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詩的諍言

    除夕一定要敬祖,一定要在吃中飯前,擺8個萊,8個酒杯,8個碗,8雙筷子。"酒杯倒點酒,挾點菜,在門口請祖先。放鞭炮,準備幾刀黃紙上墳去燒。

    初一不出門,3天年,在晚飯前都要放爆竹。

  • 2 # 奇蹟專家

    過年時,用煤塊壘火爐,初一天不亮就點著,燒得越旺,來年的生活越紅火。現在因汙染太嚴重了,用紅燈籠高高掛代替了。

    過年時,蒸年饃,有登高、圓饃、手爪、兔子、花、棗花、錢串串,紅世等,預祝新年事業成功,八方來財,年輕美貌,紅紅火火過大年。

    過年時,貼對子、炸酥肉丸子、炸豆腐,還有最有意思的是敲鑼鼓,鼓聲震天,太平盛世!

  • 3 # 芳華小話

    這個習俗是廣東過年對單身狗的特別福利,就是你一天沒結婚,拿紅包是天經地義,毫不猶豫的事情。而且是親戚朋友同事都會給,簡直是另外一份年底花紅。

  • 4 # 葉知秋69841507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我是南方人,我們這裡臘月二十四叫小年夜,親朋好友在這一天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飯”。過去是提前商量好,在某一個親朋家聚會。現在不同了,多數都是在飯店定餐,大家歡聚一堂,談一年來的工作,共同交流,用這種形式加深感情。

    過了“小年夜”後,大家各自開始購置年貨,叫“忙年”。除夕的頭一天,各家各戶在家裡打掃衛生,以一個新的面貌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這天早上各家忙著貼門神,貼對聯。我們這裡還有個風俗,就是各家各戶都到山上割一把樹枝,本地稱為“黃徑”樹,還割一把草,本地稱“蒼浦”草,將樹枝和草捆在一起,拿回家掛在門上,據老人說可以驅邪。

    除夕中午在家中擺上雞鴨魚肉,燒香燒紙錢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至十四是走親訪友的日子。農村一般都是拿雞鴨,還有一些餈粑、粽子,油堆等等,我們叫“走親擔”,挑著去親戚家“拜年”。

    春節是豐富多彩的,各地風俗稍有區別,但願望是一樣的,願來年風調雨順,生活幸福。

  • 5 # 師宋堂

    華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那麼過年都有哪些習俗呢?其實,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習俗千差萬別。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有一些共同的習俗的,那麼我就一一道來。

    除塵布新:春節掃塵的風俗古而有之,據說是從自堯舜二帝的時候就有了。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洗傢俱,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總之,就是大大的掃除一切不潔之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現在華人守歲的方式已經變成了一家人相聚團圓,觀看“春晚”守歲了,這也是新的守歲形式了。

    互贈賀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賀年卡一樣。

    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一直都是人們的最愛!可惜,現在為了環保,全國各地都禁放,國家也提倡禁放。但是,帶來的後果是,年味越來越少了,甚至很難聞到年味了!

    以上是過年的習俗了。

  • 6 # 煮茶聞書香

    現在的春節風俗已經印象不是很深刻了,如果談風俗,我感覺有這麼幾點印象深刻的:

    一,殺豬,在我們小時候,生活不太好,應該說是非常不好,一年只能吃一次豬肉,就是在過了臘八之後,生產隊集中殺幾口豬,按照家裡的人口分豬肉,那個時候最受歡迎的是板油,其次是花油,再次是五花肉,如果孩子分到瘦肉,那回家是要捱揍的,因為那個時候過年甚至平時炒菜的油基本上就是靠豬肉炸出的油來用的。

    二,土地廟上供,這個是小時候過年記憶最深,而且是家家戶戶必須的風俗,就是在大年農曆二十九,或者二十八,也就是除夕前一天晚上,父親要把豬肉在鍋裡煮熟,之後切一點給等在鍋邊的孩子們打一點牙祭,然後帶一點肉食去土地廟上供,那時候往往人剛走,上供的肉就被孩子們撿起來吃掉了。

    三,祭灶,我已經忘記了時間,就是晚上在家裡的鍋灶錢燒紙祭奠,父親嘴裡唸唸有詞,估計就是請求灶老爺上天言好事,然後第二天早上在恭恭敬敬接回來。

    四,祭祖,有的地方過年不祭祖,我們這在除夕上午要去祭祖,燒紙,燃放鞭炮,族人一起給祖先叩頭,回來之後就是貼門對,門吊,放鞭,吃飯,準備年夜飯。

    五,初一,給長輩磕頭拜年,從初二開始接出門的女兒回來吃飯。

    能夠記憶深刻的也就這幾條了,現在生活好了,而且都進入縣城或者城市生活,一些習俗在慢慢消失掉了,所以很多人都越來越感覺年味不濃了,其實習俗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最重要的是記住過年的氣氛,不忘祖宗,不忘人情,不要忘了勤勞的美德,不要忘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哪裡來。

