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抬槓比打你賺的多

    周瑜魯肅呂蒙都是病死的,陸遜牽扯到接班人的問題被孫權逼死!呂蒙死前,孫權把他接到家裡,親自給他找醫生,給他抓藥,然而呂蒙還是掛了,我懷疑孫權故意弄死他!

  • 2 # 大蔥侃侃侃

    無一人善終的說法有點過,四人中只有陸遜沒有得到善終,其他三人都是自然死亡,且生前備受孫權重用,說是生榮死哀也不為過。

    周瑜,東吳第一人,玩過遊戲三國志11的人都知道周瑜的厲害,特技“火神”的威力使得他成為了支撐孫吳勢力的擎天柱,歷史上也差不多。

    赤壁之戰的勝利,決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為孫吳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對於集團的貢獻可以說是四英將裡第一人。孫權登基後也曾說過,沒有周公瑾,自己是做不了天子的。可見其在孫權心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兄長,又是愛將。

    死因: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在獲得孫權批准其進攻益州實現“二分天下”的雄圖後,返回駐地江陵時突然病逝,孫權極為悲痛,親自迎接靈柩,幷包攬了所有的治喪費用。

    治得一提的是,周瑜的死和諸葛亮無關,歷史上更沒有“三氣周瑜”的說法,是羅貫中為了加強故事性而編纂的,其實周瑜心性開闊,終其一生都在調和自己和孫氏舊將比如程普的關係。應該是軍旅生涯留下的傷,加上工作繁重,當時的醫療水平也有限才導致英年早逝,是江動集團的巨大損失。

    魯肅,周瑜的繼任者,出眾的戰略家,性格坦蕩率直,與周瑜交情很深,儘管政見上與其不和,但依然被周瑜視為孫吳集團的柱石,是自己最合適的接班人。

    魯肅一生縱橫軍政兩道,其貢獻尤集中在政治上,其見識高人一等,深謀遠慮,顧全大局,是孫吳集團中類似於諸葛亮處事風格的一位。

    魯肅剛剛來到江東,和孫權面談就提出了未來的天下可能由曹魏、孫吳以及劉表勢力鼎足而立,藉此孫家亦可以自立成就帝業。不僅如此,赤壁之戰前夕,魯肅和周瑜一樣是主戰派,甚至私自向孫權提出投降對於孫權來說百害無一利。

    所以,魯肅的所為,其出發點都是儘可能的為本集團的延續和鞏固考慮的,包括他盡力維護的孫劉聯盟。哪怕到了後期,兩家摩擦不斷,幾乎要到了刀兵相見,魯肅依然在盡力維持,因為他始終認為孫武的死敵是曹魏。

    死因:單刀會之後,劉備迫於曹操進攻漢中的壓力,與孫權媾和,兩家平分了手裡的荊州地盤,魯肅不久便於建安二十二年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哀。不僅如此,魯肅無論身前身後,孫權對他的評價始終極高,將他視為自己的鄧禹,即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以至於引起群臣的激烈討論。

    魯肅算是善終。

    呂蒙,魯肅的繼任者,自學成才的典範,本是軍旅出身,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看書學習,天資過人的他一路從大老粗變成了一位智將,令魯肅刮目相看,並結為了兄弟。

    不過,呂蒙的立場和魯肅又不同,是一位鷹派分子,隔代傳承了周瑜的主張,那就是對劉備集團必須用武力。

    其最大的貢獻便是幫助孫權奪回了荊州地盤,也就是歷史上知名的“白衣渡江”,趁關羽後方空虛,襲取了三郡,俘獲了關羽。

    戰鬥過程中,發現了陸遜這樣的奇才,銘記在心,和他一起策劃了這場行動,並推舉他作為自己的繼任者。

    死因:並非關羽冤魂索命,呂蒙自己本來身體就不好,連關羽軍團都知道這點,呂蒙是個時不時要去休病假的人。

    白衣渡江後,呂蒙身體開始出現狀況,臥床不起,孫權遍求名醫,懸賞重金為其治病,為了觀察呂蒙的病情,自己在病房隔壁挖了個洞來看他,免得打攪病人休息,只要看到呂蒙好了點就特別開心,不然則一臉愁容。

    饒是如此,呂蒙還是死了,死在了孫權的內殿,令他大為悲痛,節衣縮食不睡覺以示哀悼。

    陸遜,四英將裡的最後一位,出將入相的一代名將,但也是下場最慘的,被孫權活活氣死的人。

    生涯中最大的功績是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火燒連營,其在戰場上的沉穩表現,忍辱負重,軟硬兼施,獲得了江東集團的一致好評。儘管資歷有限,但能在戰場上連敗縱橫沙場半生的劉備與關羽,陸遜的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劉備死後,孫劉恢復盟好,陸遜轉而將矛頭對準曹魏,多次率兵北伐策應諸葛亮,曾在石亭大破魏軍,統領吳國軍政長達二十多年,是孫權絕對的股肱之臣。

