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豆91298
-
2 # 伊茹娜2018
你的生活就是一個“行走的素材庫”
我們每個的生活像一潭波瀾不驚的湖水,看似平淡無奇,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用一本筆記本記錄有趣的、感興趣的事、將圖片、資料記錄其中。當我們重讀這些時,會發現一個另外的自己,曾經努力過的自己、很久之前的小確幸、小感悟,這些都會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發酵成為寫作創意的無限素材。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就是透過筆記本記錄生活、工作,生產知識,並有多部作品出版。
作者奧野宣之,畢業於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日本很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著作,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電視臺播出後反響熱烈。本書就是奧野宣之多年堅持用的整理資訊的總結,《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教你用一個筆記本記錄生活,構建知識生產體系;書寫創意的生活日誌,建立一個“行走的素材庫”;整合素材,產生素材知識,創造出無限的寫作創意。
一冊筆記本讓你愛上記錄、構建知識生產體系。
某一時的想法、一個有趣的新聞報道、單位分發的資料、更或者就是你讀過的讀書筆記,如果不記錄會一閃而過,但是如果將這些有趣的資訊你記錄到一本筆記本中,在將來可能會成為你知識產出的重要素材。這些資訊無須分類,無須選擇。你沒有壓力,只需從容不迫記錄便可;隨身攜帶,隨時隨地的記錄,輕鬆做好這些,你便可以輕而易舉的構建知識生產體系,利用知識生產體系你可以解決瑣碎的問題,構思出重要的創意。那麼如何書寫才可以真正的建立起這樣的生產體系呢?
書寫創意的生活日誌,建立一個“行走的素材庫”
我們只需按照人的“時間之旅”,書寫生活日誌,留住未經加工的生活。透過手寫或者貼上等手工方式處理資訊,可以把當時的心情和氛圍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
如奧野宣之在參觀古城和人物紀念館的相關記錄,從他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參觀地址的外貌以及他當時的一些所思所想。
也可以收集書籍中的腰封、報紙、紀念品、照片、萬能膠帶紙作為記錄的材料,透過收集報紙中的餅圖、曲線圖、圖表、表格、地圖、名詞解釋、年表等基礎資料貼入筆記,有助於仔細閱讀和分析新聞。收集歷史或地自然科、現代史、法律、社會統計等這些基本知識作為知識生產的基礎。讓你的筆記本成為一個“行走的素材庫”,一個“文字型檔”,“百寶箱”。日常記錄可以幫我們消除選擇帶來的壓力;可以頻繁的啟動思考,進而促進深入寫作。光有素材,如果不去創作,那麼這些素材也不會產生知識,需要我們對這些素材進行重新整合後,產生素材知識,那麼又如何才能高效的整合素材呢?
整合素材,素材生產知識
素材的整合是一個筆記再讀的過程,再讀參考筆記的資訊,需帶著“如何將其運用到現在處理的工作上”視角去看,將其視為寫文章的方法或者是獨自思考的技巧。而自由地變換角度重讀,以不同視角去觀察同一事物,有可能發掘出與記筆記是完全不同的想法,也會有意外的發現。整合素材,就如同是做飯,原料便是素材。就像我們有西紅柿、雞蛋、面、米幾樣原料,可以做西紅柿雞蛋麵、蛋炒飯、西紅柿炒雞蛋,這幾個菜的成品便如同素材生產的知識,在做好成品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對原料進行重新整合,才可以做成菜,素材的整合也是如此。
奧野宣之的三種重組資訊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直觀使用到素材。
第一種把詳細的一條筆記概括成為一張卡片,找到卡片間的聯絡,根據不同的話題進行排練組合的“資訊卡片”法;
第三種跟第二種類似,首先確定主題,然後快速翻閱筆記,看到感興趣的,就把那一頁影印下來,再看到再影印,如此反覆操作。然後將剪貼下來的內容按照卡片的重組法組合,一邊動手,一邊總結思考。在不知道如何如何下手整理筆記的時候,應用這些方法可以在知識生產的道路上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整理筆記與知識的產出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這需要我們勤於動手,思考才能逐漸前進,才能創造出無限的寫作創意。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告訴我們用一本普通的筆記本整理資訊。在筆記中構建自己的知識生產體系,建立一個“行走的素材庫”,為你的才思泉湧提供源頭之水。
-
3 # 溫難吶
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有一個壞毛病:從來沒有好好做過筆記。
這個毛病說大不大,最多是費點時間再翻找知識點,但是說小也不小——我常常因為沒有及時的找到正確的資訊而無法回答老師的提問。
大 概是從初二開始吧,我就習慣性的在不同本子上寫寫畫畫,在言情小說上看到了什麼矯情的句子抄下來,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抄下來,上課寫的知識點也寫在上面,還有不想聽課的時候畫的漫畫也在上面。。。。。
總之,整個本子都可以用亂七八糟,慘不忍睹來形容。
後來我試著用幾個不同的筆記本來記錄東西,比如說印著小貓的寫影評,印著骷髏頭的寫小說,但是,這個方法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像我這樣想起什麼就是什麼的人。要做到把所有資訊都一絲不漏的記在筆記本上,只能每天都抱著一大摞筆記本。
所以我分類記錄了不過兩個月,又回到了之前的想起什麼就記什麼的尿性。。。。以至於我的筆記本除了我自己沒人能看得懂。 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較為完美的,切實可行的筆記記錄方法可以讓我們完整,及時,精準的記錄資訊呢?
這個問題一直讓我很頭疼。 後來偶然的機會,去書店淘書的時候瞄見一本聽名字就有點不太想讀的書,它能吸引到我純粹是因為書裡的一句話:“只需一冊筆記本 ,任何人都可以活用資訊。”
我半信半疑的拿了這本書,看完之後覺得。。。。這句話可能並不是誇張的宣傳語。
這本書就是奧野宣之的成名作:《如何有效整理資訊》。
或許有的人曾閱讀過奧野宣之的另一本著作《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在這本書中奧野宣之講解了一部分有效整合資訊的方式,雖然系統,但不全面,而這本《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則完整的向我們展示了完整的整合資訊的正確方式,以及怎樣從筆記本中記錄的資訊中找到創意源泉。
奧野宣之是日本很有名的“筆記本作家”,有這個稱號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幾乎是隨身攜帶筆記本,想到什麼就記錄在上面,這本《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就是他在總結的自己的筆記記錄方式。
在這裡我簡單的說幾條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推薦的方法。 首先就是一元筆記法。別看它聽起來玄乎,其實總結下來就一句話:把所有資訊都記在一個筆記本上。
(沒錯!就是針對我以前記錄上的壞毛病的方法!)
一元筆記法最重要的就是“大雜燴”感。 打個比方,我們收拾東西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把所有東西按用途來分類,碼放的整整齊齊,(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很重要!)
但是事實上,這樣整理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還是會把它弄亂,然後迎來新一輪的整理~之後就是弄亂,整理,再弄亂的死迴圈。。。。。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也會降低效率。
而一元筆記法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雖然你把所有的資訊都混在一起記錄在了一個筆記本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在翻看它的時候也會混亂(充其量是讓別人混亂。)
為什麼呢?因為筆記本上的內容都是你真實經歷過的。 你讀的書,寫下的讀書筆記,看的電影,也許別人不清楚你當時的感受,但是筆記本卻真實的幫你記錄了下來。
所以混亂一點不要緊,關鍵是要保證所有的感受,所有的記錄都被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而當你用完一個筆記本回頭翻閱的時候,那些想法和句子都會又一次的帶你回憶起某部電影,某部精彩的小說,這是我所體會到的一元記錄的最大的快感和好處—— 所有的情緒不摻雜任何的考量,真實的呈現在自己的面前,這感覺就像在跟幾天前的自己對話。
根據自己的情況選購筆記本 除了一元筆記法,我個人認為比較有趣的,而且可以激發自己的創意的就是學會剪下貼上有用的資訊。
這個方法在我看這本書之前就嘗試過,效果很不錯。
比如說好多書都會帶有腰封,腰封上一般都會有作者簡介和推薦語,看到寫的比較有深度的推薦語,你就可以剪下來貼在書評的旁邊,或者去看了電影,正好在某個雜誌上看見了電影的影評,寫的超級有深度,也可以粘在自己本子上。
(此方法僅限自己擁有雜誌的所有權的同學使用!)
