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折緣
-
2 # 茯苓新語
這兩位只是名字一樣而已啊。
二郎神楊戩出道是在商朝末期,參與封神演義的。太監楊戩是宋朝,二者沒有關係的啊。
-
3 # 自在瞭然1
這不奇怪,造神運動一直就沒停止過。趙家天子為了證明他家是合法的,就造出了趙玄郎這尊神。唐朝李氏硬把太上老君老子說成是他一家人。是天意安排。統治者最喜歡別人把他吹捧得越神越好。
-
4 # 王事情
高贊答案以為宋朝太監楊戩與二郎神之間毫無干係,我要潑瓢冷水。據李天飛先生考證,兩者確實是有關係的。簡單的說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楊戩,因為一個故事,以訛傳訛之下,確實變成了二郎神的名字。這個答案,靠度娘是不大靠譜的,我也只能引用李先生的考據結論。
一、故事大家誰家裡有三言二拍的,可以把《醒世恆言》拿出來,翻到第十三卷。這一篇叫《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略述其梗概:
北宋宣和年間,徽宗天子在位。因獨寵安妃娘娘,宮中另一位夫人韓玉翹再沾不上雨露,“既厭曉妝,漸融春思,長吁短嘆,看看惹下一場病來”。韓夫人這一病,就是藥石不進。有一天徽宗想起,此女原是殿前太尉楊戩進奉,便讓他領回家去,說得漂亮是等夫人痊癒了再進宮,其實就是不想她死在宮中,發配回太尉府罷了。
這位韓夫人怎麼說呢?其實就是長久沒有夫妻生活給鬧的,在宮外好了也不願回去,反而又聽評書又吃酒,聽了“紅葉題詩”的故事,想起自己大旱三年,不由氣沮,病體更沉。一天聽說附近二郎廟靈驗,便去拈香拜祝,這就和二郎神扯上關係了。
既然許願,便會還願,這就像錢鍾書先生的借書理論一樣,簡直是追女的妙招。還願那天,韓夫人掀起銷金黃羅帳幔,見了二郎真像,心心念念,只想嫁一個這樣英偉的丈夫。並且還禱告了出來。
當夜,萬花深處一聲響亮,一尊神道正如廟中所見二郎一般,來到韓夫人香房,見面不表。次日又來,韓夫人已然動情,於是極輕易地兩人就床榻歡愛,綢繆備至。如此怕有月餘,卻被楊戩發覺。
竟有人敢睡皇帝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楊戩疑是偽神,先後請道士作法收妖,到最後雖然妖沒捉到,卻留下了二郎神一隻“四縫烏皮皂靴”。仙人法力高強,又怎會被一區區道士打落鞋子?這已經證明了確實是有人裝神弄鬼,騙奸帝妃。
太尉自然不肯善罷干休,就靠著這隻靴子,令開封府差公人務要訪到此人下落。找了鞋匠找木匠,找了這個找那個,找到最後,你道是誰?
卻原來就是二郎廟的廟官!
此人叫孫神通,頗有道術,善隱形能遁法。被人用豬血、狗血、大蒜和臭大糞一澆,當場擒住。後被判了剮刑。而韓夫人,因這一件出軌之事,聖旨下來,再不許入內,令改嫁良民為婚。
孫神通招稱:
為因當日在廟中聽見韓夫人禱告,要嫁得一個好丈夫,一似二郎神模樣。不合輒起奸心,假扮二郎神模樣,淫汙天眷,騙得玉帶一條……二、傳訛故事最後,有一句話,“(此事)原系京師老郎流傳,至今編入野史”,馮夢龍編書時,自然參考了很多書籍。而這個故事,極有可能就是從宋元時期傳下來的。
無論如何,騙奸韓夫人的實是妖人,與二郎神無關。
在這個故事中,誰都有名字,比如孫神通、比如韓玉翹、比如楊戩,甚至公人冉貴,惟獨最神秘也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二郎神沒有名字——這怎麼行?