    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受人尊敬,可以說是德才兼備的一代名臣良將。

    晚年捲入到了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儲君之爭中,因為堅決維護太子孫和,觸怒孫權而被斥責,最後憂憤而死。這一場諸君之爭是孫權晚年的一次嚴重政治錯誤,此時的他不再向年輕時那樣虛懷納諫,而轉而狐疑猜忌,加上身邊原老舊臣也依次凋零,吳國朝廷出現了一定的真空,藉由這次爭鬥,開始了利益的重新洗牌,陸遜很不幸地成為了其中的犧牲者。

    綜上,其實也就是陸遜的下場不算善終,其他人都還不錯。孫權早年,為了團結各路英才,還算得上一代賢主的。

  • 3 # 王子大海83422

    在回答問題前看了一下其他朋友的答案,有個叫“大蔥侃侃侃”的朋友回答是非常中肯的,也是讀者普遍認同的,就不重複了。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解析孫權的心態:

    1,周瑜之死。周瑜是在年齡36歲左右去世的,對外說是舊傷復發,英年早逝。背景是赤壁之戰後,用一年半時間打下了曹仁鎮守的江陵班師回朝的路上突發疾病死亡。這個時候的周瑜處於事業頂峰: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獲得全軍上下一致好評;江陵之戰雖耗時費力但最終還是拿下了,在東吳集團裡俘獲了一大票粉絲。而作為君主孫權來說這一定就是好事嗎?孫權是接孫策的班,而孫策去世前是有兒子的,雖然他兒子當時年紀還小,但畢竟根紅苗正,所以孫權繼位前和繼位後一直有對孫權接班的質疑聲。周瑜和孫策是結拜兄弟,又同時娶了大喬小喬,親上加親。孫策去世了,侄子沒接到班,周瑜擁護孫權繼位就真的那麼上心嗎?我看值得思考啊……周瑜去世之前為東吳集團立下汗馬功勞,聲望、軍權到達頂點,這是孫權願意看到的嗎??赤壁之戰時周瑜要求5萬軍隊,孫權只給了3萬還派了一個程普做副都督,自己領著大軍數萬在後面壓陣。面對曹操起碼有10萬的部隊,孫權只給了周瑜3萬軍隊,哈哈……帝王心思不要猜啊,猜來猜去全是套路。

    2,呂蒙之死。其實呂蒙的死和周瑜去世如出一轍,都是功成名就立馬英年早逝。還用了一個春秋筆法說什麼關羽鬼魂索命,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3,陸遜之死。整個三國裡面,能做到出將入相的就只有陸遜,既做了丞相又做了大都督。但他最後捲入了太子之爭,被孫權冷落,羞愧而死。

    總結:除魯肅善終外,陸遜去世明顯是孫權禍害的,而周瑜和呂蒙去世都有孫權在後面搞破壞的影子。作為政治家的孫權,不希望大權旁落,而且他執行的是江東本土化政策,來鞏固他的政權。加上孫權繼位一直有質疑的聲音,可能導致他大開殺戒。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陳大舍

    看了下問題,雷的裡嫩外焦。這四人都是善終,誰說不得良死了?

    先說周瑜和魯肅——周瑜是病卒,而且和諸葛亮沒有關係。歷史上周瑜年長於諸葛亮,而且兩人關係良好。魯肅卒於建安二十二年,病終於任上。東吳西蜀一起為他發喪,可謂集備哀榮。而子、孫襲爵,榮華三代與國同休,這要是不得善終那天下就沒有好死之人了。

    再說呂蒙。呂蒙在白衣渡江襲取荊州之後寵冠一時,官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建安二十四年爆發了大瘟疫,把呂蒙也傳染上了。於是就被拉到孫權宮中治療,並且為了方便孫權觀察病情,還專門讓人在牆上開了洞。這可說是一種早期的隔離觀察。在這個期間如發現呂蒙病情好轉,孫權就心情舒暢,看誰都順眼;如發現呂蒙病情惡化,孫權就急得睡不著。為了祈禱呂蒙早點康復孫權還下赦免令,替呂蒙積德。

