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在明代的蘇州、山東、廣東等地興起並進入全盛期,人稱“鬼工技”,達官貴人視其為寶物,喜愛此物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
宣宗朱瞻基、熹宗朱由校都酷愛核雕,天啟帝還親自操刀刻立體果核雕“五鬼鬧判”,且技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代的核雕材料大多是核桃與杏核,而橄欖核則較少。題材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獸、吉祥物等。明朝是工藝精緻小品製作的高峰,雕刻崇尚簡約質樸,意境清遠,與清代的華美繁縟形成鮮明對照。但明朝的核雕實物十分罕見,就算真正的清朝核雕,能流傳至今的也極為稀少。
按照核子表面的筋紋,可以將橄欖核按照如下方式分類:
1、二花:表面有兩條筋紋,通常此類核子外型比較扁,砸開后里面含有兩間內室,此類核料的產量非常稀少有限。
2、三花:較為常見的橄欖核,表面分佈三根筋絡,砸開後內裡含有三間內室。
3、四花:產量相比三花為少,表面四筋均勻分佈,砸開後內裡含有四間內室,通常是《八寶觀音》,《龍生九子》等題材首選材料。
4、五花:五花原料,原料極少,一年橄欖核原料下樹後也很難見到幾粒。
5、多花:多紋路,多內室,不均勻分佈筋絡的一種怪核,屬於變異種,較為少見。
按照橄欖核的存放時間可將橄欖核分為新核和老核兩種。
1、新核:從烏橄欖樹上採摘後,去果肉後1年至2年內的核稱為新核。新核不適合用於雕刻。原因在於新核內部的水分沒有完全蒸發,在雕刻後容易開裂。且新核的顏色顯黃,雕刻後作品的質感不強。
2、老核:從烏橄欖樹上摘下去皮後存放5年以上的橄欖核稱為老核。判斷新核老核要從核料本身的核質,成熟度,飽滿度來判斷,一般老核核質更堅硬,顏色更深。橄欖核原料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放的時間長了,即使不去把玩,核子顏色也會逐漸變紅。因此使用老核子雕刻出來的作品顏色會更加的紅潤。再加上老核子存放的時間長,內部較為乾燥,內外的溼度基本一樣,因此不太容易開裂。
按橄欖核原料的產地,刨開核子的色澤,核子的長相分類。
鐵圓核也稱為鐵頭或鐵頭核,因其質地有如鐵一樣堅硬,而且一般都是涽圓形而得名。鐵圓核的質地比其他任何橄欖核品種都要堅硬、密度也大大高於其他品種的橄欖核,兩顆鐵圓核之間相互撞擊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鐵圓核的核頭呈現三角形的小孔,核筋稍微浮起,平整面光滑,而且核壁較厚、顏色較深,由於核體呈圓形或橢圓形,適合雕刻人物頭像,所以常被用來製作十八羅漢頭等作品。鐵圓核的最大優點是十分容易上色,把玩2至3個月,就會出現紅潤透亮的光澤。應該說鐵圓核是橄欖核中的上品,所以價格也相對高昂。
2、紅金剛:表皮發紅,肉色稍紅者可稱為紅金剛,這種核子相比鐵圓核顏色較淺,也沒有鐵圓核那麼容易透過把玩上色、上漿。但其同樣是出眾的雕刻材質。
3、黑金剛:黑金剛表皮發黑,核肉極紅,透過把玩非常容易上漿,上色也是很快,是非常理想的雕刻羅漢用料。
4、紫袍核:表皮顏色發紫,一般作為廢料,很少使用。近年來由於原料的緊缺,紫袍核也被部分雕刻者巧妙的廢物利用了起來。
5、黃胖核:黃胖核指那種顏色發黃,核肉飽滿,寬度較款的橄欖核材料。名稱源自於廣東普寧。主產自廣東東部地區,黃胖核雖然核質較黃,但並不發糠;且把玩時上色很快,受到部分橄欖核雕師傅的喜愛。通常黃胖核被用來雕刻題材阿福題材。
6、牛頭欖:廣西西部容縣和廣東東部德陽核區當地民間的叫法,也稱牛古攬,這種橄欖核,個頭大,核質厚,密度高,且寬度可達到2.2至2.8公分,長度在3.8公分左右,此核雕刻單核極佳。
7、奶油核:材質和顏色接近黃胖核,但是大小要比黃胖核略小,也有將黃胖核直接稱為奶油核的。
8、水晶核:水晶核的質地尤其細密,在經過盤玩之後表面會形成一層玻璃釉光似的包漿,故名水晶核。