書中贈送的書籤 這種貼上方式有點類似於手帳,但是和手帳又不太一樣,市面上好多手帳自作聰明的事先做好了頁面規劃,和這種即興所至的記錄方式不是很搭調。
(硬要說的話,我覺得手帳有點像一個漂亮的日程表。)
當然了,這種貼上方式會使原本就有點亂的筆記本變得更亂,但是這種亂只是假象。。。 因為就我個人而言,還有沒有遇到過翻筆記本的時候找不到自己想找的內容的時候。
前幾天忽然想看看以前寫過的《南方有令秧》的書評,按著筆記本上貼上的腰封一下子就找到了,前後也就十秒鐘的時間吧。
奧野宣之總結的筆記本的各種用途 所以,建議題主一定要試試這種方式,在讀書筆記旁邊貼上腰封,之後該寫遊記寫遊記,該寫影評寫影評,反正腰封在那,大不了空出一頁專門用來寫書評,讀完之後再翻到腰封那裡寫讀後感也不遲。
(要真的是感想多到空一頁都不夠的話,可以試試把書評寫到一張紙上,直接拍在上面,簡單粗暴,效果極佳。)
下面請大家觀賞一下奧野宣之花裡胡哨的可愛筆記本~~筆記做的還是蠻不錯的,有文字有圖畫,是個心靈手巧的好同志呢!
奧野宣之所製作的筆記 在這些雜亂無章,隨性所至的記錄中,創意就藏匿其中,最好的廚師擅長用最普通的食材烹飪出無上的美味,而懂得利用創意的人會從每一個細微的思考中得到創意的重組。
在這片凌亂的資訊海洋中,捕捉資訊不再是難事,因為所有的資訊都安全的放在一個筆記本中,而創意的萌發也有了肥沃的土壤——創意本身就是對資訊的重組,
基於這兩點,一個一元化的,活潑又有趣的筆記本值得大家擁有。
-
4 # 米小微書影
這幾年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很多平臺都在拿“書”做文章。書評、影評、拆書稿、講書稿、書單的大量需求,催生出很多簽約作家。比如羅振宇的“得到”APP,投中一篇講書稿就可換回6000元報酬,很多人心動而紛紛砸錢報各種寫作課,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然而,當大家報了名,交了錢,讀了課程,開始嘗試寫作的時候,常常會遭遇“寫不出來”的瓶頸。寫文章想要獲得受眾的認可,必須要有鮮明的觀點和使人信服的案例、論據來支撐,否則就會像一具沒有血肉的骨架而失之單薄。
能成為簽約作家的寫手們,都有一個“秘密武器”——素材庫,其中積累了大量有效的資訊,隨時供寫手們選取呼叫。再經過思考整合,資訊轉化成新知,帶給受眾更多的知識體驗。如果你寫不出來,十有八九,是你的積累不夠。
也許你坐在電腦前面對谷歌、百度,樂觀地想象自己擁有整片資訊大海。但若對資訊不加篩選來者不拒,被資訊浪潮吞沒的同時,仍會不知什麼才是自己的真正需要。《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解決方法:“只需一冊筆記本,任何人都能活用資訊”。也就是說,只要練就一招“如來神掌”就足以制敵,完全省卻在“藏經閣”中苦學不到頭的煩惱。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介紹了在日常生活中用筆記本蒐集資訊和整理資訊的方法。只需遵循三條極簡規則: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就可以自由玩轉筆記本,醞釀只屬於自己的創意。
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在日本號稱“筆記本作家”。他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其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規則一:一元化
所謂一元化,就是把你想記錄的一切資訊都納入這冊筆記本中。不管是工作企劃案,還是生活麻辣燙,不管是電影票根還是旅行票據,不管是日記還是明信片,不管是公家的事還是私人的事,所有你經歷的事情,只要你願意,都可以毫不猶豫放進你的筆記本中。
奧野宣之認為所有的紙質資訊都應該在當天貼進筆記本。他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每當想起什麼的時候,就會立刻寫下來,回家後再貼上到筆記本里。讀報紙雜誌如果發現了好的觀點,他也會剪下來回家貼上。這種做法並不陌生,比如李敖的讀書法號稱“大卸八塊”,一本書如果有他需要的資料就動手剪下來。書看完了,書也被“分屍”掉了。
規則二:時序化
所謂時序化,就是給筆記本中的所有內容新增6位日期。日期的格式很簡單,××年××月××日記錄就ok。奧野宣之使用過的筆記本,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189冊。這些筆記本除了作為資訊的載體,更是一個人的編年史。時間就像一條伏延千里的暗線,各種回憶散落一地。當你重讀筆記時,串起的更是一個人生活的軌跡思想的變遷。
規則三:索引化
所謂索引化,就是你從筆記本里找尋資訊的路徑。
手工記錄索引的做法是:在每本筆記本的切口處都用馬克筆寫上序號,比如185,就代表第185本筆記本。其次筆記本封面背後和的第一頁可以用來設定目錄。目錄可以寫成日期標籤+檢索標記+條目標題的形式,比如 030414 閱讀 思考何謂頭腦的優點。
建立索引資料庫是防止找不到資訊的進階方法。奧野宣之將重要的、獨特的、在網上不容易找到的資訊,組成由筆記本編號+日期標籤+檢索標記+條目標題關鍵字,輸入Excel表格或是Word文件,以便查詢。奧野宣之舉了一個例子:他在找《國家的圈套》的書評報道的剪報時,輸入“國家”關鍵字,電腦顯示記錄074 071219 書評 《國家的圈套》/佐藤優/日經新聞,如此,只需按圖索驥找到第74本筆記本就ok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這樣會不會有點亂呢?其實,那只是你覺得亂而已。當你開始在海量資訊中有意識的去閱讀、篩選、裁剪、貼上的時候,這些資訊就會因為你的關注而在腦海中加深印象,也就是俗稱的輸入。如果在貼上之餘再加上個人的思考,記錄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就是難得的輸出了。奧野宣之把筆記本中所有的資訊都圈點出了重點,在空白處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印度哲人葛印卡說過:“別人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不是你的真理。”同理,你搜集到的資訊也要經過自己的消化才能內化於心。
如何才能讓資訊真正為你所用呢?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就是有效促進寫作輸出的好方法。
先解釋一下,蔥鮪火鍋是以蔥段和金槍魚為食材的火鍋料理,因為這兩種食材交叉出現,和“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結構相同,才以此命名。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的具體做法是:
②標註好☆,寫下自己對外部資訊的主觀感想。
那些經過自己思考而得出的結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的知識,奧野宣之將之稱為記錄自己的聲音。
心理學派中有書寫療愈的分支,就是讓大家隨意寫出心中所想,釋放壓力感受情緒。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交感神經始終運作不易放鬆。很多人每天除了被動接受資訊,很少想過在資訊之上加入自己的思考,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不止用於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進行。每天養成書寫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對工作與生活的覆盤。很多人都知道,有自律才有開掛的人生,一元化筆記本的使用極其簡單,大大降低了人們對於“自律”的投入成本。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被很多人效法吧。
作家有時候就像廚師,想要下筆成文言之有物,就像做菜一樣。素材庫就是冰箱,做筆記就是準備食材,思考就是琢磨菜譜,寫文章就是煎炒烹炸,最後端出來的菜是否色香味俱全,全看廚師的水平。
別林斯基說:靈感是一種不是被人的意志,而是被與此無關的某種影響所喚起的靈魂的精力。一元化筆記中大量看似無關的素材積累,在無意中形成的聯結而產生的創意,正是造就了奧野宣之這位筆記本作家的原因。
奧野宣之在書的最後還推薦了一些得心應手的文具,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三菱、百樂筆等。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喜歡收集文具,其流暢的書寫感覺的確能讓人心生愉悅。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夠感覺到奧野宣之對文字的熱愛。
西蒙·斯涅克的黃金圈法則在營銷圈頗為流行,據說蘋果手機風靡世界就是喬布斯對這一法則踐行的結果。Why(理念,為什麼做)How(計劃,怎麼做)What(執行,做什麼)這三個疑問詞,能使你捫心自問做事的方向。想成為簽約作家?那就用這條法則來衡量一下,看看自己離目標還差多遠。奧野宣之說得好: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
欲成簽約作家,必得素材庫;欲得素材庫,必得資訊;欲得資訊,必得一元化筆記本。現代社會,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時代的口號。不是每一次投入都會有回報,但是不投入肯定沒有回報。李尚龍說: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同理,奧野宣之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白寫的筆記本,每一本都有用。
-
5 # 呢喃小築
現今社會可以說是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各種終端裝置、網站、APP層出不窮,每時每刻都在傳遞著大量資訊,簡直是井噴式湧入我們的視野。面對這麼多雜亂無章的資訊,大多數人都過目即忘,不僅對工作學習沒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把這些資訊整合成我們的“素材庫”,成為我們創意的源泉呢?
