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思故我在80420519
-
2 # 鄧海春
包拯在歷史上不僅有後代,他的後代還非常多。根據包氏族譜看,現在包拯的後代數量在數萬人左右,其中不乏一些政商界名人。包拯沒有後代的說法主要是源於包拯和宋仁宗的一段對話。
包拯曾經勸皇帝早日立下太子,以利於國家的安定。皇帝反問包拯:你感覺誰比較合適呢?包拯明白這是皇帝懷疑自己想要在新君面前邀功,於是回答說:“臣的年齡已經老了,又沒有子孫。臣是為了宋朝江山才請求的陛下,不是為了臣自己。”在這段話中,包拯稱自己年齡大了,而且沒有子孫。很多朋友也以此為依據,認為包拯沒有孩子。
包拯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59歲了,距離包拯去世只有短短5年的時間。這時候包拯其實有一個兒子,只是他還不知道罷了。包拯的一生一共有三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原配妻子張氏。張氏沒有生育能力,和包拯結婚很久也沒有生下孩子。包拯是一個正直的人,在張氏去世前沒有納妾。到了包拯快40歲的時候張氏去世了,包拯娶了董氏做妻子。董氏給包拯生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包拯的兒子長大後娶了妻子崔氏,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沒想到禍不單行,包拯的長子在19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沒過幾年長孫也去世了。也就是這個時期,包拯和宋仁宗進行了那段對話。不過這時候的包拯也不能說沒有後代,包拯沒有後代的說法主要是一些人斷章取義的結果。包拯有兩個女兒和多名外孫,只能說這時候的包拯沒有兒孫。
給包拯生下第二個兒子的不是包拯的妻子,而是包拯的妻子董氏嫁給包拯的時候陪嫁的一個丫鬟,也就是包拯的第三段婚姻。這個丫鬟就是孫氏。孫氏在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觸怒了包拯,被包拯掃地出門,趕回了孃家。回到孃家的孫氏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她告訴了正在守寡的崔氏。崔氏是包拯的兒媳婦,為了保全包拯家的血脈,她偷偷的接濟孫氏,在孩子生下之後自己把孩子抱養過來撫養。
在很多戲劇中包拯是嫂子養大的,這個故事就是取材包拯二兒子的故事。在歷史上包拯的父母都活到包拯做官後,包拯還是一個孝子,看到父母年齡大了,辭了官去給父母養老送終。因為擔心包拯不承認,崔氏一直沒有把這個訊息告訴包拯,等到包拯過60大壽的時候,崔氏才把包拯的小兒子帶給包拯看。包拯正在為沒有兒子犯愁,看到了這個孩子後,當場就領回了家。這個孩子被取名叫包綬,是包拯去世前唯一的子孫。包綬在包拯去世的時候只有5歲,被嫂子崔氏養大,包綬長大後崔氏又把包綬的生母找來,讓他們母子相認。
包綬在成年後受到了朝廷的優待,做到了六品官,和父親一樣為官清廉,在當時留下了好名聲。包綬後來娶了當朝太師的女兒文氏,留下了4個兒子和3個女兒。直到現在,包拯的後代仍然在國內一些地方繼續開枝散葉,人丁越來越興旺。
-
3 # 歷史伶俜者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提到開封,我們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黑臉月牙的包公形象,包拯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有名的清官,為人剛正不阿、不附權貴,著名的《斬美案》也是以此為藍本,那麼這樣一位受百姓愛戴的錚官是否有後代呢?