9、還要提到的一種國外大核,見過最大的國外大核最大直徑可以達到3.5公分以上,有的朋友也叫這種核為芒果核,這種“國外大核”腔體非常大,核肉非常薄,且核的肉質非常粗糙,穩定性差,雕刻出的作品易變型,在國外這樣的核主要用於榨油的,這種核是不是橄欖一類的品種還有待考證,這種“國外大核”只適合淺浮雕,線刻等。
橄欖核原料按照核子的大小和形狀有以下幾種分類:
1、標準大核:又稱傳統大核、單核,一般寬度要超過22 mm,長度超過35mm的大核,核質紅透的為上品,這種核一般用於雕刻單籽《老子出關》《寶蓮燈》《西廂記》《西方三聖》核雕作品。
2、細長核:形體較為細長的核子,這種核子的長度一般在48mm或以上,寬度大約在19左mm右,感覺較為細長,這種核子適合雕刻《赤壁懷古》《遊子歸航》核舟《送子觀音》《持瓶觀音》觀音等題材。
3、小核:外形較小的橄欖核,適用於較小腕串,這種核子一般的直徑在8mm至11mm釐米,越小的料越為稀少,其價格也越高昂。一般用於較小的羅漢頭等小腕串的創作。
5、圓核:外形較為接近球形的橄欖核材料,一般直徑20mm以下的常見,原料充足。直徑超過22mm的接近正圓的橄欖核原料就很難找了,這種接近圓核材料較為稀少,品質較好,肉質較厚的可以透過打磨製作成球形光珠。一般圓核用於雕刻八寶觀音、九龍戲珠等題材的核雕手串。
6、怪核:外形較為奇特的,形狀特別的橄欖核材料,為基因突變的品種,外表看似怪異,但是隻要透過巧妙的設計和雕刻就能使其有著別出心裁的效果。
5、多花:多紋路,多內室,不均勻分佈筋絡的一種怪核,屬於變異種,較為少見
鑑別好的核子主要看以下幾點:
1、顏色是否均勻,有無花點。
2、核肉厚不厚,核皮薄不薄,以肉厚皮薄的為佳品。
3、密度高不高,如果是密度不高的核子,在上油後會很容易花。
4、是否是怪核,核子如果是特別大或特別小的,價值會很高。如果是佛手核或多花核,那就更是難得的佳品了。
核雕在明代的蘇州、山東、廣東等地興起並進入全盛期,人稱“鬼工技”,達官貴人視其為寶物,喜愛此物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
宣宗朱瞻基、熹宗朱由校都酷愛核雕,天啟帝還親自操刀刻立體果核雕“五鬼鬧判”,且技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代的核雕材料大多是核桃與杏核,而橄欖核則較少。題材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獸、吉祥物等。明朝是工藝精緻小品製作的高峰,雕刻崇尚簡約質樸,意境清遠,與清代的華美繁縟形成鮮明對照。但明朝的核雕實物十分罕見,就算真正的清朝核雕,能流傳至今的也極為稀少。
按照核子表面的筋紋,可以將橄欖核按照如下方式分類:
1、二花:表面有兩條筋紋,通常此類核子外型比較扁,砸開后里面含有兩間內室,此類核料的產量非常稀少有限。
2、三花:較為常見的橄欖核,表面分佈三根筋絡,砸開後內裡含有三間內室。
3、四花:產量相比三花為少,表面四筋均勻分佈,砸開後內裡含有四間內室,通常是《八寶觀音》,《龍生九子》等題材首選材料。
4、五花:五花原料,原料極少,一年橄欖核原料下樹後也很難見到幾粒。
5、多花:多紋路,多內室,不均勻分佈筋絡的一種怪核,屬於變異種,較為少見。
按照橄欖核的存放時間可將橄欖核分為新核和老核兩種。
1、新核:從烏橄欖樹上採摘後,去果肉後1年至2年內的核稱為新核。新核不適合用於雕刻。原因在於新核內部的水分沒有完全蒸發,在雕刻後容易開裂。且新核的顏色顯黃,雕刻後作品的質感不強。
2、老核:從烏橄欖樹上摘下去皮後存放5年以上的橄欖核稱為老核。判斷新核老核要從核料本身的核質,成熟度,飽滿度來判斷,一般老核核質更堅硬,顏色更深。橄欖核原料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放的時間長了,即使不去把玩,核子顏色也會逐漸變紅。因此使用老核子雕刻出來的作品顏色會更加的紅潤。再加上老核子存放的時間長,內部較為乾燥,內外的溼度基本一樣,因此不太容易開裂。
按橄欖核原料的產地,刨開核子的色澤,核子的長相分類。
