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霧霾裡看花花世界

    足協沒有強制性規定球衣背後印球員名字,各隊一般都把這個位置賣給了贊助商,本身中超俱樂部收益不好的情況下可以理解吧。

  • 2 # 百泉兄

    其實球員姓名可以不佔廣告位,安排在後背號碼的下面就可以了,應該用英文字母,畢竟現在直播中超的外國媒體多,方便外國解說員、觀眾認識球員也是好的。

  • 3 # 蘋果總裁阿克蘇

    94-96年俱樂部都在球衣背後印球員名字的,直到有一天華人知道那個位置可以賣錢的,然後就沒名字了,為什麼呢?

  • 4 # DK體育文學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超是有胸前廣告和背後廣告的,而原本用來印名字的位置現在被廣告代替,實屬無奈。

    因為大多數球隊現在營收入方式還是太少,導致各支球隊必須要用廣告來更多的賺取收入,所以說更多的屬於無奈吧,這也屬於職業化程序的一個很大阻礙。

    而中超對於球衣銷售不重視也是咱們不印名字的一個方面,畢竟球衣銷售收入還是佔據少數,而不如直接來一個背後廣告來的簡單直接。

  • 5 # 武侯的中場線

    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超有球衣不印名字的傳統,從可查到的資料得知,國內的足球聯賽只在甲A聯賽元年短暫出現過印有球員名字的球衣,這一球衣樣式只堅持了一年,就在1995年被大面積淘汰,只有少數的幾個球隊在1995年還堅持使用有球員名字的球衣,其中包括當時的廣東隊。

    其次,球衣背面的廣告位為俱樂部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此前中國足協並未出臺球衣必須印有球員名字的強制規定,這也讓國內的足球俱樂部鑽了空子,本該印有球員名字的地方,被贊助商的廣告所取代,俱樂部因此也能多增加一份廣告收入,何樂而不為?

    同時,國內尚無有影響力的球星,球衣銷售無保證,單從俱樂部的經濟利益考慮,球衣上增加球員的名字,除了增加球衣的製作成本之外,對球衣銷量的影響無任何實質性的意義。以中超球員的個人影響力及關注度而言,除非足協出臺強制性的政策,不然寄希望於俱樂部主動接軌國際改變球衣設計,無異於痴人說夢。

  • 6 # 寒山夜雨738

    這就是中超獨特之處!在亞冠聯賽球衣背後是球員的名字,而在中超所有球隊的球衣背後都是贊助商的名字。在足壇球衣背後印著球員自己名字,更能激發為個人和集體榮譽而拼搏進取的意識!而中超出現這種反差只能說俱樂部追求廣告收益的結果,也是一種不職業的體現!

    聯想起5月5日亞冠恆大戰權健的一幕:張琳芃穿著張文釗的球衣上場,改造時多做一道工序,工作人員把張文釗的名字和1號用膠帶粘住,只留下5號碼讓張琳芃穿著上場。感慨急中生智不如說低階失誤,如果在中超則簡單的多了球衣上方都是贊助商的商標,號碼上方的沒有名字省了費事!

    中超的球衣是耐克和中超公司統一製作,但是胸前和背後的廣告贊助收益歸各俱樂部所有。這就是矛盾的一面,印上球員名字增加球衣銷售賺取的收入都歸中超公司和耐克,反之如果印成贊助商這筆錢成了俱樂部的重要收益。不能怪球隊不懂規矩不職業世界足壇的球衣都是獨立招標,但在中超卻是耐克一家簽約十年而且價格很低,國安等提出質疑不被接受。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在球衣名字上打主意賺點錢。

  • 7 # 峰行時下

    7號球員夏普分球,傳給9號隊員,9號隊員也叫夏普,他們可能是兄弟。在足壇活躍著 很多兄弟,比如荷蘭的德波爾兄弟,愛爾蘭的基恩兄弟。好球,這個球傳給10號傳得非常好。咦,10號怎麼也叫夏普。可能是這樣的,外國球員印在球衣上的只是姓,這些球員都姓夏普,就像南韓有很多球員都姓樸。漂亮,10號連過兩名隊員,破門得分,11號上前祝賀,11號是——夏普?這句話出自韓老師的經典語錄,雖然看似奇葩但那個時候我們的職業聯賽還不規範所以不知道這個是贊助商的名字或是球員本身的名字,當然了直到現在我們的聯賽依然是很不專業。

    業餘OR沒有錢?

