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近芳先生,當代京劇藝術大家、有“東方皇后”的美譽、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人、京劇名家、旦角名家、梅蘭芳親傳弟子梅派名家、有名京劇演員、京劇名伶、她的藝術風格已形成“杜派”。
《霸王別姬》是梅派的經典劇目,講述的是楚漢相爭,楚霸王英雄末路,愛妃虞姬自刎殉情的故事。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霸王別姬》這齣戲第一次到法國上演場場爆滿,贏得了熱烈的歡迎,而且劇中的虞姬扮演者梅派名家被稱為是東方皇后,她就是被當時譽為小梅蘭芳的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
1945年,北京大馬神廟的一處古舊的宅院中一陣咿咿呀呀的哼唱聲打破了午後的寧靜,而正是這聲音引起了一位老人的駐足聆聽,尋音覓跡,老人輕聲走至前院看見了這位哼唱者、一位十五歲的小姑娘,而她哼唱的曲目正是京劇《女起解》中的一段唱段,Sunny下的一幕溫暖且溫馨,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稚嫩的女孩就是日後被譽為東方皇后的杜近芳,而這位老人則是花衫行當的創始人、被尊奉為通天教主、中國京劇界的一代宗師王瑤卿。
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老師聽說是從6歲開始就喜歡上京劇了,是個什麼樣的因由喜歡上了京劇呢,她從小就喜歡京劇,她覺得她對於京劇還有中國的文藝她都喜歡。她小時候愛聽大鼓書,聽那個就是上學,好多歷史知識、歷史人物。她覺得像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八角單絃她都喜歡,她也喜歡南方的鼓曲,她覺得這些鼓曲,它都跟京劇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肉相連的關係,那她6歲就上臺了,她演了一出《賀后罵殿》,然後她開始上臺的時候6歲,她心裡直哆嗦,上臺的時候直哆嗦,她一想,別哆嗦,你這一哆嗦一齣戲都在哆嗦,乾脆、豁出去了,她想我6歲一小孩要唱得不好嘛,大家會原諒的;要唱好了,我這一炮就紅了,她這一出《賀后罵殿》她沒砸鍋她就唱下來了。唱下來呢業餘愛好者們給她很大鼓勵,就是說下次我們再組臺還讓你唱,這回她的心裡頭就心花怒放,下次還要我,所以她從這兒開始走上了戲曲之路。她是什麼時候拜的王瑤卿先生啊,那麼這個時候呢,就是杜菊初(杜近芳的養父)他就說了從你第一次上場,我就覺得你有來頭,我跟你定合同。她跟她父親說,她說唱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定合同就定合同吧,她父親下不了筆,她父親寫了一輩子劇本到這時候可下不了筆了,就拜託了一箇中間人,寫的哪是合同啊,原來是四六分帳、四年,結果人家把這個中間人給收買了,定的是賣身契六年,但是自己已經這樣怎麼辦呢,她提出一個條件來,她經常在那衚衕有很多演戲的小孩在一塊就嘀咕、就打聽,然後有人說誰要能夠到通天教主那學戲,誰才能得到真的本領,這時候她想已經這樣了,但是你答應我一條,我就答應你寫的這個東西,就是我必須到通天教主家學戲,否則這不算,我不籤這個。他說這個好辦,所以她第一天到他們家,第二天她就到她師父家中了,借這個機會就拜了王瑤卿先生了。她第一天去她心裡頭說不上來是高興還是緊張,她也不知道要不要她,她緊張極了,可是她又覺得她充滿了信心,她自個兒在想她往她那最高理想那兒使勁,她看她師父長得她師父年輕時候很好看的、很善良的,說話很文靜。