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水佛紅河

    首先,東漢《說文》中沒有收錄「耍」字,「耍」字出現得非常晚。

    目前我看到的文獻,「而」字最早見於唐宋時代:

    最早收錄「耍」字的字典是金代韓孝彥所編的《改並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簡稱《篇海》,讀音為「灑」,有兩個意思:

    尖耍、俊利也

    戲也

    《康熙字典》引《篇海》:沙下切,音灑。尖耍,俊利也。戲也

    「尖耍」的意思是「逍遙;遊蕩」,

    引自:《漢語大詞典》第3401頁 第2卷 1657

    如:

    宋朱敦儒《好事近》詞之六:「一棹五湖三島,任船兒尖耍。」

    宋楊無咎《人月圓》詞之二:「鬧蛾斜插,輕衫乍試,閒趁尖耍。」

    另一個義項「俊利」,也就是「飄逸、俊秀、犀利」的意思。如:神采俊利、言辭俊利

    「俊利」可能是「 俊麗」的異形詞。

    後來,「尖耍」的意思漸漸消失了,「耍」只有「戲耍、玩耍、逗弄」的意思。

    如明代《正字通》所言,「耍」完全是一個俗字,很少字典收錄這個字,只出現在方言和詞曲中:

    有一種解釋認為「耍」是「會意字」,從「而」從「女」,「而」是表示「頰毛」,所以,會「頰毛戲弄女子」之意。

    這種解釋完全是胡說八道,沒有任何可信度。什麼「一朵梨花壓海棠」更是沒邊的胡謅八扯。

    第一,這個解釋沒有任何古代文獻記載,完全是望文生義。

    第二,「耍」更古老的意義「尖耍,俊利」,「頰毛戲弄女子」怎麼解釋?

    第三,「而」的本義不一定表示「鬍鬚」,這個問題是有爭議的。

    「而」字造字本義有兩種說法:

    「而」為「耏」、「髵」的初文,本義為「頰毛」,假借表示虛詞,久借不歸。

    學者李圃認為「而」是「馘」的初文,象「倒首長髮」之形,「馘」在金文中寫作:

    第四,楷書的「而」這個部件有多個字源:

    漢字「需」中有「而」,但其實這個「而」是「天」字演變過來的,「天」是「顛、頂」的初文。

    漢字「耑」是「端」的初文,「耑」中的「而」是「不」演變過來的,「不」是「丕」的初文,像「地下根鬚」之形:

    這個問題以前講過,是隸變導致的「漢字構件趨同」,比如:「奉、春、秦」上面都是「三人」,但卻完全是不同部件演變過來的。

    所以,「而」的本義不一定表示「鬍鬚」,且作為漢字部件的「而」,不一定是漢字「而」,只不過巧合同形而已。

    另外,我看到有種說法說「耍」是「傻」的後起字,或說是「誜(shua3)」的訛變字。

    但是,我也沒有看到很好的文獻證據,能夠支撐這一點,就不多談了。

    ----分割線--------

    綜上所述,「耍」為什麼從「女」,不知道!

    「耍」解釋成「頰毛戲弄女子」幾近穿鑿,純粹是望文生義。

    可能「耍」是一個訛變字,由什麼字訛變而來,今天已經無從稽考。

    又或者就是一個純粹的記號字,沒有任何意義。。。。。等等。可能性很多。

    所以,釋讀漢字要詳細考慮,多方自洽,同時要恪守「存疑不斷」的原則。

    有疑點或者證據不足,就先放下來,說不定以後很而然看到一個文獻證據,也就豁然開朗。

    漢字字形解讀不是看圖說話,望文生義的想當然。

  • 2 # 使用者1193416719031

    耍,是個會意字。字從而,從女。“而”本義為頰毛,引申義為柔軟。“而”與“女”聯合起來表示“柔軟的女子”。

    作為名詞的本意是年輕女子柔軟的身體或輕柔的身姿。

    作為動詞的本意青年女子做及其柔軟的動作。

    比如,漢語詞“耍拳”是指一套柔中寓剛的中國拳法,與西方拳擊有剛無柔的打法截然不同。

    可見,“耍”字在創字的原初意思上就是表示女性柔軟的身姿以及表現形態,是自然界的“頰毛”的柔軟在人類身上體現的一種美好意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痛的病因以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