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763215810983
-
2 # 對著太陽講故事的人
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
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
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1634年正式安裝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禎曆書》。
-
3 # 魯春林老師
天文氣象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
4 # 使用者4483103466638
天文氣象 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
2.
數學物理篇 數學 物理 1450年吳敬撰《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
3.
醫學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中國現存最大...
4.
農學篇 1376俞宗本著《種樹書》(記載了多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緣嫁接和桑..
-
5 # 使用者4757700769315
1442年
北京設觀象臺(是世界上遺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
1607年
明代科學家李之藻撰書,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29—1634年
崇禎帝批准徐光啟提出的修歷計劃,並要求他“廣集眾長,虛心採聽,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務求綜合”。後由徐光啟等人,先後以西法督修曆法,任用西方人湯若望(德)等修成《崇禎曆書》
天文氣象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回覆列表
天文曆法
中國素來重視天文曆法,不僅僅是中國古人對於皇權有著“受命於天”的理念,還對於農業生產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明朝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如:明朝組織人力物力財力於1383年新建觀象臺;1493年又造有模擬天體運動的渾天儀;即便是到了明朝末年1634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依舊編纂完成了《崇禎曆書》一書,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對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做了簡單介紹,並對其中內容做了大量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