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雄心壯志10218
-
2 # 跟媽媽學家常菜
只喜歡學習,不喜歡行動是因為懶吧。
比如,拿我來講,我是一名程式猿。我在學校裡學習的大部分程式設計知識都是所謂平面的,自己做的小程式,跟著老師做的專案,都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內容。
但是,等我進入到公司實習,或者真正開始工作了以後,才發現,有些東西是在“平面”裡感受不到的。比如,一個生產問題,程式報錯了,丟擲了空指標的錯誤資訊。
雖然書本上告訴過我空指標是什麼,引起它的原因有幾種,但是我還是要透過debug除錯,定位問題,梳理程式碼,分析程式碼邏輯,找到此時此景產生空指標的原因。這個過程是“平面”沒法教給你的東西。
其實,我挺不相信有的軟體培訓班帶你做專案,模擬工廠教學等等,可能會有收穫,但是跟你自己親臨實踐那是沒有辦法比的。
上面說了行動的好處,再來說活如何打破不喜歡行動只喜歡學習的怪圈。
1. 你可以尋找一個不得不參與的情境。比如學習英語口語,你自己字正腔圓的練了半天,不如找個老外對話。我的英語曾經也是啞巴英語,而且拿英語對話就會緊張磕巴。久而久之,自己也不想練,不想行動了。但是,自從我去了一個外資銀行工作,周圍都是老外,你跟他說中文他根本聽不懂,所以我又開始被逼去行動了。剛開始也是很抗拒,但是後來能聽懂他們說的笑話的時候,興趣和自信就來了,往後就變被動為主動,有事沒事都會閒聊兩句。
而且,在與他們聊天的時候,我還發現有些沒聽過的俗語或者單詞就冒了出來,可以當場請教,要知道,一個外華人用英語給你解釋一個單詞的意思,那是比你看牛津字典的效果好上百倍了,記憶是相當深刻,而且會充滿用中學的樂趣和滿足感。也許這就是《習慣的力量》裡說的,你的行動為你帶來獎賞,獎賞又強化了你的學習意願。這樣帶來的滿足感,是非常棒的。
2. 找個行動力強的人帶你。現在的網路教學雖然很發達,提供學習的便捷性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但是,在我看來,忽視了面授班的優勢。你在面授班裡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討論一起實踐。如果恰巧他是一個積極的行動力強的人,你就會被影響被帶動。因為人的天性是模仿,你會不自覺的受到感染。
如果對方不是,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人有時候很怕孤獨,兩個人一起可以相互鼓勵,共同面對,增加堅持行動下去的信心。
回覆列表
只學習而少行動是謙虛的一種表現。認為自我成熟意識還不夠,小視自己,一旦行動又擔心會失敗。或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因而遲遲不敢作進一步的行動。如果有見一步行一步的打算又不同,勇氣是否達到孤注一擲的地步呢?敢不敢賭一把呢?沒什麼把握,腦子未成權衡,問題未能解決!行動是一種冒險,勇氣要十足。例如戰爭年代,兩黨決裂時,其兵力比較是相當懸殊的。1:10萬的數字,隨時都會被剿滅的可能。所以這裡不難看出蘊含著一種冒險主義的所在!技術又告訴我們:兵貴在精,而不是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種勝算是極少的,行動旨在能有收穫。有成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在行動之中學習,敵人也許從未實踐,所以在行動中的敵人也是黑夜之中的蒼蠅,糊亂。只要善於總結和勤奮摸索經驗,再透過行動來先發制人,成功就會如期達到。棋差一著,人生須要博一博的。勸君早謀劃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