鐵圓核也稱為鐵頭或鐵頭核,因其質地有如鐵一樣堅硬,而且一般都是涽圓形而得名。鐵圓核的質地比其他任何橄欖核品種都要堅硬、密度也大大高於其他品種的橄欖核,兩顆鐵圓核之間相互撞擊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鐵圓核的核頭呈現三角形的小孔,核筋稍微浮起,平整面光滑,而且核壁較厚、顏色較深,由於核體呈圓形或橢圓形,適合雕刻人物頭像,所以常被用來製作十八羅漢頭等作品。鐵圓核的最大優點是十分容易上色,把玩2至3個月,就會出現紅潤透亮的光澤。應該說鐵圓核是橄欖核中的上品,所以價格也相對高昂。
2、紅金剛:表皮發紅,肉色稍紅者可稱為紅金剛,這種核子相比鐵圓核顏色較淺,也沒有鐵圓核那麼容易透過把玩上色、上漿。但其同樣是出眾的雕刻材質。
3、黑金剛:黑金剛表皮發黑,核肉極紅,透過把玩非常容易上漿,上色也是很快,是非常理想的雕刻羅漢用料。
4、紫袍核:表皮顏色發紫,一般作為廢料,很少使用。近年來由於原料的緊缺,紫袍核也被部分雕刻者巧妙的廢物利用了起來。
5、黃胖核:黃胖核指那種顏色發黃,核肉飽滿,寬度較款的橄欖核材料。名稱源自於廣東普寧。主產自廣東東部地區,黃胖核雖然核質較黃,但並不發糠;且把玩時上色很快,受到部分橄欖核雕師傅的喜愛。通常黃胖核被用來雕刻題材阿福題材。
6、牛頭欖:廣西西部容縣和廣東東部德陽核區當地民間的叫法,也稱牛古攬,這種橄欖核,個頭大,核質厚,密度高,且寬度可達到2.2至2.8公分,長度在3.8公分左右,此核雕刻單核極佳。
7、奶油核:材質和顏色接近黃胖核,但是大小要比黃胖核略小,也有將黃胖核直接稱為奶油核的。
8、水晶核:水晶核的質地尤其細密,在經過盤玩之後表面會形成一層玻璃釉光似的包漿,故名水晶核。
9、還要提到的一種國外大核,見過最大的國外大核最大直徑可以達到3.5公分以上,有的朋友也叫這種核為芒果核,這種“國外大核”腔體非常大,核肉非常薄,且核的肉質非常粗糙,穩定性差,雕刻出的作品易變型,在國外這樣的核主要用於榨油的,這種核是不是橄欖一類的品種還有待考證,這種“國外大核”只適合淺浮雕,線刻等。
橄欖核原料按照核子的大小和形狀有以下幾種分類:
1、標準大核:又稱傳統大核、單核,一般寬度要超過22 mm,長度超過35mm的大核,核質紅透的為上品,這種核一般用於雕刻單籽《老子出關》《寶蓮燈》《西廂記》《西方三聖》核雕作品。
2、細長核:形體較為細長的核子,這種核子的長度一般在48mm或以上,寬度大約在19左mm右,感覺較為細長,這種核子適合雕刻《赤壁懷古》《遊子歸航》核舟《送子觀音》《持瓶觀音》觀音等題材。
3、小核:外形較小的橄欖核,適用於較小腕串,這種核子一般的直徑在8mm至11mm釐米,越小的料越為稀少,其價格也越高昂。一般用於較小的羅漢頭等小腕串的創作。
5、圓核:外形較為接近球形的橄欖核材料,一般直徑20mm以下的常見,原料充足。直徑超過22mm的接近正圓的橄欖核原料就很難找了,這種接近圓核材料較為稀少,品質較好,肉質較厚的可以透過打磨製作成球形光珠。一般圓核用於雕刻八寶觀音、九龍戲珠等題材的核雕手串。
6、怪核:外形較為奇特的,形狀特別的橄欖核材料,為基因突變的品種,外表看似怪異,但是隻要透過巧妙的設計和雕刻就能使其有著別出心裁的效果。
按照核子表面的筋紋,可以將橄欖核按照如下方式分類:
1、二花:表面有兩條筋紋,通常此類核子外型比較扁,砸開后里面含有兩間內室,此類核料的產量非常稀少有限。
2、三花:較為常見的橄欖核,表面分佈三根筋絡,砸開後內裡含有三間內室。
3、四花:產量相比三花為少,表面四筋均勻分佈,砸開後內裡含有四間內室,通常是《八寶觀音》,《龍生九子》等題材首選材料。
4、五花:五花原料,原料極少,一年橄欖核原料下樹後也很難見到幾粒。
5、多花:多紋路,多內室,不均勻分佈筋絡的一種怪核,屬於變異種,較為少見
鑑別好的核子主要看以下幾點:
1、顏色是否均勻,有無花點。
2、核肉厚不厚,核皮薄不薄,以肉厚皮薄的為佳品。
3、密度高不高,如果是密度不高的核子,在上油後會很容易花。
4、是否是怪核,核子如果是特別大或特別小的,價值會很高。如果是佛手核或多花核,那就更是難得的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