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05773298364

    三顧茅廬裡的茅廬指的是草房,三顧茅廬又指的是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 2 # 老流年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臥龍崗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 3 # 手機使用者6662056710山峰玉竹

    話說第一次,劉備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來到臥龍崗,滿懷期待卻撲了個空。書童告知諸葛亮出遊去了,歸期不定。劉備無可奈何,失望而歸。

    轉眼過了第二年,劉備挑了個好日子,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不以為然,兩次碰壁心中頗有怨言,認為不請也罷。張飛性格直率,主張直接捆來便是。但劉備心思縝密,心中自有盤算,把二人責罵了一頓後,帶著他們再次來到臥龍崗。

    這一次,總算不負所望,諸葛亮確實在家,只是正好在休息。劉備見狀,示意關張二人稍安勿躁,安靜地站在臺階下等候,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若是常人,怕是早已火冒三丈,但劉備絲毫沒有怪罪之意,進去之後,彬彬有禮,虛心請教如何統一天下。諸葛亮見狀,心生好感,於是,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心中早已勾畫的一幅藍圖,《草廬對》就此而成。

  • 4 # zkh7158743986

    眾所周知,成語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其三十七回中講道:曹操為了得到劉備的謀士俆庶,使計把他騙去許都,徐庶無奈,離開前向劉備推薦了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說此人能力非凡,若是是能得到他的幫助,必定有所作為。三顧茅廬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劉備只好留下一封書信,誠懇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後,又一次無功而返。轉眼過了第二年,劉備挑了個好日子,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不以為然,兩次碰壁心中頗有怨言,認為不請也罷。張飛性格直率,主張直接捆來便是。但劉備心思縝密,心中自有盤算,把二人責罵了一頓後,帶著他們再次來到臥龍崗。

    這一次,總算不負所望,諸葛亮確實在家,只是正好在休息。劉備見狀,示意關張二人稍安勿躁,安靜地站在臺階下等候,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若是常人,怕是早已火冒三丈,但劉備絲毫沒有怪罪之意,進去之後,彬彬有禮,虛心請教如何統一天下。諸葛亮見狀,心生好感,於是,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心中早已勾畫的一幅藍圖,《草廬對》就此而成。

    他準確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又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內外有別,步步為營,與劉備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劉備聽罷,激動不已,兩個人英雄所見略同,“出山”便是水到渠成了。但是,看到這裡,我們可能心裡會有諸多猜想,如果,第一次沒有見到的話,劉備就放棄了,後來他們還會遇見嗎?

    又如果,第二次諸葛亮就跟著劉備回去了,那麼,劇情是不是又會完全不一樣呢?還有就是,這裡安排的三次到底有何深意,兩次湊巧的不在家是故意為之的嗎?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中也曾說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那麼,這個三顧到底有何深意呢?

    我們先來說說諸葛亮,他隱居鄉村,聲名卻是遠播,認識他的人無不對他讚譽有加。正所謂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肯定不是一個好士兵,他也並不例外。其實,他並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偉業,而是在等一個求賢若渴的賢民之主,一個知他懂他的仁者,一個適合他施展抱負的地方。

    彼時,劉備已經46歲了,實力單薄,根本無法與曹操和孫策相抗衡?如此情況之下三顧茅廬,諸葛亮的反覆試探,給劉備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尊賢的形象,不僅提高了劉備的聲望,同時,也在關張二人面前立了一個下馬威。作為一個謀士,他首先得為自己謀劃一個未來。他謹慎擇主的行為恰恰迎合了劉備的安排,確保了自己出山後在劉備心中的重要地位。

    反過來我們再來看看劉備,他可謂是城府極深的人。他懂得適時收斂自己,充愣裝傻,暗中卻不動聲色,養精蓄銳,籠絡人心。官渡大戰後,他選擇一直往南走,按我們平常人的思維,落難時肯定是首先投靠親戚或者朋友才對,但是,他卻選擇了去荊州。因為,他心裡明白,荊州是東吳和曹操交兵的緩衝地帶,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於是,他來了荊州,希望有所作為。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劉備正是有這樣野心的人,他知道自己迫切需要一個能人異士來為輔佐自己,這樣才能有效、迅速的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充自己的地盤。於是,當有人向他舉薦了諸葛亮之後,他義無反顧,三顧茅廬,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禮賢下士,能屈能伸的劉備。屢訪不遇依舊毫不灰心,久等廊下仍然謙恭不已,這份耐心和毅力,試問又有幾個諸侯可以做到?

    所以,這一切無疑把他推到了一個尊賢典範的極至,見諸葛亮應諾出山,他的喜悅無以復加,這一切為他日後招賢納士,擴張版圖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說,三顧茅廬看似簡單,實則意義深刻。諸葛亮、劉備兩人默契十足,配合天衣無縫,完美地諦造了三顧茅廬這一千古佳話。而三顧茅廬也同時成全了劉諸二人開啟復興漢室的歷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汽車擋位的作用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