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03705303391

    就在剛剛,我給我的一位同事(或者說我的下屬)發信息,讓她把一份資料發到我郵箱,她馬上回了一句:“好的,麻煩你也郵件回覆我一下這樣做可以與否"。我看到這句話一股熱血就衝到了頭腦裡。(我的這位同事大我一輪,最大的問題就是任何事情都不想擔責,一旦說這個事情你負責確定,她就會說這個我做不了。也許是平時的這些事情讓我對她印象不佳。)

    我馬上處理了一點別的事情,然後再來看她發的資訊,這個時候我發現我的情緒很平靜,只有一點點不適感。但就在剛剛我很確切的感知到我的怒意來過,那這突然的怒意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 2 # 12358qwer

    “怒”是形聲字。小篆從心,奴聲。隸變後楷書寫作“怒”。

    《說文·心部》:“怒,恚也。從心,奴聲。”(怒,憤怒。從心,奴聲。)

    “怒”的本義為生氣。如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用作動詞,指譴責。如《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

  • 3 # 石仕威

    “怒”,和奴隸無關。

    “怒”,上面不是有個“奴”字嗎?

    的確有,但這隻因為“怒”是個形聲字。

    《說文》曰:“怒,恚也。從心,奴聲。”

    “奴”,是“怒”的聲旁。

    其實還不盡然。

    按照《康熙字典》的說法,“怒”,是“從心從弩省”。

    就是說,“怒”的上面不是“奴”,而是“弩”之省略。

    《康熙字典》說:“從心從弩省,怒若強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從心奴為怒。”

    最後一句,顯然是針對《說文》的解釋而言的。

    《康熙字典》的說法不無道理。

    年代稍晚於《康熙字典》的清代大學問家段玉裁亦說:“古無努字,皆用怒”。

    《說文》未見“努”字。

    《唐韻》初收。

    宋代《增韻》曰:“努,用力也。”

    這個形聲字,當為“從力從弩省”。

    “弩”屬古代弓中一類。《說文》雲:“弩,弓有臂者。”

    “弓弩”,皆須用力拉滿才可將箭矢射出,有“用力”含義。

    最初,“怒”用為“努”,一定因此;後來新造出“努”字,也源於此。

    所以,“怒”和“努”上面“弩省”為“奴”,就不單單是“聲旁”,還兼有“義首”的作用。

    《莊子.逍遙遊》說:“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裡的“怒”,絕非“生氣”,而是“用力”,道家講“氣”,“怒”就是“鼓氣”——乘風而飛。

    《莊子.外物篇》雲:“草木怒生”,也不是說草木“生氣”,而是發自內部的“用力”、“脹滿”。現在仍然在用的“鮮花怒放”,保留的就是這個含義。

    《後漢書.第五倫傳》曰:“鮮車怒馬”,這個“怒”,是“肥壯”“生龍活虎”之義,類似於“草木怒生”。

    這應該是“怒”之本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育的產生最根本的條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