必須給他安個名字啊,不然完全不利於故事傳播嘛!安誰好呢?公人,地位低下;老孫,太猥瑣。這兩位別說古人,我都不會同意。那就只能楊戩了,這名字多高大上啊,何況“戩”字的本義還有“剪除”之意,是個大大的褒義字。那就定了,二郎神就是楊戩——什麼?你說他是奸臣,Who care?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就像電視真人秀節目中“明星傳話”一樣,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個故事,傳兩三個人肯定變味。何況《勘皮靴》這個故事,還挺複雜,人物又挺多,傳播的人數以千萬計,傳到最後,變成“二郎神楊戩愛上皇帝妃子韓玉翹”簡直是一定的。
三言創作的年代與《封神演義》年代接近,馮夢龍能看到那些稗官野史,許仲琳(封神作者有爭議,或說是道士陸西星)也能看到,後者根據街談巷議的故事,將錯就錯把他最喜愛的、又確實是二郎神原型的人物命名成楊戩,是水到渠成的事。
同樣一個故事,馮夢龍做的是返本還原,許仲琳做的是文雅改編,二者殊途同歸,都為二郎神的傳說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郎寶卷》也是如此,它或者是在《封神》成書之後,那便是直接因襲了封神架構;或者是在成書之前,那便是因襲了民間以訛傳訛的傳說。
前者更有可能。
三、李天飛先生這位先生的學識和學養是值得欽佩的。他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現為中華書局文學室編輯。其花五年時間整理資料、三年時間著述完成的《西遊記校注》,被學界公認為《西遊記》成熟以來最詳備、最靠譜的注本,張宗子先生將之列為2015年十大好書之一。
他還根據校注成果,在網上連載《李天飛講西遊》共一百講,亦曾風靡一時。
後集結成書,命名為《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裡面考證成果頗多,我個人以為,是西遊解讀類第一大作。大家可以找來讀讀。
以上。
-
5 # 二旬糟老頭
問這個問題真是蠢的一匹,封神榜上面就有二郎神楊戩,那是以商紂王,西周為背景的故事了,在西遊記裡也有二郎神楊戩,那是唐朝的故事背景,都在宋朝之前,為什麼同名同姓的題主就要把他們弄成一個人呢?全中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叫李偉王偉的人幾十萬個,照你這麼說都是同一個人?
-
6 # 別問我是誰222850363
這書寫的唄,挺好一個縣官和妻子,怎麼就變成武大郎和潘金蓮了。誰又能想到,遺臭萬年的潘金蓮是個好妻子。武大郎不是賣餅的,是個當官的。
-
7 # 歷來現實
明代之後,楊戩成為二郎神,二郎神就是楊戩。
明代之前,二郎神是二郎神,楊戩是一名宋代大宦官。
二郎神這個名字最初產生於唐代,唐初的宮廷樂師根據民間採集來的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了《二郎神》詞牌,收錄於《教坊記》。
南宋初年的《夢梁錄》記載:“二郎神,即清源真君”,民間已經建有二郎祠,把他當做神祗供奉祭祀。
中國古代文化有一種修煉文化,鼓勵並允許俗人透過修煉成神,所以造成神仙編制老是不夠,根據民情好惡,一個神仙被一個神仙合法擠掉名額,城隍爺就是其中典例。看你不順眼,容不得你分辯,你就得從祠堂裡被薅出來,給下一尊神仙騰退位置。
二郎神到底是誰修煉而成的,存在三種相對主流的說法。東漢的時候李冰已經被封神,或者至少已經具備了跟水神打架的實力,但那時候沒出現他的兒子。到了宋代,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已被封神,簡稱二郎神。蜀中灌口的二郎廟裡供奉的二郎神就是以他為原型。大概秉承的含義就是,李冰走了,水泊裡的神怪沒人震懾了,但“老子英雄兒好漢”,說你行你就行,李二郎被認定為也是有些道行。
元朝的時候,民間認定的二郎神卻又成了趙二郎,說的是隋朝時的趙昱學會了道法,跳進江水斬殺了老蛟,元代的小說和戲曲中,二郎神的形象即是脫胎於此。
