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書有閒萬事足

    嗯!

    關鍵是武老二把鵝掌也吃了!

    那是大補啊,功力激增三十年,所以才能脫險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 2 # 若水國學教育

    一個真正的高手是不會因為短暫的飢餓而喪失戰鬥力的。除非,他已經病入膏肓。武松在大鬧飛雲浦之前傷已經養好了,有人暗殺他也是事先知曉,所以餓上一兩頓是不會影響戰鬥力的。當年戚家軍在臺州大捷之時,頭天晚上夜行了一百四五十里山路,第二天早晨沒吃早飯又和倭寇決戰並取得台州大捷。一個真正的戰士在決戰之前一定會激發自己所有的潛力而努力的戰勝對手,所以吃不吃燒鵝不重要,重要是他平時訓練出來的那些優秀戰鬥素質。

  • 3 # Acb666

    《武松押送生辰綱,是輸是贏?》-(虛構,娛樂版)

    (主要描寫武松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狀況…)

    1.清河縣寺廟方丈寫推薦書

    2.去少林旅途中

    3.少年僧兵的挑選

    4.在少林寺學藝

    5.學藝歸來偶遇周侗師傅傳授武藝

    6.景陽岡武松打虎

    7.押送生辰綱

    8.逼上梁山(大結局)

    本小小說採用倒敘的方式,先由"武松血濺飛雲浦"前吃不吃燒鵝能不能全身而退作為引子,引出下面的少年武松去少林寺學藝,學成歸來時路遇老虎,打死老虎而出名,從而引起梁中書的賞識後被推薦去押送生辰綱的故事……

    第一章 "血濺飛雲浦" 兩隻燒鵝的作用?

    武松如果不吃兩隻燒鵝還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硬漢二郎武都頭,小人誣陷沒須有。

    恩公打點眾監守,大杯小杯吃酒酬。

    貪財知府為偕油,草菅案情發江州。

    頸枷腳鐐銬雙手,肥鵝助威殺賊寇。

    一,我們來看原文:

    "那知府是個贓官,接受了賄賂,便差人常常下牢裡來閘看,但見閒人,便要拿問。施恩得知了,那裡敢再去看覷?武松卻自得康節級和眾牢子自照管他。施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節級家裡討信,得知長短,都不在話下。"

    1.從原文中可以看出,武松在牢裡一直有施恩在打點照顧,所以身體已經恢復到常態,也就是說,身體狀況良好。武松被髮配上路前在牢裡也是用過餐的,有人照顧的。所以,從監獄離開上路時間也不長,即使不吃兩隻鵝,那麼頂多餓一頓飯,一頓飯的話對他的戰鬥力影響不是很大,為什麼?

    (1)當時是在搏命,身體處於全面爆發的狀態,怒髮衝冠,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吃飯,身體里肌肉中儲藏的能量會釋放出來,以此補充沒有吃飯的飢餓狀態,這是假設一頓沒有吃飯(也假設沒有吃鵝)。

    (2)去殺武松的幾個殺手和他不是一個級別的。

    所以,就是沒有吃鵝也能夠全身而退的。

    2.(1)假如武松沒有施恩等的照顧,餓了好幾頓,或者一直不能吃飽,身體沒有恢復到常態

    (2)如果武松是和他一個級別的殺手對搏,還戴的有手銬腳鏈,一頓飯不吃,也會影響戰鬥力的,鹿死誰手就難說了!

    一個運動員在賽場上要去的好成績,提前會調整到最好狀態才行,才能夠超常發揮的。

    綜上,按照小說中寫的情節,武松即使不吃兩隻鵝還是能夠全身而退的,但是對戰鬥力是會有些影響的。

    附小說原文選段:

    1.……"施恩於次日安排了許多酒饌,甚是齊備,來央康節級引領,直進大牢裡看

    視武松,見面送飯。此時武松已自得康節級看覷,將這刑禁都放寬了。施恩又取三

    二十兩銀子,分與眾小牢子。取酒食叫武松吃了,施恩附耳低言道:“這場官司,

    明明是都監替蔣門神報仇,陷害哥哥。你且寬心,不要憂念。我已央人和葉孔目說

    通了,甚有周全你的好意。且待限滿斷決你出去,卻再理會。”此時武松得鬆寬了,

    已有越獄之心;聽得施恩說罷,卻放了那片心。""

    2.……"施恩便邀兩個公人,請他入酒肆,那兩個公人那裡肯進酒店裡去?便發言發語

    道:“武松這廝,他是個賊漢,不爭我們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須惹口舌。你若

    怕打,快走開去!”施恩見不是話頭,便取十來兩銀子,送與他兩個公人。那廝兩

    個,那裡肯接?惱忿忿地,只要催促武松上路。施恩討兩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

    個包裹拴在武松腰裡,把這兩隻熟鵝掛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裡

    有兩件綿衣,一帕子散碎銀子,路上好做盤纏。也有兩隻八搭麻鞋在裡面。只是要

    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武松點頭道:“不須分付,我已省得

    了。再著兩個來,也不懼他。你自回去將息。且請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辭

    了武松,哭著去了,不在話下。

    武松和兩個公人上路,行不到數里之上,兩個公人悄悄地商議道:“不見那兩

    個來。”武松聽了,自暗暗地尋思,冷笑道:“沒你娘鳥興,那廝倒來撲復老爺!”

    武松右手卻吃釘住在行枷上,左手卻散著。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鵝來,只顧自吃,

    也不睬那兩個公人。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這隻熟鵝除來,右手扯著,把左手撕來,

    只顧自吃。行不過五里路,把這兩隻熟鵝都吃盡了。約莫離城也有八九里多路,只

    見前面路邊,先有兩個人,提著朴刀,各跨口腰刀,先在那裡等候。見了公人監押

    武松到來,便幫著一路走。武松又見這兩個公人,與那兩個提朴刀的擠眉弄眼,打

    些暗號。武松早睃見,自瞧了八分尷尬,只安在肚裡,卻且只做不見。

    又走不數里多路,只見前面來到一處濟濟蕩蕩魚浦,四面都是野港闊河。五個

    人行至浦邊一條闊板橋,一座牌樓上有牌額寫著道“飛雲浦”三字。武松見了,假

    意問道:“這裡地名,喚做甚麼去處?”兩個公人應道:“你又不眼瞎,須見橋邊

    牌額上寫道‘飛雲浦 ’。”武松站住道:“我要淨手則個。”那兩個提朴刀的走近

    一步,卻被武松叫聲:“下去!”一飛腳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這一個急待

    轉身,武松右腳早起,撲通地也踢下水裡去。那兩個公人慌了,望橋下便走。武松

    喝一聲:“那裡去!”把枷只一扭,折做兩半個,趕將下橋來。那兩個先自驚倒了

    一個。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個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邊拿起朴刀來,趕

    上去,搠上幾朴刀,死在地下,卻轉身回來,把那個驚倒的,也搠幾刀。

    這兩個踢下水去的,才掙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著,又砍倒一個,趕入一步,

    劈頭揪住一個喝道:“你這廝實說,我便饒你性命!”那人道:“小人兩個是蔣門神徒弟。今被師父和張團練定計,使小人兩個來相幫防送公人,一處來害好漢。”

    武松道:“你師父蔣門神今在何處?”那人道:“小人臨來時,和張團練都在張都

    監家裡後堂鴛鴦樓上吃酒,專等小人回報。”武松道:“原來恁地,卻饒你不得。”

    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解下他腰刀來,揀好的帶了一把,將兩個屍首,都攛在

    浦裡。又怕那兩個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又搠了幾刀。立在橋上看了一會,思

    量道:“雖然殺了四個賊男女,不殺得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如何出得這口恨

    氣!”提著朴刀,躊躇了半晌,一個念頭,竟奔回孟州城裡來。"

    第二章 方仗引見去少林

      武二少年不畏強,勇鬥惡徒大街上。

       大郎暫別眾街坊,送弟學藝去遠方。 

     武松出生地是山東東平府清河縣(今河北省清河縣) 武松,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武松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末年,皇帝是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書畫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太后向氏於同月立趙佶為帝,次年改年號“建中靖國”。北宋的首都在河南開封,當時稱作"東京"。這裡介紹一下宋徽宗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成就。

     宋徽宗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除了書畫造藝很深外,宋徽宗還寫過不少詩詞,下面我們看宋徽宗的一首詞"臨江仙"

       臨江仙

    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

    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

    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

    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宋徽宗在位時間是1100-1125年。

    宋徽宗在任時任用蔡京、童貫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宋徽宗時代當時的國家的環境形式就是如此,這點後面再說。

     話說武松從小就父母雙亡,由他的大哥武大郎每日起早貪黑買燒餅來維持著他們的生活,武松小時候就很調皮,而且還很頑劣,有一種不服輸不畏強暴的精神,常常和他們家周圍的小孩子們打架鬥毆,經常讓武大郎去給人家賠禮道歉,武大郎平日裡買燒餅也沒有少受氣,有時候有街上的地痞無賴拿了燒餅不付錢,武大郎常常忍氣吞聲,武松經常就和這些無賴打起來,常常被打的頭破血流,漸漸到了12歲時。武大郎看這些不是辦法,武松的性格太過爆裂,他想了好多天,也向其他熟悉的人打聽過,他們建議最好把武松送去廟宇裡去學武,這樣一來他以後可以防身,也不會被人欺負,二來有個地方也好由他們幫助教育,於是他就跑去附近的一個廟宇裡向師傅說明了情況,剛好這個寺廟裡的師傅原來是從少林寺出來的,在這裡開了一個小的分部,這個師傅就給少林寺的方丈寫了一份信,推薦武松去少林寺學藝。武大郎接過推薦信急忙感謝師傅的幫助,然後就帶著信回去,準備拿著推薦信親自送武松去少林寺拜師學藝。

     這時正是北宋末年,近年各地都不時傳出出現了災荒的情況,特別是旱災和蝗災最為嚴重,尤其是河南山東的一些地方。雖然各地都不時發生了不同的災情,但是由於北宋從建國開始後都注重農桑,所以整個社會經濟還是比較繁榮的,經濟情況在當時代的世界上還是位於前列的。最典型的例證就是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繁榮的街市生活。

    以下介紹一下清明上河圖的情況!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本小節引自網路)

    當時武家弟兄住在山東東平清河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

    時間已經到了秋天,正是9月份初,武大郎(真名叫做武植)早上4點多就起床烙了一鍋燒餅然後用布口袋裝好,這時準備路上吃的,自己帶些乾糧可以節省一些費用,他收拾好武松平日裡穿的衣物,帶了一些銀兩準備路上用,同時也給廟宇裡捐一些錢作為武松的學費。從河北清河縣到河南登封少林寺,我們大約要走半個月,走官道,在古代也叫做"驛道"。