被稱為“筆記本作家”的奧野宣之,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專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經過多年實踐,獨創了一套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深受商務人士歡迎。他創作的作品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等,《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是他的成名作。
上寫作課時,老師常常會說:寫作要有主題、有重點,切忌記流水賬。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書中則告訴我們:將生活中的所有資訊都儲存在筆記本中,再透過重讀回顧、咀嚼發酵,從而獲得創意。這其實就是一種記流水賬的方法,但又並不是單純的流水賬,它遵循著一定的規則和方法。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詳細的介紹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元化筆記法”蒐集資訊和整理資訊的方法。“一元化筆記法”讓整理資訊變得非常簡單,筆記本成了自由發揮的領地,使用起來毫無壓力。只要遵循三條規則: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你便能自由玩轉筆記本,醞釀屬於你的獨特創意。我們就來看看奧野宣之是如何利用這些規則來玩轉筆記本的吧。
規則一:一元化
一元化,是三個規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把你想記錄的一切資訊都納入一冊筆記本中,不需要整理,也不需要分類,只管記錄。
你的筆記本就是一個超級大的玩具箱,你只管把你覺得有趣的玩具扔進去;你的筆記本更是一個無窮大的收納盒,你只管把你認為有意思的物品收納到裡面。這些有趣的的玩具和有意思的物品是指哪些呢?它們可以是工作中的創意,讀書的筆記摘要和讀後感想,從報紙和雜誌得來的剪報,工作和生活中的信件和明信片,收集到各種名片,出席會議或者參加培訓的記錄,打印出來的電子郵件和檔案,看電影的記錄,用完的票據和存根,甚至可以是拍攝的各種照片、廣告單張、各種宣傳冊、遊玩的門票、餐廳的筷子,腦子裡突然冒出的念頭和想法等等。總之,就是把你遇到的資訊全部蒐集起來。這就是流水賬的記錄法,能確保所有資訊都不被遺漏。
“一元化”雖然簡單,但因為要書寫和貼上的資訊量非常大,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具體操作起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為了更好的發揮筆記的功能,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總結了一些筆記製作的好方法,掌握這些方法將在記錄時效率倍增。
我把奧野宣之在書中總結的書寫竅門和貼上小技巧都列在了上面的思維導圖中,每一項都是很實用又行之有效的技巧,大家可以逐項借鑑參考並實踐,其中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尤其值得借鑑。
蔥是指蔥段,鮪指的是金槍魚。蔥鮪火鍋是一種以蔥段和金槍魚為食材的火鍋料理,“○”和“☆”交叉出現在筆記中,就像火鍋中的蔥段和金槍魚,奧野宣之形象的稱之為“蔥鮪火鍋式”筆記法。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的步驟如下:
②標上“☆”,寫出自己對這些資訊的感想和領悟;
“○”代表“客觀事實”,“☆”則代表主觀感想,它們相互補充、相互映襯,這種客觀和主觀相結合的筆記法,能讓資訊更具體、更清晰。
最普通的食材經過用心加工也能變成美味料理。“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如同做美食料理,它把從外部接收來的資訊,經過思考和整合,變成“自己的聲音”,從而把日常生活資訊轉變成創意的素材,這些素材不停的被生產出來,素材庫由此產生。
奧野宣之有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遇到有趣的就會立刻記下來。即便有時不方便使用筆記本,他也會利用觸手可得的紙張、名片夾裡的資訊卡,隨時隨地的記錄,再貼上在筆記本上。回形針和鋼筆也是他隨身必帶的工具。
奧野宣之建議:蒐集到的資料都儘量在當天納入筆記本中,如果有延誤,也把近期蒐集到的資料記錄在當天,不造成記錄時間的混亂。
規則二 時序化
時序化,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日期標籤按時間先後順序作筆記。
奧野宣之採用的是6位日期記錄法,即把時間分為年份、月份、日期三部分,每部分由兩位數字組成,組合起來6位日期。把每一天的記錄都按順序標上6位數字的日期,重讀和查閱筆記的時候一目瞭然,更為後面的筆記索引化打下了基礎。
生活筆記如果堅持下來,當然不可能只有一冊,為了方便查詢,每一冊筆記本也需要作標記。標記內容包含筆記本的序號和筆記本使用的起始時間段,序號用連貫的數字表示,起始時間仍然用6位日期法表示,例如﹝100﹞170530-170712。日積月累下來,一冊冊的筆記本就組成了一個長卷軸,每一頁都是這個長卷軸的一個資訊點,每個資訊點又以時間順序相連通。這個長卷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加長,不斷的豐富,“素材庫”也會變得越來越龐大,這是個長期而又有意思的過程。
規則三 索引化
筆記本越來越多,蒐集的資訊包羅永珍,為了能快速查閱筆記本的資訊,必須建立筆記本的“索引”。“索引”就是尋找資訊的線索,這些線索又可稱作“元資訊”,只要擁有了這些“元資訊”,就能輕而易舉的查閱到需要的資訊。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主要介紹了兩種筆記本資訊“索引化”的方法。“紙面索引”讓所有人可以毫不費力就找到數冊筆記本的資訊,而利用電腦的“數字索引”則讓熟練者更快捷。
先看看“紙面索引”的方法:
1、製作目錄。
每本書都會有目錄,這是常識。筆記本也可以這樣做。在使用筆記本前先標上頁碼,然後在筆記本的封面背後和第一頁設定目錄,瀏覽目錄就能找到需要的資訊。
2、設定標籤。
採用貼標籤或膠帶的方式來代替目錄。在筆記本的翻口位置貼上空白標籤,標示位置,在第一頁對應標籤的地方寫好分類,查詢時瀏覽第一頁的分類標記,翻開對應的標籤就是要找的資訊。
3、在切口塗色。
標籤容易脫落,最常用的筆記本可以用塗色來代替標籤。用不脫色的筆在本來標籤的位置塗上顏色,在首頁對應顏色的地方寫上分類,查詢起來一樣方便。
“紙面索引”簡單易操作,對近期的筆記本檢索資訊非常快捷。對於多年前使用的資訊,則可以使用藉助電腦的“數字索引”,即使是10年前的資訊也能很快找到,它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利用“關鍵字”來檢索。具體方法就是:使用Excel表格或Word文件製作檢索表,將筆記本上的資訊摘要逐條輸入表格或文件,這些資訊摘要包括筆記本編號、日期標籤、檢索標記、條目標題。需要尋找資料時,只要利用電腦的查詢/檢索功能輸入關鍵字,瞬間就到達關鍵字的位置,根據資訊摘要輕易就能在筆記本上找到目標資訊的位置。
建立一個完美的資料庫費時費力,並不是所有資訊都需要納入進來。這就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最具有參考價值的、檢索可能性較高的資訊建立索引。養成製作索引的習慣,日積月累就能擁有獨一無二的資料庫。
所有的蒐集和整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擁有自己的創意。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指出:創意並不是創造新事物,而是把已知的、原有的元素重新排列組合成一個新元素。“一元化筆記法”,實際上就是透過對資訊的蒐集、整理,經過咀嚼、發酵,再到消化吸收,最後生成創意的過程。重讀筆記,找到資訊間的關聯點,使用資訊卡、大張紙、影印機把資訊進行重組、移植和拼貼,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靈感就會自動產生。
人們常說,創意源於生活。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別人眼中無聊的話題,只要記錄下來,日後都有可能激發你的靈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作者如巧婦,創意如製作美食,創意所需的素材如同平常的食材,素材庫則如同品種豐富的菜市場。巧婦把信手掂來的普通食材製作成美食,創意者把素材庫的素材加工整理成別出心裁的點子,把看似毫無關係的資訊加工整理成一頓創意大餐。
奧野宣之堅信:“任何人都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筆記本”。他發明了很多實用的製作個性化筆記本的技巧, 包括紙袋、書皮、封面,以及記錄式插頁等,總共有12條之多,並且都有詳細的製作方法,值得借鑑。他在書的最後還推薦了覺得好用的各種文具,並一一列舉了它們的特點和使用方法。書寫流暢的筆、方便實用的剪刀和膠水,保持愉悅的使用體驗,使記錄筆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創意,而是缺少發現創意的眼睛。創意只屬於那些熱愛思考,熱愛生活,不斷從平凡生活中吸取養分的人。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把零碎的生活細節和感想以流水賬的形式結合起來,藉助各種實用小技巧,經過手工製作和感性思考,把資訊如同串珠一樣彙總成了一座知識寶庫。學生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資料庫,作家可以作為寫作源泉的素材庫,設計師可以作為新創意的靈感源。
-
6 # 筱禾醬
我是一個極其強調“有序”的人,於是強迫症一樣把各類筆記都做主題區分,用單獨的本子記錄:讀書筆記、影視筆記、孕產筆記、旅行筆記……當這些本子整整齊齊地在書架上排列,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成就感,因為“分類”這個概念本身聽起來就有特別“高效”的感覺!
