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壇春秋精選

    李善長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也很有權謀,朱元璋一度非常器重他,但是此人權欲非常重,心胸非常狹窄,外表看似善良大度,內心卻是非常苛責,為人極為傲慢,善於排擠和打壓別人,只要有人冒犯了他的一點點權威就必然會出手整治,他也同樣排擠朱元璋很欣賞的名臣劉伯溫,逼得人家告老還鄉。他和朱元璋結成兒女親家後更加囂張跋扈,朱元璋生病十天沒有上朝,他和兒子就像沒事人一樣,不聞不問,不當回事。

    另外,李善長在胡惟庸謀反案中的角色也不光彩。胡惟庸這個人也是一個權欲極重的人,這個人心機頗深,善於弄權操控,還會出手謀害別人,在歷史上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為了防止劉伯溫的歸來,他居然在探望劉伯溫的時候給他下毒,還要謀害開國將領徐達。對於下面拍馬屁的送禮的,胡惟庸一律收入囊中,凡是說自己不好的,一律打壓,不把奏摺上呈朱元璋,自己扣下。後來還動了謀反的心思,要取代朱元璋做皇帝。李善長和胡惟庸也是姻親關係,他知道胡惟庸謀反,雖然沒有參與,但是不把事情告訴朱元璋,而是站在一旁看好戲。胡惟庸被誅殺後幾年後,李善長的家奴去告發李善長和惟庸往來情況,朱元璋勃然大怒,最後將李家70多口人一併處死,當時李善長已經70多歲了。一世英名,悽慘結局。

    李善長的最大問題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聰明地全身而退,而是執迷不悟,卷在了政治的漩渦裡,最後被強勢的朱元璋徹底剷除,但凡他有劉伯溫的百分之一智慧,就不至於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

  • 2 # 雲中史記

    他的遭遇還是要放在一個大歷史背景下來看,中國2000年的皇權的權力之高、之強,放眼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風險也越大,尤其是開一個新朝代,對於皇帝來說,功臣的作用已經用完了,可對功臣們來說,他們對皇帝還有很大的期待,當初一起馬上打天下,這回得了天下,他們總是也想要一份。

    功臣是一種很不安定的存在,皇帝在吃蛋糕的時候,不僅不想分蛋糕,更不想讓你們看見我吃蛋糕,那如何眼不見為淨?最麻利的就是殺!比如劉邦和朱元璋,多爾袞對大清建立居功至偉,也被鞭了屍,趙匡胤還不錯,杯酒釋兵權。

    而且,開國皇帝出身越高,一般當皇帝之前就已經是一朝大員,一般對功臣還算好,比如唐宋,而出身越低,殺功臣越厲害,這個就屬朱元璋,歷代正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殺功臣最狠,他在文官和武將兩大系統裡各搞了一個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全國官員連家屬先後株連被殺好幾萬,基本上把開國的功臣殺個徹底,許多功臣甚至被滿門抄斬連個子孫都沒留下來,這得有多狠?

    李善長就是在胡惟庸案中慢慢被牽連進來的,而且是胡惟庸案發生十年之後,他就被莫名的捲了進去,具體細節也就那樣,反正要你死,你就得去死,到了1390年,可憐77歲的老頭滿門三族70餘口被斬,他的兒子李祺因為娶了臨安公主免死,但夫婦被流放到江浦,1403年李祺憂鬱而死,公主則到了1421年去世。

    觀察朱元璋的功臣,最聰明也就劉伯溫了,主動隱退,該避嫌避嫌,最後得了善終,相對其他同僚的族誅遭遇,劉伯溫的結果真是不錯了。

  • 3 # 歷史簡單說

    李善長生於公元1314年,濠州定遠人(安徽定遠人),李善長對於朱元璋,就像蕭何對於劉邦,所以李善長在明初功臣排名裡面位列第一。那我們來看看李善長對朱元璋都有哪些幫助吧。

    李善長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是什麼樣的書都讀,富有智慧和謀略,還精通法家學說,而且很會預言一些事情,感覺就是再世諸葛亮的感覺。公元1353年,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四十歲的李善長就拜見朱元璋,朱元璋以禮相待,讓他掌管文書書籍。

