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周口清鼻堂

    明代:池鹽與鹽井的長足發展

      到了明代海鹽生產在整個鹽業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明代海鹽資源分佈在全國10省250個市、縣,供給範圍廣闊,是一種跨區域性行銷的鹽種。明代海鹽的生產中,曬鹽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推廣,鹽業生產力大大提高,鹽產量不斷提高。

      明成祖遷都北京、增置武衛百司、派鄭和下西洋,費用以億萬計,全由戶部尚書夏元吉籌措,他設立鹽務衙門,以鹽卡收稅,謹防貪官。在明人宋應星《野議·鹽政議》稱:“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萬曆盛時,資本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只以百萬輸帑,而以三百萬充無妄費,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傭、橋樑、樓宇,當餘五百萬,各商肥家潤身,使之不盡,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見其盛也。”其中利潤有40%以上用以課稅(一百萬兩)、建祠堂(三百萬兩)等方面,各商肥家潤身五百萬兩。萬曆四十五年,袁世振在淮南、揚州一帶推行了綱鹽法。

      明代海鹽北起遼東都司,南至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司的沿海地帶;在長江以北分別是長蘆、山東及兩淮鹽課司,長江以南則為兩浙、福建鹽運司。

      明代池鹽是西北地區“鹽湖”所產之鹽,主要分佈在今山西、陝西、寧夏等地。在山西,除解州、安邑的河東大鹽池外,女鹽池和六小鹽池也是當時重要的鹽池。女鹽池系硝鹽池,在解州大鹽池以西約2.5公里的地方,“廣袤三十里,《水經注》所謂女鹽澤是也”。六小鹽池則在女鹽池西北約1.5公里的地方,它由永小、金井、賈瓦、夾凹、蘇老、熨斗6個小鹽池組成,“其池最大者,水面不過畝,鹽自凝牟”。

      明代井鹽則分佈在四川及雲南境內。四川井鹽主要集中在成都府一帶,明初以成都、簡州為中心;弘治以後,遂向富順、遂寧、大寧、榮縣、雲陽、犍為、中江、彭水、仁壽等地轉移。明代四川井鹽由於鑽井技術的突破,有了較大的發展,在中國鹽業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除四川外,雲南地區也是明代井鹽的主要產地。主要分佈在楚雄、姚安、大理、安寧、鶴慶、武定等地區。鹽井主要有楚雄的黑井、琅井、珂陋井、猴井、姚安的白羊井,大理的諾鄧井、大井、石門井,安寧的大井、石井、河中井,鶴慶的彌沙井、橋後井,武定的只舊井等。

      明代鹽業生產技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井鹽業中,井鹽鑽井工藝出現了明顯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在鑿井的程式化、固井技術的提高和治井技術的初步發展這三個方面。明代井鹽鑽井工藝的突破,對井鹽業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豐富了宋代卓筒井工藝,而且為清代井鹽鑽井工藝的完善奠定了基礎;既發展了鑽井工藝技術,又促進了地下資源的開發和四川鹽業生產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防火牆的基本標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