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三

    於是二人來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這個悟空,分明是自己的徒兒;看看那一個,分明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認錯了徒弟,雙手合十,無能為力。二人又相求於觀音,觀音看二人都像是自己苦心扶植的那個悟空,一時沒了主意,揮揮手,愛莫能助。二人又來到地藏菩薩殿下,菩薩有一神物喚作地聽,能辨世間萬物,可是地聽伏耳貼地聽完之後卻搖了搖頭。最後二人還是來到了如來佛祖面前,如來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偽。  

    為什麼唐僧不能辨出哪個是他朝夕相處的徒兒呢?問題可能出在彼此朝夕相處感情親切相依為命上。觀音心心念念栽培悟空,地藏菩薩與悟空私交不淺,他們都有所偏向,有所顧忌,生怕認錯了害了真悟空,也就影響了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力。如來能分辨清楚,毫不含糊,可是如來不是人,他是佛,無愛無憎,不存在感情親疏的問題。

    人不可能做到如此,活著的人就要食人間煙火,就要有七情六慾,認知上會出現偏差,判斷事物就不能無所顧忌。以《韓非子》裡“智子疑鄰”這個故事為例,同樣是正確的預見,那個富人心裡已經認定鄰人是賊,卻根本不懷疑兒子是不是監守自盜,只是一味地認為兒子聰明。僅僅因為兒子是兒子,在情感上已經先入為主。面對與自己親近的人,總是往對其有利的方面推想,當然也根本不願意相信對方是不是有可能作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於是在同等條件下,感情親密一些的便自然而然佔了上風,疏遠一些的便處於劣勢,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性吧。   

    作為人,在情感上有親有疏在所難免。不能否認,在很多時候,對於一個人的愛憎經常左右著我們的判斷力。我們雖然難以做到如來的毫不偏差,無愛無憎,也不能像那個富人那樣讓感情親疏左右自己的認知。所以學學諸葛先生,關鍵並不在於情感的親疏在主觀上是否影響了你,而在於如何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儘量客觀地去看待事物和判斷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焊機可以與配電箱一起放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