    朱元璋問李善長:這亂世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呀?劉善長回答道:秦末的時候,漢高祖劉邦生性豁達,知人善任,又不亂殺人,只用了五年就完成帝業。而現在的情況與秦末的情況很像,只要您效仿漢高祖劉邦,那麼天下自然可以平定。

    李善長其實不單單扮演蕭何的角色,同時也在扮演張良的角色,是朱元璋的重要謀臣,朱元璋重要的事務也都有李善長參與。朱元璋的名氣越來越大,來投奔的人也越來越多,李善長都能妥善的安排,如果有些人之間有矛盾,李善長又能及時的調解。

    郭子興想從朱元璋身邊要走李善長,李善長很堅決的拒絕了,朱元璋越發器重李善長。朱元璋駐軍於和陽的時候,朱元璋率軍出戰,只有李善長帶著很少的兵留守,元軍知道之後,前來偷襲和陽,被李善長設伏打敗,可見李善長同樣擁有軍事能力。

    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朱元璋的所有公告,都是李善長起草的,每次朱元璋外出征戰的時候,都是李善長留守,李善長都做得十分之好。

    洪武元年,朱元璋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因為以左為大,所以讓李善長擔任左相國。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李善長為左丞相,南韓公,俸祿四千石,世襲罔替,並且授予李善長免死鐵券,能免死兩次,他的兒子免死一次。

    當時被封為公的還有魏國公徐達,常遇春的兒子鄭國公常茂(常遇春已死),曹國公李文忠,南韓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李善長功勞第一。面對這樣的李善長,朱元璋不是劉備,他不會像劉備對待諸葛亮那樣,十分信任李善長,自然會除掉功勞第一,能力極強的李善長。

  • 4 # 初心不改9588988

    李善長可以說就是朱重八的蕭何,戰爭年代正是他向朱提出“廣積糧,緩稱王”戰略決策,使朱元璋一統大明江山。當然為什麼會遭到殺害?正應了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慢慢去體會,還有啥不懂的?

  • 5 # 素月墨羽YH

    朱元璋是為了廢除宰相製作鋪墊,不殺李善長,能夠接任宰相和影響宰相制廢立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說到底朱元璋廢除丞相制理由其實很不充分。所以李善長這些人必須殺。但是李善長有丹書鐵券,而且李善長的比其他功臣的丹書鐵券還特殊的,能免兩次死和子孫一次,所以只能給胡惟庸扣謀反的罪名。胡惟庸謀反簡直就是搞笑之說了,胡惟庸是文臣,他怎麼可能指揮得動軍隊?當時藍玉朱標都還活著,誰腦殘真跟他造反?就這樣朱元璋還怕不夠分量,明史裡還說了天象異變,就是老天要你死,丹書鐵券也保不住你。

  • 6 # 歷史這樣說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開國皇帝,而年長他14歲的南韓公、太師、中書左丞相李善長,則是朱元璋南征北戰的第一謀士,堪比歷史上的名相蕭何。

    朱元璋大殺功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具體到李善長,悅史君認為,是一個愛到深處物極必反的故事。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參加反元隊伍,1年後老鄉李善長就來了,兩人並肩作戰,配合天衣無縫。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年),吳王朱元璋冊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左相國,是功臣之中最大的官爵。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李善長又兼任太子少師,獲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權勢更加顯赫。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重新對功臣進行封賞,李善長獲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冊封世襲南韓公,是所有人裡最顯赫的,還賜給他鐵券,可以免死兩次,兒子免死一次。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告老還鄉,但還是非常關注朝廷,3年後他的弟弟李存義成為太僕丞,5年後兒子李祺娶了臨安公主,家族更加榮耀。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謀反罪名被殺,李善長曾推薦過胡惟庸,他的侄子李佑還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但都沒有受到株連。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被人舉報是胡惟庸一夥的,朱元璋免除了死罪,但李善長沒有感謝,朱元璋很不滿。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先是造房子問信國公湯和借衛兵三百人,還多次請求赦免他的親戚丁斌等人,朱元璋對這些非常反感,索性開始打擊,丁斌受審說李存義父子與胡惟庸關係密切,李存義父子又說李善長和胡惟庸一起謀反勾結,還有人說李善長明知胡惟庸通敵卻不彙報,御史們開始接連彈劾。

