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ki細ki
-
2 # 此使用者不再在
菲德勒(F.Fiedler)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領導有效性的權變模型
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又稱情境理論,權變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關於領導有效性研究轉入權變理論。權變理論認為,領導的有效性不是取決於領導者不變的品質和行為,而是取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和情境條件三者的配合關係,即領導有效性是領導者、被領導者和領導情境三個變數的函式。
權變理論被領導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於特質理論不能準確地預測領導者的行為,甚至難以解釋不同情境下領導者行為的多樣性,而行為理論在解釋某些領導行為時又顯得過於簡單,有時甚至難以自圓其說,如對同一種領導行為什麼在不同的群體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等問題不能給出圓滿解釋,因此研究者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領導情境方面。影響領導有效性的大量情境因素逐漸被識別出來,於是研究者試圖將這些情境比那兩整合起來,形成了多種權變領導模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領導有效性權變模型、路徑-目標領導理論、生命週期理論。
菲德勒(F.Fiedler)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領導有效性的權變模型。他認為,任何形態的領導方式都可能有效,關鍵在於領導風格和具體組織情境的匹配程度。領導效果的好壞取決於三個維度上的條件: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關係、任務結構以及職位權力。如果這三個維度上的條件都好,情境對領導是有利的。具體說,就是如果領導者被追隨者接受和尊敬(第一個維度),任務高度結構化,即每件事情都可以描述和由程式化的運作方式(第二個維度),且領導者的職位權力和權威非常正式化且穩固(第三個維度),那麼這個情境對領導者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三個維度都低),那麼情境對於領導者而言就非常不利。菲德勒透過研究,證明情境有利和領導風格共同決定了領導有效性。總的看來,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任務導向或者頑固、獨裁型的領導者是最有效的;當情境只是適合有利時,人性取向或民主型的領導者是最有效的。
回覆列表
領導權變理論的提出者羅伯特·豪斯(Robert J.House)出生於1936年,曾就讀於底特律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豪斯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先後執教於紐約市立大學的伯納德·巴魯克學院,密歇根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1965~1968年,他曾出任麥金瑟管理學研究基金會的執行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