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水灌腸;電扇吹風;環境降溫。下面介紹具體做法:1. 冷敷:是透過用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區域性的體溫下降。一般以頭部冷敷最為常用,用橡皮布、塑膠薄膜做成手一樣大小的口袋,裡面裝井水或細小的冰塊,將小袋放在病人的額頭上、頸部血管跳動處、胳肢窩、大腿根部的血管跳動處。冷敷開始時區域性血管收縮,繼之血管擴張,熱量經傳導散發,可達到降溫的目的。若有條件可縫製一個帽狀的冰袋,將井水或細冰塊裝入戴在病人頭上。還可做成冰枕,當枕頭一樣放在病人頭頸部,也可起到降溫作用。不能製作冰帽、冰枕時,可用毛巾將井水浸溼後擠幹代替冰袋作冷敷。冰敷時還要注意區域性面板不要凍傷。2. 溫水擦浴:用32°C~36°C的溫水將毛巾浸溼後擦拭全身面板,使面板血管擴張,血流增加,體內的熱量可透過傳導方式散發而達到散熱目的。擦拭全身一遍後可稍等一會兒待面板上水分蒸發完再接著擦第二遍,直至體溫有明顯下降。擦拭結束後一定將面板上水分擦乾,然後蓋一條薄被子,防止受涼。3. 酒精擦浴:可用25%~50%的酒精作擦浴。無酒精時可用白酒加一半冷開水混合作擦浴之用。因酒精揮發快,能很快帶走面板上的熱量,達到降溫目的。擦浴時用毛巾將酒精擦拭病人頸部、胳肢窩、腹股溝、前胸、四肢等處,使面板血管擴張而加速散熱。酒精濃度過高,揮發過快,面板血管反而收縮影響散熱。酒精配法如下: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即可應用。酒精擦浴時應隨時給病人蓋好被子。擦浴後半小時左右要用肛表測量,若體溫不降應送醫院進一步治療。4.冷水灌腸:體溫高達40°C的病人,可用4°C的生理鹽水100-150毫升灌腸,也能起到降溫作用。5. 電扇吹風:電扇吹風能加速體熱的散發,但風向不能對準病人的某一部位,否則區域性會受涼,可以吹偏風或用搖頭電扇吹風。風力不能過大,時間不能過長,適用於體質較好體溫過高的病人。 6.環境降溫:在高溫季節,在作物理降溫時,對環境也要降溫,如在地面潑涼水,用涼水拖地板,加強。擴充套件資料:發燒(fever),也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當口腔溫度高於37.5 ℃,腋窩溫度高於37℃,或一日之間體溫相差在1℃以上,即為發燒。發燒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但有時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進入高溫環境或熱水浴等均可使體溫較平時略高,這些透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
冷敷;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水灌腸;電扇吹風;環境降溫。下面介紹具體做法:1. 冷敷:是透過用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區域性的體溫下降。一般以頭部冷敷最為常用,用橡皮布、塑膠薄膜做成手一樣大小的口袋,裡面裝井水或細小的冰塊,將小袋放在病人的額頭上、頸部血管跳動處、胳肢窩、大腿根部的血管跳動處。冷敷開始時區域性血管收縮,繼之血管擴張,熱量經傳導散發,可達到降溫的目的。若有條件可縫製一個帽狀的冰袋,將井水或細冰塊裝入戴在病人頭上。還可做成冰枕,當枕頭一樣放在病人頭頸部,也可起到降溫作用。不能製作冰帽、冰枕時,可用毛巾將井水浸溼後擠幹代替冰袋作冷敷。冰敷時還要注意區域性面板不要凍傷。2. 溫水擦浴:用32°C~36°C的溫水將毛巾浸溼後擦拭全身面板,使面板血管擴張,血流增加,體內的熱量可透過傳導方式散發而達到散熱目的。擦拭全身一遍後可稍等一會兒待面板上水分蒸發完再接著擦第二遍,直至體溫有明顯下降。擦拭結束後一定將面板上水分擦乾,然後蓋一條薄被子,防止受涼。3. 酒精擦浴:可用25%~50%的酒精作擦浴。無酒精時可用白酒加一半冷開水混合作擦浴之用。因酒精揮發快,能很快帶走面板上的熱量,達到降溫目的。擦浴時用毛巾將酒精擦拭病人頸部、胳肢窩、腹股溝、前胸、四肢等處,使面板血管擴張而加速散熱。酒精濃度過高,揮發過快,面板血管反而收縮影響散熱。酒精配法如下: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即可應用。酒精擦浴時應隨時給病人蓋好被子。擦浴後半小時左右要用肛表測量,若體溫不降應送醫院進一步治療。4.冷水灌腸:體溫高達40°C的病人,可用4°C的生理鹽水100-150毫升灌腸,也能起到降溫作用。5. 電扇吹風:電扇吹風能加速體熱的散發,但風向不能對準病人的某一部位,否則區域性會受涼,可以吹偏風或用搖頭電扇吹風。風力不能過大,時間不能過長,適用於體質較好體溫過高的病人。 6.環境降溫:在高溫季節,在作物理降溫時,對環境也要降溫,如在地面潑涼水,用涼水拖地板,加強。擴充套件資料:發燒(fever),也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當口腔溫度高於37.5 ℃,腋窩溫度高於37℃,或一日之間體溫相差在1℃以上,即為發燒。發燒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但有時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進入高溫環境或熱水浴等均可使體溫較平時略高,這些透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