你是成好角還是當好角,她根本精神準備什麼都沒有,她就說了,她說當好角是走龍票的,走龍票大概大家都知道吧,那個時候在清朝的時候有很多一輩子都喜歡京戲,但是他們經常、是業餘愛好者,他們組臺唱戲都得有龍票,沒這龍票不能進劇場也不能進後臺,她的意思是說當業餘愛好者都是當好角的,人家有吃有喝,有時間、想練就練,今天不舒服了可以不練,她說當好角的呢是走龍票的,她說我是職業的,她也不知道,她哪兒蹦出倆字、職業的,就是說自己不是走龍票的、我以此為生,我是職業的。她師父一聽,當時眼前一亮,覺得這小孩也沒念過書怎麼說話這麼狠呢,那麼你真成了好角的時候,要幹什麼呢,那就說很多演員當了好角一到了年歲呢就得找一個資金雄厚的吧,因為得結婚、得有下一代,也就當了家庭婦女了,她不,她覺得當家庭婦女這一生太難受,她說她師父就問她,你成了好角怎麼辦呢,杜近芳她說了,自己掙錢贍養父母、獨立自生,靠自己養活自己,她師父覺得沒有聽見一個小孩說話這麼北京人講話、有點嘎巴,幹咱們這一行你是幹一時啊還是幹一輩子呢,她說我幹一世,她師父說了,幹咱們這一行的從不到會,你會了不一定對,你對了不一定好,你好了不一定精,你精了不一定通,你通了不一定融,我希望你成為一個融會貫通的演員。她說師父您說的這些個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情。當時她師父就叫人了,說你們來聽聽、你們來聽聽,大家夥兒好多人就進屋子了,進屋子幹嗎呢,說我收一小徒弟,關山門、關門弟子,因為她當時,她說收了她就不收別人了,她覺得有譜,她心裡覺得有譜,她說師父,我還沒拜呢,這會兒她得抓緊了,要不要我呀,她師父說,怪鳥,取一名叫怪鳥,說她很有個性,咱不是說嘛,森林大了什麼鳥都有,怎麼叫喚的都有,不要奇怪。她師父就說了她一句怪鳥,然後就收她了。
1949年上海的一條小路上,一位十九歲的妙齡少女在獨自前行,她的面容緊張,手中緊緊地攥著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很簡單,畹華,這個女孩她在很多方面有點你的影子,你要把她收了,你幫助我提高她。寫這封信的人就是四年前的那位老人王瑤卿,拿著這封信的正是四年前的那個小姑娘杜近芳,而信中的這位畹華則是享有國際盛譽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四年中,王瑤卿根據杜近芳獨特的發聲方法和朗潤的嗓音特色,格外認真的對她傳授技藝,而杜近芳也在艱辛中技藝逐漸精湛,她不僅得到了譚富英、楊寶森等大師的賞識,《起解.玉堂春》、《紅鬃烈馬》、《鳳還巢》等一系列劇目,也令這位小姑娘嶄露頭角,而面對自己的愛徒,王瑤卿也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讓杜近芳拜入梅蘭芳門下,因為只有這樣,這個小姑娘才能真正地變成一代大家。
她師父讓她拿著信上上海拜梅先生去,她說那我回來您就不教我了,說回來我還教你呀,她說空口無憑我不信,空口無憑您得給我立字為證,叫師父給她立字據,對,她師父說我這一輩子都是人家給我立字為證,你這麼個學生讓我給你立字為證,她說您教我那麼多戲,完了您不教我了,您那兒好多的精華,她說不上來精華,您那好多心窩子裡頭東西我還沒學到呢,您不給我立字據不成,就要哭,她師父說行行行,你別吵、你別吵,說她真絕了,完了她師父寫什麼呢,你拜了畹華回來我還教你。完了她說,師父,我給您拿那印章去啊,她師父那櫃裡什麼印章、什麼印章她門清著呢,他最喜歡那個,我給您拿印章去。她師父說,我還得給你打手模足印,你這個笑寶要氣死我,得丶打了,你放心了吧。疊起來,就擱到這兒,縫一口袋,拿一紅繩子,師父真是挺喜歡她的,他又生氣又喜歡她。
