膜插入、腎小球基底膜“溶解”、斷裂等變化。電子緻密物沉積在基底膜內或上皮細胞下時常提示病情嚴重,但上皮細胞足突常正常。呈現大量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徵的IgA腎病,則可見上皮細胞有足突融合。
③免疫病理檢查:在腎小球系膜區可見單純IgA或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瀰漫性沉積,其特徵一般為呈塊狀或分散的粗大顆粒分佈,部分患者可見小血管壁IgA沉積。這是IgA腎病診斷標誌。腎小球沉積的IgA主要是IgA1,組成伴有lambda輕鏈有λ鏈,無分泌塊;雖尚未見分泌片沉積,但已證實有J鏈沉積,提示沉積的是多聚IgA。補體的膜攻擊性複合物在IgA沉積的相應系膜區可檢出,尤其是在較嚴重、進展性的腎小球損害患者。膜攻擊性複合物的調節成分(S蛋白)也在腎小球中被鑑別出來,特別是在有粘連和新月體形成時。這提示蛋白的出現可能反映了損害的一定型別。50%~90%的病例伴IgG沉積,但強度一般弱於IgA。C3沉積物的分佈與IgA相同,在系膜的沉積率可高達90%,通常無C1q沉積。IgM沉積則報道不一,為3%~72%,但熒光較弱,未見IgE和IgD沉積。罕見前期補體成分C1q及C4的沉積,常有備解素沉積提示補體透過旁路活化。有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沉積者佔30%~40%,常發生在新月體上。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成分除了在系膜區沉積外,在部分腎活檢尚可見到在毛細血管壁沉積。
2.鑑別診斷
(1)過敏性紫癜性腎炎:過敏性紫癜與IgA腎病可表現為相同的腎臟病理及免疫組織學特徵。但紫癜性腎病患者起病多為急性,常有典型的面板紫癜、腹痛、關節疼痛及全身血管炎改變。而IgA腎病患者起病演變多緩慢,無腎外症狀。
(2)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發病率高,約1/3患者表現為單純性血尿,兩者臨床很難鑑別,須靠腎活檢免疫病理檢查來鑑別。
(3)鏈球菌感染性急性腎小球腎炎:兩者相同點是易發於男性,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急性扁桃體炎後出現血尿,或出現急性腎炎綜合徵。不同之處在於IgA腎病患者於上呼吸道感染後數小時至72小時即出現血尿,稱咽炎同步血尿;而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潛伏期較長,多在感染後1周左右,經休息和一般治療8周左右多可痊癒。若兩者難以鑑別時,要靠腎活檢病理檢查來鑑別。
(4)薄基底膜腎病:薄基底膜腎病主要表現為反覆尿血,約40%有家族史,臨床表現為良性過程。兩者鑑別需靠腎活檢。
(5)出血性感染性膀胱炎:部分IgA腎病患者病毒感染後血尿發作,出現低熱、腰痛、尿路刺激徵則應與出血性感染性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相鑑別。尿細胞學檢查、尿培養、抗生素治療效果和腎活檢可以幫助鑑別。
(6)狼瘡性腎炎、腎澱粉樣變、類風溼性關節炎、銀屑病等:雖然這些疾病的腎臟病理顯示系膜區有IgA沉積,但各有其臨床特點及腎外表現,不難與IgA腎病鑑別。
【辨證論治】
1.急性發作期
(1)風熱蘊結證
證候:發熱(高熱或輕微發熱),咽痛,咳嗽,或伴乳蛾紅腫疼痛,腰痠腰痛,血尿(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基本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方藥運用:銀翹散合芎芷石膏東加減。常用藥:金銀花12g,連翹12g,牛蒡子9g,薄荷3g,荊芥12g,甘草3g,竹葉12g,蘆根15g,川芎9g,白芷12g,石膏15g,菊花12g,藁本9g,羌活9g。方中金銀花、連翹、石膏、竹葉清熱解毒;薄荷、荊芥、菊花辛涼解表;牛蒡子、白芷、薄荷宣肺利咽。
加減:肺熱內盛加黃芩、魚腥草清肺洩熱;咽喉紅腫疼痛加一枝黃花、土牛膝、鳳尾草、玄參解毒利咽;尿血鮮紅加大薊、小薊、茅根涼血止血。
(2)胃腸溼熱證
證候:腹痛腸鳴,洩瀉清稀,甚如水樣,脘悶食少,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血尿和(或)蛋白尿,或伴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濡數。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運用:葛根芩連湯合健脾清利方。常用藥:葛根12g,黃芩12g,黃連3g,甘草3g,太子參9g,白朮12g,茯苓15g,蒼朮9g,生薏苡仁15g,赤小豆15g,山藥12g,石韋15g,白茅根15g。方中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溼;葛根解肌清熱、升清止瀉;白朮、蒼朮、生薏苡仁、茯苓健脾燥溼止瀉;白茅根、赤小豆、石韋清熱利溼,使其溼熱分消;太子參、山藥益氣養陰健脾。
加減:溼重加藿香、佩蘭以化溼醒脾;熱重加鬱金、鐵莧菜以清解熱毒;腹痛加白芍、生甘草以緩急止痛。
(3)下焦溼熱證
證候:小便短澀刺痛,黃赤灼熱,血尿和(或)蛋白尿,或伴心煩口渴,舌紅,脈數。
基本治法:清熱利水,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小薊飲子加味。常用藥:小薊15g,滑石12g,生地12g,通草9g,炒蒲黃9g,竹葉12g,藕節15g,當歸9g,山梔9g,甘草3g,白茅根15g,地錦草12g,金錢草15g。方中小薊、生地、藕節、炒蒲黃涼血止血;山梔、通草、竹葉、白茅根、地錦草清熱瀉火利水;生地清熱涼血。
加減:尿血鮮紅加薺菜花、槐花、生地榆以涼血止血;熱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熱解毒。
(4)溼熱瘡毒證
證候:面板破潰,紅腫流膿,歷數日、十數日或更久,隨即出現血尿和(或)蛋白尿,可伴發熱煩渴、便秘尿黃,苔薄黃或黃膩,脈數。
基本治法:清熱化溼解毒。
方藥運用:五味消毒飲加味。常用藥:野菊花9g,金銀花9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2g,黃芩12g,黃連3g,連翹9g,玄參9g,白茅根15g,生地12g。方中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瀉火治瘡毒;紫背天葵、連翹化痰散結、消腫止痛;黃芩、黃連清熱燥溼。
加減:瘡瘍癰腫,膿水較多加黃芪、皂角刺、乳香以託膿排毒;熱盛傷陰加蘆根、知母清熱養陰;膿毒盛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溼盛而糜爛者加苦參、土槿皮以燥溼止癢;血熱而紅腫加丹皮、赤芍以涼血消腫;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以通腑洩熱。
2.慢性進展期
(1)肺腎氣虛證
證候:平時面色萎黃無華,腰痠乏力,納差便溏,特點為肺衛不固,易感六淫邪氣,往往使病情反覆,難於治癒,舌淡,苔白,脈細弱。