其實歷史上包拯是有後代的,有兩男兩女 分別是長子包繶、幼子包綬還有包氏兩女,而包拯沒有後代則是源於“包拯和宋宗仁的一段話”,而這段經過已經有前輩細心寫出,我這裡就不再累贅,主要寫一寫包拯的兩個兒子
長子包繶是包拯與原配李氏(又一說崔氏)所生,包繶是北宋名臣包拯的長子,用現在的話就是官二代加上富二代,從小就不愁吃喝,人脈關係更是光遍全國,受到了各位叔叔阿姨的照顧,很小的時候就被宋仁宗賜為太常寺太祝,十九歲娶崔氏為婚,但在婚後第二年後就不幸病故,禍不單行,十年後其中包文輔也不辛夭折。
幼子包綬是包拯和身旁侍妾媵孫氏所生,但由於種種原因(或許是因為渣)在孩子還未出生前就將打發回孃家,崔氏知道後不斷向其送去錢財,包綬在籍此出身,包綬出生後就被崔氏帶到了身邊,名為長嫂實為養母,而當時包拯的長子及孫子正好過世,翌年正好也是包拯的六十大壽,崔氏也以此機會將其抱到了包拯身邊,包拯大喜,取名包綖,這也是包綬的幼名緣由,生有四子三女,於公元1105年去世。
-
4 # 大國布衣
包拯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據說是奎星轉世,為人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在民間有“包青天”、“包公”之美名。包公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死後,他的後代延續包拯香火,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包拯的後代不少,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上一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船王”包玉剛,今天我們不說包玉剛,就來說說包拯死後他的直系後代。包拯原有原配妻子李氏,但李氏享命不長早早就故去,他與包拯沒有兒子。
後來包拯又續絃董氏,董氏為包拯生下了長子包繶,包繶娶妻崔氏,這崔氏來頭可不小,她是當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二人也算是門當戶對。包繶與崔氏育有一子,即包拯的長孫包文輔。
然而不幸的是,包繶與妻子崔氏結婚第二年後就得病去世了。他們兩人尚在襁褓之中的兒子包文輔,也在五歲的時候不幸夭折。包拯長子包繶這一脈就此絕嗣斷後。
古代官紳人家有個三妻四妾是個稀鬆平常事兒,連“包青天”都不能免俗。包拯與縢妾(縢妾 ,是指富貴人家陪嫁過來的丫鬟)孫氏鬧了矛盾,懷有身孕的孫氏一氣之下回了孃家。長兒媳崔氏知道孫氏有孕在身後偷偷接濟她,又是送錢又是送物,總算安撫孫氏順利生下了包拯的幼子包授。
崔氏把包拯的幼子抱到自己身邊悉心照顧養育,第二年包拯六十大壽,崔氏才把包拯的小兒子抱出來講明事情原委讓他們父子相認,包拯老來得子開心不已,為幼子取名包綖,包綖入館讀書後又改名為包授。
包拯沒有看到包授長大成人,在他五歲的時候包拯就病故了。包授很爭氣,長大後娶妻生子,共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四子分別是包康元、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元,三個女兒名字不詳。
包拯長子長孫皆早亡早夭,幼子包授這一脈算是非常爭氣,憑著四個兒子讓包家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到今天。如今包拯後代已經散落居住在世界各地,一代代的傳承著包公的家風美德。
-
5 # 小姐姐講史
包拯有後代。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他是北宋名臣,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好官,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臉黑,為官清廉大家叫他“包青天”或“包黑子”,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包拯一共有2子2女。
他一共娶了三個老婆,大老婆李氏無子,很早就過世了,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二老婆董氏,官家千金,知書達禮,善良賢惠,給包拯生了個兒子叫包繶,英年早逝。包拯後來又娶了身邊的侍女孫氏,孫是董氏的陪嫁丫鬟,在古代陪嫁丫鬟屬於小妾。