但是,這種強迫分類慢慢也讓我發現了問題:
1. 腦子裡蹦出一個念頭,就要新開啟一個本子編成分類。最關鍵的是,很多念頭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並不會長久,新本子寫幾頁便擱置了。而且有些想法徘徊在兩種分類的邊緣,很難明確劃分到底歸屬於誰。
2. 隨著分類越來越多,歸整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甚至要給分類做目錄才行。
3. 分主題式的記錄,總想把最精華的部分展示出來,但一些突然冒出來的靈感和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落在紙面上。
(究竟是勺子還是叉子?——來自《WALLE》)
當資訊的收集和呼叫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說明這套系統本身是存在缺陷。但是對於解決辦法,我卻一直沒有想到更好的主意。在玩手帳的七年時間裡,我也一直不斷嘗試與實踐,但效果始終不加。
最近讀了一本書《如何有效整理資訊》,給了我一些啟發。這本書強調的是“一元化筆記”,也就是把所有的資訊按照時間順序通通記到一個本子上,不用分類,不需要整理。
我一直對於“一元化筆記”沒什麼好感,因為之前曾經嘗試過,覺得資訊實在太多,過於混亂,提取的時候著實不易。但看到作者是奧野宣之,想起之前曾經讀過他的幾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活用一輩子的讀書筆記術》、《A6全能筆記術》,感覺他的書中有很多自己使用筆記本的例項,從中也能獲得不少啟發。於是決定讀一讀這本《如何有效整理資訊》,看看他對於“一元化筆記”的想法。
資訊收集對於資訊的收集,《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提出的就是“一元化筆記法”。
什麼叫做“一元化”?就是多樣性向單一發展、發散向統一發展。說白了也就是隻用一種模式。與“一元化”相對應的便是“多元化”,需要從多個維度考量。當“一元化”逐步成熟之後,就會慢慢演變為“多元化”。
用筆記這件事情來說明這個概念。一元化筆記指的就是隻按照一種標準來記錄。《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的標準就是時間。也就是說,筆記的排列只考慮時間的先後,至於分類、深度程度、有用程度等方面先不加考慮。
而時間這個維度,除了做時間軸觀測管理之外,似乎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一種模式,看起來好像是壓根就沒有標準。這樣的情況下,讓筆記看起來似乎是無序的狀態,因為一天的筆記中會涉及到太多的內容——讀書、靈感、突然的小開心、看到了什麼資訊……
(讀書之後嘗試的一元化筆記)
嘗試了幾天的一元化記錄之後,我突然發現正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所以任何一點小情緒、所有腦中突然迸發的靈感都可以肆無忌憚地落實到本子上。這解決了我之前強迫分類時的一個痛點——那些小而美的想法終於有了一個棲息地!而且不用考慮和什麼有關聯,不用費腦筋琢磨怎樣開闢出單獨的板塊,只要隨心記錄就好。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在資訊收集的環節,最重要的並不是整合、有序,而是隨時隨地記錄當下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不論是資訊、情緒、念頭、圖畫,只要是觸動心絃的,通通儲存起來。這就像是電子郵箱裡的收件箱,不管是誰發來的、與哪個專案有關的資訊,都在收件箱裡。它的功能就是接收,不漏掉資訊,是最主要的目的。至於後續的分類儲存,是閱讀郵件內容之後需要做的,並不屬於“資訊收集”的範疇。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還提到,一元化的筆記模式還容易消除壓力,輕鬆愉悅地做記錄。
之前我開啟過一個靈感筆記本,裡面會標上日期和一些並不成熟的小念頭。剛開始覺得非常新鮮,但時間一長,每天開啟靈感本子都想寫點什麼上去,一旦想不出來什麼新靈感,總會覺得自己已經腦洞枯竭,心有不甘,於是就隨便寫點不痛不癢的內容,其實對自己的思考和成長都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是為了記錄而記錄了。
但嘗試了幾天的一元化筆記,發現這種“每天拼命想靈感”的壓力突然就消失了,想到的時候能夠及時記錄下來就是一件非常開心和愉悅的事情。當幫助自己的思想去掉很多標籤的時候,反而會激發大腦的活躍程度,這是很讓我驚喜的意外收穫。
資訊記錄前文提到,僅以時間的維度做記錄,看似是無序的。那麼,如何讓資訊在記錄的時候為之後的查閱提供一些便利呢?《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給出了一些記錄的小技巧,這裡想重點提到兩個比較實用的關鍵點:
1. 六位數字日期記錄法,即用【yy-mm-dd】的方式標註出這是哪一天寫下的筆記。比如【180401】就是2018年4月1日的筆記記錄。這種方法我個人也一直在使用,不僅僅是紙筆系統,在電子系統中也非常實用。
我會將每天、每週的總結都透過拍照的方式儲存在印象筆記當中。儲存的時候,標題最前面都是六位數字日期,這樣在之後做對照查詢的時候就非常容易。比如,我想查一下最近三年的2月25日我都做了什麼,這三年都有哪些進步,我只需要在搜尋欄敲入“0225”,那麼所有標題中包括0225的文件就都會被搜尋出來,不用費力往回翻找,大大節省了時間。
2. 用簡略符號來表示內容主題。比如書中的幾個例子:
R-閱讀
T-電視節目
M-電影
P-計劃
A-觀點、靈感
素-素材
在六位日期之後,緊跟著符號標識,等到翻閱整理的時候,就能夠很清楚地做出分辨,不用再細看下面的詳細內容。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並不倡導用多個顏色來做記錄,這一點對於我個人來說不太適用。雖然我對於文字的敏感度要高於圖畫,但我發現自己對於顏色的敏感度要更高。因此,我對於以上的符號也加了一些顏色,這樣更加一目瞭然,整理起來也更方便。
書籍中的內容,只是給我們一些啟發和借鑑。但具體運用到實踐當中,還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進行調整,這樣才能讓知識發揮最大的效用。
資訊整理之所以在呼叫資訊的時候覺得本子雜亂無章,是沒有很好地給本子做梳理和整合。之前做一元化筆記的時候也曾嘗試過做一些目錄和標貼,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想找的資訊依舊無法快速定位。而關於這一點,書中也給出瞭解決方法。
(來自《如何有效整理資訊》)
透過目錄、標籤和塗色的方法,可以將原本看似無序的內容加以區分,在查詢的時候更有針對性。我在應用的過程中,將標籤都轉化為目錄的形式,除了按照日期排列的目錄之外,又根據自己常用的需求設定了書影、靈感、素材、生活小技巧分目錄。每天的記錄完成之後,都會在分目錄中新增相應的資訊,這樣任務既不繁重,也讓筆記更加有序。
除了一元化的筆記之外,有一些內容確實仍需要系統化整理和保管。比如讀書筆記,因為涉及到很多摘抄作為日後的素材庫,也涉及到書評輸出的思路捋順,因此我還是會單獨拿出一個本子來記錄。但因為看書時所有細碎的想法靈感及書籍資訊都已經歸入了一元化筆記中,因此再做系統筆記是非常容易且簡單的事情,不用再糾結哪些是精髓,所需要做的只是梳理腦中的整體構思與邏輯。
關於是做主題式筆記還是一元化筆記,都要根據自己的需求而定。但透過閱讀《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並實踐了一段時間,發現一元化筆記是主題式筆記的基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想要做好筆記,建議從一元化筆記入手。
-
7 # 花花大宇宙
畢業這幾年來,一直都有讀書的習慣,也有讀書記筆記的習慣,但是每一次記筆記的時候,都是在書上面,記的不僅僅是一種發散性思考,還有原書裡面覺得特別經典的內容。
不過隨著書讀的越來越多,記的筆記也越來越多,伴隨著讀書的常見弊端就出現了,那就是——讀了記不住,做的筆記也不知道在哪兒了,是哪本書裡面?甚至是讀了這本書的內容,卻記錯在另一本書裡面,有時候想寫篇文章卻也找不到原來覺得很有趣的又可以使用的故事素材。
經常聽人家說,怎樣做筆記?怎樣讀書?其實自己也讀了很多關於讀書,關於記筆記方面的書籍。不過就那些書籍來說,無論是讀還是記,幾乎每一本書裡面都有涉及,但真正實施的時候,卻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已經讀的時候那種內容所記錄的!