基本治法:益氣固表,滋補肺腎。
方藥運用:玉屏風散合補肺東加味。常用藥:黃芪15g,白朮12g,防風9g,人參12g,熟地12g,五味子9g,桑白皮9g,紫菀9g,芡實15g,山茱萸9g。方中黃芪、人參、白朮、防風益氣固表;熟地、山茱萸補益肺腎;芡實配白朮、五味子健脾固澀。
加減:氣虛惡風加桂枝、白芍以解表和營;經常咽喉腫痛加牛蒡子、玄參、掛金燈清利咽喉。
(2)氣陰兩虛證
證候:倦怠乏力,腰膝痠軟,手足心熱,口乾喜飲,或伴大便乾結,舌偏紅邊有齒印,苔薄白或薄黃,特點為平時少量血尿蛋白尿,稍遇勞累則病情加重。
基本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運用:四君子湯合左歸丸加減。常用藥:黨參12g,白朮12g,黃芪15g,茯苓12g,白扁豆12g,炙甘草3g,熟地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山藥15g,杜仲12g,肉桂3g。方中黨參、白朮、黃芪、茯苓、白扁豆、山藥健脾益氣;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滋養腎陰;用杜仲、肉桂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加減:蛋白尿多者重用黃芪,加芡實、靈芝以益氣固攝;血尿多者加參三七、藕節涼血化瘀止血。
(3)脾腎陽虛證
證候:腰膝酸冷,四末欠溫,面蒼白或黧黑,小便頻數或夜尿增多,大便時溏,或伴下肢浮腫,舌淡,苔白,脈細弱。常表現為中度或重度蛋白尿、血尿,反覆難愈。
基本治法:健脾益氣,溫腎助陽。
方藥運用:右歸丸加減。常用藥:熟地12g,山藥15g,白朮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杜仲12g,菟絲子15g,制附子9g,肉桂6g,當歸12g,鹿角膠9g。方中制附子、肉桂、杜仲、菟絲子、鹿角膠溫腎助陽;白朮、山藥健脾益氣;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補腎精,養腎陰;當歸活血養血。
加減:下利清谷者,減去熟地、當歸,加入黨參、薏苡仁、補骨脂以健脾止瀉;腹中冷痛者加高良薑、吳茱萸、白芍以溫中止痛。
(4)肝腎陰虛證
證候:腰痠乏力,五心煩熱,口乾咽燥,大便乾結,或伴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舌紅,苔少,脈細數。患者往往病程綿長,曾服用或正在服用大量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劑,部分患者呈激素依賴型,稍減量則尿蛋白反跳。
基本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運用:左歸丸加減。常用藥:熟地12g,山藥15g,山茱萸9g,菟絲子15g,枸杞子9g,牛膝12g,龜板9g,知母12g,黃柏12g。方中熟地、菟絲子、龜板、枸杞子滋養肝腎之陰;知母、黃柏清虛熱;山茱萸收斂固澀;牛膝補益肝腎,活血祛瘀。
加減: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紅脈數者,加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火;精血枯竭而見耳聾、足痿者加紫河車粉分服,填補精血;腰痠遺精,精關不固者,加金櫻子、芡實、蓮鬚固腎澀精。
(5)溼熱內盛證
證候:面紅或面部痤瘡,時發咽喉腫痛,口苦口黏,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溏薄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濡數。多見於素體陽盛而服用激素或使用溫補藥物的患者。
基本治法:清熱化溼,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蓮草東加味。常用藥: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白朮15g,山藥12g,旱蓮草15g,藕節30g,苧麻根30g,鳳尾草30g,生薏苡仁15g,砂仁6g,白茅根15g,制大黃12g。方中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苧麻根清熱解毒;鳳尾草、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白朮、山藥、生薏苡仁、砂仁健脾化溼;制大黃、白茅根使溼熱前後分消。
加減:溼熱傷陰者,可加知母、玄參、旱蓮草以養陰清熱;血熱較盛,面板瘀斑、舌紅脈數者,加生地、地膚子、水牛角粉以涼血化斑;大便溏薄不爽者,合葛根芩連湯以清利溼熱。
(6)脾虛水盛證
證候:下肢或全身水腫,甚者伴胸水、腹水,脘腹痞滿,納減便溏,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膩,脈沉緩。多見於表現為腎病綜合徵的IgA腎病患者。
基本治法:健脾補氣,利水消腫。
方藥運用:參苓白朮散合五皮散。常用藥:人參15g,茯苓15g,白朮15g,山藥15g,白扁豆12g,砂仁6g,生薏苡仁15g,蓮子15g,桔梗6g,甘草3g,桑白皮30g,橘皮9g,大腹皮15g,茯苓皮15g,生薑皮9g。方中人參、山藥、白扁豆健脾補氣;茯苓、白朮、砂仁、生薏苡仁健脾化溼;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等瀉肺理氣、行水消腫;蓮子收斂固澀。
加減:小便短少者加桂枝、澤瀉以助膀胱化氣行水;陽虛水泛,水腫凹陷如泥者加黃芪、制附子、淫羊藿益氣溫陽利水。
(7)氣滯血瘀證
證候:神疲乏力,腰部刺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唇色青紫,肢體麻木,或伴痛經閉經,經行不暢,舌紫暗瘀斑瘀點,脈細澀。
基本治法:益氣活血,化瘀止血。
方藥運用:補陽還五東加味。常用藥:黃芪30g,當歸12g,赤芍12g,川芎9g,桃仁12g,地龍12g,紅花9g,參三七9g,馬鞭草15g,生地榆15g。方中重用黃芪補氣;配合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補氣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為佐藥;參三七、馬鞭草、生地榆合用,既可加強活血之功,又兼止血利水之效。
加減:氣滯重者,症見脘腹脹悶、經行不暢,加路路通、木香以行氣消腫;兼血虛者,加阿膠、桑椹子以滋補陰血;尿血明顯者,可加大薊、小薊、旱蓮草、鳳尾草涼血止血。
【其他治療】
1.中成藥
(1)黃葵膠囊:主要成分:黃蜀葵花。功效:清利溼熱,解毒消腫。適用於本病溼熱證。用法:每日3次,每次5粒。
(2)腎炎四味片:主要成分:細梗胡枝子、黃芩、石韋、黃芪等。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腎益氣。適應於慢性腎炎進展期溼熱壅盛的患者。用法:每日3次,每次8片。