包拯長子是包繶,包繶年紀很小的時候,在父親的光環下獲得宋仁宗趙禎的賞識,被賜封為太常寺太祝。他19歲時娶淮陽崔氏為妻,可惜20歲便去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叫包文輔,包繶英年早逝,崔氏悲痛異常,精心扶養兒子長大。不料幾年後五歲的兒子夭折了,這對包拯一家的打擊更大了,包拯連失長子長孫悲痛不已,他們夫妻二人可憐年輕的崔氏,勸其改嫁,崔氏對包繶感情深厚,又可憐公婆無貼心人照顧,堅決不答應另嫁,她說,公公受天下人仰慕,我要代丈夫照顧二老。她在包家守節二十年精心照顧公婆,對包家有很大的貢獻。
包拯娶小妾的原因及包拯的次子包綬為了讓包家的香火延續,知書達禮的董氏讓包拯和身旁侍女孫氏圓房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妾。後來不知她犯了什麼錯被包拯打發回了孃家,這時孫氏卻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包拯也不知道。包拯的兒媳崔氏卻得到了這個訊息,她經常去看望孫氏,並拿出家裡的錢財、衣物等幫助孫氏,1057年,孫氏順利誕下一名男嬰交給崔氏扶養。崔氏名義上是這孩子的養母實際上是嫂子。
等到包拯過60大壽的時候,崔氏趁著老人家高興,就把這個男孩抱到包拯夫婦面前,告訴他們真相。包拯夫婦老來得子喜極而泣,包拯給這個男孩兒起名字叫包綖。他上學時給他起了大名叫包綬。包綬五歲時包拯就去世了。
宋仁宗親自參加包拯的葬禮,看到5歲的包綬很可憐,又看到包拯一世清廉,家徒四壁。忍不住落淚,封包綬為太長寺太祝,包綬8歲時正好逢朝廷的祭祀聖典,官升一級,位居八品,真讓人羨慕。他的長相和性格都和包拯很像,非常好學上進,有志氣,愛憎分明,對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1066年包拯的妻子董氏病逝,崔氏把她和包拯合葬。
包綬長大後,娶了兩個老婆生了4子3女。崔氏2次操心包綬的婚事,先是娶了廬州知州張田的女兒張氏為妻。張氏早逝,包綬又娶了宰相文彥博的女兒文氏,崔氏還讓包綬和孫氏母子團聚。
包綬在事業上突飛猛進,宋哲宗賜包綬做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團練判官,他處世嚴峻,奉公守法,為官清廉,後來調至開封,升為七品宣義郎,他一心為民,贏得老百姓和同事的讚許,屢次升遷,1105年在調任譚州(今湖南長沙市)通判任職的路上病逝,享年47歲。
包綬與張氏共有4個兒子,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另有2個女兒,但早早就夭折了,包康年和包彭年兄弟也在父親包綬過世不久便相繼離世。
包拯對子孫的要求做官一定清廉,特留有家訓。正史裡有記載,如果子孫做官,有人貪汙的就不能回老家,死後也不能葬在祖墳上,誰要是違背家訓,就不是我包拯的子孫!”包拯的後人現在多達十幾萬人,大多居住在安徽和浙江地區,商人、農民居多。
他的29代子孫包玉剛,浙江寧波人,世界富翁他是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船王。1976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於勳章、獎章。
(鄧小平會見包玉剛)
-
6 # 秉燭讀春秋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和清朝名臣李鴻章是老鄉。他是北宋名相,曾任樞密副使、龍圖大學士等職務,所以又稱之為包龍圖、包公。
包公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人稱包青天。經他手的案子很多,沒有一例是冤假錯案。
民間傳說他白天在府衙辦公,夜晚在陰曹地府斷案,包公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閻羅王。這一切無疑說明包公是個鐵面無私和剛正不阿的人。
包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包繶,次子叫包綬。包綬小名叫包誕。是包公晚年給兒子起得名字,意思是包家誕生了延續香火的孩子。說實話,這名字起得相當貼切,要不是這個二兒子,估計包拯就斷香火了。
包綬的出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母親是藤孫氏,之前是包公的一個丫鬟),包公58歲時納藤孫氏為小妾。
藤孫氏在懷上孩子不久,由於做錯了事情,和包公發生了爭執,被包公一氣之下休回了孃家,當時包公並不知道藤孫氏懷上了自己的骨血。
這一年包公58歲,藤孫氏22歲。
此時包公的大兒媳崔氏很著急,原來她和小婆婆藤孫氏年齡差不多,二人雖是婆媳關係,但情同姐妹。
崔氏比婆婆藤孫氏只小兩歲,他是北宋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14歲嫁到包家,做了包繶(包公長子)的夫人,第二年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有道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包拯的小孫子包文輔5歲時夭折了,過了一年後,大兒子包繶在20歲時也因病去世了。這時等於包拯絕後了。
