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人5082
-
2 # 經濟跟蹤者
“洞房”一詞最初的含義並不是指新婚夫婦的臥房。
《楚辭.招魂》有句雲“姱容修態,洞房些”,意思是幽深的內室裡,滿是面容姣好、儀態優雅的女子。這裡的洞房指的是幽深而又豪華的居室。
唐代開始,洞房頻頻被用來指代男女歡愛的處所,藉以描敘“閨情”。此時的洞房終於走出了宮廷貴族的高牆,進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了。 “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沈佺期《古歌》),“蟋蟀鳴洞房,梧桐落金井。為君裁舞衣,天寒翦刀冷”(無名氏《牆頭花》),“莫吹羌笛驚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喬知之《倡女行》)等,都是例證。
但此時的洞房還不是專門指新婚臥房的詞彙。盛唐時佛教流行,洞房還曾用來指僧人的山房,王維有“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投道一師蘭若宿》)的詩句。
從盛唐到中唐,洞房漸漸由它的本義生髮開來,引申為新婚臥房。比如“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劉禹錫《苦雨行》),還有朱慶餘那膾炙人口的名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閨意》。 此後,洞房就慢慢變為新婚夫婦臥房的專稱了,“洞房花燭夜”也成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 鬧洞房習俗 鬧洞房是傳統婚禮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可以算作是婚禮的高潮,各地皆有其鬧洞房的習俗.鬧洞房除逗樂之外,還有其他意義,據說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鬧洞房能驅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的陽氣,因此有俗語:“人不鬧鬼鬧”。鬧洞房從積極的意義上說.能增添熱鬧氣氛,馭除冷清之感.因而有的地方又稱之為“暖房”。
-
3 # 山色歸讀
中國從很久遠的封建社會起,老百姓一直把新房叫做“洞房”,結婚則稱為“入洞房”。北周朱著名文學家瘐信有詩曰:“洞房花燭明,舞餘雙燕輕。”,唐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宋人更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佳句。
由此可見,“洞房”的美稱由來己久。當今社會人類早已從洞穴式居住過渡到今天的高樓大廈林立,但入洞房這一名詞至今仍在沿用,也沒有把“入洞房”稱為“入樓房”的吧?
為什麼新房叫“洞房”呢?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堯在牧區考察民間疾苦時遇到“鹿仙女”一見鍾情,於是在晉南“仙洞溝”訪仙。最後他排除大蟒的干擾在姑射仙洞找到化身梅花鹿的仙姑。
兩人決定在仙洞裡成婚,現場祥雲繚繞,百鳥和鳴。特別是傍晚結鸞時,洞頂神火閃耀,光彩奪目,璀璨無比,由此後世的人們就把新娘的房子稱作“洞房”,並有新婚之夜稱作洞房花燭的習俗。
另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修建阿方宮,並把包括聰明、俊俏的三姑娘在內的很多美女強徵進去;另外他“焚書坑儒”的政策迫害了很多讀書人,其中有一個叫沈博的書生。
兩個不屈服於命運的男女都逃出去了,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他們相遇於華山。在互訴悲慘遭遇後,兩人獲得共鳴相親相愛。於是插枝為香,對天盟誓,結成為患難夫妻。
由於是在逃難途中,身處密林,上無片瓦,兩人找到巨石下的一個洞穴為新居。夫妻倆情投意合,相親相愛,儘管深處洞穴,但依然感到生活甜蜜無比。這樣“洞房”就是新房。
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遠古時代中華始祖黃帝戰勝蚩尤建立起部落聯盟,制止群婚的野蠻習俗有關。
最早人類是實行野蠻的群婚制度,這種狀況極不利於團結,同一部落內經常發生搶婚事件;部落之間也經常為搶婚發生打鬥、戰爭。這樣矛盾一旦激化,部落之間又重新分裂、不得安寧。
黃帝與大臣們決定製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黃帝想出一個辦法:凡是配成的一男一女夫妻,結婚時,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吃酒慶賀,載歌載舞,並宣告兩人已經正式夫妻。之後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準備好的洞穴(房)裡,周圍壘起高牆,出入只留一個門,吃飯喝水由男女雙方家裡親人送,長則三月,短則四十天,讓他們在洞裡建立夫妻感情,學會燒火做飯和過日子。