(3)腎炎康復片:主要成分:山藥、丹參、白花蛇舌草、生地、杜仲等。功效:益氣養陰,補腎健脾,清解餘毒。主治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毒熱未清者。用法:每日3次,每次5~8片。
(4)保腎康:主要成分:中藥川芎提取物。功效: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阻絡證。用法:每日3次,每次2~4片。
(5)腎康寧片:主要成分:黃芪、丹參、茯苓、益母草、淡附片等。功效:溫腎益氣,和血滲溼。適用於慢性腎炎,腎氣虧損,腎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腰痠乏力、畏寒、夜尿增多。用法:每日3次,每次5片。
2.單方驗方
(1)滋腎化瘀清利湯:組成:女貞子9g,旱蓮草9g,白花蛇舌草30g,石韋15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側柏葉30g,馬鞭草30g,大薊15g,小薊15g。功效:滋陰補腎,清熱化溼,涼血止血。適應證:臨床辨證以陰虛兼夾溼熱為主,症見腰痠乏力、手足心熱、口乾喜飲、咽喉幹痛、尿黃便秘、舌紅、苔黃。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每次200ml。
(2)蓮草湯:組成: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白朮15g,山藥15g,藕節30g,旱蓮草30g。功效:清熱解毒,健脾收斂止血。適應證:臨床辨證以溼熱兼夾脾虛為主,症見口乾喜飲、咽喉幹痛、小便短赤、納差乏力、飲食不當易致洩瀉、苔薄黃或黃膩,尿檢以血尿為主,或兼有蛋白尿。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每次200ml。
(3)固本通絡沖劑:組成:生黃芪15g,丹參15g,桃仁15g,澤蘭10g,土大黃30g,鬼箭羽15g,白茅根3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功效:活血通絡,益氣養陰。適應證:腰痠乏力,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暗或有瘀斑,脈細澀。用法:沖劑每包含生藥25g,每次2包,每日2次,沖服。若煎服,每日1劑,分2次煎服,每次200ml。
(4)苧麻根10根,水500ml,煎取300ml,每日分2次服用。有清熱利尿之功,可治血尿或蛋白尿。
(5)旱蓮草50g,槐花50g,白茅根30g,每日煎湯代茶頻飲,治血尿。
(6)蒲黃粉(包煎)30g,滑石粉(包煎)30g,過篩如面,每於飯前以溫酒調服6g,每日3次。有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之功。
(7)旱蓮草30g,車前草30g,烘乾研末為丸,治一切尿血之證。
(8)川升麻45g,五倍子15g,水煎服,有益氣升提攝血之功,治老人小兒尿血不止。
【轉歸及預後】
IgA腎病的預後相差懸殊,具體情況如下:
1.少數患者(約佔4%)病變輕微,可以自行緩解,一切臨床異常消失,長期隱匿,遷延數十年,不出現腎功能損害,對身體健康無明顯影響,但其腎活檢仍顯示IgA腎病改變,說明IgA腎病的病理一般不會自行消失。
2.絕大多數患者常持續多年的鏡下血尿和蛋白尿,在呼吸道等感染後可以加重病情,血尿或蛋白尿有可能增加且遷延不愈。
3.腎病綜合徵也有發生,這類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浮腫、高脂血症(三高一低)。國外有人統計,約佔10%,中國也有人統計,約佔16.7%,預後較差。
4.在中國成年IgA腎病患者中出現高血壓者過去約佔12.6%,但現在成年IgA腎病患者中約半數以上患有高血壓,國外比例較高,早年就有20%~50%的發生率。凡高血壓者,尤其是不易控制的高血壓者,病情發展迅速,所以要想方設法控制好高血壓。
5.有10%~40%的IgA腎病患者病情進展緩慢,10~20年後發展至慢性腎衰竭,少部分患者第一次就診時就有腎功能減退。目前,IgA腎病已成為導致終末期腎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現下列情況者提示預後不良:發病時年齡較大;伴有高血壓者,尤其是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有大量蛋白尿者;腎活檢時即發現血肌酐升高者;病理變化較嚴重的腎小球硬化,新月體形成,毛細血管受損害、間質纖維化等。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IgA腎病的防治原則:防發生、防加重、早診斷、早治療。
(1)重視體檢:特別是查尿常規,若尿中有紅細胞出現要引起重視,要進一步查尿相位差,查紅細胞計數及紅細胞形態,假若紅細胞是多形型的說明紅細胞是腎小球性的紅細胞,說明腎小球出了問題;若是均一型的則是尿路中炎症性紅細胞,診斷不同,治療也不同。若有尿紅細胞,要經常查尿常規。如尿紅細胞經查多次是形態多形型,則應做腎活檢明確是否是IgA腎病。
(2)預防感冒:IgA腎病經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後而發作,或使病情加重,所以要預防感冒。體質差,抵抗力低,或生活不慎很容易感冒。
具體措施:適當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但防劇烈活動(劇烈活動可致血尿反覆及增加);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等,不能過長時間運動及長久站立不動;少去公共場所,特別是流行病多發的季節,外出要戴口罩;及時增減衣服,防暑溼,防受涼受寒,防止呼吸道感染;室內要經常注意空氣的流通;平時可服用預防感冒的玉屏風口服液或服加味玉屏風湯劑,或生黃芪20g,炒白朮10g,生薏苡仁20g,金銀花10g,防風5g,茯苓20g,生甘草5g煎湯代茶服。
(3)防治咽部炎症:咽炎與扁桃體炎常是IgA腎病伴有的疾病,而且咽炎與扁桃體炎的發作常使IgA腎病的血尿或蛋白尿、隱血反覆或增多,遷延不已。所以要防治咽部炎症。慢性咽部炎症症狀穩定,可穩定血尿、隱血等病情。
具體措施:飲食忌辛辣、燒烤,忌菸酒,防咽炎發作;食後漱口,防止咽部留有細菌培養基,防感冒,晨起時用淡鹽水漱口;不吃零食,偶爾吃了要及時漱口。
(4)治療中防傷腎藥品:中藥如關木通、馬兜鈴、防己、細辛、商陸、大戟、甘遂、雷公藤根皮等,西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也不能用。
2.調護
(1)避勞累過度,因勞累可致血尿反覆或增加。
(2)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疾病既不恐懼,也不麻痺,認真對待,增強信心。
(3)飲食上除了為保護咽喉要防辛辣、燒烤、煎炸之品,忌菸酒外,還要注意低鹽飲食,一般腎病患者都要低鹽,每日進鹽5~6g。若蛋白尿多的腎病綜合徵患者每日進鹽量3g。忌海魚海蝦,忌公雞、蟹、蝦,特別是龍蝦、鵝、蚌、螺絲等發物,忌一切辛溫燥熱之品,以免動火,迫血妄行;防高脂、肥厚、油膩食品,以防腎動脈硬化,加重病情。