她有什麼樣的機會拜了梅蘭芳先生,那麼這在上海、梅先生說你幾歲學戲呀,她說我們家裡就是幹這個的,說:聽說了、聽說了。她把她在濟南府照那張《霸王別姬》相片特別像(向)梅先生,把這寶貝、然後她就把她這相片拿出來了,她說您看這相片,她沒說幾年的,她沒說她,梅先生一看這相片,說這是我哪年照的呀,梅先生說這是我哪年照的呀,杜近芳她心裡頭暗自喜歡,因為梅先生都說是自己哪年照的這有譜。然後呢就問他們師孃,說你看這相片這是我哪年照的我都想不起來了。師孃說是啊,這是你哪年照的呀,然後倆人就看這相片,他們師孃發現梅先生這有一脖繸,那個脖繸唱《霸王別姬》,你看他這戴一排珠子,因為男同老有那個有喉結,女同志沒有啊,那排珠子就擋著喉結的,梅先生唱《霸王別姬》不使那個,是使的護領,然後這戴著荷花的那個項圈,她這呢她覺得凡是梅先生戴的東西她全都給擱到身上,她師孃說你這戲沒事兒你戴脖繸幹什麼呀,是她師孃給發現的,杜近芳她說這是我。先生,您看我像您嗎,有點套近乎,就希望梅先生能收她。杜近芳她這一生呢,有這麼兩個好老師雕刻她、教導她,她覺得也是人生很難能得到這麼高階的老師教導自己,她覺得她也是幸福。杜老師很謙虛啊,名師出高徒。
在王瑤卿的推薦下,梅蘭芳收杜近芳為徒,並在日後成為梅蘭芳最為傾心的弟子之一。自從跟梅蘭芳學藝以來,杜近芳動作、唱腔都極具師父的神韻,有小梅蘭芳之譽。烏江江畔、英雄美人,水袖輕甩、悽美絕離,這就是梅派的經典劇目《霸王別姬》,1955年,杜近芳第一次在法國演出了這場劇目,連演數天、場場爆滿,杜近芳因扮演虞姬形象而贏得了東方皇后的美譽。1951年,杜近芳進入中國京劇院,她和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並稱中國京劇院四大頭牌,而杜近芳是四大頭牌中唯一的女性,正是在這一時期,杜近芳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期。從《柳蔭記》開始,杜近芳展示出她深厚的傳統戲功底和創作演出新編戲的能力。藝術貴於創新,其實梅大師就是一個創新改革派的表演藝術家,巜柳蔭記》過去是川劇裡的一個劇目,由川劇改成京劇,聽說還得到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指點,這是哪年的事兒。1952年,咱們中國舉行全國的匯演,來很多劇種,川劇裡頭的一個是陽友鶴是花旦、是武功,一個是川劇裡頭的陳書舫,那都是在川劇裡頭的梅大師,他們演的《柳蔭記》實在是好,但是川劇、她這個老師就跟周總理說,我們這個川劇是土鄉丶是山村的,不敢演、不敢演,到北京,說到這裡來能看戲就好了。周總理說,你們這川劇很好怎麼不好,看不得、看不得,周總理說一定要演,讓那個葉盛蘭帶著杜近芳演這戲,她是被提攜後代的,葉盛蘭老師是紅遍大江南北的文武小生,人家是名角,他是他們團長,這一齣戲是她師父王瑤卿從頭到尾給他們編的唱腔,王瑤卿老師的確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在京劇藝術和京劇教育方面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創作《柳蔭記》當中呢有好多的才華、好多的本領都用到了《柳蔭記》當中,比如說其中有一個反西皮的唱段。這反西皮唱,是最難的,特別是小嗓唱,這個懂行的知道,他是用了這個二黃的調門唱西皮、難唱,那麼葉先生唱起來就是手到擒來,但是他唱完這一段《柳蔭記》就《樓臺會》,那個汗、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淡灰色的衣服,底下是牽牛花,這衣服這一塊是深色的,那汗都掉在這衣服上,那衣服都變了顏色了,唱這齣戲真是得有好嗓子,真是得練功,不然的話唱一半唱不下來。《柳蔭記》講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杜近芳在劇中飾演祝英臺,她在演唱中繼承了梅蘭芳不尚花腔丶不靠拖長氣來取媚於觀眾的優點,又有所創新。