這樣一方面有相對獨立的家庭洞穴這種單獨空間區隔,再加之獨立相處建立了比較深厚的感情而互相依戀、扶持,就是很穩定的一對,不再允許他人亂搶這對男女。並規定凡已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髮挽個結。喻示此女人已結婚,其他男子再不能亂搶,否則就犯了部落法規。”
大家一致擁護贊成,於是令倉頡寫成法規,公佈於眾。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壘高牆,凡兒女一旦婚配,舉行儀式後,就把他們送入“洞房”,這樣群婚惡習就慢慢消失了。
-
4 # 唐三娘子
娘子分析: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見,“洞房”的來自很久,人們早習慣把新房稱之“洞房”。
洞房花燭明,舞餘雙燕輕。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遠古社會,當時由陶唐氏稱王,非常的關心人民的生活狀況。有一天,他親自去視察地區,突然,迎風吹過一陣幽香,抬頭看見一位容顏嬌好的仙女,手中持火中而來,堯王之後每天心心念念這位仙女,開始了踏上了尋仙之路。
過了很多一段時間,終於打聽到晉南的“仙洞溝”。久久的等不到,有一天晚上,從遠處看見一位女子緩緩走向“仙洞溝”,堯王知曉是那麼仙女,便準備洞中等候,只可惜剛到洞口,一隻大莽向他撲過來,仙女手中蘭花一指,嚇得大莽倉皇出逃。隨後故事大家也猜到了,郎才女貌,一段美好的奇緣由此喜結連理了。不過,當晚成婚時,琴瑟和鳴,祥雲繚繞,“仙洞溝”中明亮異常,耀眼奪目。此後,人們把結婚用的房子也稱為“洞房”。當然這也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也有史料記載,“洞房”一詞來源於黃帝時期,當時的人們都是住在山洞裡,沒有固定的住所。原始社會實行的是“群婚制”,子女往往知道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是誰!皇帝首先改為了“一夫一妻制”,當時的新人都是住在山洞裡,“洞房”也因此而來。
-
5 # 漁耕樵讀
到了唐代洞房頻頻用來描寫閨情,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後來主要就漸漸的成了描寫閨房的專用詞,在盛唐的時候還被用於描寫禪房。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到了中唐以後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一下就把洞房成為了婚房了專屬名詞: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還有人說洞房專指婚房源於薛仁貴的窯洞。薛仁貴在寒窯中成婚。還指代幽深的洞穴。所以後來逐漸很少再用於其它場所。
-
6 # 江天20
“洞房”一詞出現很早,不過最初並不是指結婚的新房。那怎麼就成了新房的代名詞了呢?關於來歷,這裡有三個說法,還是按照年代順序來說:
一說: 遠古時期, 堯王巡視天下,遇到仙女兩人一見鍾情, 他們在姑射仙洞完婚,到了傍晚,結鸞之時,一簇神火突然於洞頂,耀眼奪目,光彩照人。從此,世間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稱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稱作洞房花燭夜的習俗了。
二說: 秦朝時,秦始皇強選天下美女。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聰明的三姑娘不堪屈辱逃進深山,和逃難書生沈博相遇,倆人各自傾吐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漸的生了愛慕之情,插枝為香,對天盟誓,結成為患難夫妻。在當時沒有房屋的情況下,他們便以巨石下的一個洞穴為新居。夫妻倆情投意合,相親相愛。 後來此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後人對不畏強暴爭取自由的三姑娘產生了崇敬和懷念,尊三姑娘為三聖母。 後來還一些文人有編撰了象寶蓮燈.劈山救母等美麗多彩的神話,使“洞房”的傳說更加優美動人。
三說: 在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當時的人們住在半洞半房的房子裡。到了結婚時,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與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像洞一樣房的房子裡,這就是最早的“洞房”,後來"洞房"一詞就沿用下來了。