還有一種說法,二郎神是楊二郎,楊二郎的原型是南北朝時氐族的英雄人物楊難當,他也排名老二,四川本是羌氐族的舊有領地,羌人也有“剠(黥)額為天”的固有習俗,用刀豎刻前額,再以墨汁塗抹,看上去就像二郎神開了天眼的效果。
一直到明初,二郎神的形象、事蹟甚至寵物都在慢慢成型,但還沒得及叫楊戩。
再來說說真人楊戩,也就是那個宋代的大太監。楊戩是宋徽宗時期崇信的大太監,後宮的後花園主管起家,後來被封為節度使,死時被追贈為太師、吳國公,現實生活中他的主要特長就是拍宋徽宗的馬屁,正因為宋徽宗的下場悲慼,在民間的小說故事裡,自然就要怪朝中佞臣,就有了朝中“四賊”的說法,他與高俅、童貫、蔡京並列,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反面典型。楊戩的名號,在《水滸傳》、《金瓶梅》裡都有出現,在《宋史》上的記載,楊戩就是一個橫徵暴斂刮地三尺的人物。
真實歷史人物楊戩與二郎神的第一次交集,見於《醒世恆言》中的小故事《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的是宋徽宗時期,大太監楊戩投其所好,給他送上了一位妹妹韓玉翹做夫人,考慮到引薦李師師的鍋也一直由楊戩揹著,看來只有他真正明白皇帝老兒的口味。
但這一次,他有點失算,韓玉翹慢慢失寵,少了愛情的滋潤,這位韓夫人日漸枯萎,這就有些惡性迴圈了,宋徽宗自然不喜,讓楊戩趕緊領回家治病去。估計也是趙官人的託詞,瞅那意思肯定是想做退換貨處理。
韓妹妹離開宮廷,出去調養,其實人家心裡明白這病根就是缺少滋潤,但在皇宮裡這病屬於不治之症,到了民間,好說好說。
有一日,韓妹妹來到了二郎神廟,說是祈福病體,其實也為了散散心。當看到英俊神武的二郎神君像時,一時意亂情迷,忍不住多唸叨了幾句非分之詞。大概是祈求神靈來真正呵護眷顧自己的身體一類的真誠理想。
二郎真君當然是個泥胎,但它身後的廟祝不是,他有著聖誕老人一般博愛的胸懷和行動能力,決定打扮成二郎神的模樣,實現韓妹妹的願望。
當他出現在韓妹妹的門前時,可以想見韓妹妹那激動的心情,噢買高這玩意兒真靈!如此纏綿了一月有餘,直到被楊戩發現。
楊戩也怕自己打不過真神,於是找了道士做法,來收拾這尊花心版本的二郎神,最終拿下廟祝處死。而韓妹妹經此一遭,雖然已經被滋潤恢復了嬌嫩肌膚如花美顏,但很明顯已經不能再回到皇宮當官人的夫人了,就此被勒令嫁給良民。
如此當然是韓妹妹求之不得的好事。
這個故事符合了爆文所需要的五大要素,宗教、皇室、神幻、懸疑、兩性。沒有理由不在民間大範圍流傳。
但故事傳著傳著,沒有道理讓神仙般的韓妹妹任憑廟祝這個俗人輕薄,一來二去,與韓妹妹私通的就成了二郎神了。這二郎神本來就有一說姓楊叫楊難當,但那是少數民族的說法,漢族這裡出於民族感情不太認可,好在民間還有一個楊四將軍戰水神的傳說,那麼可以接受他姓楊;李二郎連個真名都沒有流傳下來,唯一有名字的趙昱的“昱”很多人又不認識這個字。
這真是讓信奉李二公子或趙昱的官方和學者心碎,他們一定會抵制這個新名字,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民間的熱情又豈是一幫專家腐儒所能抵擋的,將錯就錯,以訛傳訛,楊戩就成了二郎神的真名。
《醒世恆言》所屬的《三言二拍》成書於明天啟年,楊戩大放光芒成為大IP的《封神演義》成書於明萬曆年間,二者相距不遠,存在都被同一則民間故事誤導的可能性。
於是,宋代大太監楊戩就成了二郎神,還別說,這個“戩”字的本意就是“剪除,剪滅”,和二郎神的戰鬥意志無縫契合,就跟他生來就是這個名字一般。 -
8 # 我是越關
首先說一下,明朝末期《封神演義》成書之前,楊戩是楊戩,二郎神是二郎神。兩個人根本沒有任何聯絡。
二郎神的傳聞關於二郎神的身世有很多傳聞故事,流傳最廣的就是李二郎的傳說。
戰國時期,秦國大修水利工程,當時的李冰被秦昭襄王任命為蜀郡太守。在此期間李冰帶著次子和蜀地百姓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便是其中之一。
都江堰修建完畢後,不僅使得當地百姓擺脫了水患干擾,更讓水害變成了水利,蜀地百姓因此富裕。從此之後,蜀地百姓為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後來還單獨為李冰的次子修建了“二郎廟”。李冰的次子也因此成為了“二郎神”。
