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30885686659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裡斯(Sophocles)及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稱為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翻譯家施鹹榮於1964年前完成出版《莎士比亞全集》的準備工作,並於1978年出版,1980年施鹹榮出版專著《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介紹莎士比亞的生平和年代、他的戲劇和藝術特色等。

      莎士比亞最早的劇作是以當時常見的風格寫成的。他採用標準的語言書寫,常常不能根據角色和劇情的需要而自然釋放。 詩文由擴充套件而定,有時含有精心的隱喻和巧妙構思,語言通常是華麗的,適合演員高聲朗讀而不是說話。一些評論家的觀點認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莊重的演說詞,經常阻礙了情節,《維洛那二紳士》的臺詞則被評論為做作不自然。

      很快莎士比亞從傳統風格轉向他自己的特點。《理查三世》開幕時的獨白開創了中世紀戲劇中的邪惡角色。同時,理查生動的充滿自我意識的獨白延續到莎士比亞成熟期劇作中的自言自語。 沒有單獨一個劇本標誌著從傳統風格到自由風格的轉換,莎士比亞的整個寫作生涯中綜合了這兩種風格,《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是這種混合風格最好的詮釋。

      到1590年代中期創作《羅密歐和朱麗葉》、《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夢》時期,莎士比亞開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寫作。他漸漸將他的隱喻和象徵轉為劇情發展的需要。莎士比亞慣用的詩的形式是無韻詩,同時結合抑揚格五音步。實際上,這意味著他的詩通常是不押韻的,每行有10個音節,在朗讀時每第二個音節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無韻詩和後期作品有很大區別。詩句經常很優美,但是句子傾向於開始、停頓、並結束在行尾,這樣有可能導致枯燥。 當莎士比亞精通傳統的無韻詩後,他開始打斷和改變規律。這項技巧在《朱利葉斯·凱撒》和《哈姆雷特》等劇本的詩文中,釋放出新的力量和靈活性。

      《哈姆雷特》之後,莎士比亞的文風變化更多,尤其是後期悲劇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國文學評論家安德魯·塞西爾·布拉德利將這種風格描述為“更緊湊、明快、富有變化,並且在結構上比較不規則,往往錯綜複雜或者省略”。 在創作生涯後期,莎士比亞採用了很多技巧來達到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連續、不規則停頓和結束,以及句子結構和長度的極度變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對聽眾是挑戰。 後期的傳奇劇,情節及時而出人意料地變換,創造了一種末期的詩風,其特點是長短句互相綜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語和賓語倒轉、詞語省略,產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亞詩文的特徵和劇院實際效果有關。 象那個時代所有的劇作家一樣,莎士比亞將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等創作的故事戲劇化。 他改編了每一個情節來創造出幾個觀眾注意的中心,同時向觀眾展示儘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設計的特點保證了莎士比亞的劇作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剪裁寬鬆地詮釋,而不會丟失核心劇情。 當莎士比亞的技巧提高後,他賦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變化的動機以及說話時獨一無二的風格。然而,後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風格的特點。在後期的傳奇劇中,他故意轉回到更虛假的風格,這種風格著重了劇院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始碼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