包拯傷心之餘勸兒媳趁年輕改嫁他人,包拯不是封建家長,他不希望兒媳痛苦過一生。
但兒媳不愧為名門之女,說什麼也不改嫁,表示替夫君孝敬二老,包公夫婦只好答應了。
包公在原配夫人勸導下,納丫鬟藤孫氏為侍妾,實指望老年得子以續香火。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包公在不知情下,休了身懷有甲的藤孫氏。前面說了,大兒媳崔氏和小婆婆藤孫氏無話不說,情同姐妹,有一次,崔氏去看望“小婆婆”,藤孫氏就說出了身懷有孕這件事,當時崔氏很高興,於是說:“生下孩子後我給你撫養”,藤孫氏就答應了。
轉眼5年過去了,包誕在5歲時,包公大病了一場,崔氏覺得不能再瞞下去了,於是道出了實情,當時包公驚喜交加,在自己死前終於有了一個捧戶口本的人了。
包公十分感激兒媳婦,感謝她為包家做出了巨大貢獻,5歲的包誕很懂事,他這才知道,自己叫了五年的娘原來是自己的嫂子。
從此以後民間有了“老嫂比母”這一說法。
說實話,這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崔氏把藤孫氏接了過來,親生母子和包公第一次相見了,包公微笑著閉上了雙眼……
-
7 # 豬九戒說歷史
提起包拯,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清官,公正廉潔,老百姓都非常敬仰。
關於他的家庭和情感生活,可能知道人並不多,下面我們就他的家庭生活來探討一二。
傳說包拯最後選了一個丫鬟為她的家族延續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說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這個人物在史書上沒有什麼記載,只知道她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生病去世了。包拯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後,他又娶了另外一位女子,但這位妻子在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只知道姓董,我們姑且叫他董氏,這位董事出生還是不錯的,而且家裡也是做官的,從小所受的教育環境自然不差,他不僅會寫詩,還會彈琴,是包拯很好的賢內助,董氏是一個很識大體的女人,對包拯工作一直很支援。包拯因為廉潔奉公,很容易得罪人,很多時候都是他屢屢勸誡包拯,才化解了危機。因此,包拯在娶了她之後,也算是娶了一位賢德的媳婦。可惜這個董氏也是很不幸,後來也因病去世了,包拯對此感到十分心痛。但是在古代,男人是一定要延續香火的,後來包拯又娶了一位妻子,其實這個妻子就是他二任老婆的丫鬟,包拯之所以這麼做,也跟古時候的習俗有關,那時候如果嫁過去的主人去世了,主人的丫鬟也是要嫁過去的,所以包拯就娶了第三任妻子也就是這個丫鬟,還給他生了孩子。
關於包拯的後代,有的成為平常人,過上了平常的生活,有的則成為了行業的領軍者,最有名的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剛,包玉剛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中國剛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包玉剛已經穩坐世界十大船王之一,成為香港重要財團,也成了一個大富豪。
-
8 # 千水千山
包拯的大名人人皆知,他是北宋名臣,是家喻戶曉的包青天。他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他面黑如漆,額頭上有一個月牙的痕跡,因此後世人認為他是魁星轉世,甚至把他奉為神明。
包拯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他非常孝順。本來他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但是因為父母年邁,他請求能夠在合肥附近就職,所以就改任他為和州監稅,後來父母還是希望他能夠在自己身邊,包拯就辭去了官職回家贍養父母,父母去世以後,他仍不忍離鄉,後來還是父老鄉親來勸他,他才進京聽選。
包拯於慶曆元年出任端州知府,端州的硯臺是最有名的,往屆的知府都是趁此機會大斂錢財,可是包拯卻命令製造的硯臺足夠進貢的數目就可以了,他在任一年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到了慶曆三年,經王拱辰的舉薦,包拯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自包拯做官以來,無論在哪個任上,他都是清正廉潔,不會拿一分一毫。 包拯廉潔執法,不畏權貴,在他當官期間,不知有多少皇親貴族犯法而受到制裁。他剛正不阿,不但敢彈劾高官,在皇帝面前也是直言不諱,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是彈劾轉運使王逵。