在遇到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之前,我其實也讀過這本書的姐妹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對於所謂的一元化記筆記的方法,當初也有所了涉及和了解。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去嘗試著去做,總覺得,不可靠,實施起來有點不切實際,怎麼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用一本筆記來記錄!
你可以想象一下,某天你的老闆他他路過你的座位,看見你的筆記本,隨手翻了兩下卻發現裡面的內容與實際工作無關,結果可想而知!不過直到真正意義上去讀完這本明教如何有效整理資訊的書,才發現一元化記錄筆記方法,真的是有必要了,讀書博聞廣記,而不僅僅是依靠腦子還有筆頭。
關於讀書記筆記,我們都知道讀書記筆記不僅僅是為了複習已經模糊的內容和書本中曾經所有的線索;還有作用其實是為了激發寫作的靈感,以及發散閱讀後思路。我們一直都以為,閱讀才是,輸出的第一步,但是實際記筆記才是完成資訊輸出的第一步!
本書中所寫的關於記筆記蒐集整理資訊,主要是透過三個原則教我們的。
1.一元化
什麼是一元化?就是不分類別,盡情記錄,將你想要記錄的一切資訊都納入這一冊筆記本中。
2.時序化
新增日期標籤,按照時間順序來記錄,換句話說,就是從頭開始按順序使用筆記本。
這裡要簡單介紹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6位日期記錄法,年份後兩位+月份兩位+日期兩位,合計為6位數字。如:【180108】=2018年1月8日。
3.索引化
所謂索引,並不是資訊本身,而是尋找資訊的線索。如果我們在尋找某一條資訊的時候,有了“XX筆記在第1冊的6位數字標籤"130227"這一頁”的話,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素材或者零星印象將越來越清晰。
我們可以在每一冊筆記結束後,為該冊筆記做一份手寫目錄,將重要的資訊編輯到首頁裡,手寫的過程也是鞏固和加深記憶的過程,在日後尋找過程中翻閱目錄即可。
另外還透過這三個原則方法記筆記,來促使我們在生活中及工作中的進步。
讓自己工作充滿創意,讓自己想法變成成果,讓自己富有靈感,做到加速思考進什麼線索。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會整理和蒐集資訊到底有多麼重要?看知識付費興起並加速爆發就知道!
另外這種記筆記的方法還有助於創意的孕育產生!因為混合在一起的各種資訊,會刺激人們進行拓展思考促進靈感的產生。
你在思考創意的時候,請先記住這樣一個前提:“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這是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James Webb Young)撰寫的《創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書中的名句。
這點學者、思想家胡適也曾在他的怎樣讀書一文中有過相似的觀點,那就是博讀,博讀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廣為寬大的學習知識,弄懂知識,也是為了發散思維,從多方面觸發解決問題的腦力!
還有就是關於達爾文的小故事:達爾文研究生物演進的狀態的時候,費了三十多年光陰,積了許多材料,但是總想不出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偶然讀那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便大悟起來,瞭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
當然記筆記本書作者奧野宣之還提出了其他的一些看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如第三章的用羅馬字母來略記,將常記的內容符號化,在書背脊和切口處寫序號等等方法,這裡就不一一書寫了。
說道這裡我在本文中在小提一下關於書中一直推崇倡導的一元化筆記的三個有點:
1.簡潔而簡單,不會造成混亂
關於這點,很多人可能會有些疑惑,什麼都記在一個本子,怎麼可能不會亂,其實真的不會,只要你嚴格遵守以上的三個原則就不會。
2.可以無壓力的持續使用
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這種一元化的記筆記他不會造成我們大量機械的記筆記,也不會有堆積資訊的負擔。
3.自由度高,能隨意調整。
安卓機的工作節奏和環境,自己自由調整,想怎麼用就怎麼做!
-
8 # 越兮讀書
現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我們的眼球,如同毛線團,有用無用的混在一起,無法分辨。那麼,如何才能快速分辨並蒐集有效資訊,良好利用資訊,以達到資訊為我所用的目的呢?為您推薦一本書:《如何有效整理資訊》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主要寫了如何使用筆記本來記錄資訊,這樣記錄的好處,以及如何透過靈活運用筆記本。
奧野宣之首先提出使用紙質筆記本並將筆記本“一元化”這樣一個概念。所謂的“筆記本一元化”是指把所有的內容不必分門別類而是全部記入一個筆記本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所有的資訊都在一個本子裡,不用再費盡心思想去往哪個本子或軟體上查詢他們。這樣不僅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目標感也更強,需要任何資訊時只需要透過筆記本查詢就可以了。
現代社會,手機可以下載各種APP軟體,各種寫日記軟體、記賬軟體等等,在不同的軟體裡分門別類,似乎一切都很有條理。但寫過的文字,記下的心情,以及收藏的文章,點了一個收藏後,就永遠躺在了資料夾裡,很難想到去看。我們不是沒有資訊,更不是沒有蒐集資訊,我們缺少的,是如何蒐集以及利用資訊的方法。
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手寫筆記本,並進行一元化的建構。那麼該如何製作一本“一元化”的筆記本,讓它最有效的為我們提供資訊呢?
很簡單,奧野宣之提出,將任何內容都記入一本筆記本中。在這期間,只需要注意兩個小細節就行了:
第一,按時間從前往後依次記錄。
第二,無論是工作還是私事,統統都可以往上寫,不用考慮分門別類。
說完了記錄的方法,奧野宣之提到了運用筆記的方法。
在這個時代,快速汲取知識是成為一種必備的技能。為思才寫的模式必須轉化成為寫而思,只有透過不斷輸出自己的思想,才能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讓自己得到不斷的提升。
奧野宣之為為寫而思提供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蔥鮪火鍋筆記法。
蔥鮪火鍋原是日本一種火鍋的名稱,它的原料只有兩種:金槍魚和蔥。蔥在這種火鍋裡,不是配料,而是原料食材。蔥鮪火鍋筆記法就是借鑑這一理念:利用摘錄原文和所思所想兩種原料重新建構筆記本。
在記錄筆記時,一行記錄文字,下一行寫自我感想文字,二者互動進行,兩種原料不斷重複,在筆記本中處處留下自己的聲音,為了寫出自己的思想而閱讀、摘錄,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採訪”,它真實而銳利,直面自己的內心。而內心在記錄中不斷的思索和自省,人也就能得到不斷的提升、超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元化筆記法這樣一種形式簡單,內容豐富的記錄方法會為我們節省時間,創造源源不斷的靈感,讓資訊為我所用。除此之外,我們更要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目光構建世界,構建未來。
-
9 # 茱小豬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本筆記本助你找到資訊管理的竅門!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說,思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我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時,我就已存在了。思想的力量是無從大的。首先思想區別於人類與動物的高低級別,其次,思想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沒有思想,那就不能稱之為人,至少不是一個正常的人。
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每天被各種碎片資訊充斥著大腦,吃飯睡覺、學習工作,每天都會思考很多事情。然而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接收的資訊,在我們的大腦裡停留的時間並不長。而我們的思想多數情況下都是雁過無痕,並沒有帶給我們真正的價值和意義。甚至有時候你想過的事情在腦海裡也只是一團模糊的東西,你並不能清晰地看見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做設計或者寫作的人,也許更有感觸,因為很多時候長時間的思考並不能帶來好的構思。
奧野宣之,暢銷書作者,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也是網路與雜誌專欄的撰稿人,不止如此,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奧野宣之的成名之作《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直接在日本引發了“筆記風潮”。而這本《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可謂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姐妹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主要是介紹了讀書筆記的方法。而這個《如何有效管理資訊》主要介紹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筆記本蒐集和整理資訊的方法。一元化筆記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小竅門,是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只要遵循一元化、時序化、檢索化三大原則,便可創造屬於自己的“編年史”。
一、一元化筆記法是什麼?