    至於陸遜還真是和孫權有點關係,但也不是不得善終。具體經過是:孫權本來就生性多疑,到了中老年以後就更是嚴重,所以就特別信任地位低下但有野心的人 比如校事呂壹。這種傢伙等人把持了朝政,大家是人人自危。後來呂壹不忠的事情敗露,孫權雖然知道自己被賣,但是卻依然猜忌大臣。而此時的陸遜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拜丞相、上大將軍,難免和孫權有些磕磕碰碰,所以孫權就開始對他有意見了。再加之孫權晚年喪子,在接班人問題上舉棋不定。這時孫權所新立的太子孫與四子魯王孫霸之間為了爭奪太子之位鬧的不可開交,朝廷肯定也就成了兩派,而陸遜是太子師友,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隔三差五的向孫權說情講理,這可以說犯了為人臣者的大忌。

    後來孫權私下召見了擁戴魯王的楊竺,楊竺認為魯王有文武英才,應為嫡嗣。孫權表示他也這麼想。但是當時卻有人躲在一邊完整的偷聽到這些談話,並告知了太子孫和。孫和於是找陸遜的侄子陸胤幫忙,請在外鎮守的陸遜再次上疏表諫。而太傅吾粲也屢次要求與陸遜上疏。陸遜於是又上疏極力地陳述嫡庶之分,並請求進京面見。

    孫權這邊發現自己被“監視居住”了,就懷疑陸遜是不是準備幹掉自己。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將牽涉此事的人全部抓起來拷問。除了陸遜,可能是念及多年君臣兄弟的情分,他只是派了調查組去請陸遜喝茶。於是年逾花甲的陸遜就給氣死了……

    後來陸遜的次子陸抗襲爵,孫權又拿著有關陸遜的二十多條揭發材料給陸抗看,結果都被陸抗懟了回去。 於是孫權不由得淚流滿面,向陸抗賠了不是,承認自己錯怪陸遜。弄得兄弟難當還把人給氣死了。於是就讓陸抗把那些檢舉材料都燒了。

    《真•三國無雙》中的陸遜。

    二次元中的陸遜始終是英姿颯爽的少年。

    晚清時人們想象的老年陸遜。

  • 5 # 小贇熙1988烘焙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聰明的人明白一個道理,與自己的君主,可以同患難,不可同富貴。功高震主者,少有善終者,在三國時期,便是此理。

  • 6 # 未鳴讀史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雷人,不知是提問者說反話還是什麼原因,東吳四大都督都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善終的。

    一週瑜。周瑜出身士族,相貌俊美,風度翩翩。從小和孫策相識,為孫策打下和鞏固江東出謀劃策,居功至偉。孫策死後,又輔佐孫權,官居東吳大都督,掌管東吳軍事大全,在赤壁使用火攻和詐降計打敗曹操幾十萬大軍。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提議軟禁劉備,接管劉備的部屬為己所用,無奈孫權不同意。但是後來孫權還是同意了周瑜進攻西蜀的計劃,周瑜在返回江陵準備出征的時候,不幸患重病死於巴丘。

    二魯肅。周瑜臨死前,推薦了魯肅擔任東吳的大都督,魯肅雖然和周瑜的政見有所不同,但是他看問題目光比較長遠,政治上深謀遠慮。赤壁之戰前,大多少人都主張投降曹操,只有魯肅和周瑜力勸孫權主戰。魯肅還極力促成孫劉聯盟,為吳國後來能夠鼎立三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功勳。魯肅在46歲時病死。

    三呂蒙。呂蒙是東吳的第三任都督。他很小就當兵打仗了,呂蒙打仗非常勇猛,常常衝在第一線。後來在孫權的勸說下又刻苦讀書,從吳下阿蒙變成了文武雙全的大將軍。後來在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果斷白衣渡江,攻佔荊州。為吳國大大擴充套件了版圖。呂蒙身體一直不好,由於操勞過度,荊州戰後不久就病死了。

    四陸遜。陸遜是江東本地士族,從小就十分的聰明。呂蒙死前推薦了陸遜擔任大都督,陸遜也不負眾望,在劉備帶領大軍攻打東吳,形勢岌岌可危之時,沉著應戰,抓住劉備的疏忽,使用火攻,燒燬了劉備八百里營寨,最終使劉備在白帝城含恨拖孤。但是陸遜後來參與了孫權的立儲之爭,遭到孫權的猜忌,自己鬱鬱而終。但是也不能說不是善終。