    武大郎燒餅,魯西名吃。始源於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後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滸傳》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慾。多年來,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香脆可口,便於攜帶,饋贈親友之佳品。

      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的一種風味小吃,其味道香脆可口,外焦內柔,韌性十足,咀嚼時有芝麻的破碎聲響與芳香,進入深度咀嚼,韌面飽含著麥子、水氣、鹽的鹹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體,至嚼成餅團吞嚥,成功地給食者以大力吞嚥的快感,飢腹時吃炊餅,這種吞嚥的快感尤甚,頗受歡迎。

    武大郎帶了十多個燒餅和武二的換洗衣物,又帶了一些銀兩,還帶了一把雨傘,一切準備妥當,天已經亮了,武大郎叫醒武松,兩人吃了一些頭天晚上做的黍米飯後就匆匆忙忙的上路了。

    從河北到河南在當時只有官府的驛道,其它的一些小道少有人走,只有一些鏢局押鏢的有時為了趕時間才走小道,小道也不安全,一是有各種猛獸,像虎豹狼等等,還會不時的遇到劫匪,但是鏢局押鏢一般都會請的有武師,武師一般都是武功比較高的人,再帶數十個鏢局的手下也是專門練過武術的人,身手都比較利索,一般的劫匪是不會去劫鏢局的人的。無論是讀史書或者是看一些影視劇都可以瞭解到古代的武功普遍要比現代人要強,那時科技沒有現代發達,所以人們的防身武器除了十八班兵器外,就是比拳腳功夫了,雖然說從北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他為了防止有一天也有其他人再次來個黃袍加身,所以透過杯酒釋兵權先後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讓他們告老還鄉,解除了威脅,然後開始重用文官,由文官來治國,文官領導武將,就是由於此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後面的朝中無大將的局面而被金人長驅直入。一說到宋朝,我們就會聽說過"北宋無大將,南宋無文官",就是因為北宋的武將都解甲歸田了,南宋偏安一隅,皇帝的無能和昏庸導致一些文人不願意為官,也由於金兵的侵犯,有些朝中文人被抓或者被殺死了,皇帝都在逃難,也就暫時停止科舉考試了。

     從清河縣沿著官道左手方向急趕慢趕向著河南邊界趕去,一路上不時的看見傳送官文的衙役騎著快馬飛馳而去,官道上揚起長長的一道道灰塵。我記起來這句詩"一妓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那美人楊貴妃為了吃到新鮮的荔枝,要由快馬每天快速的從南粵送到長安來,要美人不要江山,為了吃到新鮮的荔枝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匹馬,累壞了多少名官差?美人扭扭腰,鄒眉笑一笑,兵士累彎腰。唐玄宗時宮廷奢侈的生活也給後來貴妃之死埋下了伏筆。

      為了安全起見,武大郎他們和一對鏢局的一起行路,這隊鏢局的也是從清河縣到河南境內去,接了別人的鏢。

      從小惹事愛貪玩,奔赴松山行路難。

      為求學成少年志,清河大餅攜河南。

      

    一路上跟隨者鏢局師傅們走走停停,累了就在驛站附近找家旅館住下。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會有朝廷設立的驛站,驛站是專門供官府的人來往歇腳用的,普通百姓不能夠住的,必須有官府的文疊才行。當然,凡事都會有例外,如果你認識驛站的工作人員,那當然可以住的,另外你認識官府的官差也沒有問題的。

      武松他們和十多個走鏢的一起繼續向著少林寺方向走著,大約走了三天多時間,在第四天的上午,到了一個叫做草樹嶺的地方。

     上午快12:00時武大郎和其他的人一塊兒到了草樹嶺,這個地方距離前後的村鎮都有二三十里地遠,為什麼叫草樹嶺呢?驛道從兩座小山包的中間透過,兩側小山上樹木叢生,是一個打仗的好地方,也就是所說的兵家必爭之地。

      兩座小山之間的驛道大約有一里路程,當他們剛剛走到路的中間時,突然一側山頂上飛起了一支響箭直衝天空,"叭"的一聲巨響,隨後又響起"噹噹噹的急促的敲鑼聲",隨著鑼聲響,突然從兩側山頭衝下來兩對人馬,總共有三十多人,有的拿著劍,有的手裡拿著大刀,有的端著弓箭對著他們,把他們前後包圍起來,並且一齊大聲喊著"要想活命,留下買路錢"。突如其來的暴突劫道,把他們都嚇了一跳,武松畢竟年齡小,還沒有見過如此陣式,他一下子嚇呆了,馬上躲在武大郎的身後,押鏢的武師們經過短暫的慌亂後馬上走恢復了鎮定,他們把手推的幾輛車圍城一圈,人站在車的周圍,手裡都拿著武器,有的鏢師拿著寶劍,有的拿著寶刀。

    王鏢頭的話音剛落,就見對方隊伍中出來一個矮胖的大漢,雖然矮小但是卻很壯實,這個大漢臉色稍微有點黑色,滿臉橫肉,眼珠圓爭,對著王鏢頭大喊,要想活命,留下買路財趕快走人,否則連命一塊兒要,大漢手中揮舞著一口寒光閃閃的大刀,邊喊話邊對著王教頭做了一個向下刷的一下砍的動作。

     王教頭看他沒有商量的意思,一場廝殺避免不了了。說時遲,那時快,王鏢頭催馬突然向著那個土匪頭子衝過去,同時右手一揮,三支獨門飛鏢已經飛出去了,王鏢頭以前在縣衙做過都頭,後來由於看不慣縣太爺的做法,就離開了縣衙開了這家鏢局。王教頭早年在福建少林寺學過幾年的武功,所以也算是一個少林的俗家弟子,功夫自然不差,雖然比不上林沖,武松他們,但是也差不到哪裡去。

      突然間只聽得一聲啊的大叫,那個身材矮壯的土匪右腿上被一支飛鏢射中了,霎時腿上就鮮血淋漓,這個矮胖的匪徒頭子還是有一些功夫的,接連化解了兩隻飛鏢,一支是射向他的面門的,他頭一偏躲了過去,還有一支飛鏢是射向他的胸口的,他上半身身體一側然後用手中的大刀背一磕,只聽見鐺的一聲,第二支飛鏢也化解了,可是直奔他腿部的第三支飛鏢卻沒有躲過,被射中了。這時土匪頭子邊疼痛的大喊邊大罵,趕快一起上結果了他們,於是圍住鏢隊的土匪們紛紛向前準備廝殺,這時王鏢頭立即衝向一個最近的匪徒,一槍扎向了這個匪徒的胸部,這個匪徒急忙後退同時舉起大刀來擋,可是王鏢師的功夫對付他們真是小菜一碟,結果力大無窮的銀鋼槍連刀帶人刺翻了這個匪徒,立時斃命。

    其他的匪徒看到他們的同伴頃刻之間就倒下了,於是紛紛嚇的後退,但是土匪頭子還在大喊,給我殺殺殺,此時他已經被其它幾個土匪抬著已經離開現場六七十米了,正在向著山上逃去。見此情景,別的土匪也就一鬨而散了,都怕死。

      如鳥獸散了,真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時武家弟兄正躲在鏢車下面看著他們的打鬥,這也激起了武松後來努力練功的慾望。土匪們跑了後,他們又開始上路了。在外面走鏢,常常會遇到劫道的,特別是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土匪劫道也會看是什麼人,如果是大的鏢局的,他們一般不會動的,因為大的鏢局都會有功夫高的鏢師押鏢的,劫道的也不太好劫,弄不好還會丟掉性命的。如果是一般商旅,那麼劫道的就會動手的,不過有時也會碰上硬茬而倒黴的。

      押鏢草樹嶺,半道響馬聲。

      鏢師武藝高,劫匪蹤無影。

     清河縣在少林寺的東北方向,所以武植他們向著西南方向一直的前行著,也就是左手方向沿著驛道繼續趕著路。沒有交代為什麼土匪不劫道官差呢?原來他們很少劫道官差是因為,平日裡驛道上飛馬而去的都是送書信和公文的差人,劫道的也沒有必要去劫道他們,說不定也會給他們及其他們的家人送過信呢?送信的差人分幾種,聽說過八百里加急快信嗎?這主要是重要的軍情要件,普通的信件由專門的差人押送,所以劫道的一般不會惹送信的人,即使有時會送一些錢糧,那也有一對軍士來送的,劫道也不容易的。所以,劫道的土匪也是會分情況的,不會盲目去劫道的。

    他們一路上除了在草樹嶺遇險外,其他的路段一直都比較安全,到了河南境內後,押鏢的他們和武家弟兄就分開了,武松、武植弟兄向前登封縣方向走去,他們已經走了十多天了。這天他們來到一個靠近一處河邊的一個村子,說是村子其實只有三四戶人家,已經是黃昏時分了,剛好有一家開的有旅社,這裡距離驛道有一里地,武植他們只好住下。他們讓店家給作兩碗麵條,還好他們帶的大餅還沒有吃完,這樣兩碗麵條再一人吃一個大餅就可以了。他們還是想節省一些銀子。

    這個店家家中只有三個人,店家和他的老婆以及一個僱傭的廚師,其實這也是一個黑點,過往行人,如果人數少還帶著盤纏,那麼就會危險了。它們會用蒙汗藥麻翻住店的客人,然後再奪取他們的銀子和財物~謀財害命。

    店主人長的像猴子一樣,瘦高個子,大約有1.8米高,左眼皮處有一顆黑豆大小的黑痣,很是明顯。

     當武大拿出兩塊大餅給武二讓他去到店家廚房去烤一下,烤熱後好吃,武二拿著大餅就從外邊的屋子裡進入側面屋子去烤,當他剛走到廚房門口時只聽見店小二對廚師吩咐到"把蒙汗藥"多下一點,看他們包袱裡鼓鼓的,一定會有不少銀子的,實際上武植他們的包袱裡除了武松的換洗衣物外,還有幾個十個大餅,所以看起來包袱鼓起來了。武松突然聽見店家如此說,而且這時除了他們外沒有其它客人,可見武二從小就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他立即退了出去,然後急忙把聽到的情況告訴了武大郎,接著他們偷偷就出去了,離開了這家店家,他們快速離開了這個村子,說不定這幾家都是黑店。

      這時天也漸漸的黑下來了,他們出了村子沿著河邊向前繼續走,河對面好像有個院子,從屋子的外面看起來似乎是個寺廟,於是他們加快腳步朝寺廟方向走去,他們從寺廟的對面過河的,好在河水不深,河中間最深處水達到小腿處。雖然不是很冷,但是已經是九月份了,還是感到河水有點涼。

