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註釋】

    富有和顯貴是人們所向往的,不用正當的方法獲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貧困和低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不透過正當的方法拋棄它,君子不擺脫。君子離開了仁德,怎樣還能成就自己的名聲呢?君子不會在哪怕是一頓飯那麼短的時間裡遠離仁德,緊急的時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頓的時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故事】

    東漢名臣楊震身處異鄉,靠教書為生,後到州里任職。一次,老相識王密送他十兩黃金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勸楊震收下,卻被嚴詞拒絕。從此,楊震“夜畏四知,嚴拒私謁”的故事成為美談。

    2、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改。

    【註釋】

    君子的態度不莊重就沒有威儀,所學便不會穩固;做人處事以忠信為本,不會和那些不講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過錯一定會勇於改過。

    【故事】

    東漢末年,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地上有塊金子,管寧視為瓦石,而華歆撿起看了看又扔了。還有一次兩人一起讀書,門外有官員的轎輿前呼後擁而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忍不住去看熱鬧。管寧認為華歆“見利而動心,心慕官紳”均非君子之舉,於是割席斷交。

    3、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註釋】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故事】

    孔子生活的年代已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典籍。但由於年代久遠,這些典籍在流傳過程中破損散佚,殘缺不全。孔子一方面出於教學的需要,一方面作為知識淵博的學者,他感到自己有責任將這些珍貴的遺產進行整理編撰,以便於系統的研究。它教育人們把握好學與行的關係,亦是做學問與做人的原則。博學不能散漫無狀,在博學的基礎上要“約之以禮”。要將博學來的知識,用一種文化精神、理論原則來統率規範。為此人們不僅需廣泛地學習知識,還要把知識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

    【註釋】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把義看作是最尊貴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去做盜賊。”

    【故事】

    秦武王強健有力,喜歡親近大力士。他聽說沒有人能舉起鼎,就決定試一試 。力士任鄙說自己只能舉百鈞之物,“這千鈞之鼎,臣不能勝任”。力士孟賁勉強把鼎舉了半尺高。秦武王舉鼎時把腳砸成重傷,不省人事,當夜傷重身亡。之後,孟賁被五馬分屍,誅滅其族。而任鄙不單純崇尚勇武,得以善終。

    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註釋】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故事】

    三國時的馬謖素有才名,長於戰爭理論、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得到諸葛亮賞識。有人曾說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由於馬謖缺乏實戰經驗,在街亭一戰中,他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議,一意孤行,導致蜀軍慘敗。諸葛亮只得“揮淚斬馬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提出離職hrbp會找談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