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賜新科進士的宴會,初沿舊制稱“聞喜宴”,旋即改稱“瓊林宴”,宋徽宗時複稱“聞喜宴”。
為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賜宴之舉,始於唐代。後唐莊宗天成二年(927)十二月,朝廷下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今後逐年賜錢四百貫。聞喜宴遂正式成為朝廷賜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之宴會。
北宋沿襲之,亦賜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聞喜宴。《宋史·選舉志一》:“聞喜宴分為兩日:宴進士,請丞郎大兩省;設諸科,請省郎小兩省。”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正月上旬,宋太宗舉行即位後的第一次科舉殿試,一科便錄取了進士109人、諸科207人;復調閱貢舉檔案,復錄取特奏名進士和諸科184人,合計錄取500人。
宋太宗賜這些中榜才俊綠袍靴笏,並賜聞喜宴於開寶寺。
五年(980)閏三月,宋太宗賜宴新科進士與諸科及第者於瓊林苑(在汴京城西)。開宴之日,侍從以上官員和直史館官員、知舉貢奉旨陪坐;宴罷,新及第者題名刻石於貢院。
因賜宴場所改為瓊林苑,故“聞喜宴”改稱為“瓊林宴”,直至1112年,又改稱“聞喜宴”。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改賜宴於辟雍,複稱“聞喜宴”。《宋史·樂志四》:“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宴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
南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改賜宴於禮部貢院。
“瓊林宴”名稱美,名氣大,影響頗廣。遼曾設宴於內果園或禮部,亦沿稱“瓊林宴”;明清也沿稱之“瓊林宴”。
清代大詩人、乾隆年間進士袁枚《瓊林曲》讚歎道:“幾隊霓裳行簇簇,瓊林苑裡春波綠。”
圖片皆選自網路。
宋朝賜新科進士的宴會,初沿舊制稱“聞喜宴”,旋即改稱“瓊林宴”,宋徽宗時複稱“聞喜宴”。
為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賜宴之舉,始於唐代。後唐莊宗天成二年(927)十二月,朝廷下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今後逐年賜錢四百貫。聞喜宴遂正式成為朝廷賜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之宴會。
北宋沿襲之,亦賜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聞喜宴。《宋史·選舉志一》:“聞喜宴分為兩日:宴進士,請丞郎大兩省;設諸科,請省郎小兩省。”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正月上旬,宋太宗舉行即位後的第一次科舉殿試,一科便錄取了進士109人、諸科207人;復調閱貢舉檔案,復錄取特奏名進士和諸科184人,合計錄取500人。
宋太宗賜這些中榜才俊綠袍靴笏,並賜聞喜宴於開寶寺。
五年(980)閏三月,宋太宗賜宴新科進士與諸科及第者於瓊林苑(在汴京城西)。開宴之日,侍從以上官員和直史館官員、知舉貢奉旨陪坐;宴罷,新及第者題名刻石於貢院。
因賜宴場所改為瓊林苑,故“聞喜宴”改稱為“瓊林宴”,直至1112年,又改稱“聞喜宴”。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改賜宴於辟雍,複稱“聞喜宴”。《宋史·樂志四》:“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宴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
南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改賜宴於禮部貢院。
“瓊林宴”名稱美,名氣大,影響頗廣。遼曾設宴於內果園或禮部,亦沿稱“瓊林宴”;明清也沿稱之“瓊林宴”。
清代大詩人、乾隆年間進士袁枚《瓊林曲》讚歎道:“幾隊霓裳行簇簇,瓊林苑裡春波綠。”
圖片皆選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