所謂一元化就是想到什麼記錄什麼,而且不用分門別類,一本筆記本記錄你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任何知識或者想法。然而這樣什麼都往裡丟的一本筆記本,那不是看起來很雜亂無章嗎?以後要想回頭找到筆記本上的記錄,那不是難以找得出來?其實不然,一元化筆記法既簡潔便利又毫無壓力,是自由度比較高的筆記使用方法。只需遵循以下三大原則,一元化筆記法根本不存在雜亂無章和找不到記錄的情況。
第一,一元化:所有你想記錄的資訊全部記錄在一個筆記本上。
試想一下,如果你準備了幾個筆記本,分門別類記錄不同的東西。比如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工作上的事情,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學習心得、另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日常靈感和創意,那麼你每天都得隨身攜帶三個本子,或者你可以不帶本子,可以隨時記錄在手機上,或者便籤上,回家後再重新記錄在相應的本子裡,這本身就是一個麻煩,能不能堅持下去就是一個問題。另外,有沒有可能你想到一個點子,卻想半天卻不知道該劃到哪一個本子裡?肯定有這種可能。這樣一來,你不止在這個事情上過於耗費時間,更影響記錄筆記的心情。
所以,想要使用筆記本收集和整理資訊,什麼都甭想,準備一個本子,有什麼都往裡丟。想象那是一個箱子,就像丟東西一樣,當你腦子裡有東西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全部往裡丟了再說。
第二,時序化:按照時間順序書寫,在每一天資訊前面寫上日期,比如2018年5月20日就寫為20180520。
這個很容易理解,做一條記錄之前或者之後,寫下日期。這是為了方便日後的檢索。其實現在很多人做記錄都會有寫日期的習慣,這個無需贅述。
第三,索引化:所謂索引就是尋找資訊的線索。
奧野宣之給出的第一個建議是在每一冊筆記結束後,為該冊筆記寫一份目錄,將重要的資訊編輯在首頁裡,同時在切口處本冊筆記開始時間到結束時間。寫目錄的過程也是加深記憶的過程,目錄和時間都在日後尋找過程中提供方便。
第二個建議便是在電腦上建立資料庫。參考作者的索引資料是根據筆記本編號+日期+檢索標記+條目標題組成。比如“001 030410 採訪松下幸之助紀念館”。“001”表示編號第一個筆記本,“030410”是日期,“採訪松下幸之助紀念館”是條目,日期與條目也是檢索標記。
另外奧野宣之還提供了一些資訊檢索的小技巧:比如可以用貼上標籤的方式代替目錄,在貼標籤處寫好分類。也可以在切口處塗上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
二、大雜燴筆記本是如何生產創意的?
用筆記本來增強自己存在感是奧野宣之的第一想法,然而用筆記本來使知識再生產,創造源源不斷的創意才是奧野宣之的重點。然而奧野宣之所獨創的資訊管理術——一元化筆記本是一個龐大的大雜燴,他是如何把收集到的雜亂的資訊進行重組,從而孕育出新的知識的?我們可以從他分享的以下五個步驟窺見一斑:
步驟1:收集——收集的資訊應該是你感興趣並且樂意去重讀的、能夠給你帶來感觸的資訊。
步驟2:咀嚼——咀嚼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在整理筆記的時候,如果筆記不能再拿出來重讀、回想,而是束之高閣,那麼你永遠無法將收集到的資訊重組,使新的知識產生。
步驟3:發酵——當知識在溫故知新的過程中,它首先會醞釀併發酵在潛意識層面,期待有一日噴薄而出。
步驟4:頓悟——所有的靈感其實都是潛意識思考帶來的頓悟,這是有過程的,並不是真的靈感突如其來,只是看起來突如其來而已。
步驟5:具體化——具體化就是講創意化為成果的時候,將腦海裡的想法付諸行動,轉化成果。
自古以來,創意就不是“無中生有”和“憑空想象”,如果你留心觀察就知道,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在既有事物的基礎上,重新被改造出來的。
把筆記本的記錄變得有趣又有用,這並不容易。然而在《如何有效管理資訊》一書中,除了上面幾點筆記本的技巧,作者奧野宣之還分享了很多整理資訊的小竅門,你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過,大資料時代,傳統筆記本很多時候真的讓人沒有時間和經歷去管理。傳統筆記本關鍵是勝在手寫的過程會加深記憶,並且可以像書本一樣隨時翻閱和咀嚼,同時對已有的資訊進行反思,這才是整理資訊最有效的途徑。而這一點恰恰是電子筆記本難以做到的。
傳統筆記本也許更適合喜歡記手帳的人使用。不過一個筆記本,既可以記錄生活的點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聲音,又可以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在未來變成一個更加喜歡的自己,何樂而不為?
-
10 # 一旦行動步步精進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看到一篇好文,便馬上收藏了,卻再也沒看過; 準備了好幾個筆記本,想分門別類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但只堅持了幾天就因為太累太麻煩而把筆記本扔到了角落裡; 平時在看文章的時候,總感覺作者寫的東西你好像差不多也都知道,但如果要你自己寫出來的話,大腦卻像漿糊一樣,根本無從下筆。
我們好像總是這樣,總是在需要用到素材的時候,才發現以前沒有足夠多的積累;而當我們想著多積累一些素材的時候,卻發現每天要面對的是浩如煙海的資訊,壓根不知道該從何入手;即使我們蒐集了一些素材,好像也不知道該怎麼去使用它們,想破了頭,也沒有得到靈感。
對於這些問題,日本筆記專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書中都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為我們介紹了一種名叫“一元化筆記法”的素材收集方法,作者從他自身實踐入手,詳細講解了如何透過一元化筆記法有效整理日常生活中的資訊和思考,以及如何活用我們收集到的資訊,激發靈感和創意的火花,從而更好地進行知識生產活動。
01,一元化筆記法的三個規則和優點所謂一元化筆記法,指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想記錄的所有資訊,都只需要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在一個筆記本里即可,不用分類,只管盡情記錄。
一元化筆記法有三個規則: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
一元化:
一元化是最重要的一個規則,也就是用一個筆記本記錄所有資訊和素材,無論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中的,無論是看過的書和電影,還是旅遊日記,或者是所見所聞,生活瑣事,都不做分類的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里面。
乍一聽,你可能會覺得全都記錄在一起會不會太亂太簡單了,你會擔心是不是真的有用、查詢起來是否方便。放心,這些問題作者在書中都為我們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而且一元化筆記法所具備的優點,遠遠大於分類整理。
雖然分類整理資訊確實更美觀,但這可能就會導致你把時間花在分類上面,而忽視了資訊本身,以致於本末倒置了。比如,你可能經常會苦惱出門到底帶幾個筆記本、這個資訊要不要記錄、記錄在哪個筆記本里面這些問題,我們都知道,靈感都是稍縱即逝的,要是因為這些問題,而讓靈感溜走,就太浪費了。
而使用一元化筆記法記錄資訊,這些問題統統都不用擔心了,無論何時何地,都只需要一個筆記本,想到什麼了就直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這樣所花費的時間會更短,記錄起來也會更輕鬆,沒有心理壓力,對於堅持記筆記有很大的好處。
而且就像所有玩具都裝在一個箱子裡,不管怎樣玩具都會在箱子裡一樣,用一個筆記本記錄所有資訊,我們就不用擔心在需要用到的時候不知道去哪找了。
還有就是混雜在一起的各種資訊,反而會刺激人們進行思考,從而促進靈感的產生。因為分類筆記雖然看起來記錄了類似的資訊,但是隻會讓你加深業務知識,無法激發新創意。而筆記大雜燴可以讓你跳出專業框架,融會貫通地思考。
時序化:
時序化,就是從頭開始按照順序依次使用筆記本,在記錄資訊的時候新增日期,日期可以統一按照六位數記錄,比如今天就記錄為180630。
時序化記錄就解決了查詢不方便的問題,只要在筆記本中按照時間順序搜尋,就一定能找到記錄過的資訊。而且這樣按照時間記錄資訊,每一頁都記錄了自己的過往,自己的體驗和思考,這樣筆記本就像個時光卷軸一樣,變成了我們曾度過的那段時光。
我們可以按照時間重讀自己的過去,回想某一個時間點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如此,哪怕結果不如意,至少我們還能看著筆記本想起自己曾經的努力和奮鬥,成為我們內心的精神支柱。
索引化:
索引化,就是在筆記本中記錄資訊的時候,留下方便查詢資訊的線索。比如你在其他書籍中看到了很想記錄的一段話,但這段話又很長,你就可以在筆記本中只寫下某某書、多少頁和幾個關鍵詞就可以了。
而對於筆記本中那些重要的、可能會經常查詢的資訊,我們就可以像書籍一樣,製作一個目錄,頁碼就可以用六位數日期代替。
每用完一個筆記本後,都編號,再將目錄整理到電腦裡面,做一個表格,需要用到的時候直接用關鍵詞檢索就可以找出相關資訊在筆記中的哪個位置了。