    朱元璋爆發了,不僅殺了李善長,還殺了他家族70多人,兒子李祺和臨安公主流放江浦,孫子李芳和李茂也只能當個小官,失去世襲資格。

    李善長擁有朱元璋發的免死鐵券,但他犯了謀反大罪,自然沒有辦法赦免,但悅史君認為,李善長並沒有謀反的意圖,小小的虞部郎中王國用知道,朱元璋自然更清楚。

    但李善長的死是一定的,因為他和他掌控下的權勢,已經威脅到了皇權,這是朱元璋不能忍受的,在悅史君看來,也是古代君臣的悲哀。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7 # 有書共讀

    李善長為朱元璋的糧袋子,陪同朱元璋從一個九夫長到坐擁天下,成為了一代草根皇帝,朱元璋稱他為“再世蕭何”。

    可他並沒有蕭何那麼幸運,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清算,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呢?

    有書君認為古之帝王都是權欲的主宰者,心中只有他的江山社稷,哪怕只是捕風捉影,也會盡全力而誅之。一是朱元璋誅戮功臣替子孫拔刺,李善長是刺兒頭,首當其衝當除。

    這是朱元璋除掉李善長的根本原因,二是李善長功高震主為朱元璋所不容,不除後患無窮。

    此為誅殺李善長的重要原因,三是李善長舉薦胡惟庸,因胡謀反連坐成誅殺的實際原因,四是朱元璋的不自信,表面強大狠毒實際心虛脆弱。

    一、根本原因:朱元璋誅戮功臣替子孫拔刺,李善長是眾臣中的刺兒頭,當然首當其衝

    朱元璋農民出身,透過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自然希望千秋萬代永遠傳下去,他也知道打江山難,坐穩江山更難,兒子朱標、孫子朱允炆都是心地善良的仁弱之輩。

    朱元璋真害怕他們hoId不住這般老功臣,為了讓子孫後代妥妥的接過接力棒,他就得把身旁的不安定因素全部祛除。

    李善長足智多謀,又是淮西集團的Boss,朱元璋心中就如有個魔咒,十分擔憂大明江山會落入旁人之手,自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除掉李長善便讓淮西集團群龍無首,興不起大風浪,這便是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的根本原因。

    當年,朱標為李善長求情,朱元璋便拿了一根滿是刺兒的荊棘遞給朱標,朱標自然不敢用手接。

    朱元璋把刺一根一根的細心拔掉,在把荊條遞給朱標,告訴他為求江山永固,功臣就像荊棘上的刺定要一一去除,才能永保太平。

    朱元璋封候79人去除的刺兒多達45人,以至他們的子孫族人也無一倖免。李善長是這些功勳之臣中的一個刺兒頭,首當其衝,當然得除之而後快。

    否則來個像趙匡胤似的陳橋兵變,那豈不是腸子悔青也於事無補了,所以防患於未然,得先發制人,把刺兒頭拔了,讓子孫後代無後顧之憂。

    李善長這根刺扎得朱元璋痛徹心扉,皇帝心中的刺兒頭豈有不拔之理?

    二、重要原因:李善長功高震主居功自傲,朱元璋容不得他做大做強

    李善長被除掉的重要理由還因為他功高震主,且又居功自傲為朱元璋所不容,自古伴君如伴虎,李善長開國元勳首列第一位。

    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漸漸的勢力逐漸變大,整個淮西集團都拜於他門下,朝廷上下盡是他的勢力,朱元璋怎容做大做強?