還有一個傳聞故事是隋朝時的趙昱。相傳趙昱本是隱居青城山學道之人,但隋文帝得知趙昱學識淵博,所以強迫其入仕。後來趙昱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時,經常有一條蛟龍興風作浪,危害當地百姓。
趙昱當時為了挽救百姓,手持鋼刀投入江中,與蛟龍大戰,最終奮力搏殺蛟龍,左手持龍頭,右手持刀從江中沖天而出。事後趙昱看到百姓免去禍患,所以辭官歸隱。而百姓為了紀念趙昱,也在灌江口建造了廟宇供奉。後來嘉陵江多次水患,趙昱也曾經顯靈,所以唐太宗時期,便冊封了趙昱為“灌口二郎”。宋朝時又冊封了趙昱為真君,一直流傳後世。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傳說,比如二郎神是外來的宗教神仙,或者說二郎神是南北朝時氐族的英雄人物楊難當等等。
歷史上的楊戩楊戩確有其人,是宋徽宗時期的太監,北宋六賊之外,又一巨賊。
楊戩幼年閹割入宮,最初主管御花園,因為非常善於揣度皇帝的心思,所以慢慢得到了寵幸。宋徽宗趙佶繼位之後,相傳他經常帶領著趙佶去青樓妓院,因為服侍趙佶體貼入微,所以被任命為了彰化軍節度使。
楊戩為人暴虐苛刻,在京東西路、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內,強迫百姓租種廢棄的堤壩、荒山灘塗、河水淤積之地,甚至還增加地租。搞得當地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一些野史還記載,楊戩雖為太監,卻有不少花花腸子,經常依靠權勢,強娶漂亮的美女為妻,而且還蓄養的大量的家妓。不過卻因為自己的無能導致了妻妾和家妓經常出軌,後來楊戩還捉住過與家妓私通的男子,自己親自動手實行了“宮刑”。
楊戩變為二郎神中國古代文人,實際上非常厭惡太監,所以一個變態殘暴的太監是不可能會成為人人敬仰的二郎神。
最初的二郎神並沒有姓名,直到明朝刊印的《二郎寶卷》發行,才講述二郎神的出身經歷。這段故事就是我們熟知的二郎神母親本為玉皇大帝的妹妹雲華仙女,因思凡下界,和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成婚。最終雲華仙女被玉帝壓在桃山,楊二郎劈山救母。
但這裡面並沒有提到楊二郎名叫楊戩,即便後來的《西遊記》也依照這一說法,楊二郎並沒有名字。
楊二郎最終被命名為楊戩,是在《封神演義》之中,從此之後,楊戩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二郎神。
明話本小說《醒世恆言》針對楊戩變成二郎神做了一個解釋。傳說宋徽宗後宮有一位韓夫人,天生麗質,傾城傾國。不過有一次患了重病,很長時間不見好轉,最終選擇到二郎神廟去祈福。
當時陪同韓夫人的還有宋徽宗寵幸的太監楊戩。眾人到了二郎神廟時,廟官孫神通窺見韓夫人美貌,便起了歹心。晚上韓夫人居住在楊戩的府邸,孫神通便假冒二郎神顯靈,欲引誘韓夫人苟合。結果被楊戩識破,救下了韓夫人。經過了傳說演繹之後,很多人說真二郎神顯靈,解救了韓夫人,而真二郎神也就成了楊戩。
當然這個看似合理的解釋,實際上不足為信。因為在《封神演義》之前,並沒有任何小說或者傳聞稱二郎神姓名為楊戩。作為成書欲《封神演義》之後的《醒世恆言》顯然是牽強附會了。
-
9 # 希望星晨58298869
真實的楊戩有歷代惡劣太監的共同特徵,對上阿諛奉承,摧眉折腰,極盡溫婉的小女兒狀;對百姓卻頤指氣使,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然而老天就是不睜眼,這樣的禍國殃民的人竟然是無疾而終。
"稻田務"(古代管理官稻田的機構,創於五代初)發展到宋政和年間演變為"檢括官田"的機構,此時楊戩就主管後苑作,從上任到他死不足十年的時間裡,經他搜刮的民間地皮竟多達一萬二千多畝,作為朝庭剝削人民的急先鋒,昏庸無能的宋徽宗在他死後還追諡其為"太師"。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作惡多端的楊戩,活著人神共憤,為什麼死後還成武藝高超,忠於天庭的二郎神呢?