     當他們過河後急忙向寺廟走去,這是一個有七八間房子圍成的一個院子,房子看起來有點破舊,土牆結構,院子的大門口有一顆很高跟粗壯的歪脖子槐樹,看起來有幾十甚至上百年了,說明這間廟宇也存在了很長些年代了,只見大門緊閉,就在武松上前去敲門時,武植突然制止了武二去敲門,由於先前在村子裡的教訓,他們也是擔心,於是就繞過這間院子繼續向前走,又走了大約十分鐘左右,他們來到一個小樹林跟前。這個樹林不大,就是平常路邊的那種矮小的灌木林,大部分樹木只有一人多高,多是白樺樹,他們找了一個背風的地方,在樹叢中找了些枯樹葉和枯萎的乾草鋪在地上以防止地面的溼氣,當然不敢生火,也沒有帶火石,況且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不敢隨意在晚上暴露行蹤。幸運的是晚上沒有下雨,但是還是有一些涼風,在野外就著樹葉,吃著冰冷的大餅待了一晚上,總算安全的度過了一夜。

      登封在清河的西南方向,他們一路邊走邊問,以防走錯路段。清晨五點他們就開始趕路,大約走了一個時辰,遠遠看見前面有個鎮子,於是他們就加快腳步,快趕慢趕終於到了小鎮,這個小鎮是一個交通要到,驛道也從小鎮中間穿了過去,他們找了家旅店,要了兩大碗燴麵,一壺米酒,喝點酒可以去除旅途的勞累,這種米酒是用粟米釀製的,度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二十度左右,一壺米酒也就半斤多,由於是小鎮上,所以這裡駐的有衙役,是維持地方治安的。

    武植兩弟兄在這家旅店要了一個房間然後沖洗了一下身體,再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他們這些天一直都沒有睡一個安穩覺,一路上都十分謹慎小心,所以精神一直都繃的很緊,今天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快要到登州了。 

     武家弟兄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床,這段時間的旅途勞累一掃而光,在旅店吃了飯後,他們又用兩個皮袋裝了兩袋開水帶在路上喝,那時候人們出遠門常常帶一個皮袋,一般用牛皮做的皮袋用來裝水。這裡距離登封縣境內還有一天的路程。相當於現在的12:30分,他們又開始出發了,他們沿著驛道走的,驛道雖然有的路段有些繞要多走路,但是驛道相對較安全一些,很多遠途的商旅也都是選擇走驛道,商旅多用馬駝東西或者用獨輪車推著走,也有些是用馬車拉的,根據貨物的多少而定。這時是北宋的末期,金兵在北方已經多次侵犯,也打了不少仗,幾乎是輸多贏少,多次議和,此時中原還算平安,北宋首都開封在少林寺的東北方向。他們離開這個小鎮時路上有其他的商旅也從小鎮出發去少林寺方向,剛好又是一路有十多個人,剛好湊巧這些商人中也有兩個是河北的商旅,他們每個月都要跑這裡來進行買賣,這兩家各有一個男孩子,一個14歲,一個13歲,一個叫王小牛,個子較高,也長的比較壯實,一個叫周小發,個子也高,但是稍微要瘦弱一些。這兩個小孩也是從小喜歡打架鬥毆,喜歡舞刀弄槍的,所以大人就想把他們送去少林寺學習武術,以後如果跑生意也可以用來自衛,況且金兵連年南侵,說不定學成以後還可以殺敵報國。

     於是三個頑皮的小孩就一起邊走邊玩著一路向著少林寺方向趕去。走著走著他們就到了登封縣境內了,還有半天路程就可以到達了。天也漸漸的晚了,九月初後半夜會有月亮的,他們商量晚上連夜趕路,到了少石山下找個旅店休息準備一下,然後再上山。

      半夜月光明亮,已經是三更時分了,前面有個驛站,驛站裡燈火通明,驛站一般都是通夜開著,因為如果遇到戰事或者叛亂,會有衙役八百里加急送信的,一般古代都是戰事吃緊時會有衙役加急送信,到沿途驛站只需要換馬匹就可以了,在驛站吃點飯,馬匹一換就繼續飛奔,有時候幾天幾夜會不休息的。學過歷史,天天大道通羅馬,羅馬當時也是修建了許多驛道從首都通向各個鄉村和城堡,所以也是非常方便的,可見古代無論是中國或者是外國都是有相同的運輸方式的。

    萍水相逢兄弟情,遠隔千里來學經。

      自古少林功夫深,七十二技難習成。

      一根稻草水面漂,祖師渡海此修行。

     少石古剎山中起,香火繚繞四海名。

      

      他們終於在黃昏時分趕到了少室山下,山下有一個小的鎮子,鎮子南北東西兩條十字交叉街道,街道上的人流量很大,少林自古就有名,前幾個朝代的皇家基本都和少林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絡。南來北往的人流很多,有來少林學藝的,有其它地方寺廟來這兒學習取經的,也有不少商旅來這兒做生意的,也有許多江湖藝人在少室山下常年賣藝賺錢的,他們有的打著少林俗家弟子的名號在這兒賣藝,賣藥等等。

     就在靠近南北方向街道的末尾上山的一頭處,他們找了一家旅店,剛好三家人同住在一個旅店裡,然後相互商量著一些後續他們的孩子們上山後的一些準備工作。吃過晚飯後,他們商量著讓三個孩子相互之間結成弟兄,上山後也可以有個照應。這裡武二年齡最小就排在最末位了。三位小兄弟面對達摩祖師舉杯結拜。

     這裡就在少石山下,所以這裡街上的大多數店家家裡都供奉的有達摩祖師的像,有的供奉的是佛祖或者觀音菩薩的像,以此祈求平安健康,財源滾滾,古代和現代的生意人沒有什麼區別的,現代許多生意經都是應用古代的方法。宋代流傳的商旅發財的故事最多是商代的范蠡和秦朝的呂不韋,直到今天有些商人還在祭拜他們。

    嵩山少林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中嶽嵩山由太室山(海撥1,494米)和少室山(海撥1,512米)等組成,雄峙中原,群峰聳立,層巒疊嶂。地處古都汴、洛之間,自古為文人薈萃之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學土、高僧名道、拳豪義俠留下了大量名勝古蹟,如始建於北魏的少林寺,規模宏大的中嶽廟,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和院內的兩株“將軍柏”,以及中國現存最古的嵩嶽寺塔,太室,少室、啟母三漢闕和古天文觀測臺等。除了松山少林寺外,還有福建的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等等。

      南少林寺,即泉州少林寺,全稱鎮國東禪寺,俗稱南少林,是相對於河南的少林寺而言,相傳是中國南方武術之發源地,位於泉州清源山東麓,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

    歷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個龐大建築群,共有十三進落,東至東嶽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墓地。現存的東禪少林寺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1992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少林始唐,盛於兩宋,幾經興廢,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南少林與洪門天地會等組織淵源密切,屢遭官府壓制。但南少林武術也隨著這些組織廣播海內,拳派遠播。同時期,明清泉州港衰落,南少林武術也隨著泉州移民潮遠播海外,枝繁葉茂,影響廣泛。

      少林寺在歷史上傳承了數百年,被歷朝歷代皇帝所推崇,也是古代許多文人墨客的聚居地,並且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文章有關少林寺及其佛教文化的描寫。

    這時是北宋末年,金兵不時在北方挑起戰火,侵犯中原,金兵所到之處,燒殺摟掠,無所不做,中原富庶之地早就令金兵們垂涎三尺,北宋皇帝趙構昏庸無能,用人不當,縱身酒色,朝正萎靡不振,雖然北宋時的經濟文化在當時世界上來講處於相對比較發達的境況,但是趙構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現在武松終於有兩個夥伴,也就是兩個師兄了,大師兄是周師兄,10歲,二師兄是王師兄,9歲,武松8歲。

     三個師兄弟都沒有武功底子,只不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頑皮,喜歡打架。又剛好是河北的,也都是清河縣的,只不過以前不認識,其它兩師兄都有父母親,而且都是商人而武松只有一個大哥武植,賣燒餅為生,武植做的燒餅分量很足,而且味道也不錯,每天賣的還可以,只是有時街上的潑皮會進行騷擾,這也是他要送武松去少林寺學藝的一方面原因。

    少林寺自從幫助唐王李世民後,唐王上位後給少林寺撥了很大的一筆款項用於少林寺擴大規模和用於日常的費用,並且也得到地方官府的大力支援,皇帝有這個姿態,下面的就不得不跟著做了,所以在唐代少林寺得到大力的發展,無論規模和人數都得到大力的發展,而且還有西域各國不時有同行來取經。可以說唐朝是少林寺最繁盛的時候,唐朝末年,也發生過一系列的各地戰亂,但是都沒有波及到少林,一般的地方勢力和起義的軍事力量都不敢輕視少林寺的勢力,所以也就沒有去侵犯他們,少林寺這才得以儲存直到宋朝。北宋建立後趙匡胤仍然支援少林寺的發展,不斷的捐款捐物,目的就是要利用少林寺的力量關鍵時候為朝廷所用,後續的皇帝也都延續了前代皇帝的策略繼續支援少林寺的發展。

    北宋自金兵侵入中原開始,少林寺就已經加緊練習僧兵,以防金兵南下時對少林寺進行侵犯,同時也有州府的官員邀請少林寺的武師去在軍中擔任教師,教授兵士武功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古時由於是冷兵器時代,打仗完全靠人的軍事素質來增加戰爭的勝算機會。一般除排兵佈陣外,就是靠兵器的使用和徒手的武功了,所以古代打仗多數時候還是靠將領的能力。

    在一個寬闊的地方,雙方安營紮寨,排兵佈陣,然後各方的將軍或者副將出場,騎馬拿著兵器進行單打獨鬥,誰把誰打倒,那麼就基本決定了這場戰鬥的勝負了。短兵相接的機會非常大,除了弓箭能夠稍微遠一點發射外,其它基本都需要面對面的進行對打。

    北宋時已經有了大炮,但是一般還是用的不多,因為行軍時不方便帶。大炮一般用於固定陣地的防守用。

      北宋末年的少林寺的情況介紹?