(4)高血壓者需減輕體重,需達標準體重(身高-105);適當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健身操等;控制熱量攝入;飲食應低鹽,每日3~5g,高血壓合併水腫者每日不宜超過3g;少食動物脂肪,防血管硬化,以素食為主,少吃甜食;出現腎功能下降者,其飲食應按慢性腎衰竭飲食要求調攝,宜優質低蛋白高能量飲食。
(5)蛋白尿多者也可出現腎病綜合徵,要適當攝入蛋白質,但應根據個體的體重與病情來確定進量,既要保證營養,又要減少對腎臟的損害,應注意以清淡為主,少吃多餐;每日蛋白質進量以0.8~1.0g/kg為宜;以優質蛋白為主,如牛奶、雞蛋(去蛋黃)、魚肉(去魚子)、母雞、鴨子等;明顯水腫時蛋白質可進1.0~1.2g/(kg·d);每日鈉鹽的進量控制在3g以內;如有高血壓、感染時應及時控制;不提倡運動,可散步,不能劇烈運動或在寒冷環境下鍛鍊,防蛋白尿增加;注意個人衛生;女性不宜受孕,要防止意外受孕。
(6)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前心情要平和,不看電視,不要進食後或洗浴後立即就寐,冬季睡前要暖腳。睡眠差者可服些中成藥,如百草安神片、天王補心丹、柏子養心丸、甜夢膠囊。忌菸酒和茶。
【臨證經驗】
1.針對IgA腎病的咽脾腎辨證分型標準,王鋼教授首次提出將該病分為熱結咽喉證、脾虛溼熱證、腎虛溼瘀證分別施治。
(1)熱結咽喉證
治法:清熱利咽,涼血止血。
方劑:銀翹散加減。
藥用:金銀花10g,連翹6g,蚤休10g,炒梔子10g,黃芩10g,仙鶴草15g,車前草15g,白茅根15g,白花蛇舌草15g等。
方解:金銀花、連翹苦寒,清熱解毒,涼散風熱;黃芩苦寒,瀉火解毒,清熱止血;梔子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相互配合,以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蚤休苦微寒,利水祛溼,退腫消痰;白茅根甘寒,清熱利溼,涼血止血;仙鶴草苦澀平,收斂止血補虛,以助上藥清熱涼血止血之功;車前草甘寒,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白花蛇舌草苦甘寒,清熱解毒,利水除溼,以助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諸藥配伍,具有疏風清咽、清熱利溼、涼血止血的作用。現代研究亦證實,金銀花、黃芩、梔子三藥均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對流感病毒等病毒亦有抑制作用,並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黃芩並對腎毒性有防治作用。蚤休有廣泛抗菌作用;白茅根有利尿、抗菌和止血作用;仙鶴草有明確的止血和抗菌作用;車前草有抗菌、利尿、抗炎作用;白花蛇舌草能促進輻射損傷小鼠脾細胞分泌IL-2,促進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
加減:如兼風熱表證,應結合疏風解表,可加荊芥、防風、連翹、薄荷等辛涼解表之品;而咽喉紅腫疼痛明顯者,可加用山豆根、蒲公英、制殭蠶、桔梗、甘草等清利咽喉;熱結咽喉證且血尿明顯者,治療中注意兼用涼血止血法;如肉眼血尿,色澤鮮紅,並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者,可加用黃柏、萹蓄、瞿麥、鴨跖草、鳳尾草等清利下焦溼熱,並結合水牛角、大薊、小薊、生槐花清利涼血;如血尿不顯,無明顯下焦溼熱症狀者,可加用茜草、參三七、蒲黃炭等收澀止血。
(2)脾虛溼熱證
治法:健脾益氣,清利消腫。
方劑: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用:生黃芪30g,黨參10g,白朮10g,茯苓皮30g,生薏苡仁15g,澤瀉15g,懷牛膝15g,石韋15g,車前草15g,青風藤15g等。
方解:生黃芪甘溫,健脾益氣固表、利尿消腫。現代研究認為,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促進蛋白合成、保腎利尿、抗炎和激素樣作用。黨參、白朮、生薏苡仁健脾益氣、化溼消腫。由於水腫為IgA腎病的常見臨床症狀,而水腫“其制在脾”,補益脾氣可絕其生溼之源。牛膝性平味苦、酸,補肝腎、強筋骨、活血祛瘀、利尿通淋,與黃芪相配補益脾腎、補氣活血,並增利尿消腫之功。石韋苦、甘,微寒,清熱利溼消腫,與黃芪相伍增其健脾利溼之效。青風藤性平,味苦辛,祛風溼、通經絡、利小便,與石韋相配,增加利尿消腫祛溼之效,與牛膝相配,共成活血通絡之功,與黃芪相配發揮益氣活血通絡及利尿消腫作用。現代研究則認為,青風藤具有抗炎、降壓、免疫調節作用,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糾正抑制性T淋巴細胞功能缺陷,增強其對抗體過量的監視作用,使體液免疫恢復正常。茯苓皮、澤瀉、車前草健脾利水、清利滲溼,增加利水消腫之功。諸藥合用,具有益氣健脾、清利消腫作用。
加減:由於慢性腎病病機多與腎氣不足相關,脾虛溼蘊症狀顯著者,從脾治療為主,而隨著水溼或溼熱症狀的改善,常兼治腎,結合補益腎氣,扶正固本,特別要注重補益氣陰。常用杜仲、川斷、生地、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等。脾虛夾溼,須分水溼與溼熱。水溼內蘊,泛溢肌膚,水腫明顯者,應加強利水消腫,加用玉米鬚、車前子、葫蘆瓢、黑白醜等。而溼熱較甚者,宜加強清利。以胃腸溼熱為主者,常見食少便溏,舌苔黃膩,可加清利中焦溼熱之品,如黃連、蒼朮、蒲公英、馬齒莧、鳳尾草等;伴有下焦溼熱者,可見尿液渾濁,小便灼熱,可加用黃柏、萹蓄、瞿麥、鴨跖草等清利下焦溼熱;如因腸道感染導致血尿明顯者,應結合清利涼血,可選用白茅根、大薊、小薊、生槐花、仙鶴草等;以脾氣虧虛,水溼或溼熱不甚者,宜加大補氣藥用量,如生黃芪可用至30~60g,並可配合固澀藥物,如金櫻子、覆盆子、芡實等。
(3)腎虛溼瘀證
治法:益氣養陰,解毒和絡,清利溼熱。
方劑:參芪地黃東加減。藥用:生黃芪30g,太子參15g,生地10g,山茱萸10g,山藥15g,杜仲15g,枸杞子15g,茯苓皮30g,澤瀉15g,懷牛膝15g,石韋12g,車前草15g,白花蛇舌草15g,雷公藤10g,生甘草5g等。
方解:由於本證以腎氣虛或腎氣陰兩虛者多見,故益腎者以益腎氣或益氣養陰為主。方中生黃芪甘溫,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太子參補氣而不溫燥;山茱萸補益肝腎;生地、枸杞子補腎滋陰,與生黃芪相配,以益氣養陰,氣陰雙補;山藥、茯苓皮、澤瀉既可健脾利水,也防養陰之品滋膩礙胃。杜仲、懷牛膝補益腎氣,牛膝並可活血通絡;石韋、車前草、白花蛇舌草用以清利溼熱。由於腎虛溼瘀證大多見於久病,血尿、蛋白尿難治不消者,且腎活檢病理改變大多較重者,故在治療中可配合雷公藤,或另用雷公藤製劑,可提高臨床效果。雷公藤苦、辛,涼,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生黃芪甘溫,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現代研究進展認為,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但其毒副作用有肝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等。黃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具有保腎利尿之功,並有類激素樣作用,與雷公藤合用,既起到調節免疫作用,又制約了雷公藤的苦寒之性和毒副作用,保護肝功能,升高白細胞,並且大劑量黃芪和雷公藤合用還可提高降尿蛋白效果。生甘草甘溫,益氣緩中解毒,配伍雷公藤既可緩解雷公藤之毒性又可增其利溼解毒之功。諸藥相配,以獲益氣養陰,解毒和絡,清利溼熱之效。