杜近芳對唱腔極盡苛求,常常為了一句戲文反覆修改排練,而正是這種執著與認真,造就了1958年那出頂峰之作《桃花扇》,同時杜近芳的新派唱腔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桃花扇》很有特點,聽說排這齣戲的時候正趕上是抗美援朝時期,是這樣子的,1958年,歐陽予倩老、原來他跟田漢老老在一塊,好像定時不定的時交談交談,歐陽先生說,說這個孩子(杜近芳),這個女孩子我很喜歡,田漢老說了,我叫不上她名字,這個孩子太好玩了,她到我這來就要看我這什麼字典,她沒有別的心,她就是唱戲,說我給她寫一本戲,我給她寫一本《桃花扇》,他已經一隻手中風了,她說您好了再寫,不能說是催人家,那多不好,實際上她就老說看您老人家身體好嗎,去慰問人家去,哪是慰問呢,就是惦記那劇本,說我寫出這草稿你能看嗎,她說能看,她說草稿能看,他說我打印出來的,她說等不及、我等不及,就是從北京到瀋陽,她就看那《桃花扇》,它這全出戲,然後她就編腔,沒有事的時候她也不出去,她就抱著《桃花扇》就編唱腔。她在想,我師父編唱腔的時候是怎麼一個脈絡、梅先生在改戲的時候是怎麼一個脈絡,她就把他們兩個人的這個怎麼改合適、怎麼改合適,後來她就記住她師父說那個就是說他們從前有一句話,就是戲無技不成戲,就是戲要沒有高技巧就不能成戲。她師父說不對,應當差一個字,戲無理不成戲,沒有道理的不成戲。所以她師父後來就規定了四條話,戲無理不服人、戲無技不驚人、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美不享人。杜近芳她就根據他們的道理自己得把那本子吃透,她就根據這個教導她把整出的《桃花扇》李香君的唱詞她一個人給幹出來了。
杜近芳先生,當代京劇藝術大家、有“東方皇后”的美譽、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人、京劇名家、旦角名家、梅蘭芳親傳弟子梅派名家、有名京劇演員、京劇名伶、她的藝術風格已形成“杜派”。
《霸王別姬》是梅派的經典劇目,講述的是楚漢相爭,楚霸王英雄末路,愛妃虞姬自刎殉情的故事。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霸王別姬》這齣戲第一次到法國上演場場爆滿,贏得了熱烈的歡迎,而且劇中的虞姬扮演者梅派名家被稱為是東方皇后,她就是被當時譽為小梅蘭芳的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
1945年,北京大馬神廟的一處古舊的宅院中一陣咿咿呀呀的哼唱聲打破了午後的寧靜,而正是這聲音引起了一位老人的駐足聆聽,尋音覓跡,老人輕聲走至前院看見了這位哼唱者、一位十五歲的小姑娘,而她哼唱的曲目正是京劇《女起解》中的一段唱段,Sunny下的一幕溫暖且溫馨,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稚嫩的女孩就是日後被譽為東方皇后的杜近芳,而這位老人則是花衫行當的創始人、被尊奉為通天教主、中國京劇界的一代宗師王瑤卿。
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老師聽說是從6歲開始就喜歡上京劇了,是個什麼樣的因由喜歡上了京劇呢,她從小就喜歡京劇,她覺得她對於京劇還有中國的文藝她都喜歡。她小時候愛聽大鼓書,聽那個就是上學,好多歷史知識、歷史人物。她覺得像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八角單絃她都喜歡,她也喜歡南方的鼓曲,她覺得這些鼓曲,它都跟京劇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肉相連的關係,那她6歲就上臺了,她演了一出《賀后罵殿》,然後她開始上臺的時候6歲,她心裡直哆嗦,上臺的時候直哆嗦,她一想,別哆嗦,你這一哆嗦一齣戲都在哆嗦,乾脆、豁出去了,她想我6歲一小孩要唱得不好嘛,大家會原諒的;要唱好了,我這一炮就紅了,她這一出《賀后罵殿》她沒砸鍋她就唱下來了。