不僅只是傳說,從歷代文人詩歌作品中,也可看出"洞房"一詞的由來。
“洞房”一詞最早出自《楚辭·招魂》:“ 容修態, 洞房些。”意思是美人有著俏麗的容貌,美妙的體態,在洞房中緩緩走動。此處的“洞房”是指深邃而豪華的內室。
漢代大才子司馬相如曾有一首著名的詩歌《長門賦》,描述了失寵的皇后陳阿嬌,日日苦苦等待漢武帝。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君王幸臨,於是她獨自徘徊,只好“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這時的"洞房"還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的宮室。
西晉文學家陸機在《君子有所思行》中詠道:“甲等高闥,洞房結阿閣。”北周瘐信有“三和詠舞詩”詩曰:“洞房花燭明,舞餘雙燕輕。"這是“洞房”第一次和“花燭”聯絡起來,但是此處的“洞房”仍然跟婚房無關,而是指舞者在幽深的內室裡舞蹈的場景。
到唐朝,“洞房”開始頻頻出現在詩文中,但仍然不是特指新婚之夜的婚房。大約到了中唐時期,“洞房”才開始引申指新婚之夜的婚房。比如劉禹錫《苦雨行》:“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顧況《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籠裙雲母光,朱弦綠水喧房。”就是形容新娘的裝束和洞房行樂的情景。
”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裡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佳句流傳後世。此後,洞房才真正成為新婚夫婦新房的專稱,一直沿用至今,代指新婚房。
-
7 # 長弓視野
洞房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中:“姱容修態,絙洞房些”,意思是指身材、容貌皎好的美人在幽深的內室中緩緩走動。可見,“洞房”最初並不是指結婚的新房。漢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中“洞房”,也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皇后陳阿嬌在幽深豪華的居室裡,苦苦等待漢武帝的到來。北周時庾信《三和詠舞》裡:“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的詩句中,雖然首次出現洞房花燭,但也不是描寫結婚喜慶的新房。到了唐朝,洞房一詞常被詩人比作男歡女愛的場所。如沈佺期《古歌》中的詩句“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和喬知之《倡女行》裡的:“莫吹羌笛驚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還有宋代柳永的《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這些“洞房”雖是男歡女愛的地方,但還不是專門指新婚臥房的詞語。
洞房一詞最終被引申為新婚夫婦的新房,這一定要感謝中唐詩人朱慶餘,他的一首《近試上張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正是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才真正意義上使“洞房”變成了婚房。宋人洪邁更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佳句千古傳誦。此後,洞房也就慢慢成為新婚夫婦的居室的專稱了,一直沿用了下來。當然,“洞房”一詞是非常古老的詞彙,也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作一一贅述了。
-
8 # 老薑聰蒜
其實,洞房一詞當初並不是叫洞房,而是叫同房。這事要從有巢氏那個時候說起。有巢氏是遠古的首領,他呢?看到人們居住的洞穴內,容易被野獸襲擊,他就教大家折木在樹上建房子,以避野獸。人們感恩他的功德,就推選他為首領。
有巢氏不僅教化人們造房子,還讓人們不再過群居的洞穴生活。洞穴內的房子空了許多。但是空了太多也不好,總要把有用的洞穴利用起來。有巢氏決定讓新婚的男女在洞穴房子內舉行儀式,同房成婚。再也不會有以前的群婚現象。一男一女在洞穴內的房子中恩恩愛愛,不影響他人。
有巢氏之後,人們為了紀念男女結婚在一起的地方,叫同房。但是當時同房的房子都是設在洞穴內,並不是在樹上的房子。也就是普通大眾住的房子。就取了同房的諧音“洞房”。
有巢氏之後的軒轅氏黃帝也遵從了這一習俗,一直沿俗到今天,人們依然把新房叫洞房。電視上經常會看到有人結婚時,會有長輩大喊一聲:“讓新郎新婚入洞房!”