    李善長計謀為上,身為太師、中書左丞相,又被封南韓公,公主也嫁給了他兒子,成了皇親國戚,還有鐵卷可免死兩次,他的威望之高,勢力之大,又有些侍寵而驕剛愎自用。

    朱元璋對他心懷不滿,可他卻沒有半點自知之明,還狠心的對待下屬,如李飲冰、楊希聖稍一犯錯,便遭了殃,真可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他居功自傲,又不知道躲避鋒芒。自恃功高至偉,與劉基兩人互相打壓排擠,兩股政治力量處於爭鬥之中。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李善長枉有蕭何再世知名,不懂得規避風險,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不懂得帝王之心,當劉基抓到李善長親信李彬的把柄,便抓住不放。

    直至招供李善長的罪行,最後落得個全家七十多口被誅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朱元璋動了除掉李善長這個後患之心,就不愁蒐羅不到臣子的罪證,何況李善長還那麼不識時務,給人口實,落人把柄,這不正好撞槍口上了嗎?

    三、實際原因:李善長舉薦胡惟庸,胡惟庸謀反連坐成被誅殺的理由

    朱元璋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胡惟庸謀反案受誅連,因為胡惟庸與李善長同為淮西人,當年胡入朝為官便是李善長舉薦的,一手提拔栽培的,而且他們私底下的私交非常的深厚。

    胡惟庸謀反曾找過李善長,李善長知曉後只是規勸,沒有及時告發,他的知情不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一種縱容。

    雖然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但心中已有不臣之心,居然任由事態發展,對皇上不忠心,這可是謀逆的大罪,非除掉他不可。

    李善長趕緊拿出鐵卷想免除死刑,誰料鐵卷背面說明謀反則無效,於是李善長一家70多口子全部被誅殺,只剩公主附馬免死。

    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到底還是朱元璋有心要除掉李善長,無論找一個怎樣的理由都可以清算他,用胡惟庸案連坐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只是一個說得通的理由,一個切合當時政局的實際原因罷了!

    所以開國皇帝大都會殺功臣用以保自己江山永固,皇位世代相傳,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李善長如出一轍。

    四、心理原因:朱元璋的不自信,表面強大狠毒實際心虛脆弱

    朱元璋出身於社會最低層,一個曾經化緣行乞的和尚,心裡那份不自信,那份沒有安全感的自卑一定緊隨他的一生。

    朱元璋建立中央集權制,要滅了宰相一職,要皇權獨攬,表面上強大,心狠手辣,殺開國元勳,害怕這些元勳也像他自己一樣反抗,心虛脆弱得很,這是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的心理因素。

    從根本原因到重要原因,從實際原因到心理原因都決定了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因而李善長只有一死,朱元璋才能放心,明朝天下才能安定。

  • 8 # 戒榮耀的歷史官

    李善長之死,歷史上公論是冤死。

    ↑朱元璋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人物↑

    朱元璋為何非要誅殺李善長不可,有這麼一個故事似乎能夠作解釋:李善長死後,太子朱標找到朱元璋,委婉勸說到:殺人太多太濫,恐怕有傷朝廷和氣。

    朱元璋沒有回答他,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長滿刺的木棍扔到地上,讓朱標撿起來,朱標面露難色,朱元璋又命人把木棍上面的刺給削掉,朱標自然能夠輕鬆撿起,於是老朱教育小朱:“我現在誅殺這些人,就是為你消除隱患”。

    這個故事似乎暴露出了這對父子內心的秘密。

    然而,真相是如此簡單的嗎?

    並不是。

    ↑朱元璋的反腐措施,空前絕後↑

    誰都知道,朱元璋堪稱中國歷史上反腐手段最決絕的帝王,他的反腐有兩個明顯特點:

    一、反腐條件嚴苛

    只要是犯有貪汙的官吏,一經查實,一律發配北方荒漠中充軍,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

    二、反貪腐不避皇親國戚。

    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都是死於貪腐相關案件。

    以上事實人所共知,但大家很少去思考朱元璋這樣的做法,會面對何等的壓力。

    換成任何別的皇帝,真不一定能夠駕馭如此複雜的局面,哪怕這個複雜局面是朱元璋一手造出來的。

    ↑權貴官僚們當然會歌頌宋太祖趙匡胤↑

    李曉鵬博士在《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書中曾經比較過趙匡胤和朱元璋的區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做法千古稱頌,可你仔細想想,稱頌者會是誰?必然是受益者和無知者。

    石守信等大將權貴倒是可以豐衣足食,代代無憂,榮華富貴享受不盡,可背後需要多少老百姓付出巨大代價呢?