加減:若腎氣不足,氣化不利,水溼內蘊,泛溢肌膚,水腫明顯者,應加強利水消腫,加用車前子、玉米鬚、胡蘆瓢、黑白醜等;而下焦溼熱者,可見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者,可加用黃柏、萹蓄、瞿麥、鴨跖草、鳳尾草等清利下焦溼熱,伴有血尿者,予水牛角、大薊、小薊、生槐花清利涼血。對於本病瘀血證患者,通常臨床表現較少,宜結合血液流變學、腎臟病理變化治療。對病程長,腎臟病理損害重,多見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的患者,結合活血化瘀,如可根據瘀血的程度選擇活血和絡,或破血通絡及蟲類藥搜風通絡。常用丹參、丹皮、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水蛭、全蠍、蜈蚣等。
1990年鄒燕勤教授在南京中醫學院學報系統介紹了中醫中藥辨證論治IgA腎病的十種治法經驗,也一直被中醫腎病界傳奉至今。
2.在IgA腎病中醫診治規律的研究中充分注意發揮中西醫互補的作用。根據對IgA腎病的中西醫結合循證醫學研究結果,中醫藥A級推薦方案為:IgA腎病腎臟病理改變在Ⅲ級以下(包括Ⅲ),尿蛋白在3.0g以下,鏡下血尿在++以下,表現為咽熱證者,可用清熱利咽、涼血止血法(或尿血寧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療2~6個月;表現為脾虛溼熱證者,可用補氣健脾、清利溼熱法(或健腎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療2~6個月;表現為腎虛溼瘀者,可用補氣養陰、清利活血法(或腎炎靈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療2~6個月。中醫藥C級推薦方案為:腎臟病理改變在Ⅲ級以上,尿蛋白在3.0g/d以上,尿紅細胞鏡下(++)以上,表現腎虛溼瘀證者,可用補氣養陰益腎、清利活血通絡法(或腎炎靈片每次6片,每日3次,或雷公多苷片20~30mg,每日3次)治療3~6個月。西醫藥推薦方案:建議尿蛋白在3g/d以上、肌酐清除率在70ml/min以上且腎臟病理改變較輕微的病例,可用強的松治療4~6月,開始劑量1mg/(kg·d),8周後改為隔日1mg/kg,之後逐漸減量;不主張對IgA腎病患者使用環磷醯胺、潘生丁及華法林三聯療法(A級推薦,建議為首選方案);扁桃體切除對反覆發作的IgA腎病伴有扁桃體炎者可以有效(D級推薦,以歷史文獻及個案報道總結結果為依據);對伴高血壓的IgA腎病,主張降壓治療,如可能則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B級推薦)。
3.臨證注意要點
(1)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分期分型論治是治療的關鍵:IgA腎病是現代醫學免疫病理診斷,因此,對本病的中醫辨證施治也必須建立在西醫辨病的基礎之上。根據本病病因不明、病程較長、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呈多樣性,且其組織學損害難以自動消退的特點,加強對IgA腎病辨證分型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IgA腎病中醫分型標準尚未確立,從臨床體會中將本病按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兩期進行分期分階段的辨證分型較為合理。若IgA腎病發展到腎衰竭期,當按慢性腎衰辨證論治。在分期辨證中需注意知常達變,恰當立法,辨證遣方,注重療效,方能達到臨床療效。對患者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徵,或病理檢查為新月體增生、球囊壁粘連、基質大量增生等,須在西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藥、血小板解聚藥及降脂藥等基礎上配合中藥辨證論治。
(2)IgA腎病臨床治療須注意的幾點: ①消除誘發因素:IgA腎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疲勞過度等,均可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而發病。因此,現代醫學主張抗感染治療,摘除反覆發炎的扁桃體以及無麩質飲食,減少抗原經黏膜進入體內,以減輕或控制IgA腎病的發作。中醫認為引起IgA腎病反覆發作的因素有外感、溼熱、飲食勞倦、情志等影響了臟腑正常生理功能而發病。治療以祛邪為主或扶正祛邪兼用,以消除誘因,穩定病情。②防止病情惡化:IgA腎病不是一個急性疾病,半數以上的患者日久進展到慢性腎衰竭。起病年齡大、持續大量蛋白尿、中度高血壓及持續鏡下血尿伴蛋白者,多預後不佳。中醫辨證對年高體弱,腎氣漸衰者;對脾腎虧虛,固攝無力,精微外洩者;對陰虛陽亢,正氣漸傷,陰陽俱損者,要對症治療,採用益氣扶正,健脾益腎,平肝潛陽,調補氣血陰陽的治法。治病求本,對症治療,才能阻滯病情惡化,延緩腎衰過程或逆轉病機,保護腎臟。③辨證嚴謹,用藥靈活:IgA腎病以反覆性發作性肉眼血尿為特徵,止血為常用之法,但臨床上不能一味見血止血,要根據臨床辨證恰當選用止血之藥,善用涼血、活血、化瘀、溫陽等止血之法。如陰虛內熱型血尿,單純滋陰清熱止血效果不佳時,必須以滋陰清熱,化瘀止血為大法,養中有清,止中有化,使腎陰復而絡脈寧,瘀熱去而尿血止。④活血化瘀是治療的重要途徑:IgA腎病病理變化常有系膜增生,或兼有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臨床多見血瘀徵象。中醫認為,腎病血尿日久臟腑功能失調,氣機鬱滯,血脈執行不暢,易於形成瘀滯,故臨床治療時應兼顧“久漏宜通”的原則,用活血化瘀之品,使瘀化血行,血氣調和,其血自止;或寓攻於補,扶正化瘀。即治血尿毋忘化瘀利小便,補氣、滋陰中當以祛瘀活血止血為大法。在辨證治療IgA腎病時,要重視活血化瘀藥的應用。
(3)注重治療IgA腎病中藥藥理研究:臨床藥理學研究表明,中醫藥在抗炎、抑制免疫複合物的沉積、阻滯腎小球的硬化、止血尿、降尿蛋白等方面有強大的優勢。現代研究發現,雷公藤多苷治療IgA腎病,除IgG及IgA 有顯著降低外,尿蛋白和紅細胞數也顯著減少;茜草雙脂可以明顯減少IgA腎病的血尿,治療後尿沉渣中紅細胞計數減少95%以上;冬蟲夏草可以改善IgA腎病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降低迴圈免疫複合物;腎炎血尿康(梔子、生地、丹皮、白茅根、益母草、牛膝、川芎、澤瀉、車前草、小薊等)可以使IgA腎病小鼠IgA水平下降,抑制免疫複合物沉積,減輕腎小球炎症。