為了方便,並不是所有資訊都需要做成資料,只需要把最後參考價值,日後查詢可能性較大的資訊製作就行了。比如你曾經認真想過的事情,你的讀書筆記,旅遊記錄,好的書評,對你有啟發的東西等。
02,高效使用一元化筆記法的竅門一元化筆記法的三條規則是從宏觀上面構建筆記體系,除此之外,作者還介紹了他在十餘年的筆記實踐中所總結的高效記筆記的小竅門,從微觀上幫助我們更快更輕鬆的記錄,更高效的重讀,也更能堅持把筆記記下去。
首字母略記法:將筆記中的人名、地名以及其他高頻詞語用首字母進行略記,可以用漢語拼音首字母,比如BJ(北京);也可以用詞語所對應英語的首字母,比如R(閱讀)、M(電影)等等,只要自己知道是什麼意思就行。
蔥鮪火鍋式:這個方法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完整介紹過,指的是先記錄一段客觀資訊,然後再在這段資訊下面寫上自己產生的感想,兩段資訊需要用兩個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比如用○標記客觀資訊,用☆標記主觀感想。客觀和主觀結合起來記錄,能讓資訊更加清晰明瞭。最重要的是,記錄下自己的聲音,才能更好的為知識生產服務。
寫上標題:為記錄的資訊寫一個標題,並不是說所有資訊都要寫標題,而是把可能會經常翻閱的資訊寫個標題,如果實在不知道寫什麼的話,可以先空著。
寫一行空一行:方便重讀時補充資訊或者寫感想。
超黃金地段使用法:作者把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稱為超黃金地段,用來寫上或者貼上會讓自己心情愉悅的東西,比如好看的照片,收到的感謝信,珍藏品等等,以改善心情,而筆記則直接從第二頁開始記錄。
幫助記憶的標記:對於筆記中比較重要的資訊,可以做上記號,幫助記憶,比如畫上劃波浪線,直線,用記號筆等等。
活用剪報、腰封:在報紙上面看到想記錄下來的資訊,可以直接剪下來貼在筆記中中;書籍的腰封也是同樣的道理,剪成適當大小貼在筆記本里面;如果有時候忘了帶筆記本,就把想寫的內容寫在卡片上面,再貼在筆記本里;還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記憶的紀念品,比如購物時的小票、電影票、車票,甚至一張傳單等等,只要能夠引起了你的聯想,都可以成為筆記本里的記憶線索。
03,活用素材,將筆記變成創意的技巧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那麼如何把素材變成創意呢?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出了生成創意的五個具體步驟:收集——咀嚼——發酵——頓悟——具體化。
收集: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意也是同樣的道理。記筆記就是收集、積累素材的過程,是輸出創意的第一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記筆記就無法產生創意。
利用筆記本,可以隨時隨地記錄你想記錄的資訊,哪怕我們記錄的內容在當時沒有實際意義,但一邊收集資訊,一邊深入思考,將這個習慣保持下去,一定能得到一些我們沒有過的念頭和想法。
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很多時候,你寫著寫著,可能就有了想寫的。比如作者在書中說他自己曾在報紙上看到美軍不停派駐軍隊到沖繩,第一想法是覺得這樣真是太不像話了,但他轉念一想,網上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於是他便繼續寫道:為什麼日本政府對此事熟視無睹?造成這一切的歷史根源又是怎樣的?
咀嚼:
咀嚼素材,作者提出的是無目的重讀,也就是像隨手翻閱雜誌一樣閱讀筆記。只不過重讀筆記的時候,應該按照時間順序從前向後看,因為從時間久遠遠的資訊開始讀,往往能有意外發現。
重讀筆記,我們是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我們可能會產生當時沒有的想法,所以不能僵化的接受曾寫過的內容,而是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同一個事情,還要主動地對同一主題的內容進行對比閱讀,這樣就可以從中發現新的線索和視角,讓創意的組合具有更多可能性。
發酵:
將收集好的素材咀嚼過後,便是對現有資訊進行重組,對此,奧野宣之提出了三種方法:卡片重組資訊、移植資訊、影印拼貼。
卡片重組:重讀筆記時,將筆記中與你正在思考的問題有關的資訊整理出來,逐條寫在卡片上,一張卡片上寫個幾十字就夠了,再將寫好的卡片在桌子上鋪開,進行仔細推敲。卡片擺放的位置還可以按照不同的話題進行調整,這些與主題相關的資訊都會映入眼簾,我們就可以發現我們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出人意料的組合。
移植資訊:將筆記中的相關資訊移植到A4紙上,賦予其新的內涵。確定主題與問題後,在A4紙上擬定一個精簡的標題,然後一邊回顧筆記,一邊逐條抽選出與他們相關的資訊寫到A4紙上,寫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想法,也要記錄下來。如此便可將資訊盡收眼底,這也是發現各個素材的關聯性和獲得新視角的重要環節。這種方法也可以用思維導圖進行。
影印貼上:與移植法相比,影印貼上更省力,一般可以在你還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時,把筆記中的相關內容影印下來,貼上到大號紙上,一邊動手,一邊思考,思考中把多餘的資訊剪掉。
從頓悟到成果的具體化:
最後兩個步驟:頓悟和成果的具體化。當你把前面三個步驟認真完成後,即使不能馬上產生靈感,你所思考的東西也會存在於你的潛意識裡繼續發酵,可能就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突然頓悟了,類似靈光一閃的感覺。
就像有時候,我們想了很久沒想清楚的事情,卻在吃飯、睡覺、洗澡或者跑步的時候,突然明白了,就是這種感覺。頓悟之後,就需要將想法和創意給落實、付諸實踐了。
筆記不只是學習、閱讀和積累素材時的專用工具,筆記更像另一個自己,用來記錄我們的生活和過往,留住我們的想法和思考,就如同一本寫給自己的編年史。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介紹的一元化筆記法雖然簡單,但卻很實用。不管我們是希望記錄生活,還是希望有所思考,或者希望激發寫作與創意方面的靈感,相信看完這本書都能讓我們有很大的收穫。
一冊小小的筆記本,便能讓我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找回獨立思考的韻味,向自己的思想致敬。
-
11 # 傳越時空
(一) 從人群中獲取資訊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資訊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吸引著資訊,也在傳播著資訊。尤其是與你選擇專案有關的消費者,同行業從業人員,及相關企業的營銷人員,往往能夠提供大量的、直接的寶貴資訊。
你的熟人、親戚、朋友、老同學、老部下、老戰友、老同事、童年的夥伴,現在的鄰居、從前的客戶、一個俱樂部的成員等等都是你的資訊源。
(二) 從現代傳媒獲取資訊
計算機網路等媒體,攜帶的資訊量大、面廣、資訊新。現代傳媒和資訊工具十分發達,讓人應接不暇,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統計報表,很多有價值的資訊,可能是在你不在意的時候發現的,做個有心人,你會從現代傳媒和資訊工具中發現許多有價值的資訊。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武漢市衛生局一職工,在瀏覽衛生與健康小報時,無意中讀到一則訊息:湖北荊門一老中醫,潛心研究數十年,終於研製成一種中草藥配方,對一直沒有特效藥的幽門桿菌有奇效。他讀到這一訊息後,立即聯想到,患胃病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不將這種藥生產出來投放市場呢?他拉了三個志同道合的人立即奔赴開門,將老中醫的藥方買下,又湊了幾千元錢,辭職南下到珠海辦廠。幾年後他們的產品“麗珠得樂”家喻戶曉,暢銷全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會從現有傳媒中獲取大量有價值的資訊。
現代計算機網路化發展。使你不僅可以從計算機網路上了解到全世界的資訊,還可以在網上談判,籤合同,交易。重視使用網路技術,學會從計算機網路中獲取資訊,是對現代商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如果可能的話,你可以訂幾份與你開展的業務有關的報刊、雜誌,建立幾條固定的資訊渠道。比如搞營銷的,可以訂《市場報》、《經濟資訊報》;搞外貿的可以定《國際商報》、《外經貿資訊》等;搞裁剪的可以訂《服裝與裁剪》雜誌;搞股票的要訂有關證券報刊雜誌,搞裝修的不妨訂《傢俱與生活》、《現代裝修》等雜誌,搞食品的可以訂《食品衛生》雜誌,等等,有針對性地獲取傳媒資訊,不僅能為你提供商務資訊,而且會為你不斷提供各類專業知識,行業發展動態,使你開闊眼界。
(三) 從官方或官方服務機構獲取資訊
地方政府或政府服務機構是資訊的重要來源。如工商、稅務、統計、物價、經濟計劃部門、消費者協會、新聞機構等部門,這些部門處於社會經濟生活的關鍵地位,資訊來源更具權威性。獲得這些政府機關的資訊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從它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告或公開發布的訊息獲得;二是從它的資訊服務中心能及有關定期或不定期編印的資訊資源查詢獲得;三門是有針對性地走訪和諮詢獲得。