    自古以來,官員們的榮華富貴和老百姓的豐衣足食是一對矛盾。

    因為在農業經濟時代,官員的薪水與富貴,都是取之於民。趙匡胤採用的是賄賂討好官僚集團,至於民不聊生這樣的事情,對不起,他不會考慮的。所以宋朝的公務員之多,堪稱各個王朝之最,因為公務員待遇好啊。

    這與出身有關,朱元璋是苦出身,當過要飯的,當過和尚,父母家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朱元璋從小就痛恨貪官汙吏。沒想到老天爺竟然真的讓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如何對待“腐化”的官僚權貴,朱元璋必然不會採用趙匡胤那種討好的做法。

    ↑李善長活的沒有安全感↑

    再說另一方面,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權貴們,他們其中一些人,保持了高尚的政治操守,朱元璋對待這些人倒也不壞。但其中多數官員,膨脹了,腐化了,這是人性的必然。

    比如朱亮祖在廣州,成為土霸王,和當地劣紳勾結,一手貪財,一手逞威,換做是趙匡胤當皇帝,屁都不管。但朱元璋不能忍!

    再比如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他娶得可是馬皇后與朱元璋的第四女安慶公主,以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深情來說,安慶公主也得到相當的恩寵。可是歐陽倫卻利令智昏,偷偷販賣私茶,謀取暴利,而且他還是利用公家的驛站搞走私,成本都是國家的,利潤都是自己的,這種違法案件在歷朝歷代簡直司空見慣。

    而且權貴們還面臨一個他們無法約束的情況:自己的家奴狗仗人勢,自己的後代不長出息。歐陽倫的家奴周保在走私的過程中,囂張至極,毆打河橋吏,河橋吏一直都是一忍再忍,這次無法忍受,於是上奏朱元璋。

    ↑朱元璋殺女婿,殺得好!↑

    朱元璋大怒,立即處死周保,並且賜死女婿歐陽倫。都說朱元璋殘忍噬殺,但換成趙匡胤來當皇帝,河橋吏豈不該活活被周保等人治死?或者等一個包青天?歐陽倫豈不要一直無法無天?

    同樣,胡惟庸案件的直接原因,也要拜胡惟庸兒子胡公子所賜,胡公子在街上肆意奔放,墜車而死,胡惟庸竟然親手殺死駕車之人,給兒子報仇,換成趙匡胤當皇帝,恐怕不但不會追究胡惟庸的責任,還會派人慰問胡惟庸喪子之痛呢。

    朱元璋反腐是沒錯的,但他最大的錯誤在於方法不對,他過於依靠人治,同時又不能體諒官僚的行事邏輯,比如空印案,官僚的初衷並非利用這樣的手段謀私,而是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的一種得宜之法,朱元璋卻完全不去體諒此事的背景。

    總之,朱元璋對待官僚集團的態度,讓許多官僚都產生巨大壓力。

    ↑胡惟庸有一大群追隨者,他們受夠了朱元璋↑

    當官為了幹啥?權貴的功勞不就是換來權勢財富和地位嗎?這些都是人性必然的行為,可朱元璋一絲都不肯妥協,如此嚴酷的手段,你要是在朱元璋手底下幹活,你會怎麼想?

    普通官僚當然是畏畏縮縮,每天上班前和家人告別,能活著下班就是大慶幸了。但到了胡惟庸,李善長這樣的位置,他們就有能量和朱元璋掰掰手腕了,而且能夠得到足夠多的官員支援,有“群眾基礎”,這點很重要!