      

      《少林寺武術百科全書》中提到宋金時期少林寺著名武僧有靈丘、智瑞、福居、智生、惠威、惠琳、海舟、洪溫、覺澤、覺遠、秋月、澄慧、宗印等13位。

      這13位宋金時期少林寺著名武僧,進入史料記載的只有宗印一人。《宋史·範致虛》記載:“有僧趙宗印者,喜談兵,席益薦之。致虛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撫司參議官兼節制軍馬。致虛以大軍遵陸,宗印以舟師,趨西京。金人破京師,遣人持?‘登城不下’之詔以止入援之師,致虛斬之。初,金人守潼關,致虛奪之。作長城,起潼關,迄龍門,所築僅及肩。宗印又以僧為一軍,號‘尊勝隊’;童子行為一軍,號‘淨勝隊’。致虛勇而無謀,委己以聽宗印。宗印徒大言,實未嘗之兵……。”

     

    根據史料考正分析,宗印實際上就是當時少林武僧的頭領,應該是方丈手下的頭領,屬於達摩院的頭領。宗印還被朝廷任命為官職以支援朝廷和金兵戰鬥。少林寺一直得到朝廷的支援,所以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少林寺為了報答朝廷一直以來的支援,當金兵南侵時,少林寺不可不理,無論是為了朝廷或者為了百姓的安慰以及為了國家的完整,他們都有必要和金兵進行戰鬥,少林寺有僧兵,據野史記載,最多時少林寺擁有僧兵七八百人,平時也有四五百人。現在少林寺的僧兵有500人左右,由達摩院首席弟子帶領每天操練武功和一些派兵佈陣的方式,少林寺主要器械是棍棒和刀,多練習的羅漢拳和長拳,這是基本功,特別是達摩院的五十人,每一個人都會一項或者兩項絕技,達摩院的首席弟子才能夠建成五六項絕技,這主要是絕技不外傳,而且也很難練成,天賦最好的也只能練成七八項絕技,但是目前已經很少了,幾乎沒有了。只要熟練掌握一項絕技就可以隨便行走江湖了,可見絕技的威力之大,令人唏噓!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徵南墓誌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丰所創。據說張三丰是北宋未年武當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丰孤身殺賊百餘人,遂創立內家拳派。

      北宋末年同一時期的武當派又是什麼情況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傳說在北宋末年創立了武當派,張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將其統納於十段棉長拳之中,變戰鬥搏擊之法為禦敵防衛之法,風格遂與少林大為不同、因此別樹一幟、開創武當門派;又稱內家。十年功成,聲譽大振、又傳出太極、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寫到武當開派、便採用了這種說法,說張三丰本名張君寶,為少林火工頭陀覺遠和尚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而變通,遂創武當派。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當出自玄門道教,中華本上的色彩極濃。少林功夫蘊藏著佛家的慈悲之理。武當功夫源於道家、老子講“一”講“道”,莊子講“廣莫之野”講“逍遙遊”,使武當功夫有較濃的想象色彩和審美意蘊,招式的表現也很有詩意,比如下面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於審美的魅力:迎風鐵扇、棄物投先、舜子投井、紅霞貫日、烏雲掩月、猿猴獻果、仙人照掌,兌換抱月、鐵門門柳、柳穿魚、滿肚疼、一提金、歡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等。

     根據以上的資料,可以知道少林和武當多少還是有些聯絡的,兩派的武功最早是源處一家的。少林功夫有名的像"鐵砂掌,陰爪功,鐵布衫,伏虎拳,金剛拳,羅漢拳,童子功,少林七十二路譚腿,還有謠傳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無相劫指,水上漂,醉拳等等",這些功夫我們也在有些武俠小說中看到過。少林器械最擅長的就是棍術,其它當然刀槍劍戟十八班器械少林都有。而武當派的主要功夫就是張三丰發明的太極拳,太極劍和輕功,八段錦等,武當派主要練的是內家拳,當然武當派也還有其它的功夫。這裡不再列舉了。

    這天是9.9日,武松和其他兩位夥伴一起與他們的大人上了少石山。少石山青松挺拔,杉樹高聳,櫟樹碧綠,少石山實際上是一連幾個山頭連在一起的,山腰和頂部,沿路都有許多的古代建築,各種涼亭和廟宇在山中星羅棋佈。

     沿途有很多風景不錯的地方,像七星巖,雞骨嶺,百草灘,亂石崗,睡佛石等等。在往少林寺路途中有幾處的路段沿著一條小溪而走的,路邊的樹林間有好幾處空地,這是一些俗家弟子練習功夫的地方,來這兒的人並非都是要拜師學藝的,要拜師成為俗家弟子,是有嚴格規定的!不是隨便人都可以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以前看過方世玉那部片子,要去學藝當然是有年齡限制的,特別是學習武功,年齡小才好,基本功從小就要練習,否則光有招式,功夫不到家,沒有用的。那就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一樣了。

     每天清晨可以看到在少石山上路邊的林間空地上有不少人都在練習功夫,有許多是專門從外地會來的,他們主要是想吸收少石山上的靈氣,採清晨日月之精華,習武唸佛,得道,以求從各種困擾和煩憂中解脫。按理說想學習功夫就是七八十歲也不晚,可以學習招式,然後慢慢練習,以修身養性。以求養浩然之氣。

     但是如果要學真功夫,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年齡很小就需要開始練習。童子功,鐵布衫等都是需要從小就要進行練習的,不斷的精進直到成年。

     北宋末年,連年戰亂,金兵不斷的侵擾,這時少林寺也就開始加強操練僧兵,以求關鍵時刻為國出力抗擊金兵的侵略。

     看過少林寺這部電影,其中有個場景是寫牧羊女唱者牧羊曲在趕著羊群。少石山上就有許多這種草地林間溪水。最初少林寺能夠修建在這兒也是達摩祖師他們經過認真的考察後才選擇在這兒修築寺廟佛塔的。

      

    少林寺除了寺院建築群外還有有名的塔林等建築。少林寺的內部組織機構是怎樣的?它分為一院四堂。

      

      達摩院    少林達摩院鑽研本派的武功絕學,少林72絕技經過歷代達摩院高手的去晦存精,不斷的精益求精.達摩院的每一位高僧,每一位都精通本門的數種絕技.達摩院的武功名震天下,數百年來聲名不墜,固應少林武功博大精深.如滔滔大海,取之不盡.”天下武學,源出少林”此話一點不虛.

    般若堂    少林達摩院鑽研本派的武功絕學,般若堂卻是鑽研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般若堂中高手,每一次都精通一派至數派的武功絕學.少林武學博大精深,不斷的精益求精,和般若堂精研別派武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羅漢堂    少林頂高峰少林弟子過千,傳授少林弟子的武學任務就是羅漢堂的主要職責了.根據每一位少林弟子的特徵,傳授其最合適的少林武學,是羅漢堂的工作.少林弟子是千里馬的話,羅漢堂就是伯樂了.

    戒律堂    少林弟子眾多,難免良差不一.參差不齊.少林弟子行走江湖後,回寺參見方丈和授業恩師外,除了到般若稟告江湖經歷,別派武學外,還必須要到戒律院稟告有無過錯.少林弟子不打誑語.如果犯了少林的清規戒律.戒律堂就負責執法,維持少林法紀.鐵面無私.

    知客堂    少林作為當今江湖的龍頭老大,難免和江湖上的各門各派打交代.”江湖多紛爭,武林多事端.’少林也不可避免的和江湖上的門派會交.而作為少林對外的視窗. 知客堂的職責就是處理少林和江湖上的各種事端.是少林和武林聯絡的中轉站,少林得到江湖各門派的擁護,被譽為天下第一武林門派.江湖上的龍頭老大,知客堂功不可沒.

    少林寺的內部組織分為一院四堂。少林外支門派眾多,最著名的就是隋唐初期創立的福建莆田九連山少林寺分院(俗稱南少林).南少林以拳術為尊,江湖號稱:”南拳之祖.”以少林五形拳稱霸天下,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堪稱少林外家武功之最.南北少林,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勢力驚人.

      此外,五臺山清涼寺,廣東佛山少林寺,河南洛陽白馬寺也是少林派的旁支外系.這些門派的高手,無一不是師從嵩山少林寺,就是嵩山少林寺外派的本門高手.俱是一方武林高手.

    五臺山清涼寺擅長少林刀法,廣東佛山少林寺擅長少林腿法,而河南洛陽白馬寺則以少林棍法名震天下.但無一例外,武功均出自嵩山少林.

    自從達摩祖師開始少林寺慢慢的就發展成了五大機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院四堂,黃飛鴻就是佛山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上面說到三個孩子和大人們一起上少石山,一路上邊走邊看,少石山上幾乎每天都有許多人,有遊玩的,有練習武術的,有去拜師學藝的,還有一些僧人在巡山,平日裡山上有不少人,所以寺廟裡安排了人手每過一個時辰就有一班巡山的僧人,也是保證整個少石山的秩序,防止有盜匪的襲擾。而且最近幾年隨著金兵的不時南侵,寺裡更是加強的巡邏,防止金兵奸細來少林寺探查訊息,金國皇帝早就對少林寺垂涎三尺了,拿下少林寺為他們服務,少林寺是中原第一大門派,僧徒眾多,而且個個武功高強,如果他們能夠聽命於金國皇帝的命令,則他們侵犯和統治中原就容易多了。文治武功,一統天下,這是金國皇帝和手下的早日夢想。

    他們繼續向著少林寺的院門方向走去,突然他們看到了前方的塔林,塔林也就是用石頭豎立起來的塔。

      塔林主要是歷代和尚的墓地,佔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

    塔林,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西約250米,為歷代和尚的墓地,佔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餘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簷塔、單層密簷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式樣繁多,造型各異,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墳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後,把他們的骨灰或屍骨放入地宮,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層數的多少,主要根據和尚們生前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功德大小來決定的。少林寺塔林現有232座塔,佔地面積l.4萬多平方米。歷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個古塔 建築群。塔的層數不同,一般為一至七級,高度約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體、椎體;有直線形、拋物線形;有瓶體、.喇叭形。種類繁多,形態奇妍,這些塔是各歷史時期的代表作,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書法、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塔林現存除一個唐朝的普通塔,一個宋朝普通塔和一個年代不詳的普通塔外,其祭的全部都是個人塔。

    其中唐“法玩禪師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磚塔,坐落在塔林西北部,建於唐貞元七年(791年),系方形單層單簷式磚塔,高8米。除塔門、塔剎和塔銘用青石雕成外,通體皆用水磨磚砌造而成,塔門用高浮雕的手法,裝飾著飛天、嬪伽等古典圖案。

    元“照公和尚塔”在塔林中部,建於元至元五年(1339年)。這是一座單層密簷式磚塔,疊簷五重,造型秀麗,塔背面有石銘一方,銘文為日本國僧人邵元撰文並書丹。

    塔林是一座宏偉的建築群,既是研究中國建築史、藝術史和宗教史的珍貴寶藏,又是國內外參觀旅遊者的遊覽勝地。

     他們在塔林旁邊逗留了大約十多分鐘仔細的看著這些奇藝的磚石塔群,塔與塔之間距離大致相等,塔的高矮不等,他的層數和形狀都不一樣。整個塔林他起來很是令人震撼,好在他們在山下旅館時,旅館老闆就已經還他們介紹過塔林以及少石山和少林寺的故事和傳說,旅店老闆也是為了迎合客人的需要。在塔林的邊走有兩名僧人手裡各拿條木棍在護衛著塔林,塔林裡面還有另外兩名僧人在巡視著。塔林都是一些有名的高僧和方丈去世後才有資格在塔林裡有一席之地,歷代去世的高僧也有不少的,從這麼多的塔就可以知道。

    初入少林選僧兵,名落松山泣成聲。

     少年壯志有忍性,陶盡黃沙始到金。

      