中國古典小說中,二郎神有李二郎、趙二郎、楊二郎三位;之所以說其中的楊二郎即楊戩才是二郎神有以下理由:
1.三隻眼睛,暗示作為太監的他善於察顏觀色,辯風識向,手眼通天。
2.他使用的兵器是三尖兩刃槍,意為楊戩曾經缺少的"命根子",三尖兩刃槍源於印度,是男根的象徵(不難想像)。
3.有學者認為,二郎神原型是搜刮地皮的角色,所以祭祀二郎神不用擺犧牲類的東西,只需"負土作禮"就行。
以此三個方面的推測,只有北宋太監楊二郎楊戩才合乎條件.
-
10 # 無筆
先回答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祭拜和記住的二郎神的形象是宋朝大太監楊戩的。
關羽由於他的忠義被大家成為武神,這個還是可以理解的;秦瓊等人由於替唐太宗把守宮門被稱為門神也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宋朝的大太監楊戩,被後世人稱為二郎神呢?
二郎神又被稱為二郎顯聖真君、清源妙道真君等。二郎神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盛唐時期有著名的《二郎神》這一詞牌名,所謂詞牌名的意思就是填詞時的曲調,也就是格式。可是這宋朝的太監怎麼就和唐朝時期就有的神話人物扯到一起了呢?
原來楊戩一開始並不是二郎神,皇家祭祀的二郎神是李冰的次子,李二郎。說到李冰,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李冰是戰國秦昭王時期的蜀郡太守,就是今天四川盆地的領導人。四川省今天還有一個偉大的工程:都江堰。這都江堰就是李冰時期帶領工人和一些技術專家修建的。
也正是由於都江堰實在是太偉大的一個水利工程了,它保證了四川盆地成為2000多年的天府之國,一直富饒到今天。所以老百姓就很崇拜李冰,並感激李冰做出的這一偉大功績,於是乎就修建了“二王廟”。可能大家看出來了,為什麼叫二王廟?二王是那兩個人?這二王就是李冰和他的次子,也就是皇家祭祀的時候祭祀的二郎神,李二郎。所以二郎神一開始的時候也被叫做灌口神,灌口二郎。說的就是李冰的次子,李二郎。
中國的神話體系比較複雜,原因就是道教的神話故事和尊重的神有時候和民間的不太一樣。在道教神話系統裡,二郎神指的是趙昱趙二郎。這個趙煜趙二郎是隋朝時期的一個修道之人,後來響應國家號召赴古嘉州(今屬四川省樂山市境內)任刺史,也就是一把手。
當時呢,蜀中的水裡有蛟怪為禍一方,趙煜就看不下去了,心想自己作為修道之人,理應為民除害,於是就斬死了惡蛟。當地的老百姓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在都江堰灌江口這個地方立祀紀念他。稱他為二郎顯聖真君,今天灌江口還有擴建之後的伏龍觀。修道之人為民除害是道教一直提倡的做法,於是順理成章的就把趙煜的功績進行了一些誇大的描寫最後把他寫成了神仙,也就是二郎顯聖真君。
我們現在記住的二郎神,在民間一般都認為是楊戩。那麼楊戩又是何德何能成為二郎神,取代了前面兩位被大家傳頌的最多的?這其實都得拜《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對中國民間傳說影響最大的兩本小說所賜。
在最早的封神演義中楊戩就是楊戩並不是二郎神,他們兩個沒有很大關係。而且封神演義中有關楊戩的一些傳說故事和我們今天聽說的玉皇大帝的親外甥也沒什麼很大關係,也並沒有救過母親。
但是《封神演義》在描寫楊戩樣貌的時候是根據宋朝的一個大太監楊戩來寫的,少年模樣,沒有鬍鬚,長相俊俏,有點女子氣。這不就是太監的特徵嗎。而且最要命的是民間祭祀二郎神的寺廟採用了這一形象,這就為楊戩成為二郎神埋下了伏筆。
話說這宋朝的大太監楊戩並不是什麼好人,也沒做過可以讓老百姓歌功頌德事情。反而還讓老百姓恨得牙癢癢,楊戩後來從宮中到地方上任職的時候,可謂是壞事做絕,讓老百姓強租沒有用的灘塗爛地。在一些文學作品比如《二刻拍案驚奇》和《金瓶梅》中都有楊戩形象的描寫,但都不是很好的形象,甚至是反派的形象。