    為什麼?因為活的沒有安全感。而且老朱的做法太極端了,當官貪汙點怎麼了?人家行賄我辦事,怎麼了?我不造反,該幹活幹活,又怎麼了?老朱你這麼搞,會沒朋友的。

    實際上,朱元璋也沒有安全感。胡惟庸案件爆發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可胡惟庸的案件餘波,一直到李善長被牽連誅殺才算基本停息。而李善長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被誅殺的。

    ↑錦衣衛的誕生有深刻的歷史背景↑

    這十年間,朱元璋做了什麼?為什麼需要花費十年,才把李善長殺掉。原因其實很簡單:朱元璋起初也不知道李善長做了些什麼,他需要花費時間調查!

    實際上,誅殺胡惟庸之後,朱元璋意識到了官僚集團存在著反抗他的力量,他需要順藤摸瓜,逐一排查。

    朱元璋一方面透過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加強皇權,加強自己控制朝廷的能力,一方面,他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立了錦衣衛,負責探查官僚的政治動向,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內心的不安全感。

    其實,隨著朱元璋年紀漸大,他的極端性格有增無減,樊樹志先生認為朱元璋利用這十年時間編織能夠殺死李善長的理由,畢竟人家李善長有免死鐵券,金身護體,還能免死三次!而唯一無法免死的條款,就是謀反。

    證據炮製需要時間,但朱元璋派人偽造證據的動機呢?恰恰是他對李善長等人代表的巨大的政治能量的不信任!

    李善長等權貴,是唯一能夠真正打擊朱元璋的政治力量,這種力量,已經決不能再留下來而且,為子孫後代考慮,朱元璋能夠壓制住官僚權貴,可朱標的威望手段能做到嗎?顯然做不到!

    這裡有意思的地方是,朱元璋的做法得罪了一大批權貴,為他的皇權反而埋下了巨大隱患,於是為了剷除這個隱患,他又不得不繼續消滅權貴,這個死迴圈形成之後,無論李善長還是朱元璋,就都沒有退路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李善長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遇到的是朱元璋——一個極其理性,手段酷烈,性格堅決的政治天才。

  • 9 # 歷史總探長

    “殺人誅心”,我覺得這句話形容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再合適不過了。

    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目的很直接,也很粗暴,就是要誅滅那些懷有異心的大臣們。

    人總是一種奇怪的動物,曾經受到過什麼樣的傷害,就會特別憎恨能夠產生這種傷害的人,朱元璋就是這種人,小的時候,朱元璋的家裡窮(很窮很窮的那種),但是元王朝的那些官吏們仍舊肆無忌憚的壓榨那些窮苦的百姓們,而朱元璋就是屬於被壓榨的這批人。

    為此,他的父母、兄妹死了不少,失去親情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人,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尤其是未成年的朱元璋,索性即使是朱元璋後來貴為帝王,但是他憎恨那些當官的,清官也憎恨,貪官更是憎恨,恨不得呑活剝了的那種。

    理解了這朱元璋的這一層心裡,我們就能明白朱元璋為什麼會殺了李善長。

    而李善長的死和一個人有直接的關係,那就是他的門生胡惟庸,這個肆意驕狂的官吏,從他當上丞相,肆意攻擊同僚的時候,就註定了是死的最慘的那個人,我們不難想象,胡惟庸登上丞相大位,是朱元璋給他下的一個圈套,這是朱元璋去世前的最後一個殺手鐧。

    不忠之人,早晚要成了朱元璋的刀下鬼,更何況,他還是恃寵而驕、懷有異心的大官,胡惟庸當了多年的丞相,手下培養的關係網極其的巨大,再加上他是開國元勳李善長的門生,其勢力簡直大到沒商量,在胡惟庸在位的時候,他私自扣押奏章,禍害忠良。

    大將軍徐達,作為大明王朝最牛逼的戰將,因為不滿胡惟庸的作惡多端,向朱元璋告狀,還差點被胡惟庸搞死,我們再看看朱元璋此時的反應,按說他早就應該動手了,但是他沒有。

    他想幹什麼?他在等待機會,一個徹底將他們一網打盡的機會。

    朱元璋在等待什麼機會,他是想借此機會撤掉宰相大位,將李善長的勢力也連根拔起,進而大權獨攬,穩固中央集權。

    朱元璋可以說是大明王朝最會下套子的人。

    最終胡惟庸因為謀反的事情,朱元璋終於找打了機會,而這網裡面還有朱元璋的開國元勳李善長。李善長這個人,典型的兩面派,他是外表忠良,內心妒忌,朱元璋殺他就是要給天下的人看一看!