王逵在擔任轉運時期間,剝削百姓,激起民憤,百姓不得已發生民變,可是王逵卻派兵捉拿,甚至濫用酷刑,冤死的百姓不計其數,因此民憤極大,百姓怨聲載道。但是因為王逵與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關係密切,再加上宋仁宗的重用,因此朝中無人敢講。但是包拯不怕這些,他連續彈劾了王逵七次,最後一次直接指責宋仁宗:“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這時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宋仁宗也無法再保護王逵,只好把他罷免了。
也許是包拯太有名了,關於他的後代卻很少有記載,甚至有人以為包拯是沒有後代的,人們之所以認為包拯沒有後代源於他和宋仁宗的一段對話。
當時宋仁宗已經年老,一直沒有立下太子,所以包拯勸宋仁宗儘早立下太子人選,可是宋仁宗反問包拯,你感覺誰可以作太子?這實際上是懷疑包拯為了自己著想,怕自己的子孫後代處於動亂之中。所以包拯趕緊向宋仁宗解釋,“臣是為了宋朝江山考慮,並不是為了自己,我年齡已經大了沒有子孫,所以請皇上儘早立下太子人選。”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有人以為包拯沒有後代,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關於包拯的子嗣還有一個比較傳奇的故事。
包拯的一生一共有三個女人,他的結髮妻子是張氏,可是張氏和包拯結婚很多年都沒有生育子女,儘管如此,包拯一直沒有納妾,就這樣和張氏過了很多年,直到他40歲時張氏去世,包拯這才又娶了董氏為妻,董氏為包拯生了一子三女,這個兒子長大後又娶了崔氏,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然而人間最悲傷的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包拯就經歷了這樣的遭遇,而且不是一次,是接連兩次。 他的兒子在19歲時就去世了,沒想到過了幾年孫子也死了,這對於包拯來講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年輕的兒媳婦崔氏也自此成了寡婦,當時的包拯可以說思想還是很先進的,他勸年輕的崔氏改嫁,不要一生守寡,這對於她來講太悲哀了。但是崔氏死活不願意,她說要照顧公婆,願意一輩子做包家的兒媳婦,包拯夫婦也非常感動,就同意了。
這時包拯的妻子董氏怕包家就此斷了香火,所以讓包拯納自己的陪嫁侍女孫氏為妾,這個孫氏和崔氏年齡相當,兩個人情投意合,情同姐妹,平時相處得非常好,可是有一次孫氏不知犯了什麼錯誤,被包拯趕回了孃家。等孫氏回到孃家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可是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人,孫氏不敢去求他。
孫氏回孃家以後,崔氏心裡也非常悲傷,兒子死了自己孤孤單單,本來和孫氏還可以像姐妹一樣說說心裡話,可是孫氏也被打發回孃家,自己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所以崔氏有時間就去看望孫氏,孫氏便將自己懷孕的訊息告訴了崔氏。
崔氏聽說後非常高興,便時常接濟孫氏錢財,讓她安心養胎,等到足月順利生下一個男孩。這時崔氏便把孩子抱回家撫養,就說是自己抱養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便對崔氏以母相稱。
等到包拯60大壽的時候,崔氏趁此喜慶的時機,便把孩子抱到了公婆面前,向他們訴說了真相。
包拯夫婦聽了非常高興,老來得子,是人生一大喜事,因此包拯給這個孩子取名包綬。
可包綬5歲時包拯就去世了,宋仁宗親自來參加包拯的葬禮,看到包拯的家中如此簡樸,幾乎是家徒四壁,不僅落淚。因此封包綬為太常寺太祝,包綬後來好學上進,人品性格和包拯非常相像,也是愛憎分明。
也許是因為包拯在歷史上名氣太大,所以他的子孫並不怎麼為世人所知。 包綬後來娶了兩個老婆,生了4子3女,崔氏後來還讓包綬與孫氏母子相認。
歷史上長嫂如母的典故本就是與包拯有關,想不到又一個長嫂如母的例子發生在自己家裡。崔氏一生深明大義,若不是她幫助孫氏把孩子撫養長大,也許包拯真的會就此斷了後,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崔氏真的功不可沒,可是她卻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把一切安排的妥妥當當。