    中超球衣不印名字的問題足協每次都說下賽季能夠解決,例如中國足協在2月正式印發了2018年版的《中超商務管理規定》,並在最近全部公佈。足協在規定中明確指出:2019賽季,比賽服背後廣告位置從號碼正上方變為號碼正下方,號碼正上方的位置留給球員英文或拼音名字,具體規範參照2018年釋出的《中超聯賽裝備管理規定》。此外,新版的《商務管理規定》還明確表示:賽季開始後至結束前,比賽服廣告最多有3次更換機會。任何俱樂部都不得擅自印製和更換比賽服廣告,並嚴禁在原廣告內容上透過覆蓋等方式釋出新廣告內容。

    作為一個國家最高水平賽事的最直觀名片,中超球衣一直都因為足協的規定不能在球衣上印上球員的名字,這種情況放眼世界足壇也是一股“泥石流”一般的存在,讓人感覺這就是一個隨便組織起來、毫無市場化和職業化意識的聯賽。工程量不大,又沒什麼技術難度,為什麼以前死活不印名字呢?主要是各中超俱樂部對於自己球隊的包裝意識很不夠,大多數球隊的正版球衣和周邊商品銷售都沒有形成體系,根本不指望賣球衣賺錢,如果球員名字的位置放一個廣告,一年的收入遠遠大於賣球衣收入,這和歐洲職業球隊截然不同。除了中超,國足隊服上的名字問題也一直為廣大球迷所詬病——比如在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杯比賽上,國足球衣一如既往地在非正式比賽中只印號碼而不印名字,而應邀參加中國杯的3支客隊都把名字印上。特別是威爾士隊,他們甚至按照最高規格,將比賽日期、地點和對陣雙方的小國旗悉數印上,如同參加的是世界盃或者歐洲盃。所以現在明白為啥當時大聖腳下不留情了吧?你不尊重別人,也就別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這些高級別聯賽相比,反倒是中甲,中冠這些低級別聯賽率先實現了“球衣印字”——最近幾個賽季,已經陸續有中甲球隊開始在球衣背後印刷球員名字,無論是中文名字還是名字簡拼。2018賽季,中冠聯賽官方檔案中首次出現球衣背後必須印刷球員名字強制規定。同年四川劍南春出戰中冠大區賽,球衣未印名字遭到聯賽追罰並要求限期整改。

    中國聯賽球衣的歷史

    其實早在1994年,也就是初代甲A之際,中國足協就在聯賽秩序冊上標出了相關的規定:運動員比賽服上衣背後號碼的上方,應印有運動員姓名的漢語拼音,字母高為10釐米。並且還對於球衣號碼的大小式樣,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而進入中超時期後,有據可查的卻只是到2012賽季中國足協在關於球衣上印球員名的相關規定了:球員名字呈現在球衣背面時,每件上衣的後背必須有隊員的中文姓名,且和正式隊員報名名單一致......而因為球衣上廣告位置的昂貴,大多數俱樂部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卻並未將此政策落到實處。到2015賽季的中超聯賽規程中,就乾脆直接去掉了關於球衣印名字的條款。說來諷刺,比中超規模差了不知多少倍的印尼聯賽,2年前就已經詳細規定了球衣的號碼、球員名、臂章和贊助廣告的長度、面積及位置的要求;其次是隊徽的面積大小和位置,球衣上不超過100平方釐米,球褲上不超過50平方釐米;最後是關於球衣品牌LOGO的大小面積要求,甚至細化到球襪、帽子和門將的手套上。如此細緻的要求,甚至可以和歐足聯對於參加歐戰賽事的俱樂部球衣規定相媲美!連歐洲純業餘的直布羅陀聯賽都有背名的標準配置,一心想要和“五大聯賽”相比肩的中超卻只有號碼沒有姓名,著實令人汗顏。

    球衣的商業價值

    一直以來,球衣銷售從來都是職業俱樂部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也是職業足球市場開發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家運動裝備提供商贊助一傢俱樂部除了獲得廣告效應之外,球衣銷售的提成也是他們看著的蛋糕之一。可是,明知道球衣背面印有球員的名字對球衣的銷量是很有幫助的,可作為中超球隊的裝備商,耐克公司怎麼就不在球衣的背面印上球員名字呢。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很簡單也不容易。

    中超球衣背後沒有球員名字,對球迷來說也是一大難受,一些豪門球隊倒也算了,因為大家都熟悉,可一些平民球隊,尤其是成績不太好的球隊,球迷不怎麼熟悉,看比賽直播的話也就是看而已,都不知道誰跟誰。這樣子的話對直播的收視率也是一大影響。

    既然如此的話,那麼作為中超的贊助商,耐克怎麼就不把球員的名字印在球衣背面呢。其實耐克是巴不得中超球衣都印上球員名字的,這樣球衣只會賣得更好。可問題就在於這印不印球員名字與耐克公司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與中超公司有直接關係。可中超公司對於俱樂部是不是可以在球衣上印名字,沒有硬性規定。也就是說,印不印球員的名字是俱樂部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再說,中國足協也沒有強制規定俱樂部必須在球衣上印有球員名字。

    總結

    還好這一現象終於是在2019年有所改變了,只是職業聯賽已經這麼多年了,我們的某些部門卻一直做得都很業餘,真的不知道中國足球還要業餘多久才能走向正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桑塔納志俊4年半開了25萬公里要不要大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