近年來,我們從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細胞凋亡研究了治腎中藥的作用機理,如:①健腎片對IgA腎病大鼠模型腎組織TGF-β1含量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結果發現,健腎片治療組可明顯抑制IgA腎病模型腎組織中TGF-β1的分泌及其mRNA表達,顯示健腎片在治療IgA腎病過程中可抑制腎組織中TGF-β1的升高,從而控制ECM的增生,延緩腎小球硬化的進展,取得治療IgA腎病的療效。病理檢查也證實,健腎片治療組IgA腎病大鼠的系膜區細胞外基質明顯減少。②腎炎靈片對IgA腎病大鼠模型炎症細胞因子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結果發現腎炎靈片能明顯減少PDGF和TGF-β1在腎小球尤其是在腎小管間質部位的分佈,降低IgA腎病大鼠腎組織中PDGF和TGF-β1的mRNA水平。與黃葵膠囊和強的松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腎炎靈片可能透過抑制PDGF與TGF-β1的蛋白和mRNA表達從而抑制系膜細胞增生和基質增加。
【驗案舉例】
1.IgA腎病屬氣陰兩虛,溼熱證(鄒燕勤主診)
李某,男,8歲。初診日期:2004年4月9日。
患者2002年4月出現面肢浮腫,在當地醫院臨床診斷為腎病綜合徵,腎活檢診為“IgA腎病”。使用環磷醯胺及強的松治療,水腫消退,但強的松減至隔日7.5mg時,尿蛋白反跳。現牙齦紅腫,咽後壁紅,時有咽癢乾咳,自汗,尿常規檢查:蛋白(++),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辨證:氣陰兩虛,溼熱內蘊。治法:益氣養陰,清利溼熱。
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10g,生薏苡仁15g,茯苓15g,玄參10g,麥冬10g,桔梗5g,制殭蠶10g,蟬衣5g,鳳尾草15g,紫花地丁15g,白茅根30g,石韋10g,青風藤10g,炒子芩6g,生甘草5g,浮小麥30g。
二診(5月7日):服上方後,牙齦紅腫減退,咳嗽緩解,但仍有咽癢,大便日行兩次,質偏溏,舌苔薄膩淡黃,脈細略數。尿常規:蛋白(+)。治宗原意,加強益氣健脾。
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10g,生薏苡仁15g,茯苓15g,玄參10g,麥冬10g,制殭蠶10g,蟬衣5g,鳳尾草15g,白茅根30g,石韋10g,青風藤10g,炒子芩6g,生甘草5g,浮小麥30g,炒山藥15g,炒芡實15g,金銀花5g。
三診(6月5日):尿常規正常,自覺無明顯不適,苔根黃薄膩,脈細,治療擬健脾補腎,輕補鞏固。
處方:太子參15g,炒白朮6g,生薏苡仁20g,茯苓皮20g,懷山藥15g,玄參10g,麥冬10g,金銀花10g,車前子(包煎)15g,茅根15g,蘆根15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丹參10g,生甘草3g。
按語:本病例為激素依賴型IgA腎病,臨床表現以蛋白尿為主,初診時有咽癢乾咳、牙齦紅腫,辨證本虛以氣陰兩虛為主,標實為溼熱內蘊於上焦。故處方中以太子參、生黃芪、生薏苡仁、茯苓益氣養陰以治本;玄參、麥冬、桔梗、炒子芩以清利咽喉;紫花地丁清熱解毒;鳳尾草、白茅根、石韋以利溼熱而使邪從下解;制殭蠶、蟬衣既有清熱利咽作用,又具有通血絡消蛋白尿的作用,青風藤取其免疫調節的藥理作用而辨病用藥。全方標本兼顧,用藥平和。二診時熱毒已減,但咽癢仍作,並有大便偏溏的脾虛之象,治療減清熱解毒之紫花地丁而增健脾之炒山藥、炒芡實,體現治療的重點隨標本虛實之增減而調整的辨證思想。三診時患者臨床表現已緩解,治療以鞏固療效為主,處方用藥以輕補輕瀉,適宜長期服用為目的。方中太子參、白朮、薏苡仁、茯苓、枸杞子、女貞子、懷山藥補益脾腎氣陰;玄參、麥冬、金銀花、生甘草清除餘熱;車前子、茅根、蘆根清利餘溼;丹參養血活血而改善腎臟的微迴圈。綜觀整個治療過程,IgA腎病的辨證分型雖各有特徵,但在具體病例中證型常有兼夾及轉化,治療也應充分體現這一病機變化情況。
2.IgA腎病屬氣虛溼熱證(鄒燕勤主診)
王某,女,10歲。初診日期:2003年4月2日。
患者2001年7月因“左雙腎盂,尿路感染”而引發肉眼血尿,經抗感染治療效果不明顯,在浙江醫大附院腎活檢診為“IgA腎病,系膜增生”,平時反覆上感。今診:咽癢咳嗽,舌紅苔黃膩,脈細,查咽紅,尿常規:隱血(++),紅細胞(+)。辨證:氣虛溼熱。治法:益氣清熱利溼。
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15g,制黃精10g,枸杞子20g,生薏苡仁20g,茯苓皮20g,紫菀10g,款冬花10g,玄參10g,麥冬10g,炒子芩10g,炒山梔10g,茅根15g,蘆根15g,仙鶴草30g,大薊15g,小薊15g,生甘草3g。
二診(5月28日):平素易勞累,咽部癢痛,口乾,咳嗽陣作,舌苔黃薄膩,脈細,尿常規:隱血(+++),紅細胞(+++),白細胞(±),治療以清咽滲利為法。
處方:射干10g,玄參10g,金銀花10g,炒子芩10g,炒山梔10g,太子參15g,生黃芪15g,白花蛇舌草15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法半夏6g,陳皮10g,炒白朮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小薊10g,生甘草5g。
三診(7月23日):近日尿常規:隱血(- )~(+++),紅細胞少許~(+++),時有腰痠頭昏,苔薄白膩,脈細,治療加用補腎之品。
處方:太子參20g,生黃芪l5g,炒白朮10g,生薏苡仁20g,茯苓皮30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槐花10g,薺菜花30g,川斷10g,桑寄生10g,法半夏6g,陳皮10g。
四診(9月3日):尿常規:隱血(++),有咽癢乾咳,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咽暗紅。治療加用清利咽喉。
處方:太子參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枸杞子15g,女貞子l5g,玄參10g,射干10g,制殭蠶10g,蟬衣10g,茅根20g,蘆根20g,仙鶴草20g,小薊15g,茜草根15g,薺菜花15g,石韋10g,車前草15g,生甘草3g。
五診(11月6日):尿常規:隱血(+),無明顯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宜補益脾肺,活血止血以利長期鞏固。
處方:太子參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茅根20g,蘆根20g,仙鶴草20g,薺菜花15g,茜草根15g,槐花10g,生甘草3g。