      少林寺為了壯大力量以防止金兵南下時的入侵,招收一定的僧兵,然後進行訓練以用來和敵人作戰。

     武松剛好12歲,符合少年僧兵的招收要求,招收年齡要求8歲到15歲之間。

     上午11:00左右,他們到了少林寺山門口,門口有專門的僧人在站崗,這段時間各地都有很多的少林由家人陪著來少林寺入選少年僧兵。入選僧兵的程式比較簡單,先是報名,填寫自己的名字,寫上地址,家庭成員情況。由於少林寺為了防止金國的奸細混入僧兵團,凡是報名的孩子都得由家屬陪同,報名後家屬和孩子分開在不同的房間裡由主導報名的僧人問詢,問詢一些他們家鄉和家裡的情況且記錄下來,然後兩者核對,如果出入太大,就會被拒收的。凡是考核被錄取的人,在二個月內要出張證明郵寄到少林寺,證明由所住地的里長開出並簽名,本人要按指紋印。這一系列的動作主要是為了防止金國的奸細混入少林寺竊取少林寺的一切資訊。

     少林少年僧兵的選拔分為三個專案,一個是考核手臂臂力,要求靠牆倒立,兩手支撐在地上,必須半柱香的時間。第二專案是跑步,三公里跑步,主要是考察耐力,後續外出打仗或者遠行都需要耐力的。第三個專案主要是走五十米長的獨原木,原木架在空中,這個主要是考察身體的靈活平衡性和膽量。由於是對少年的考核,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寬容一些。武松的考核沒有過,所以初步選擇沒有選上,主要是身體靈活性不好,缺少這方面的鍛鍊,但是他身體素質比較好,強壯。其他兩個孩子都合格了!最後經過錄取師傅的特意批准,終於入選了。因為少林寺也是正需要培養僧兵,武松身體靈活性不好,有毅力,加之帶有一份本地寺廟方丈的推薦信。所以如願以償。少林寺有養僧兵的傳統,為挑選精兵良將,還專門成立僧兵“預選堂”,以考核報名者的武術、氣功以及膽量、見識,只有考核合格才能入選。

    以下是野史記載:

    "武松十幾歲時,到少林寺考核居然沒透過預選,但眾位師傅見他儀表堂堂、孔武有力,認為他是一個僧兵胚子,就破格把他留下。其中有一位師傅叫做智慧的特別喜歡武松,於是就教他武功,做了他的師傅。

    一天早上,嵩山上普罩大霧,五步難辨人臉。武松授命跟著一位師傅下山到洛陽“羅漢爐”取武器。兩人剛進入軒轅關,頭頂巨響砸下“雷石”,武松登時嚇傻,好在師傅一腳踢走雷石,讓武松心中好生佩服。

    到了洛陽,取10根方天畫戟,一根重達38斤。武松想師傅60多歲,便自己背6把,讓師傅背4把,師傅卻執意把數目換過來。在路上揹著4把武器的武松累得汗流浹背,仍然趕不上老師傅,而且越走越渴,嗓子冒煙想喝水。老師傅說:彆著急,到劍引泉上喝水。

    軒轅關下十八盤路,在十七盤那裡,有劉邦當年攻打秦國拔劍劈出的“劍引泉”水。等登山到十六盤,師傅說我方便一下,你先上去喝水。

    這時,天已經黑透了。武松喝水心切,扛著兵器就大步登上十七盤。剛蹲在泉水邊想喝水,猛聽見“嗷”的一聲,一個紅眼睛綠鼻子的惡魔,張開血盆大嘴,露出半尺長的獠牙,向武松撲過來。武松一見,嚇得扭頭就跑。沒跑多遠,師傅趕上來,只一拳便把惡魔打跑。

    又過了幾天,師傅又帶武松去登松濤峰,峰間有一道七八丈深的懸崖。武松往下一看,腦袋發暈趕緊後退。師傅找來一根繩子,捆在武松腰間,趁武松不備,一腳把武松踢下懸崖。再後來,師傅又帶他去峽谷殺狼。

    總之,師傅們為訓練武松成為僧兵,鍛鍊他的膽量可謂想盡辦法,所謂的雷石和惡魔,都是師傅們預設的把戲而已。武松先後在少林寺練武8年,成為一代高手。"

     野史記載武松在少林寺學藝八年,終於成為武術高手。

     梁山最終死的死,亡的亡,只有少數人得以全身而退得到了保全。最典型的也是結果比較好的就是水軍頭領李俊了。他最先看清楚梁山結局,然後果斷離開宋江,遨遊海外後意外建立了國家,自己成為國王。他是誰呢?他就是名不見經傳的李俊。我們都知道,宋江從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期盼著頑固的忠君報國,所以自他成為梁山的首領以後,他就開始設定目標等待朝廷招安,李俊是早幾個知道宋江意圖的人之一。

    李俊外號混江龍,在好漢排名中是26位,在未上梁山之前為揭陽江山一霸,和張橫、張順等人一起稱霸江河。後來,宋江到此處後,因寫上反詩被追殺,是李俊救了他幾命。其後,上梁山之後,宋江被任命為梁山水軍首領。他性格極其謹慎,自身又懂謀略,所以在屢屢看到身邊弟兄喪命後,他決定假裝中風,留下童威、童猛兩人照顧自己。李俊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勸導身邊幾位兄弟,放棄跟隨宋江的念頭。最後,他們幾個造船出海、遨遊海外,過得瀟灑自在。更是,在暹羅這個國家,成為了令人尊敬的一位國王。這些是後話。

      武松由於身體靈活性差所以差點沒有被選上,這主要是缺少訓練的結果,好在他身體強壯,意志力堅韌,所以最終得以留用。

     少年武僧團分為兩對,每對50人,分別由兩位少林達摩院的高手任隊長,僧兵主要先是訓練基本功,比如: 力量的訓練,包括手壁和腿部,腰部等。

     這些少年根據年齡和家庭情況及其武功的掌握情況學習的時間長短不同,有的十年,有的八年,有的做好,有的終身待在少林寺了,武松在少林寺整整學習了八年武功,也就是從12歲學習武功直到二十歲時才離開少林寺,這是後話。

    武松他們這些少年僧兵分為了兩個小隊,一對是武松這一小隊,名字叫做"威虎"隊,另外一對名字叫做"飛鷹"隊。兩個小隊分別選出了小隊長,武松是威虎小隊的隊長,因為他長得比較彪悍孔武有力。另外一個小隊的隊長叫做鄭飆,是本地少石鎮的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棍,由於他們距離少石山近,所以從小去少石山玩時和一些巡山的俗家弟子熟悉,有時這些巡山的僧人在巡山過程中的林子裡練習武術或者切磋,鄭飆就邊看邊學,後來就拜其中一位僧人為師,學習了一些基本功,巡山的僧人不是武僧團的,但是他們也要定時學習武功,當然這些僧人的武功層次不齊,有的也是高手,有的卻一般,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少年武僧隊終於建立起來了,少林寺的武功教授和別的地方不同,他們幾乎是把練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的,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可以把練武的招式融入進去的,就是挑水做飯,洗菜,掃地,整理內務,以及巡山拉車等等都可以在過程中加入武術的一些基本動作,都能夠訓練身體的某一部分的機能,整個人身體是一個整體,練武是要讓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能夠變的更加強壯有力,更加結實敏捷。當然他們日常還得每天學佛法,佛法是和武功招式相輔相成的,只有佛法高的人才能夠修得更高的武功招式。達摩祖師佛法高深,所以只有他一個人學會了少林寺的72項絕技。一般的少林高手只要會一兩項絕技就可以隨便行走江湖了,可見少林寺的七十二項絕技是多麼的威力巨大啊。

    武松他們這兩小隊少年武僧團屬於少林寺的僧兵"預選堂"的,武松這對由他們的師傅智慧帶領,另外一隊由另外一個師傅叫做智清的帶領,他們兩個都是達摩院的弟子。

    這兩隊少年武僧團開始並沒有分開訓練,是由兩個師傅輪流值班帶領他們訓練一年的基本功,一年以後再分開學習各種招式和兵器的用法,兩年以後根據具體每個人的特點,由師傅協助和自我意願選取一項72項絕技中的一項學習,所選取的這項絕技將會由達摩院中或者其它部分的師傅教導練習。

     少林寺的功夫有無數種,而且專門有機構和僧人團隊研究海內外各種武術招式,眾採博長,創新出克敵制勝的新的招式,再融合在少林拳中。而七十二絕技,也是採自海內外的各門各派的武功的招式,創造出的絕技而且必須經過少林達摩團集體同意和方丈的批准,每一位僧兵只能夠學習一種絕技,一種絕技想要學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完全運用自如的話,也需要數年的勤學苦練才會練成,有的人天賦不高的話可能終身練成一門絕技就很不錯了。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只能練習相符合的絕技,一人會幾門絕技的僧人在少林寺只是少數。

     少林寺普通的武功已經很厲害了,如果再會一兩門絕技,那麼行走江湖就少有對手的。但是萬事萬物都會是相互關聯的,也是相生相剋的,不同的絕技都會有其它的招式或者絕技化解的,這裡最主要的還是基本功越加紮實,那麼招式或者絕技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最好的發揮,這就是為什麼少林拳注重基本功的訓練了,比方說鐵布衫,鷹爪拳,硬氣功,鐵頭功,二指禪,鐵砂掌等等,這些武功都是以人體自身為主要載體的,都是發揮的人身體的功能,沒有用器械的,基本功練習好了,無論學什麼器械都非常容易的。

      無論什麼拳種和套路或者器械,都必須基本功紮實才能夠發揮出威力的。快如閃電,穩如泰山,就是對少林基本功的最好的描述。

     練習基本功其實主要是練習推拉吐司,身體的靈活性和整個身體的抗擊打能力,透過練習使身體結構收縮自如,更加結實強壯,爆發力可以瞬間爆發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動靜結合。就好像跑步一樣,呼吸方式不對,那麼就跑不快跑不遠的,所以推拉吐氣和練習招式是一氣呵成相互關聯的。

    練習功夫主要就是練習,動,要快速閃電,穩如泰山,水欲靜而風不止,猛,爆發力瞬間而出,這些都需要配合練習吐氣的,否則不是氣虛喘喘就是不能夠持久。

    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謂的做到天人合一,一花一木,一草一葉,一水一氣都是殺人的利器。這需要勤學苦練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很高的天賦才行。有天賦可以走的更遠,沒有天賦只是苦練只能是更好,但是達不到所需要的高度。這就像聰明和智慧的區別一樣。

     世界上萬事萬物道理都是想通的。一招一式練習到爐火純青則就是高手,但是不能夠死練還要在舊中求變,才能夠克敵制勝,這也就是創新。現在社會強調的創新,工匠精神其實和練習武功是像類同的。

