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89122505121

    1.生行

    京劇中的生行指男性角色,分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一般都以唱工為主,也有一種做工老生,專以唸白和表情見長,代表人物是周信芳。另外,有些唱做之外還注重兵器武打的老生,叫文武老生。小生指青年角色,又細分為巾生,窮生,官生。小生中有三大著名流派,代表人物分別是姜妙香,俞振飛和葉盛蘭。武生指會武藝的人物,分為長靠和短打兩種。武生還可分出武老生,指年紀大的武生。武小生指年輕的武生,周瑜風流瀟灑而在戰場上又是手持兵器的武小生,因此這種角色被稱為文武小生

    2.旦行

    旦指女性角色,按年齡分為老旦和小旦;按性格分青衣和花旦;按武功可分為武旦和刀馬旦。老旦指一般老年婦女,唱與念用真嗓,近似老生,動作比生角帶有女性色彩。花旦代表性格活潑,天真和潑辣的青年女子,服裝以襖褲為主,表演上著重京白與各種動作。武旦,顧名思義是指會武藝的女性角色。其表演動作既要英勇善戰,又要婀娜多姿。打破青衣與花旦的界限,兼有二者特點並吸收了刀馬旦表演特點的一個新行當“花衫”是王瑤卿和梅蘭芳所創,便與表現更多不同的婦女性格。四大名旦老師王瑤卿把他們表演特點概括為4句話:梅 蘭芳的‘相’,程硯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此外,還有一些未被歸類推選,但功力深厚,藝術成就較高的坤旦,滿臺升輝,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推崇

    3.淨行

    也叫花臉,因為臉上塗抹大量顏色,是性格與相貌有特點的男性角色。用寬音,鼻音和假音演唱,講究胸腔和顱腔的共鳴,一般多念韻白。重唱工的淨叫“正淨”,也叫“大花臉”或“銅錘”。側重表演身段,功架與對白的淨叫“副淨”,也叫“架子花”或“二花臉”當今最有名的演員是袁世海。淨的表演程式是最誇張的,尤其是臉面的化妝,塗上各種圖案和花紋。對於不同人物的臉有各種不同規定的圖案。

    4.末行

    傳統曲角色行當。扮演中年男性。宋雜劇中已有末出現。明清戲曲都有這行腳色,表演上基本與生、外相同。近代有些劇種(如京劇),末腳已逐漸成為生行的次要腳色,如《李陵碑》的楊六郎、《文昭關》的皇甫訥等即規定由末扮演。目前已不再有此區分,但有些劇種(如漢劇等)則仍作為一個主要行當。5.醜行

    “醜”指相貌醜陋的人物,一般在鼻子處溝畫一塊白,所以叫“小花臉”。醜主要分“武丑”,“文丑”和“一般醜”三種。武丑是會武藝的丑角,又叫“開口跳”這是因為要擅長唸白和跳躍之故。文丑是不會武藝的丑角,常常是滑稽可笑的人物。年老詼諧的人物為“老醜”如《女起解》裡的崇公道。“彩旦”一般指年齡較輕的,扮相特別誇張的女性丑角。

    生、旦、淨、末、醜生,素臉男角,又分 小生、老生、武生;旦,女角,分 花旦、老旦、青衣、刀馬旦;淨,花臉;醜, 文丑、武丑末,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可以認為老生的一種。。。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淨、醜”和“生、旦、淨、末、醜”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淨、醜”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型別。每個行當又有苦幹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淨”、兩行是男角色;“醜”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 2 # fangxia剎那花開

    京劇起初的角色種類是:生旦淨末醜,副外雜武流。

    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禮,行業的歸納和整理,現在主要分為:生、旦、淨、醜。

    生: 生行演繹的是舞臺上的成年男性角色,根據年齡和氣質不同又分為老生、武生、小生、紅生、娃娃生等。

    旦:旦角就是京劇舞臺上女性角色。根據年齡氣質分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老旦,和彩旦。

    淨:淨行,就是花臉。花臉演的都是性格、氣質或相貌與眾不同,有突出特徵的男性角色,從少到老都可以。分為銅錘、黑頭、大花臉,架子花臉,和武花臉。

    醜:丑角又叫“小花臉”,這是相對於淨行的“大花臉”來說的。淨行的臉譜精美寫意,而這小花臉只在鼻子上畫個“豆腐塊”。分文丑和武丑。

  • 3 # 偏愛綠色的小時光

    生行演繹的是舞臺上的成年男性角色,根據年齡和氣質不同又分為老生、武生、小生、紅生、娃娃生等。

    旦角就是京劇舞臺上女性角色。根據年齡氣質分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老旦,和彩旦。

    淨行,就是花臉。花臉演的都是性格、氣質或相貌與眾不同,有突出特徵的男性角色,從少到老都可以。分為銅錘、黑頭、大花臉,架子花臉,和武花臉。

    丑角又叫“小花臉”,這是相對於淨行的“大花臉”來說的。淨行的臉譜精美寫意,而這小花臉只在鼻子上畫個“豆腐塊”。分文丑和武丑。

    “雜”,指傳統戲中的各門零碎雜活兒。諸如站班的朝官,列隊的大將,聽差的家院,行路的遊人,以及車(夫)、船(公)、店(夥)、腳(力)、旗(卒)、鑼(手)、傘(役)、報(子)等等。

    “武”,顧名思義,它屬武戲範疇,專門翻打,又叫跟頭行。戲中雙方交戰都帶兵丁,分正反兩方,正方是上手,反方為下手。開打先由上、下手交戰,名謂“開擋”,在混戰中起到激烈廝殺的氣氛作用。

    “流”,戲班中跑龍套便稱流行,我聽老藝人說:“龍套這一行,不上胡琴不翻打,更不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專扮戲中流伍角色,故稱流行。”這些流伍角色在戲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校場點兵,他們兩邊一站,代表了千軍萬馬;長途進軍,他們繞個圓場,形容已越過萬水千山,且出場時的儀表、行動是否整齊,標誌著一個班社的陣容和檔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珍惜相聚的時光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