包綬的兩次婚姻都是她給打理的,她為包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包家能有這樣一個兒媳婦,也真的是非常榮幸了。
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像包拯這樣廉潔的清官,為百姓做出了那麼多的貢獻,因此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許多福德。
現在包拯的子孫雖然流落在四方,也出現了一些很有成就的後代,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是海上之王包玉剛。
包玉剛在抗日戰爭期間,已經是國內金融界的傑出人物。建國以後去了香港,在香港建立了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是世界十大船王之一,被美華人稱為海上之王。
包玉剛起初並不知道自己是包拯的後人,他的認祖歸宗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一次去浙大天一閣參觀的時候,他有幸閱讀了包氏的家譜,這才知道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當時他激動萬分,捧著家譜快要哭出聲來,想不到包拯竟是自己的先人,有這樣一位清正廉潔的祖先,他心中一定感到萬分榮幸。
包拯的家鄉肥東縣也有包氏後代,其中有一位叫包尊亮,是包拯的第34代孫,他因為對包氏家族最為了解,經常會舉行包氏後裔聯誼會,有時也會應邀參加關於包拯的研究等活動。
包拯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後人還活在我們中間。包拯的名字已不僅僅是一個稱號,他是清正廉明、剛正不阿、敢於擔當、公平正義的象徵,他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包拯的精神將超越時空超越國度,歷久彌新。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包公精神,所有人也都應該學習包公精神,敢於擔當,忠誠廉潔。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精神財富,我們每一箇中華後人都應該薪火相傳,繼承發揚,這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時代雖然已經遠去,但包公精神永遠存在於每個人心中。(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
9 # 史之策
1973年的春天,文物部門收到了來自民間的報告,說是發現了一處古墓。等到工作人員前去搶救性發掘的時候,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包青天包大人的。
整個墓葬比較寒酸,就連稍微好點的墓誌銘也碎成了幾塊。其中一塊是《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另一塊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包公好理解,就是包拯。那麼董氏又是誰?原來他是包拯的老婆,而且還是原配。最後他和包拯埋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骸骨。
包拯為何選擇一個丫鬟延續香火。終於在包拯35歲的時候,他和夫人生下了大兒子包繶。而他也順利長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惜剛剛結婚一年,生下兒子沒多久便去世了。包拯有了一個孫子,按理說不應該斷後。
可惜的是在孫子還沒5歲的時候,便夭折在了懷中。而包拯的兒媳婦也成為了寡婦,本來按照包拯的意思,勸她趕緊改嫁,畢竟年齡還小。
但是兒媳婦崔氏認為,既然已經嫁了過來,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嫁的。最後包拯勸不過她,只能隨她的意思。但是包家不能絕後,全家人都著急了起來。還是董氏決定,乾脆就給包拯重新納個妾吧。古代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情況,只要是正房長時間沒有孩子。可以主動提出來納妾,但是地位不能變。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包拯娶了家中的一名丫鬟。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家裡面老爺看中哪個丫環,很有可能就納為小妾。而這名幸運的丫鬟就是藤孫氏,當時包拯已經58歲了。