    我連開國元勳都能殺,那些文臣謀士、那些驕兵悍將,更是不在話下,就是要讓那些天下懷有異姓的人,早早安安穩穩的做自己的事情。

  • 10 # 草堂有春色

    李善長,朱元璋稱他為“在世蕭何”,是朱元璋的“大總管”,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保證前線將士的動力。李善長在朱元璋勢微之時前來投靠,當時的李善長在地方上就很有名,作為朱元璋的老鄉,他跟朱元璋分析當時形勢,並建議朱元璋效法漢高祖劉邦,朱元璋聽了連連稱善,留下他做了幕府的掌書記,此後李善長便一心一意跟隨朱元璋,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很受朱元璋信任。郭子興南下時,因聽信流言懷疑朱元璋,逐漸剝奪朱元璋兵權,並欲奪善長自用,李善長不願,極力推託,始終未往,時間久了,郭子興也就不再相強。這件事後,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信任了!

    △影視作品中李善長的形象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論功行賞,封公者六人,李善長位居第一,連功績赫赫的大將軍徐達都排在李善長後面,並賜予鐵劵,可免其二死,其子免一死,只是最終因胡惟庸案牽連,還是落得一家70餘口被滿門抄斬,只有兒子李祺因是駙馬,得以免死!

    李善長雖有蕭何之才,卻無蕭何避禍之明,位極人臣,又是淮人集團的核心人物,鄉里觀念很重,淮人集團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朝初期,政治地位很突出,李善長維護鄉里,排擠非淮人集團勢力,憑藉自己的權勢,驕橫專擅,凌駕於百官之上,讓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很是不滿。

    李善長、朱元璋、劉伯溫

    胡惟庸跟李善長是老鄉,因為李善長的推薦,逐步爬上了丞相之位,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李善長跟胡惟庸的關係可以說是千絲萬縷。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謀反案發後,受牽連而被處死的人甚多,也有人請並誅善長,明太祖以彼為初起時心腹股肱,置不問,善長如故!

    △影視作品中胡惟庸形象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說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發至崇明,李善長也不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經77歲高齡退休在家的李善長,“耄不檢下”,然仍欲增隆其第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卒三百人,湯和密以聞。借兵去修宅第,真是太天真了,湯和為了避禍,就跟朱元璋告了密。四月,有京民坐罪應徙邊者,李善長又數次請託,免其所親丁斌等。朱元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對丁斌用大刑,最後查來查去,查到李善長跟胡惟庸說過“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樣一句話!這話啥意思了?胡惟庸想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幾次勸說後,李善長嘆道:“我老了,我死後,你們好自為之。”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要謀反,卻不揭發檢舉,首鼠兩端,大逆不道!這可不得了,你個李善長還是我朱元璋的親家,知道有人要謀反都不跟我說,這個親家不靠譜,咔嚓了吧,順帶把家人都帶上!

    △朱元璋畫像

    自胡惟庸被殺後,胡案成為朱元璋進行政治鬥爭的武器。特別是隨著自己年事的增高,懿文太子又柔仁,便決心消除“棘杖上的刺條”,使下一代保持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凡是心懷怨望的、行動跋扈的、對皇家統治有危害性的文武官員、大族豪強,都陸續被羅織為“胡黨”罪犯,處死抄家。李善長作為淮人集團的核心人物,很有威望,朱元璋戰爭時需要淮人這樣的集團,坐上皇位後,對這種集團就有想法了,李善長在這麼微妙的形勢下,還不知道收斂,最後被殺,也只能說他還是缺乏功成身退、知足不辱的意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36歲丁克8年現在意外懷孕2個月了,我不想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