二郎神在蜀地中是一位當地人崇拜的神,後來民族大融合,二郎神也就成了漢文化中眾多神仙中的一員。我們現在說的二郎神以及他的相關故事其實是三者的故事相加在一起之後形成的。一開始二郎神絕對是一個好神仙,只是後來在一些小說中將楊戩和二郎神同化之後,許多的老百姓不願意讓楊戩這麼一個壞人繼承二郎神的好名聲,所以後來在其他的文學作品中刻意的將二郎神醜化,於是就有了沉香救母的故事。
巧的是李二郎和趙二郎都是為都江堰地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國有很多神話人物都是這樣的,所以筆者一直都認為中國的神話故事體系太複雜,但這也正是它有趣的地方,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神話故事,神話人物越神秘越讓模糊不清就越有趣。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法,是根本不成立的啊。
首先這兩位真的沒有什麼淵源。二郎顯聖真君的原型並不是北宋徽宗大太監楊戩,只是恰好同名同姓。這倆人真的不搭嘎啊。
“戩”這個字是戩除、消滅的意思,這比較符合二郎神的形象設定。
二郎神的形象溯源二郎神首登場時在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回,這是二郎神這個人物形象第一次出現在通俗文學作品上,其形象為:“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
而西遊記最早的刊時間是萬曆二十年,若依吳承恩晚年家居時作《西遊記》,那是他公元1558年離開長興縣丞職位後才開始寫的。所以《二郎寶卷》成書要早於《西遊記》。
而實際上這兩部書,都極有可能參考了元代雜劇二郎神,不過二郎神不叫楊戩、叫趙昱。而這位趙昱的原型是隋朝嘉州太守,傳說這位太守曾經怒斬惡蛟。
這裡就跟二郎神事蹟之一的“斬蛟治水”對上了。
而二郎神這個名字真正確定,應該是在《二郎寶卷》中成型的。
《二郎寶卷》主要講了二郎神的出身歷史。他爹楊天佑是金童臨凡,但也是確州城書生,他娘是雲花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了二郎神,取名楊戩。後面的故事跟西遊記裡差不多,就是劈山救母的橋段。
後來到了隆慶、萬曆年間,二郎神又再次出現在《封神演義》之中,到此這個人物形象才算最終確立了下來。
北宋宦官楊戩影視劇《水滸傳》中的楊戩
這位大太監,是宋徽宗朝著名太監之一,他與大太監童貫一文一武把持著國政。形成了北宋末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楊戩非常得宋徽宗的寵信,曾被任命為彰化軍節度,最後官至太傅。雖然其名氣沒有“六賊”之一的同僚梁師成名氣大,但這個傢伙運氣比較好,主要是死得早,得了個善終,雖然死後被宋欽宗清算奪去了所有官職,但比起梁師成被縊殺的結局要好太多。
至於以這位大太監為原型創作的文學作品,有宋人自己的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他成了陪宋徽宗尋花問柳的狗腿子。
還有明末淩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中寫到楊戩府中的侍妾空閨難守,跟門客中的青年男子瞎搞。楊戩知道後,把男子抓住,親自操刀把男子給閹了。書中主要描述了楊戩這個人做閹割活做得多麼漂亮.....
另外明代四大奇書之《金瓶梅》中,不得了的西門大官人,背後的大靠山就是這位楊戩了。《水滸傳》中也有這位爺出場,客串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