沒想到包拯的身體條件還這麼好,竟然真的就讓藤孫氏懷了孕。不過也是因為是小妾的原因,藤孫氏在包拯家裡面一直受氣。剛剛結婚沒多久,便因為頂撞包拯,被包拯一紙休書送回孃家。
但是沒想到的是,等到回到孃家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懷了身孕。隨後這件事情被包拯的兒媳崔氏得知,心裡面開始焦急起來。因為她和這個小婆婆年齡差距不大,雖然關係上是婆婆,但是更像是姐妹。
後來崔氏偷偷的去看望自己的這個小婆婆,從她那裡得知,自己竟然多了一個小叔子。由於古代被休的女子,基本上是出不了門了。藤孫氏是有苦難言,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孩子生下來之後,崔氏就過來把孩子抱走。回去告訴包拯,這是自己在外面收養的。包拯聽到挺高興的,感覺也算是後繼有人,於是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包誕。
轉眼之間5年過去了,包拯因為生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崔氏感覺實在是瞞不下去了,於是就把這孩子的事情告訴了他。包拯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非常意外,但是也可以放心的走了,畢竟包家有了後人。
那麼包拯的後人在哪?文章開頭的時候也講過,包拯的墓穴發現在1973年。其實早在金兵入侵的時候,包拯的墓穴就被破壞過一次,遷移到距離原來地址30米的位置。
合肥文物保護局在1973年整理包拯墓穴的時候,在墓穴當中發現了他兩個兒子、兒媳、夫人還有一個孫子的骸骨。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墓誌銘, 那麼就來帶大家看一下包拯的後人。
一、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
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兩個地區,曾經發現兩本《包氏族譜》。舒城的那一本編纂於民國年間,總共有將近15本。追根溯源是來自於明朝的包相,他們在明代的時候從合肥搬到了舒城。
雖然族譜是這樣記載,但是並沒有說包相是包拯的第幾代,上面只不過是寫了自己是包拯的後人,他們這一代是包拯一脈。
桐城的是編纂於光緒年間,總共有將近25本。他們的始祖則是包裕禎,在元朝的時候搬到了桐城。也沒有標明自己是幾代孫,只是說祖上是包拯。
二、浙江鎮海衡河堰和甬東
在上世紀的80年代,號稱是世界八大船王的包玉剛。在外稍微有點成就之後,於1964年的時候回到老家寧波。在這次回家的過程當中,參觀了當時到天一閣。
天一閣是一處藏有非常多古書的地方,由於他本人姓包,所以來這裡檢視一下《包氏族譜》。當時就在偶然之間,他發現自己竟然是包拯的9代嫡孫,也是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穫了。這本族譜編纂於明朝崇禎年間,也被認為是最靠譜的一本。他們這一脈清楚的記載,祖輩是一位名叫包世懋的人,在哪個朝代搬過來的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卻是寫了屬於包拯的29世孫。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
這一個支系一直以來都是存疑,首先不說他有關於包拯的記載。後面有關於包拯後人的記載,都和包拯墓穴當中出土的墓誌銘有很大的不同。
儘管他們聲稱族譜編纂於南宋時期,但是攀龍附鳳的嫌疑更大。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去這裡來看一下,或者去找一些歷史資料去考證一下,這裡就不再多加介紹。
-
10 # 歷史好奇怪
這個問題還蠻有趣的。
包拯不僅有後代,最關鍵的是還有一個近代包拯子孫,成為赫赫有名的世界鉅富。
中國古代有三大經典的清官形象,分別是包拯,海瑞,于成龍。
從他們對今天的影響力來說,這三個人都分別以主角的形式,以自己名字的方式拍過自傳式或者戲說式的電視劇或電影。
但其中,包拯的名頭最響,故事最多,影響力最大,因而而廣為人知才。尤其是當年周杰版的那部少年包青天,很多90後都看過,黑臉,月牙標記,為官清廉,斷案神奇是他的標配,當然還有一個武功高強的展護衛。當時那部劇也是在大江南北熱播,火了好一陣子。
當然包拯的影響力並不是靠電視劇撐起來的,而是而是千百年來人們對他清官精神的口口相傳誦而來的。
那麼黑臉的包公曆史上留下了顯赫的聲名,那他的子孫最後又過成了什麼樣子呢?似乎在歷史上鮮為人知,難道都泯然眾人矣了?