政府的一項政策出臺或一些政府行為的實施將會對你的業務產生很大影響。政府支援或鼓勵要辦的事情,你仔細研究評估後,應儘快去辦。比如,在北方有一個城市,市民普遍反映吃早飯難,市政府號召國家、集體、個人一起辦,解決市民吃早點難的問題,動作快的生意人立即行動,有一個體飯店老闆馬上添置了幾輛食品車,辦起了流動早點車,方便了市民,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並被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他借勢發揮,為一些單位職工早午用餐和外來旅遊人員提供快餐,一年下來,流動快餐車的收入,遠遠高於他辦飯店的收入。現在,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印有特色標誌的快餐車,穿梭於大街小巷。
同時,還要特別注意政府的一些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以使你早有準備,規範經營行為。如物價大檢查、食品衛生大檢查、文化音像市場大檢查,技術監督和工商部門的打假行為等,雖然這些都是一些政府經常性的行為,但每次採取行動前,政府都會透過不同渠道釋出資訊,如某個領導人講話,某次會議報道,某次新聞專訪等,如果你不注意這方面的資訊,沒有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檢查很被動,或者會有不應有的損失。不能只埋頭做生意,也應關心國家大事,至少是關心你所在城市與社群的政府行為,重視這方面的資訊來源,將使你的生意平安順利。
(四) 從圖書館、書店、專利情報所、檔案館、郵電局獲取資訊
從圖書館和書店你可以借到和買到有關資訊資料,如行業法規、政策、專業知識和經營策略、企業名錄、行業分類、概況、發展趨勢、前景預測及各類統計資料。
從專利局、情報所、檔案館可以查到你所需求的技術資料、企業資料、國內外各類機構、科研單位資料、最新科技成果等有用資訊。
從郵電局你可以買到完整的電話號碼簿。幾萬甚至幾十萬個電話號碼的使用者都是你的潛在顧客。如果你有辦法,你還可以獲得手機號碼資料,這些手機持有者是你從事高檔消費業務,和發展消費會員的潛在顧客。
(五) 從各類商會、行業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等民間商業和群眾團體獲得資訊
無論你是否參加各類商會、協會和群眾團體,這些機構都會有償或無償地為你提供商業資訊,比如香港貿發局及其駐各地辦事處,公告歡迎客戶查詢它的資訊,這些資訊包括香港企業名錄和世界各國企業名錄,世界各地舉辦的各類展覽會,交易會的資料。各類商會也會向你提供所屬行業名錄和一些活動資料。當然,你最好加入一些商會或協會,或某種有用的資訊網路,你將獲得穩定的、固定的資訊來源。
(六) 從各類交易會、展覽會、商場及批發零售交易市場、集貿市場直接獲得資訊。
每一個地區和城市,或者行業都會定期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商品展覽會、交易會、洽談會。會議期間,參展單位眾多,商賈雲集,置身其中你會發現無數商機。很多特約經銷、專營、代購、代銷業務都是在交易會期間,接觸並達成共識的。因為參展單位參展時間有限,會期過後,要長期開拓市場,必須與當地經營企業合作,利用當地企業優勢和渠道拓展其商品市場,必須與當地經營企業合作,利用當地企業優勢和渠道拓展其商品市場。透過交易會,你會獲得大量有用的產品資訊、技術資訊、價格資訊和客戶資料。這是非常難得的獲取資訊的渠道和機會。
你還可以到各類商場,批發零售市場和集貿市場觀察瞭解、詢問,直接獲得有關商品種類、質量、開關、產地、價格等情況,瞭解到哪些商品熱銷,哪些商品滯銷,顧客的購買動機和購買行為。比如有一精明的生意人,他在逛商場時發現外地的某種熱水器和浴缸暢銷,便立即打出了某種熱水器和浴缸的專業維修服務招牌,並主動與生產廠家聯絡,以其良好的服務和誠意,贏得生產廠家的信任,不僅同意特約維修,而且也同意其經銷廠家的產品和配件。
你也可以以一個打工者或顧客身份經常光顧你的競爭對手的店鋪,瞭解他經銷或服務的特色、商品價格質量。從而獲得一手資訊。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們生活在資訊過剩的時代,怎麼才能在眾多紛雜的資訊中整理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我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書中找到了答案。作為擁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媒體人,奧野宣之秉持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將行行色色的日常資訊與資訊引發的思考視為珍寶,總結出了一套將其完整有效記錄下來的方法。
如何才能有效的整理資訊?蒐集了很多資訊卻不知道怎麼使用?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書中從以下三個方面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
第一部分:如何積累素材
1、一冊筆記本建構的知識生產體系 作者在這本書最開始的一部分,在整體介紹“一元化筆記法”的基礎上,先向大家大致講解它的基本構成和起效方式。在此,我們事先將活用筆記本知識的基本流程具體化,從實際的資訊蒐集到知識生產的活動就會變得更加流暢了。將所有資訊儲存在筆記本中,首先從在新的筆記本中寫或者貼上寫什麼開始,這些資訊包括:想法、新聞報道、分發的資料、讀書筆記等等。
如圖:
2、素材庫的產生:一冊筆記本的彙總效應 只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處理的資訊,任何內容都可以納入筆記本中。具體要納入哪些資訊呢?作者在書中介紹了自己納入筆記本中的一些內容:工作日誌和日記、碰頭會和採訪內容的記錄、研討會的大綱和關於其內容的筆記、工作中使用的資料的剪報、報紙和雜誌的剪報等等12種小素材。只需將這些內容按時間順序,即根據日期排列起來,不需要為其分類,彙總記入一冊筆記本中就可以了。
3、找到記錄和查閱的竅門 當你不再對資訊進行分類,將其納入一冊筆記本後,無論是記錄還是查閱都會變得方便快捷。讓我們具體地來說明一下:把不能忘記帶的東西,記在你正在使用中的筆記本里;把你感興趣的文章記在剛剛寫下的其他筆記的後面。只使用一冊筆記本的好處不僅是方便,不管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記在這裡,任何資訊都可以集結於一冊,只需要攜帶一冊筆記本即可。
4、一元化筆記法的三條規則 為了讓使用筆記本的知識生產方法持續、高效地發揮作用,我們需要遵守哪些要求呢?作者在書中介紹了三條規則,只要遵守以下三條規則,就能解決一直以來讓我們傷腦筋的知識身材活動中的問題。
規則一:一元化,不分類別,把你想記錄的一切資訊都納入這冊筆記本中,這樣能確保資訊不遺失。
規則二:時序化,新增日期標籤,按時間順序記錄。換言之,就是從頭開始按順序使用筆記本。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6位日期記錄法,即:時間記錄為年份後兩位+月份兩位+日期兩位,合計6位數字。如【188】130513-130610.
規則三:索引化,將收錄的資訊索引化後提取。所謂“索引”,並不是資訊本身,而是尋找資訊的線索。只要抓住線索,就能找到絕大多數被納入筆記本的資訊。
如圖:
第二部分:高效率整理資訊的方法
1、高效率記錄資訊的書寫和貼上法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12種書寫的小竅門:寫清文章的輪廓,用羅馬字首字母來略寫,將常記的內容符號化,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法記錄參加會議、聽課、演講、學習的內容,在筆記上附上標題方便查詢。筆記本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不用記錄任何內容,專門用來記錄“度假勝地”或製作索引等等。
2、貼上小竅門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10種小方法,包括:用紀念品儲存談話內容,原封不動地貼上A4資料,新聞只貼上選段,從報紙中收集基礎資料,用腰封和補充卡片來補全筆記,萬能的透明膠帶使用它貼上落葉、貝殼等,幫助記憶的標記:實線、波浪線、圓圈等。
第三部分:如何活用素材
1、幫助活用素材的知識生產技巧 作者在這一章裡介紹瞭如何具體利用寫得滿滿的筆記來生產知識。具體有五個技巧:收集素材:重組既有資訊產生創意、吸收先於運用、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帶著問題意識堅持記錄;咀嚼素材:回顧重讀、交叉參考筆記、加工;發酵素材:重組資訊、移植資訊;頓悟;具體化。
具體如圖:
整理資訊的方法很多,讀了書以後整理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慢慢學習就會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了。
這是我的讀書心得,你如果有其他的疑問,我可以試試能不能推薦書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