     達摩祖師為什麼是少林寺唯一一個掌握了七十二絕技的人呢?除了勤學苦練外,達摩祖師天賦異稟,佛法高深,只有懂得佛法,才會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萬物變化的規律,所有的武功招式或者武術器械的運用,都是來自於大自然的道。天道合一,相生相剋的道理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要真正掌握卻非常不容易。

      少林寺少年僧兵的學武訓練正式拉開了帷幕,首先是學習少林寺的寺規,既然是僧人那麼必須遵守寺廟中的一般僧人的規矩,比方說,不許抽菸喝酒,不許黃賭毒,不許淫亂,不許高聲喧譁,不許打架鬥毆,不許殺生,不許欺師滅祖,不許亂收徒弟,需要得到師傅的同意,不許拜其它門派的人為師…總之,不許講胡言汙語,不許汙衊少林,不許做有損少林寺的事情,匡扶正義,打擊邪惡,保家衛國,維護寺院權益不受到侵犯。

     畢竟是佛教聖地,所以慈悲為懷,也是最基本的教義。

     寺規甚嚴,違反了寺規輕則有教授武功的師傅執行懲罰,重則由達摩院執行懲罰,最嚴重的違反規定的,可以逐出師門和逐出寺門,更嚴重的廢除武功和清理門戶。 

    正式的僧人和俗家弟子遵守寺規的條款有所不同,俗家弟子或者專門去拜師學藝的,他們的規矩要少一些。俗家弟子後續還要還俗的,所以他們的規矩要少一些。

     對於這些少年俗家弟子來說,定期可以飲酒吃肉的,平時一般是不行的,因為這也是為了他們長身體的需要,如果身體沒有脂肪的話或者脂肪太少,那麼對健康不利,也不急於肌肉的生長,更不急於練習功夫了,從電影李世民中就可以看出,當時十三僧救了唐王,最後在唐王的建議下,他們可以飲酒吃肉,但是需要定期舉行。那麼正式僧人是不允許飲酒吃肉,不許殺生的,他們身體需要的營養,可以用豆類食物來補充,也就是補充高蛋白,蛋白質部分可以轉化成糖類,和脂肪最終分解後的成分相同。也就是轉了一個彎也能夠取得相同的效果。

     為什麼歷代寺廟都有很多高僧,這裡不光是指功夫高,佛法高,而且還指的是壽命長,就是由於他們平常吃素,基本都是吃的新鮮的瓜果和蔬菜和豆製品,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都可以得到補充,又住在山林中,空氣質量高,青山綠水,山高水長,心情舒暢,心胸自然開闊,再加上常常練武唸經,所以他們的身體一直都很少生病,壽命自然就長了。所謂高僧就是指的"三高",佛法高,武功高,高壽命。

    這裡補充一下,為什麼練習武功需要懂得心法,懂得運用內心的意念,常常看到武功大師練功習武時,雙掌合在一起,雙目微閉,這時就是用意念在想象,來調節內心,內心要做到無雜念,寧靜致遠,就是這個道理,心無雜念時,所學的一招一式就會用意念來控制,一招可以用意念演化成十招,百招,變化無窮,這就是說高手相對時,往往只需要用意念或者眼光就可令對手摺服,這就是所謂的一招制敵或者一招必殺。波瀾不驚,洶湧澎湃就是形容用意念在練習武功的寫照,這也是內功心法的一種。

     看到影視劇中的拈花指和無相劫指都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練習這種功夫必須同時要修心法和修佛法才能夠成功而不使身體受損。心法其實就是運氣的方法,先是用意念來指引氣的路勁,使氣流正通。

     武松他們正式開始練功時被分到各個部門去鍛鍊,比如: 廚房,打掃整理部,打掃寺廟內外的衛生,還有種植部門,主要負責寺廟的田地蔬菜水果和稻穀的種植,內務部,整理寺廟各個公用房間的衛生,還有寺廟內外的門崗和巡視的守衛工作,器械部,日常武術器材的保養登記和製作以及購買等等。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職位,在日常做事時都必須把練功融合進去。每天早晚整個寺廟內的所用飲水,都需要他們去取用,這一點我們在影視劇中都看到過,兩手平伸開,一手提一桶水,中途不允許休息,從寺廟山間的小河中取水然後一直提回去倒入廚房的水缸中。這主要是練習臂力和耐力。當然同時也可以練習腿部的力量。基本上他們承擔這種工作要整整兩年時間,每天早上5: 00起床去山間取水,下午18:00再去取一次水,有時一個人需要跑兩三次,因為整個寺廟幾百口人的吃喝拉撒所用的水,全靠他們這些少年僧兵負責。

    武松被分到管理菜地,他們五個人負責幾畝菜地,這幾塊菜地遠近不同,有的有一里路,有的有兩里路,有的有三里路。幾塊菜地距離水源地最遠三里路,菜地在山坳裡,取水要翻過一個小山頭再在半山腰處的一條泉眼處取水。沒人兩隻木桶,沒有棍子和扁擔之類的東西,兩手提水並且要平舉起來在身體兩側,這主要是練習臂力。

     這些少年僧兵的工作崗位每過三個月輪換一次,為的是讓他們適應少林寺的生活,同時也可以透過工作來練習身體的各個機能的作用,武功的一招一式都是在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所以把練功和生活結合起來才會真正的有效。在不知不覺中身體機能有很大的飛躍。

     武二郎雖然本身長的很強壯彪悍,開始給菜地取水時,還是覺得很吃力,兩條胳膊很是痠疼,每隻木桶能夠裝25公斤的水,第一次是給三里外的菜地澆水,第一次取水只需要裝到木桶的三分之一,前一週都是如此,從第二週開始加量到三分之二,兩週後加到滿桶。這過程中都有值法的僧人檢查的。嚴師出高徒,少林弟子沒有弱的,凡是經過正規拜師學藝和練習功夫的都必須有考核,否則不能出師,按照現在來說就是不能夠畢業,不給發畢業證的。嚴進嚴出,是他們選人的基本要求。

    就好像是世界名校一樣的,凡是名校能夠畢業的學生總會有自己的亮點,無論扔到什麼沙堆裡都會閃光的。

     少林拳能夠統領中原幾百年不是吹的,就是因為基本功紮實,基本功深厚了那麼無論學什麼器械或者拳種都會事半功倍的。

     平時所說的"打通任督二脈",其實就是基本功練習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這時候無論學習什麼招式,都是頃刻之間的事情了。我們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武功不光要庖丁解牛還需要因時隨機而變。

    看了許多武俠小說和一些軍隊陸戰隊的描寫,其實武功最基本的就是基本功紮實,把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而且聚散得心應手。

     例如:所說的劍氣傷人,其實寶劍本身是不會傷人的,主要是使用寶劍的人的內力深厚,巨大的內力瞬間聚集於一點突然爆發出來傳到劍刃上,就是這種效果,這就是所說的劍氣傷人的緣由。

     這裡主要是透過第一人稱來描述氛圍,環境和事件的,人與人之間的事情會用對話方式寫,後面再說。

    中國功夫和西洋拳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這從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中醫等方面就可以看出來。講究動靜結合,內外兼修,主要注重整體效果,但是也要發揮區域性的特殊作用。西洋拳主要就是講究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他說注重一塊一塊的,葉子是葉子,樹根是樹根,什麼部位壞了補什麼部位。從文字上也可以看出來,西方字母都是左右結構的,中國字上下左右內外兼有,包容性強,無論哪種文化來到中國都會被融合進中國文化中。最明顯的就是佛教,佛教傳入中國後就慢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有了很多的漢文化的元素在裡面。

     這些少林寺新招收的少林僧兵訓練從日常勞動中拉開了序幕,等待他們更嚴酷的訓練還在後面。

    第四節 在少林寺學習武功

    少年學武菜畦間,千斤重擔雙臂彎。

      晨霧瀰漫溪水聲,白鬍老道耍醉拳。

       

     分配好工作部門已經一週過去了,每天早上和晚上武松他們弟兄五人繼續手提兩隻木桶去取水然後再去澆菜,兩週後木桶中的水將要加倍。

     "快點,快點"!武松對後面的弟兄喊著,他們想趁早上快點把地澆灌完後,去山林裡玩耍一番,畢竟都是青舂少年的年級,貪玩是免不了的。

     早晨的山林裡空氣清新,樹上各種鳥兒在爭著一展歌喉,晨霧慢慢地從林子中間向上升騰著,早晨的Sunny從樹葉子中間斜射下來,射在人的身上,有一絲暖暖的很舒服的感覺。樹林間引路走,不時看見有跑步鍛鍊的中青年人,也有練習武術的老者,有巡山的僧人,也有觀景的男男女女。這裡不愧是千年古剎,佛教聖地,武術的殿堂。

     武松他們一共三個少年,從清晨5:00鍾就起床,然後匆匆的吃過早點後就開始勞動了,他們的勞動也是在練功。廚房在早晨五點就開始供應早餐了,不同部門的人用餐時間不一樣,不需要起早的可以稍微晚一點吃早餐,但是都必須在早晨6:50吃完早餐,過後廚房不再供應了。

    早上8:30左右,武松他們終於把一里之外的一塊菜地的水澆完了,然後就可以去玩一番了,整個早上主要就是澆水,還有兩塊菜地,下午去澆水,他們想早上在林間看別人練習武功,有很多人在樹林間鍛鍊,練武的也不少,有寺內的,也有寺外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他們來少林寺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武功,以後可以打抱不平,行走江湖過快活的生活。

    在他們提水去菜地的路邊林間的幾顆高大松樹底下,有一位頭髮有點花白的道士,大約有五六十歲了,名叫長真子,武松他們已經連續好幾天了發現這個道士手執佛塵,在哪裡練習不知道是什麼武術,一會兒東倒西歪的,一會兒又醉態朦朧的,今天又碰到了,武松他們就走就去。

     "師傅,你好!你練習的是什麼武功"?武松問道!