  • 7 # 野草的沉思

    無一人善終是小說寫的。實際上這幾個人都是因病或老死的,應該算是善終。i

    周瑜(175一210年),感風寒而死。36歲。

    魯肅(172一217年),病死。46歲。

    呂蒙(179一220 年),染疫病死。42歲。

    陸遜(183一245年),病死。62歲。

    此四人即未死於戰場,也未遭人加害,皆可謂善終。

  • 8 # 曹老師xixi

    江東四英傑均為當世英才,但正史記載並無一人非善終,只是演義的推廣和後人的推斷,並無實際證據。不過四人中有三人確實英年早逝,周瑜早逝(36歲),魯肅早逝(46歲),呂蒙早逝(42歲),只有陸遜過的長一點(63歲),確實可惜。

    周瑜在演義小說當中被寫成了心胸狹窄被諸葛亮氣死的,但歷史當中則是傷重而亡,主要是由於在征討曹仁的時候,中了一箭,古代醫療不好,創傷感染後很容易致命,據史書記載,周瑜中箭後傷情嚴重,不久後就去世了,這是去世主要原因,當然可能也和工作壓力及自身責任感有關,周瑜去世後,孫權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一直有講周瑜的死和功高蓋主有關,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周瑜情商是很高的,後期也感覺到功高蓋主了,主動交出兵權,孫權多次又給他兵權,如果孫權真是要打壓周瑜,完全可以找辦法奪其爵位,根本沒必要冒著殺功臣的嫌疑。

    魯肅是最不可能不善終的,魯肅可謂為東吳可謂是盡心盡力,嘔心瀝血,對孫權那也是畢恭畢敬。

    呂蒙的去世可以講最撲朔迷離的,尤其是影響深遠的小說,給寫成關羽附身索命,而各種野史則說是呂蒙不聽指揮擅自截殺關羽,被孫權暗殺。但毫無均無依據,據正史記載,呂蒙是感染瘟疫發病不治身亡,據孫權侍從紀錄,每當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於是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如發現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再說了,孫權根本沒有必要弄死呂蒙,自斷手臂嗎?

    陸遜要說結局,沒有善終估計是最有可能的,因為後期孫權多疑,與太子的矛盾漸深,在立儲的上出現很多問題,江東幾大家族紛紛被捲入其中受害,陸遜作為大家族也被捲入其中,最終鬱鬱而終。

  • 9 # 西府趙王爺

    錯了,他們只是英年早逝而已,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東吳的大功臣,同時他們也都得以善終,這是三國中最和諧的一面!

    咱們不妨來看看這四個人都是怎麼樣的結局!

    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正史中的周瑜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完美的人物之一了,論文,他有經世治國之才,論武,他有安邦定國之能,比家世,他是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比才華,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比老婆,他媳婦小喬連曹操都垂涎不已。

    論地位,他是東吳大都督,連主公孫權都得叫他一聲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死得太早了,建安十五年(210年),他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他屬於英年早逝!

    魯肅:三國老好人,周瑜的好基友,一直是江東重臣,孫權還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魯肅又代周瑜職務領兵,統管東吳軍政,孫權同樣非常信任他!

    不過同樣是因病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呂蒙:三國中最努力的學生,深得孫權器重,魯肅去世後,他接替魯肅,期間幹了一件大事兒,就是偷襲荊州,擊敗了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此後他被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成為東吳的頂樑柱。

    可是他命同樣不好,不久後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也是英年早逝!

    陸遜:東吳歷史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位文武全才,夷陵之戰一把火把劉備燒回了老家,從此聲威大震,成了孫權最為信賴的人,不僅成了總管軍事的大將軍,還被拜為丞相,可以說孫吳朝堂,盡皆置於陸遜之手。

    與此同時,他也是四人中活得最長的一個,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一直到六十三歲才死。

    這主要是因為他在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被小人誣陷,受到孫權猜忌,陸遜因此悲憤而死。

    如此看來,四人都算是善終!如果非要說不得善終的話,也就是陸遜了。但其情況也不是太嚴重,畢竟孫權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僅提拔了他兒子,還追封諡號,如此結局,也算是善終了。

  • 10 # 張細水

    不得善終意思是指人不得好死。

    對於古代臣子來說自然是指入獄、問斬、遇害之類。但這四位明顯不是。

    周瑜:36歲病死。

    魯肅:46歲病死。

    呂蒙:33歲病死。

    陸遜:63歲老死。

    不過話說回來,東吳集團也算是運氣超背的。這些治國良材,幾乎個個英年早逝,按20歲出道來算,幾乎都只忙乎了十年多些,還在成長沒到發力期就換代接班了。連小霸王孫策也在26歲被刺殺以及孫堅在37歲時戰死。

    別的集團的人才儲備用了一代,東吳則換了四茬,這也真是天時不待我東吳!

    (做為周瑜同鄉,求個關注不過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塊錢的萬華化學,值得買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