包拯一共有4個孩子,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古代重男輕女,兩個女兒的事蹟並不怎麼多,只是知道,都嫁給了當朝的官員,一個嫁給了陝西一個縣的主薄叫王向的人,另一個嫁給國子監主薄文效,後來就泯然眾人矣了。
包拯的大兒子包繶,像很多古代大官員的長子一樣,一出生就頂著父親的無上榮光,身為長子,人生過得非常順利,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更是看著他的爸爸面子,直接就把他封了一個官做,未成年很快就當了太常寺官。
但是,過於順利的人生,讓包拯的大兒子早早的就喪失了鬥志,所以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並且最終大兒子沒有活到19歲。雖然古人結婚很早,他也有一個兒子,但是兒子在長到10歲的時候,也夭折了。
第二兒子是包拯和一個小妾生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小姐嫁人的時候,通常孃家都會陪出一個通房丫鬟,這個通房丫鬟就等於是給男主人的一個侍妾陪禮,目的是為了給女主人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知心照應。
所以包拯將老婆娶進門之後,很快也就把這個通房丫鬟給收歸房中,丫鬟姓孫,後來都稱之為孫氏。但是在包拯的老婆死了之後,他十分悲傷,為了不想起老婆,就把這個通房丫鬟也給送回孃家了。但結果是,回到家中時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也就是後來生下了包拯的小兒子,包綬。
包拯得知此事喜出望外,趕緊將她接了回來,本來包拯差點就因為香火不旺而絕戶,頭疼不已,生怕對不起列祖列宗。正是因為這個小妾懷了孕,才導致包拯的香火得以延續下去。作為孝子的包拯非常感激這個小妾及時的懷孕,並且生下了一個男嬰,對這個小妾恩愛有加,在老包家地位直線上升。
包綬同樣是因為父親的緣故得到了當時的宋朝的大力扶持和廕庇。不僅一生無憂,還娶了當朝太師的一個女兒,顯赫的繼續過了一輩子,最重要的是比他的哥哥活得更長,而且開枝散葉,門丁興旺留下了4個兒子和三個女兒,把老包家香火給傳了下去,而且小包名聲雖然沒有爸爸響,但也中規中舉,沒什麼大毛病。
傳到近代,有一位非常有錢的世界商人,後來回家翻族譜才知道,自己就是包拯的第29代子孫,他就是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第一船王,浙江人包玉剛,曾多次與各國重要見面會晤,生意遍及世界各地。
甚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也多有接觸,是包拯後代中比較顯赫的一位,算是一位名門之後的名門。
回覆列表
古人有妻有妾,拯公嫡長子繶30而亡,長孫5歲而夭。拯公60時,滕妾孫氏有孕,生一子綬,綬公子嗣綿延,故拯公是真有後的。非拯公有意選妾留後,實乃天意如此。另,拯公擇兄長播公之孫代長子繶立嗣,名包完年,按封建宗法,完年之後也作拯公之後。注:女兒兩名不在討論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