     "看你們是少林弟子,我就告訴你吧,我這叫武當太乙劍。"道士回答道。道士是武當派的,來少林商討共同協防抵抗金兵的適宜,金兵不時難侵,所以如果金兵來功打少林或者武當,那麼兩派要相互支援,武當和少林都是江湖兩大名門正派。

     師傅是武當派高手,他練習武當劍,只使出招式,用手中的佛塵當做寶劍,其實練的是內在的氣。只見他抬手一擊,佛塵甩出去的前方几十米遠的樹上的樹葉子嘩啦啦一陣煽動,這就是內功。他們親眼見到長真子師傅隨便從樹上折下一小根樹枝,像鋼針一樣射出去只插入樹杆中,只有內家功夫深厚的人才有這種能耐。師傅在少林要待半個多月,除了商討共同禦敵的事情外,每天早上天還未亮他就來到少室山林裡進行練功。我們也看到過影視劇中武當道士常常早晨迎著初升的太陽在武當山頂呼吸推拉擊劍打拳,為什麼會在高山頂練習呢?關鍵是採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才能夠容易練成內功。武當的許多功夫都和太極拳一樣,遇快則快,遇慢則慢,但是卻環環相扣,對手一般沒有空隙可乘。即所謂的"翻云為風,俯首為雨"。

    早晨萬物復甦,正是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時候。

      

     長真子師傅和少林玄慈方丈關係較好,玄慈方丈是北宋末年少林寺會絕技大力金剛掌的少數幾人之一。大力金剛掌是至剛至陽的硬功夫,可以一掌擊碎石塊,如果再加上內力那麼就更加威力無比了。

     一來二熟,他們聽長真子師傅給他們講解了一些武當功夫,武松等幾個都想和師傅學習功夫,但是江湖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這個門派的不能再去拜其它門派的為師,所以長真子師傅拒絕了,然而他看到武松身體如何的彪悍,小小年紀就這樣的體質,知道是快練武的料,無奈他現在投入少林寺門下,想收作徒弟又不能,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既然有緣,那麼何不教他一套功夫呢?想到這,就稍稍告訴武松,明天凌晨三更天在這裡等他,當然不能夠明目張膽的傳他功夫。

    第二天凌晨兩更天左右武松就偷偷的起床了,翻牆跑出來的,如果走山門肯定是出不來的,長真人住在山下的旅館裡的,像他們這種平日行走於江湖和山野之中的人來說,自由自在才感到舒服。武松不到三更天就到了少石山林中他們見過面的地方,他等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長真人也到了,也還不到三更天,按照現在時間計算,也就是早到了十分鐘左右。

    夜晚的少林裡還是有些寒涼,雖然是夏天,樹林裡樹木花草需要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三更天,林子裡起霧了,露水也掛滿了樹葉,鳥兒已經睡著了,只有蛐蛐和青蛙和其它的小動物在叫著,林子間也沒有風,天是暮沉沉的,朦朦朧朧的月光透過稀稀疏疏的樹葉照射進林子裡的地上,長真人穿了一件灰白色的長衫,綁腿,這是為了行走和練功的需要,腳穿一雙米褐色的布鞋,手裡仍然拿著一把佛塵。

     "孺子可教也",長真人看見武二已經提前到了就說到。長真人其實姓徐,具體什麼名字,武松也不好問,因為他是長輩,而且又是私下的師傅,只知道他是徐師傅。

     " 沒有驚動寺裡的人吧"?徐師傅問到。"我偷偷從後面翻牆出來的,沒有人知道",武松回答道。

      歷盡千辛上山崗,少年學武意志強。

      勤練苦思方見長,佛道有緣天意賞。

     長真人讓武松放鬆心情,然後雙腳邁開半步,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抬頭挺胸,雙目微閉,然後大腦放空,接著均勻的深呼吸,這就是"採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長真人教了武松練習內功的心法,然後就開始練習吐納功。武當主要是劍厲害,還有就是內功厲害,從太極張三丰就可以看到,太極劍,太極拳無招勝有招,敵快我快,敵慢我慢。長真人頭一週主要傳授武松內功心法,沒有教什麼具體招式,先練習基本的吐納方法,背熟口訣,再練習心法。

    一週以後,就開始傳授他一套武當劍法和一套醉拳,無論是什麼拳種和器械以及套路,都必須在基本功的基礎上才有意義,要不然就真的是花架子了,光有型,而沒有力量則沒有意義。所以,先練習身體的靈活性,耐力以及力量,所謂的根深葉茂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長真子只在少林寺待一個月,所以他的儘快傳授武松功夫,第二週傳授完醉拳和劍法後就靠自己練習了。招式和心法都已經教會了,那麼就只有自己去努力練習了。冬練三伏,夏練三九,聞雞起舞,猿猴登頂。

    很快到了一個月了,武松也已經練習熟悉了長真子所教他的武當劍和醉拳。

     這條早上武松經過長真人往常練功的小樹林時,長真人告訴他說:

    "黃昏以後到小樹林裡等我,要檢驗一下一個月來你練習的效果"。因為第二天他就要回武當山了。武松他們剛來的這些少年武僧每週一,三,五共三天需要早晚唸佛,其它時間主要就是去練武和勞動了。這一個月來他每天凌晨5:00到小樹林裡去練習功夫一個小時,其他師弟們6:00時才到勞動的地方,就這樣堅持練習了一個月劍法和醉拳,練習劍法時就用樹枝代替劍進行練習,招式到位就可以了,最關鍵的還是練氣,也就是內力。

     這天是週五,剛好寺裡要做晚課,所以武松從下午就開始裝作身體不適,在師傅智清面前故意讓他看見,下午飯後他去給智清師傅請假。

    武松去到智清師傅的房間裡去向他請假。智清師傅的房間是在寺院從進入前門的院子算起往後的第三個院子的左側角落的一間屋子裡。這個院子裡住的主要多是達摩院的師傅。

     下面簡單說一說少林寺的整個建築情況!

      

      文帝敬仰跋陀僧,千年古剎北魏成。

      雄居中原第一禪,古寺淼淼響鐘聲 。

      大雄寶殿拔地起,佛祖傳經眾觀音。

      聞雞起武香火興,名揚四海屬少林。

      

     自從北魏孝文帝下令建立少林寺開始,經過歷代帝王的支援和修繕,少林建築群逐漸成型了。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於其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

    山門為少林寺大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門額上有清康熙帝親筆所提“少林寺”三個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印璽。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雄雌相對,系清代雕刻。

     少林寺的主要代表建築分為:

     山門 ~甬道 ~天王殿~ 大雄寶殿~藏經閣 ~六祖堂 鐘樓鼓樓~達摩亭~千佛殿~方丈室~塔林~初祖庵~達摩洞。建築物的次序方位基本上從山門開始逐漸向後遞推的。整個建築群呈現古色古香,雕樑畫簷,莊嚴肅穆,宏偉壯觀,風景優美,香火旺盛,不愧被稱為天下第一古剎的美稱。

    上面說到武松去到智清師傅的屋子裡去請假,智清師傅住在一樓的一個單間,房子的牆壁是磚和黏土結構,其它部位全是木製的,木質材料的表面都是用暗紅色的油漆刷過的。智清師傅的房間裡很是簡單,除了一張硬木板床和一張木製桌子以及一張木製小凳子外,還有就是一口木製的箱子,用來裝衣物用的,箱子是長方形的,長約一米,寬度有半米。他的床上只有一床薄薄的棉花被子,沒有枕頭,因為練習武功的人,他們和常人不同,太軟的床會影響練習武功的效果的,所以他們一般都是喜歡睡硬板床。他們的身體比較強壯,很少有傷風感冒之類的情況,這主要是經常練習武功的作用。有詩云:

      晨風吹鳥鳴,牧羊山坡行。

       習武頭陀僧,鐵板似鋼身。

       睡覺木板床,功夫易筋經。

       佛禪日日修,深山有鐘聲。

     

    "今天身體不舒服,渾身睏乏,特向師傅請假半天,晚上的佛事不想參加了" 武松低聲的對著師傅說到。看到武松的狀態不太好,於是師傅就叮囑他好好休息,就批准了他的請假。智清師傅一向喜歡這個弟子,能夠吃苦,有耐力,身體素質較好,是練武的好料,想以後把平生所學傳與他,也了卻自己的心願,幾乎每一個師傅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徒弟來繼承自己的功夫。智清師傅自然也不例外了。

    武松看到黃昏還有幾個小時,於是他就稍稍休息了一會兒,喝足了水,紮好綁腿,全身收拾的乾淨利落,於是就出去了,直接到山腰的小樹林裡去等著,那個樹林有一處空地,距離空地三十多米遠邊上有一條小路經過,這也就是武松他們平時取水去澆地路過的地方,平日裡少有人走,除了巡山的和澆地的幾乎沒有人來這兒,是一個避靜練武的好地方。空地後面二三十米是一處土山包,山包上面長滿了松樹,空地的左右都是高高的松樹林,前面也是松樹,不過前面有條小路經過。

    小路繼續前面五十米左右下面是一處山崖,山崖有五六十米高,山崖下面滿是各種灌木樹叢,樹叢中還有溪水流過。這個空地是一個絕好的風水寶地,風景優美,站在土包上面可以一覽無餘山下遠處的村莊的嫋嫋催煙。長真子師傅是在遊玩時發現這個地方後,於是每天早上就來這兒練功。

     特別是早晨可以在這個土包頂上面看遠方的日出,紅彤彤的太陽從天邊冉冉升起,晨風吹拂,松濤陣陣,

    鳥兒的歌聲在風中傳到遠處,淡淡的霧氣慢慢升到松樹頂部然後消失了,深吸一口空氣,會感到有一絲涼意,但是頭腦卻十分清醒。凡練武之人都喜歡找一處清靜之地,往往不是在樹林中間就是高山之巔。因為要練習吐納之氣,所以山林是最好的地方。

    所以要想練成一門武功,就是勤學苦練了,當然也要講求正確的方式。否則容易走火入魔,得不償失的。要懂的心法口訣,要掌握正確的吐納之氣的方式,練武避免更多的干擾,依山傍水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樣才夠容易練成。

      時間剛剛到黃昏,長真子師傅就準時來到了這裡,武松急忙上前打招呼"師傅好,我也剛剛來,我是給我師傅請假後才來的。" 武松對長真人說到。

     "你先背一下我交給你的內功心法的口訣吧",長真人對武松說到。武松早就記的滾瓜爛熟了,於是很熟練的背了出來。一段口訣共有二十句,主要是練習內功的,如推拉吐氣的方法,這是最基本的內功心法。

      接著師傅要考他的招式了,當然如此短的時間是不可能有什麼較大的進步的,也就是考一下他對招數的熟練程度。師傅讓他進攻自己,讓他全力以赴和自己對打,在對打過程中好給他糾正,畢竟功夫不是吹的,是長期一招一式的練習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練拳不練功

    到時一場空。熟悉招式後主要還是要練習內力才是關鍵。長真子給他又仔細的講解了一遍應該注意的重點外,還叮囑他絕不許向任何人說起這件事情,就當沒有發生過,以後也不再見他,也不再讓武松去找他。 

    武松跪下給師傅叩了三個頭算是謝謝師傅的教導,長真人始終是不可能做他師傅的。長真子一直沒有收徒,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弟子,所以遇到武松後就把主要的武功傳給他,雖然沒有正名,但是總算了結了自己的一個願望。從後來的影視劇武松大戰飛雲浦,為何手腳被鐵鏈拴住還可以安全的脫身呢?要是林沖或者其他人可能就無法脫身了。這也得益於早年長真子教他的內功心法起了巨大的作用,少林功夫至剛至陽,重在外家功。極端危險中內力像排山倒海一樣爆發了出來。長真子師傅終於離開了少林回到武當去了。