按語:本例患者為反覆尿路感染而導致的IgA腎病,臨床表現以血尿為主,初診時因平素易感冒並伴咽癢咳嗽,故治以補氣清肺利咽為主,方中紫菀、款冬花、山梔、炒子芩即為此意。二診時咽部炎症反應仍存,治療仍從清咽入手,以徹底根除炎症病灶。三診、四診時,患者咽部症狀始轉緩解,尿血情況已基本穩定,故處方治療減少清利咽喉而漸增補益脾腎之品。五診時病情已基本穩定,根據患者平素的體質情況而選用補益脾肺扶助正氣為主,整個病程的治療思路即以祛邪為先,扶正善後,長期鞏固為指導。在止血藥的選用中,根據血尿“水道之血宜利不宜止”的原則,以白茅根、小薊、槐花、薺菜花、茜草根等為主,止血與清利活血相配合,以防收斂止血而使離經之血內阻腎絡。IgA腎病以尿血為主者,病程皆長,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隱性感染灶存在,在辨證標實正虛兼有的情況下,以先祛邪為原則,根除IgA腎病的一切誘發加重因素,從而可使病情得到緩解和穩定。
3.IgA腎病(系膜增生伴硬化)屬腎氣不足,溼濁內蘊證(鄒燕勤主診)
盛某,男,37歲。初診日期:2003年8月20日。
患者2002年11月7日體檢時發現血肌酐173.56μmol/L,尿酸476.53μmol/L,尿素氮6.24mmol/L,尿常規示蛋白(++),血壓為160/120mmHg,予服降壓藥以控制血壓,餘未作特殊治療。今查尿常規:蛋白(+++),隱血(+++),紅細胞7個/HP,透明管型0~2個/HP。B超示:左腎10.8cm×5.0cm×4.0cm,右腎9.1cm×4.8cm×4.0cm,腎臟內部結構欠清晰,腎臟實質性損害。自覺疲勞,次日休息後不易恢復,腰痠耳鳴,面色晦滯,胃納尚可,脈弦,苔黃膩。辨證為腎氣不足,溼濁內蘊,治療以補益腎氣,利溼洩濁為主。
處方:川斷15g,桑寄生15g,太子參20g,生黃芪2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制蒼朮12g,白朮12g,藿香12g,佩蘭12g,川芎10g,丹參15g,枸杞子20g,生牡蠣40g,懷牛膝15g,制大黃10g,六月雪15g,車前子(包煎)30g。
二診(9月18日):患者8月26日血生化示:尿素氮8.2mmol/L,肌酐189.8μmol/L,尿酸728.5μmol/L,近月來尿蛋白為(±)~(++),現患者仍覺咽部癢痛,有咳嗽,腰痠乏力,大便每日一行,舌質紅,苔薄黃,脈弦,咽紅。
處方:玄參10g,射干10g,金銀花10g,炒子芩10g,制殭蠶10g,蟬衣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太子參20g,生黃芪10g,茅根20g,蘆根20g,車前子(包煎)15g,生牡蠣40g,制大黃15g,六月雪15g,生甘草5g。
三診(11月27日):患者9月28日在南京軍區總醫院行腎活檢,報告為:11個腎小球,3個球性硬化。腎小球細胞數90~110個/球,浸潤細胞2~4個/球,系膜細胞2~3個/系膜區,系膜區中度增寬,基質增多,袢開放尚好,數處袢與囊壁粘連,球囊壁節段增厚。PASM-Masson:系膜區、系膜旁區少量嗜復紅物沉積,少數週邊袢節段分層。小管-間質病變中度,皮質區灶性小管萎縮、基膜增厚,數處小管擴張,上皮細胞扁平,管腔內見少量蛋白管型。皮質間質灶性增寬,髓質間質瀰漫增寬,重度纖維化,較多浸潤細胞小灶性聚集,以單個核細胞為主,一處小灶性泡沫細胞。動脈可見透明變性,一處纖維素樣變性,葉間動脈彈力層增厚、分層。診斷為 IgA腎病,腎小球系膜增生性病變伴硬化27.3%。10月30日血生化為尿素氮5.8mmol/L,肌酐156.75μmol/L、尿酸529.91μmol/L。近兩個月複查尿常規:蛋白為(-)~(+)。今診:腰痠較前好轉,雙眼沉重不欲睜,午後下肢輕度浮腫,大便每日一行,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尿常規蛋白陰性。
處方:太子參20g,生黃芪20g,炒白朮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懷山藥15g,川斷15g,枸杞子20g,丹參20g,生牡蠣40g,制大黃15g,六月雪15g,制殭蠶10g,蟬衣5g,懷牛膝15g,川芎10g,玉米鬚30g,車前子(包煎)30g,金銀花10g。
四診(2004年1月8日):患者2003年12月31日血生化示尿素氮5.5mmol/L,肌酐150.1 μmol/L,尿酸427.8μmol/L。尿常規均正常。腰痠減輕,咽部不適,痰多,咽暗紅,脈細。
處方:玄參12g,蚤休10g,炒子芩10g,太子參20g,炒白朮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懷山藥15g,川斷15g,枸杞子20g,丹參20g,生牡蠣40g,制大黃15g,六月雪15g,制殭蠶10g,蟬衣5g,懷牛膝15g,川芎l0g,玉米鬚30g,車前子(包煎)30g,金銀花10g。
按語:本案患者經腎活檢診斷為IgA腎病(系膜增生伴硬化),故臨床發病即見血壓高、蛋白尿、腎功能減退。初診時臨床表現以腰痠、苔黃膩、面色晦滯為特點,辨證為腎虛溼濁證。處方中川斷、桑寄生、太子參、生黃芪、枸杞子、懷牛膝補益腎氣;生薏苡仁、茯苓、制蒼朮、白朮、藿香、佩蘭、車前子滲利水溼;生牡蠣、制大黃、六月雪洩濁;川芎、丹參活血通絡。全方攻補兼施,用藥全面,藥性平和,有利於長期服用。複診時因有咳嗽咽紅而加用玄參、射干、金銀花、炒子芩之屬以清熱利咽,消除炎症病灶。前後治療有5個月,患者腎功能有所改善,尿常規檢查恢復正常。獲效明顯,同類病證可作為參考。
【小結】
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IgA腎病目前有了很大進展,但尚沒有突破,特別在臨床療效方面。例如,IgA腎病研究還有以下一些問題:證候的動態變化規律(1~3年證候的變化);無症狀患者的特徵性症狀、生化指標、病理變化的進一步有機組合,提高中醫辨證水平等。可以預見,在人類醫學科學及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中醫腎臟病學也已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和完善。運用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診治各種腎臟疾病,已經展現出廣闊的前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腎臟疾病的治療將有突破性進展。
-
6 # 康愛多網上藥店
隨著現代科技、生活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人們患腎病的機率也在提高。那麼,很多人都知道,腎病有劃分有很多種型別。可你瞭解過什麼是IgA腎病嗎?這一類疾病有哪些食物是它碰也碰不得的呢?具體內容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IgA腎病是什麼呢IgA腎病全名自身免疫性腎病,是腎病的一種。患者會反覆發作性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嚴重高血壓或者腎功能不全。
IgA腎病的致病原因較多,遺傳、感染、腎臟系膜細胞炎症、腎小球系膜區域沉澱大量免疫複合物質都有可能引起IgA腎病。所以,要預防IgA腎病需要人們自己平時多注意。