唱下來呢業餘愛好者們給她很大鼓勵,就是說下次我們再組臺還讓你唱,這回她的心裡頭就心花怒放,下次還要我,所以她從這兒開始走上了戲曲之路。她是什麼時候拜的王瑤卿先生啊,那麼這個時候呢,就是杜菊初(杜近芳的養父)他就說了從你第一次上場,我就覺得你有來頭,我跟你定合同。她跟她父親說,她說唱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定合同就定合同吧,她父親下不了筆,她父親寫了一輩子劇本到這時候可下不了筆了,就拜託了一箇中間人,寫的哪是合同啊,原來是四六分帳、四年,結果人家把這個中間人給收買了,定的是賣身契六年,但是自己已經這樣怎麼辦呢,她提出一個條件來,她經常在那衚衕有很多演戲的小孩在一塊就嘀咕、就打聽,然後有人說誰要能夠到通天教主那學戲,誰才能得到真的本領,這時候她想已經這樣了,但是你答應我一條,我就答應你寫的這個東西,就是我必須到通天教主家學戲,否則這不算,我不籤這個。他說這個好辦,所以她第一天到他們家,第二天她就到她師父家中了,借這個機會就拜了王瑤卿先生了。她第一天去她心裡頭說不上來是高興還是緊張,她也不知道要不要她,她緊張極了,可是她又覺得她充滿了信心,她自個兒在想她往她那最高理想那兒使勁,她看她師父長得她師父年輕時候很好看的、很善良的,說話很文靜。你是成好角還是當好角,她根本精神準備什麼都沒有,她就說了,她說當好角是走龍票的,走龍票大概大家都知道吧,那個時候在清朝的時候有很多一輩子都喜歡京戲,但是他們經常、是業餘愛好者,他們組臺唱戲都得有龍票,沒這龍票不能進劇場也不能進後臺,她的意思是說當業餘愛好者都是當好角的,人家有吃有喝,有時間、想練就練,今天不舒服了可以不練,她說當好角的呢是走龍票的,她說我是職業的,她也不知道,她哪兒蹦出倆字、職業的,就是說自己不是走龍票的、我以此為生,我是職業的。她師父一聽,當時眼前一亮,覺得這小孩也沒念過書怎麼說話這麼狠呢,那麼你真成了好角的時候,要幹什麼呢,那就說很多演員當了好角一到了年歲呢就得找一個資金雄厚的吧,因為得結婚、得有下一代,也就當了家庭婦女了,她不,她覺得當家庭婦女這一生太難受,她說她師父就問她,你成了好角怎麼辦呢,杜近芳她說了,自己掙錢贍養父母、獨立自生,靠自己養活自己,她師父覺得沒有聽見一個小孩說話這麼北京人講話、有點嘎巴,幹咱們這一行你是幹一時啊還是幹一輩子呢,她說我幹一世,她師父說了,幹咱們這一行的從不到會,你會了不一定對,你對了不一定好,你好了不一定精,你精了不一定通,你通了不一定融,我希望你成為一個融會貫通的演員。她說師父您說的這些個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情。當時她師父就叫人了,說你們來聽聽、你們來聽聽,大家夥兒好多人就進屋子了,進屋子幹嗎呢,說我收一小徒弟,關山門、關門弟子,因為她當時,她說收了她就不收別人了,她覺得有譜,她心裡覺得有譜,她說師父,我還沒拜呢,這會兒她得抓緊了,要不要我呀,她師父說,怪鳥,取一名叫怪鳥,說她很有個性,咱不是說嘛,森林大了什麼鳥都有,怎麼叫喚的都有,不要奇怪。她師父就說了她一句怪鳥,然後就收她了。