    很快澆菜地工作告一段落,武松他們有調換了工作崗位,現在在被換道廚房幫廚,具體工作就是做些雜務。如: "刷鍋,洗碗,挑水,掃地,切菜,熬粥等等一切的雜事都要做",他們仍然是兩週一換崗位,每週做三次佛事,寺廟的早晚會,唸經,聽大師講經,參禪拜佛,每週有三次有領隊師傅教授武功的基本練習方法,具體的套路和器械先不教,先練習基本功,且由各個崗位的老師傅們教授一些基本的練習,就是把勞動和練武結合起來,起初最主要練習靈活性,耐力和力量。等到三個月後還要進行檢驗,三個月後才開始正式每天早晚練習具體的套路,至於絕技的練習還要在一年後教授,由帶隊師傅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他們的志願然後將他們報到達摩院,由達摩院安排每個人具體的師傅,因為每個人學習的絕技不同,不同的師傅會不同的絕技,所以同一由達摩院給安排師傅教他們。

     "武松在伙房實習"

    古剎深山傳美名,拜佛唸經響鐘聲。

    僧多粥少聚餐廳,身手敏捷各顯能。

    廚房每天根據人數安排所有人的食物,但是也有規定,就是打飯吃飯也和練功結合在一起的,動作快的身手敏捷的當然可以多打一些,到最後也有可能會有吃不上飯的,只好餓一頓,也有可能只有飯沒有菜了,一般飯沒有問題,但是菜有限量的,這也是為了鼓勵主動性和武功融入生活的寫照,鼓勵良性的競爭。幫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永遠餓不到肚子。

      在廚房武松他們幾個新來幫廚的,首先就是洗碗刷鍋了,每天要刷三次鍋碗瓢盆,就他們五個新來的,每天煮飯做菜洗刷的用水也由他們五人負責,好在都是十幾歲的年輕小夥子,正是飛速成長的時候,加之天天練武,所以身體變化很大也很快,越來越結實,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吃不飽,為什麼呢?每頓都能夠吃飽的,但是天天不是勞動就是練武,練武就是勞動,所以消化的快,也就餓的快,只能夠忍著,以前去過吃完飯後再偷偷藏兩個饅頭,到餓了再吃,他們每週大多數時間都是吃饅頭和麵條,吃米飯的機率不大,現在可好,近水樓臺,不再擔心肚子餓了。

    本來練功就是勞動,他們掃地時必須金雞獨立,也就是隻能夠一條腿站立,洗碗刷鍋切菜時都是這樣的。可能各位夥伴以前也看過影視劇的,影視劇中也是如此的,練功生活化。每做一件事情,都必須要能夠練習到身體的某一部位的肌肉。身體就在每日的勞動中快速的成長,基本功也在每日勞動中快速加深。這也就是高手為什麼常常不需要固定的兵器呢?因為功夫深,隨手任意東西都是武器,都可以一擊必殺,所以說練拳部練功,架子都是空。

      

    武松他們的生活每天就在這樣忙碌辛苦但是又快樂中成長著,都是青舂少年,都未來都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與希望。已經在廚房幫廚一週時間了,他們五個少年僧兵已經熟悉了廚房的日常工作。俗話說平凡的生活中往往不是孕育者偉大就是潛藏者危險。對於武松他們少年僧兵來說,第一次危險的考驗終於偶然來到了。

     這天是週五,按照寺裡的規定,整個早晨都需要拜佛唸經和開會。

     早晨廚房的師傅們基本都去參加早上的禮佛儀式去了,只有兩個老一點的廚房師傅去菜地選菜去了,廚房的師傅會帶幾個俗家幫廚的弟子一起去菜地採摘蔬菜。武松他們五人任務是要先挑水然後劈柴,再整理鍋碗瓢盆,就在他們在廚房忙碌時,突然發現有一些中年僧人在廚房翻找東西,應該是找吃的,武松他們覺得奇怪,以前沒有發現這個人,雖然他的頭上也是剃度過的,但是卻有點鬼鬼祟祟的。

    "請問師傅找什麼?"武松上前一步走進這個中年僧兵旁邊問道。來人看了看這幾個少年,然後又四處張望一番,沒有發現吃的的東西?這時武松他們已經看出他不是少林的,於是立馬擋住門口的去路,中年僧人是空手的,沒有拿任何兵器,老來也是為了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緣故。只見這個僧人揮手輕輕一推,他面前一個半人高的木頭架子就只向門口方向呼的飛速,帶著巨大的力道,這個木頭架子是伙房用來放雜物的架子,眼看木頭架子像箭一樣直飛過來,這幾個少年急忙向兩邊閃開,但是除了武松剛剛閃開外其它幾位師兄弟都被木頭架子砸倒了。他們進入少林也已經快一個月了,天天練習武功,具體說也就是練習的基本功,騰摞跳躍,他們一直練習力量和靈活性,按照師傅教的基本心法每天都在練習,動作已經很敏捷了,但是在這個中年僧人的輕輕一用力之下還是著了道了,竟然沒有躲開。

     已經非常明顯了,這個僧人是奸細,不是探查少林的情報就是偷取武功秘籍的。武松看到這個僧人快步走向門口想跑掉,他立馬飛步上前對著他的側身腰部就是一腳踢了出去,武松用了十二分的力道,只見僧人看也沒有看,只用手一檔一撥,武松就一個趔趄倒在地上了。

    僧人奪路而逃出去了。等他們從地上爬起來追了出去,已經不了蹤影了,這個僧人顯然是個高手,施展輕功上房逃跑了。他們的喊聲已經驚動了巡查的師傅,兩個巡查的師傅跑了過來詢問情況,然後一起去向方丈報告了。巡查師傅也是少林寺的師傅,武功都是不錯的,都能夠獨擋一面的高手。少林本來就是名聲在外,免不了其它別有用心的人來偷取武功秘籍,金兵一直在邊境入侵騷擾,常常派奸細來中原各大門派探查情況,為他們入侵中原後所用。

    風雨飄搖中原蕭,金兵南侵怒火燒。

    假扮僧人唸佛號,化作奸細偷秘招。

    北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金兵屢屢侵犯,中原一片慌亂,皇帝割地求和,百姓流離失所。

     少林招收了武松他們100名少年僧兵,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快點學成好補充到保國護寺的隊伍中,受到外敵的侵略如果自己沒有一定的人手護寺,那麼就會有可能寺毀人亡的危險的,已經發現多起金國奸細來寺裡探聽虛實和竊取武功秘籍的行為了。好在佛祖保佑,幾次來寺裡的奸細不是被抓住就是逃跑了,寺院現在特別加強了崗哨,白天夜裡都增派了人手進行巡邏,山上山下都有人每天不定時巡邏,再有奸細就很難混入寺中了。

    書畫藝術摸林梢,徽宗治國何等糟。

     金兵鐵騎屢進犯,割地求和為自保。

     敵方奸細身手好,化作僧侶秘籍盜。 

     國破山河戰火燒,守土有責眾傑豪。

    時光飛逝,轉眼間武松他們已經在少林學藝三個月了,按照規定,三個月滿後要對所有的少年武僧們進行一次比賽,從中選出十位有潛質的人進行特殊的訓練,由達摩院有經驗的高手師傅專門訓練,這十位不再去做打雜和日常的勞動了,他們每天專門訓練,間或出去巡山或者和師傅一起出去辦事,增長見識。經過三個月的勞動和訓練,他們每個人都成長的非常快,身體素質變化最大,動作"快準狠穩"都走了巨大的提高。

    少林武僧也分種類的,有俗家弟子,這些人未來有可能會離開少林返俗迴歸普通社會,按照古訓"一日為師終身為師"來說,凡是學過武的無論離不離開少林寺都是少林弟子,為非作歹被驅除山門或者趕出師門的除外。弟子分類:

    一種是剃度過的,長期的弟子,一種是短期去學習武功的,學成後就返回去的,一種是俗家弟子,也就是去學武的,但是待的時間比較長,後來可以返俗的,還有一種就是師傅雲遊或者外出辦事個人所收的弟子,這種只教武功,不會和師傅一起回去的,還有一種是和其它門派的交換生,互相派弟子到對方去學習切磋的這一種情況,最後一種就是國外或者域外來的使節或者取經學習的,也會傳授他們功夫的這種情況。當然,來少林交流學習的不光是學習武功的,還有是來參禪學佛的,畢竟是佛教聖地。

    少林被稱為中原第一古剎,不但是因為歷史悠久,歷代皇家支援,還有就是本身就是佛教聖地,中原武功第一大派,人數眾多,建築宏大,佛經和武功秘籍眾多,佛法高深,綿延數百年香火旺盛……

     武松他們十人被達摩院選做重點培養物件,一是少了武功的傳承,二來也可以在外敵入侵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這些人除了傳統俗家弟子掌握的武功外,還額外傳授一道兩項絕技,基本功練到家,再加上絕技就可以超過江湖上大多數武功人士了,絕技只有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才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一項絕技如果基本功非常紮實,那麼就可以把這種絕技進行創新並且發揮出更大的功效。這就是現在我們社會強調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所以說這種精神在古代早就存在了。其實,所謂的創新,大多數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完全不依託舊有的東西創造出新的東西那叫做發明,那是比創新要困難的多的。

    在達摩院他們10人都會有一個師傅專門負責練習武功的,但是每天早上還是10人一起做集體基本訓練,有專門的帶隊師傅的。武松在達摩院的師傅叫做妙巖師傅,是達摩院的高手之一,這位師傅會四五門絕技,從小几歲就開始練習武功的,他是從小被少林寺的師傅收養的孤兒,所以從小就在少林長大,和許多師傅學習過武功的,最後拜達摩院的方丈玄機師傅為師的。玄機師傅會十五六項絕技,也是少林少有的幾位高手之一。如果把一項絕技練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就可以在江湖上排在前面了。也許你看過天龍八部裡面的西域僧人用少林的小無相指就打敗了少林的幾位高手,就這一項絕技威力就如此大,可見要能夠會幾項絕技再達到爐火純青那麼就少有對手了。當然同樣都會絕技,那麼不同的人使出來威力不同,這就是需要內力深厚才行,深厚的內力再進行創新變化,那麼相同的絕技不同的人使出來發揮的威力會有巨大的差異的。真正的少林七十二絕技全部掌握的只有達摩祖師一人。達摩院的師傅每個人都會一項或者幾項不同的絕技,當然我會有會相同絕技的現象,每個人的師傅基本都不同的,不同的師傅會不同的絕技,這也看個人的特製和喜好然後選擇學什麼絕技,有的絕技特別難學,有的相對容易一些。例如,如果是像魯智深那樣的人去學習輕功則不太適合的。也就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去選擇,不能夠人云亦云,東施效顰的。

    (未完待續,先寫完後再仔細修改內容和錯別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清朝是如何度過最後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