-
9 # 春雨201749550
謝邀請。“中國古代,為什麼把新房稱為洞房?”這和中國古代居住在山頂洞裡,窯洞裡,有著密切的關係。至於洞房傳說的故事,也是很多。傳說唐堯時代,堯事必躬親,親自去牧區視察,遇見鹿仙女子。悠然從姑射洞出來,堯便迎了上去,忽然,一條巨蟒,向堯撲來,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鹿仙女用手一指,巨蟒立即顫抖!堯十分感激。仔細一看,此女貌若天仙,窈窕過人,真乃: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一見鍾情。雙方滿意。步入仙洞溝,姑射洞,在洞內喜結良緣。這恐怕就是洞房的最早傳說。除此,還有很多詩句,都引用洞房一詞,借代新婚,常以生離死別,反對:洞房花燭,新婚燕爾。《和詠舞》中: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如今,已成為新婚的代名詞。
-
10 # 富春江翁
本人平時看書看的比較雜,正好家裡有一本萬事由來,其中講到洞房的由來,那麼我就來隨意說兩句。
傳說黃帝大敗蚩尤以後,建立起來部落聯盟。但新建立起來的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婚而打架,時間一長,矛盾激化,有可能會重新分裂。皇帝對此也很頭疼,找來了身邊的一眾大臣來商議如何制止群婚,建立起來一夫一妻制,但是大家誰都沒有想出來一個很可行的方法。
有一天皇帝出去巡視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家的洞穴,門口堆起了高高的圍牆,只留下了能供一個人進出的門口,這立即引起了他的興趣。也激發了他的靈感。當天晚上,他就立即召集所有的大臣說,今天看到一個居民家裡住的洞穴,我想到了一個制止群婚的方法。今後凡配成一父一妻制的夫妻,二人結婚的時候,先聚集部落的群眾來進行祝賀,舉行儀式。然後吃酒慶祝,載歌載舞,宣告兩人已經正式結婚,然後再將兩人送進事先已經準備好的洞穴裡邊兒,周圍壘起高牆,出入只留一個門。吃飯喝水,由男女雙方家裡的親人來送。長則三個月,短則40天,讓他們在洞裡邊兒建立夫妻感情,學會燒水做飯,學會怎麼過日子。今後凡是部落裡結婚入了洞房的男女,就叫正式結婚,不允許再搶佔別人的妻子。
皇帝的主張立刻得到了群臣的支援。眾人喊來了倉頡,寫了法規公示於眾。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了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援和擁護,大家都爭著為自己的兒女挖洞穴裡高牆,凡兒女們一婚配,舉行儀式後就把他們送入洞房。由此洞房就被用來指新婚的婚房,一直使用至今。
回覆列表
“洞房”這個詞很久以前就出現了,而且剛開始也不是指的結婚的婚房。 漢代大才子司馬相如曾寫了一首《長門賦》,描敘了失寵的陳皇后得知武帝許諾朝往而暮來,於是苦苦等待。然而天色將晚,依舊不見君王,於是獨自徘徊“懸明月以自照,徂(cu)清夜於洞房”。此處並不指新人完婚的房間,而是指幽深豪華的居室。 北周庾(yu)信《三和詠舞》詩曰“洞房花燭明,燕餘(yu)雙舞輕”,洞房首次攜手花燭,但也不是正兒八經寫新房的。 到了唐代,洞房一詞頻頻用語指代男歡女愛的場所,藉以描寫閨情。如沈佺(quan)期《古歌》“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喬知之《娼女行》皆為例證。但是這時候“洞房”依舊不是專門指新婚臥房的詞。由於盛唐佛教流星,洞房還曾用來指僧人的山房——王維《投道一師蘭若宿》。 直到中唐以後,“洞房”才漸漸引申為新婚婚房。如詩人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淺拜舅姑”。宋人洪邁容齋隨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更是流傳後世。 此後,“洞房成為新婚夫婦新房專稱至今。 在不少古裝戲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就是一對新婚夫婦對拜之後,司儀就會高喊——“禮成,送入洞房”,至此婚儀結束。