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氣的毛豆

    道是客觀規律,包括物質世界的規律、社會執行規律、人的心理規律。術是指利用人心(心理規律)尤其是人性中的弱點等,尤其是戰略戰術。

    中國文化比較注重人(人文),因此,道側重於社會執行規律和心理規律,說華人重道,一般是指重視與心理有關的規律以及與之相關的辯證法。但是,心理規律往往又跟術扯在一起,因此,說華人重術也可以。

    西方人比較重視物質世界(比如數理化),西方人重道一般是指重視數理化及與之相關的邏輯學。但是,另一方面,西方人為人處世尤其是價值觀受基督教教條影響,這些教條很大程度上是唯心的,所以,說西方人重視術也可以。

    所以,你的話既對也不對,看你怎麼理解道和術。

  • 2 # 中上行

    東西方文明是一樣的。東方文明早於西方文明。一個文明的發展。從認識到理論認識(語言歸納)到美化認識到過份重於美化脫離正確認識,受打擊迴歸認識。東方文民從秦漢前西周初期認識(童蒙)到春秋重於語言的歸納,〈百家爭鳴,重於語言)至戰國未期到漢武帝時期,美化(藝術)認識參雜到理性認識之中。以屈原,司馬相如等開啟華麗的藝術思維,以西周《詩經》為代表,直接而溫和,剛建而不自虐的氣質。和屈原的過度傾向完美完全精神化的,又個代表,古人認為《詩經》為君子之聲,楚辭淫。我初時不太理解,《詩經》中明明寫了很多男歡女愛的東西為會《詩經》正,而《楚辭》淫。《詩經》更多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行為。不自虐,而《楚辭》追求完美,過度精神化,不大眾,是少數群體性格。古人將《詩經》做為必讀,而讓少兒少讀《楚辭》,這也反映進化特徵。從物質到精神的進化。至唐宋中國文化完全藝術化了,追求語言的華美,少了人對物質的客觀認識。而西方是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有了藝術思維。西方近代的科學領先於我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人類文明進化中,西方正處於認識階段或即將進入華麗階段。或晚於我們進入華麗階段。我們是在漢代開始進入文化華麗階段,而以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西方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進入華麗階段,在二戰中法國與義大利相比其他國家最早亡國。《周易》賁卦,強大後身體上負著了太多華麗的東西必然會進入剝落,讓人們迴歸正確樸實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鼓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