若是患上IgA腎病,這10種食物最好不要吃1. 豬肝
豬肝是所有動物內臟中含膽固醇最高的食物。
2. 烤牛羊肉
含有很多的苯和蓽,都是致癌物質。
3. 菠菜
因為它其中富含的草酸,會與人體中的鋅、鈣結合,造成人體的鈣、鋅缺失。
4. 味精
它在加熱變焦化的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溫。
5. 葵瓜子
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這樣的物質很容易影響患者的肝功能,進而加速肝臟損害,而且也很容易讓吃的人發胖。
6. 臭豆腐
它其中含有硫化氫。這種物質是對人體腎臟極其有威脅性的物品,嚴重損害我們的臟器。
關於IgA腎病患者不能吃什麼,臭豆腐首當其衝不能進入患者的飲食菜譜中。
7. 油條
大家都知道其中含有鋁元素,這種金屬元素是能夠對我們的腎臟產生危害的,還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腦細胞的發育和功能,使人們的記憶力減退,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導致老年痴呆症的發生。
8. 泡麵
很多人為了方便,或者擠時間,一頓飯就喜歡用泡麵湊合。 卻不知,其中的防腐劑對人們的身體危害有多大。
9. 松花蛋
主要是該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的含鉛物質,長期食用,很容易會造成鉛中毒,對人們的身體危害極大。
10. 泡菜
含有致癌物質,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儘量避免少食。
IgA腎病患者平時應該多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應在8小時以上,臥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還要觀察血壓變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好了,看完上文,相信大家也對這一類疾病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希望大家能夠遵守以上內容,幫助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祝願病友們早日康復!
-
7 # 譽美醫生張全樂什麼是IgA腎病?
IgA腎病是指腎小球系膜區以IgA沉積為主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中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為隱匿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或腎病綜合等。
IgA是一種免疫球蛋白,主要分佈在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和尿道粘膜等,負責表面免疫,相當於人體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反覆的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等感染,人體就會產生大量和細菌等同歸於盡的IgA複合物。
感染複合物隨血液迴圈流到腎臟,因複合物的分子量較大,無法透過腎小球的濾過膜而沉積在那裡,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清除這些複合物的同時誤傷了腎小球濾過膜。所以,呼吸道、腸道、尿道等粘膜反覆炎症可誘發IgA腎病,此外,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也可誘發IgA腎病。
IgA腎病的臨床表現1.浮腫
IgA腎病除了身體發生浮腫,還可能伴有尿量減少、尿頻(尤其在夜間)等症狀表現。IgA腎病浮腫多表現為手足踝浮腫、眼睛周圍腫脹。
2.高血壓
部分IgA腎病患者在腎功能不斷下降的同時,還會有血壓升高的情況。高血壓可能會加速IgA腎病病人腎功能的惡化進展速度,快速將其病情推向尿毒症階段。故IgA腎病病人在控制腎病病情的同時,需要對血壓進行良好的控制,保證腎臟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
3.蛋白尿
IgA腎病症狀最常見的表現為輕度蛋白尿,少數患者可出現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現腎病綜合徵。
4.貧血
IgA腎病病人由於腎臟功能遭受損害,其機體不能產生製造紅細胞所需的足夠荷爾蒙,因而產生貧血。而發生貧血的IgA腎病病人經常會感到寒冷和疲憊。
5.身體其他不適
由於IgA腎病病人其腎臟功能進行性的下降,導致其機體產生的大量毒素和代謝廢物在體內不斷堆積,患者起先可能會感到渾身不適,出現諸如噁心、嘔吐、夜間睡眠不好、沒有胃口、搔癢和疲勞等一系列症狀表現。
6.發作性肉眼血尿
多見於兒童。其肉眼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後發生,亦有部分在急性胃腸炎或尿路感染後發作,間隔時間多在24~72小時。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然後轉為持續性鏡下血尿,部分病人血尿可消失,但常發作,發作時重現肉眼血尿,可伴有輕微全身症狀,如肌肉痠痛、尿痛、腰骨痛,或一過性血壓及尿素氮升高。
我兒子8歲,前些天患急性扁桃腺炎時又呈現血尿,現在扁桃腺炎治好了,可尿裡還有紅細胞、蛋白,面部浮腫,血壓還高,醫師說是“IgA腎病”,咱們沒聽說過,有法治嗎?
回覆列表
近年因為免疫學的開展和腎活檢技能的推行,人們發現有一種腎病是由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A”(IgA)在腎臟系膜區堆積形成危害引起的,故稱為“IgA腎病”。平常散佈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IgA有防護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效果,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時,這種抗體很多新增,經血迴圈進入腎臟,就會形成腎危害,臨床多以間歇發生性血尿為首要再現,小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壓、浮腫、腎功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近年發現該病發病率比較高,在新加坡佔腎炎的30%~40%,法、意、德國佔20%~52%,中國南京區域佔32%。該病的最終確診有賴於腎活檢。跟著腎活檢的推行,發現的病例還會更多。 本病大都預後較好,但一定要堅持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