那麼,入洞房後新郎就可以與新娘直接上床了嗎? 泰益豐周易會館李亮德先生說在過去老規矩是不行的,新郎再性急都得忍著,新娘子也不會同意的。因為,至少還須辦一件事情,完成後才可以上床共枕眠,行夫妻之愛。 新郎新娘對拜——“禮成” 這件事,就是“合巹”之禮。 泰益豐周易會館李亮德老師說:巹唸作 jǐn,即瓠瓜,俗稱苦葫蘆,味苦不可食。長成後曬乾,從中間一剖為二,用來做水瓢。後被用作結婚時新人飲酒用器。所謂“合巹”之禮,就是進入洞房後,上床前,夫妻要共同喝杯酒,民間稱之為“飲交盃”或“飲交杯酒”。 合巹是古禮,在先秦時已出現,後來被當成新人入洞房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喝了交杯酒,夫婦關係才成立,如果不喝交杯酒,就不算夫婦,因此就不能上床共眠。 新婚夫婦住的房間,謂之“洞房” 因此,進行了“合巹”之禮,作為人生大事的結婚才能算真正完成。這一程式,在古代從民間到皇家都遵守,但喝酒用器後來已不再使用巹了,而改用陶杯、金盃、銀盃一類,現在多用玻璃杯。 行合巹之禮,在宋代尤被重視。 拜完天地後,新郎新娘方可“牽手” 一般在大堂上交拜完畢,返入新房後,新娘再次坐床之時舉行。這種婚儀,吳自牧《夢梁錄》一書中有詳細記錄:“行參諸親之禮畢,女復倒行,執同心結,牽新郎回房,講交拜禮,再坐床,禮官以金銀盤盛金銀錢、彩錢、雜果撒帳次,命妓女執雙杯,以紅綠同心結綰盞底,地交巹禮畢,以盞一仰一覆,安於床下,取大吉利意。” 這裡有一個細節:喝完交杯後,要把杯子放在床下,而且要一俯一仰,說是“取大吉利意”。但我理解,這裡應該是“夫為天,妻為地”的概念,上下俯仰才和諧。 喝交杯酒,謂之“合巹” 為什麼上床前一定要合巹?《昏儀》稱:“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鄭玄則認為:“重夫婦之始也。”清張夢元《原起匯抄》的解釋比較詳細,認為合巹用匏有二義:匏苦不可食,用之以飲,喻夫婦當同辛苦也;匏,八音之一,笙竽用之,喻音韻調和,即如琴瑟之好合也。”
在合巹完後,新郎是不是就可以上床了?很多時候還不行,比較講究的還有一道程式,要行“合髻”之禮。 不懂禮數,新娘不會讓新郎上床 所謂合髻,即結髮之意,結髮夫妻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新郎與新娘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在結髮完成後,便可以“掩帳”,即上床了。到這裡,夫婦才真正確定關係,婚姻成立,以後兩口子便不能分離了,白頭偕老。 需要說明的是,合髻之禮,也以在合巹之禮的前面進行。 剪髮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稱:“ ……到家廟前參拜畢,女復倒行。扶入房講拜,男女各爭先後,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謂之“合髻”,然後用兩盞,以採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盅酒”。飲訖,擲盞並花冠子於床下,盞一仰一合,俗雲大吉。則眾賀喜。然後掩帳。”
另外,入洞房要行合巹之禮,這是就娶妻而言,如果是娶小老婆(媵妾)是不需要這種禮節的,取二奶入洞房後,就可以直接上床,進行雲雨了。 新郎新娘剪下的頭髮綰到一起, 稱為“新郎與新娘各剪下一綹頭髮” 在中國,新婚夫妻上床前的合巹之禮,並非漢族獨有,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這種現象,如東北的滿族,結婚之日,新娘來到男家,行禮畢,新婿新婦登床行合巹禮。男女爭坐被上,以為吉兆;因交媾焉。這說得相當直白了,合巹之後就可上床“交媾”了。 現在,以前的洞房“合巹”之禮已被“改革”了,不少地方新人喝交杯酒風俗仍存,但多移到入洞房前舉行。這樣的話,新郎新娘入洞房即能啪啪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