  • 7 # 冬花

    我們這裡過年習俗使我記憶特別深的是,除夕的晚上用最大最乾的樹格頭放在火爐裡燃燒烤大火,名曰燒豬頭,過肥年。這一盆火一直要燃到正月初三才能息滅。特別鬧熱的是,年夜飯吃完,裡裡外外衛生打掃乾淨,水缸水裝滿,稱之為金銀水。然後,全家人圍著火爐考火,依次洗腳。洗腳時,每個人必須把膝蓋骨洗得雪白。說什麼只有在三十晚上把膝蓋骨洗白,腳洗乾淨,一年四季才會大吉大利,才會有口福,有肉吃;一年四季才會利索爽快無病無痛。腳洗完,娃娃們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個個收拾打扮好後,就等爸爸媽媽婆婆爺爺發壓歲紅包。除夕鐘聲一響,全家便到院埧放爆竹(燒活竹杆)放鞭炮(火炮和活別辣子)。一邊放一邊唱: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點爆竹放鞭炮,一年四季樂淘淘。唱啊跳啊,笑啊鬧啊,一直要到早上壹點鐘左右才結束。這時,晚輩給長輩拜年送上祝福,長輩給晚輩發壓歲紅包。最後,老人守歲通宵,娃娃們就去睡覺。

  • 8 # NYHX190788564

    在我的老家過年有兩節,即立春節又叫新春。這一天,敬亡祖及天地神靈不用葷,只用素。並且在雞鳴丑時就起床,洗漱後的水午時後才可倒掉,然後燃香和錢紙,帶著頭一天清洗潔淨的水捅到水井上取水,並燒錢化紙放鞭炮,誰家先搶到,表示這一家來年心想事成,順順利利。取回去的水用來煮湯圓,分大湯圓和小湯圓,大的裡包上銀元(後來用硬幣)包湯圓一般包十二個,閏年這一年包十三個,供祖後全家一起吃,誰吃到包著的錢表示誰的運氣更好,吃後在門上帖門神和賀新春對聯。家裡的老人給小兒孫壓歲錢。天亮後出去聽鳥叫,什麼鳥叫可預示這年人們的生產生活的情況。春節(大年初一)同樣,不同的是春節要過十五天,除夕晚上殺雞等過大年這天夜晚飯要吃得早,飯左腳要洗得早洗得高,要冼過膝蓋,燃後點燃香燈蠟燭,燈亮通宵,燒大火全家團聚,火要燃到第二天。新春和春節其間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女人不準大早互串門,家裡第一個來小男孩很受歡迎。小女孩次之。大年初二殺雞過大年,早飯後要出行迎財神,喜神,好多戶相聚一起放鞭炮磕頭迎喜迎財。回家後,就可以走親戚拜年,新婚夫婦回孃家拜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吃湯圓後才算過完春節。老人門為過年忙忙碌碌,全村人都熱鬧非凡.過年都非常開心愉快!可這些優良傳統逐漸消失了,真讓人宛惜。

  • 9 # 逗豆的時光

    我家在河北,我們這裡過年的習俗有,一是大年三十年下午要上墳祭祖,一般在五點多鐘,以上完墳天擦黑為宜。

    二是初一早晨拜年,家裡的男性參加,去本族大輩家裡拜年,有預備好的蒲團供磕頭用,但現在也很少讓磕頭了,一般說幾句吉祥話即可。

    三是初一早晨在街上烤火,攏一堆柴禾點旺,街坊鄰居們聚在一起烤烤火,聊聊天,就算在一起拜年了。

    四是初四要聚老人,子女,孫子女們都到老人住的地方吃頓飯,為老人過個年,隨著家庭的小型化,以後估計也更難聚了。況且現在多到城市裡,家裡太小都去飯店吃飯,不象在農村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女人做飯,男人聊天,小孩玩耍有意思,有氛圍了。

    五是有鑼鼓舞獅,各村原來都有鑼鼓隊和舞獅隊,過年期間會輪流聚在一村鬥獅鬥鼓鬥嗩吶等等,很是熱鬧。但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會吹打舞獅的越來越少,除了大村還有這個組織,小村都沒有了。

    六是過元宵時賞燈吃燈盞。小孩們會自己糊燈籠,千奇百怪舉著滿村玩耍。女人會用粘米麵做成棋子狀,先蒸熟,再煎至兩面焦黃,然後上面插紙捻,點著。吃時又甜又粘又焦又香,還可以醮糖吃。

  • 10 # 大風吹26

    春節的習慣,幾乎可以用村村不同來說,但要說風俗,各地區也有不同。我們通常都是三十早上先放鞭,回來貼對聯,收拾家,然後做年夜飯,說是年夜飯,其實到下午三點左右就吃飽喝足了,沒喝多的打麻將,喝多的睡覺,到八點看春晚,說是看春晚,其實就是來著電視鬧點動靜,到0點就放鞭,吃餃子,然後,打麻將的繼續打麻將,睡覺的繼續睡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宜都梁山上的龍抬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