1949年上海的一條小路上,一位十九歲的妙齡少女在獨自前行,她的面容緊張,手中緊緊地攥著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很簡單,畹華,這個女孩她在很多方面有點你的影子,你要把她收了,你幫助我提高她。寫這封信的人就是四年前的那位老人王瑤卿,拿著這封信的正是四年前的那個小姑娘杜近芳,而信中的這位畹華則是享有國際盛譽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四年中,王瑤卿根據杜近芳獨特的發聲方法和朗潤的嗓音特色,格外認真的對她傳授技藝,而杜近芳也在艱辛中技藝逐漸精湛,她不僅得到了譚富英、楊寶森等大師的賞識,《起解.玉堂春》、《紅鬃烈馬》、《鳳還巢》等一系列劇目,也令這位小姑娘嶄露頭角,而面對自己的愛徒,王瑤卿也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讓杜近芳拜入梅蘭芳門下,因為只有這樣,這個小姑娘才能真正地變成一代大家。
她師父讓她拿著信上上海拜梅先生去,她說那我回來您就不教我了,說回來我還教你呀,她說空口無憑我不信,空口無憑您得給我立字為證,叫師父給她立字據,對,她師父說我這一輩子都是人家給我立字為證,你這麼個學生讓我給你立字為證,她說您教我那麼多戲,完了您不教我了,您那兒好多的精華,她說不上來精華,您那好多心窩子裡頭東西我還沒學到呢,您不給我立字據不成,就要哭,她師父說行行行,你別吵、你別吵,說她真絕了,完了她師父寫什麼呢,你拜了畹華回來我還教你。完了她說,師父,我給您拿那印章去啊,她師父那櫃裡什麼印章、什麼印章她門清著呢,他最喜歡那個,我給您拿印章去。她師父說,我還得給你打手模足印,你這個笑寶要氣死我,得丶打了,你放心了吧。疊起來,就擱到這兒,縫一口袋,拿一紅繩子,師父真是挺喜歡她的,他又生氣又喜歡她。
她有什麼樣的機會拜了梅蘭芳先生,那麼這在上海、梅先生說你幾歲學戲呀,她說我們家裡就是幹這個的,說:聽說了、聽說了。她把她在濟南府照那張《霸王別姬》相片特別像(向)梅先生,把這寶貝、然後她就把她這相片拿出來了,她說您看這相片,她沒說幾年的,她沒說她,梅先生一看這相片,說這是我哪年照的呀,梅先生說這是我哪年照的呀,杜近芳她心裡頭暗自喜歡,因為梅先生都說是自己哪年照的這有譜。然後呢就問他們師孃,說你看這相片這是我哪年照的我都想不起來了。師孃說是啊,這是你哪年照的呀,然後倆人就看這相片,他們師孃發現梅先生這有一脖繸,那個脖繸唱《霸王別姬》,你看他這戴一排珠子,因為男同老有那個有喉結,女同志沒有啊,那排珠子就擋著喉結的,梅先生唱《霸王別姬》不使那個,是使的護領,然後這戴著荷花的那個項圈,她這呢她覺得凡是梅先生戴的東西她全都給擱到身上,她師孃說你這戲沒事兒你戴脖繸幹什麼呀,是她師孃給發現的,杜近芳她說這是我。先生,您看我像您嗎,有點套近乎,就希望梅先生能收她。杜近芳她這一生呢,有這麼兩個好老師雕刻她、教導她,她覺得也是人生很難能得到這麼高階的老師教導自己,她覺得她也是幸福。杜老師很謙虛啊,名師出高徒。
在王瑤卿的推薦下,梅蘭芳收杜近芳為徒,並在日後成為梅蘭芳最為傾心的弟子之一。自從跟梅蘭芳學藝以來,杜近芳動作、唱腔都極具師父的神韻,有小梅蘭芳之譽。烏江江畔、英雄美人,水袖輕甩、悽美絕離,這就是梅派的經典劇目《霸王別姬》,1955年,杜近芳第一次在法國演出了這場劇目,連演數天、場場爆滿,杜近芳因扮演虞姬形象而贏得了東方皇后的美譽。1951年,杜近芳進入中國京劇院,她和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並稱中國京劇院四大頭牌,而杜近芳是四大頭牌中唯一的女性,正是在這一時期,杜近芳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期。從《柳蔭記》開始,杜近芳展示出她深厚的傳統戲功底和創作演出新編戲的能力。藝術貴於創新,其實梅大師就是一個創新改革派的表演藝術家,巜柳蔭記》過去是川劇裡的一個劇目,由川劇改成京劇,聽說還得到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指點,這是哪年的事兒。1952年,咱們中國舉行全國的匯演,來很多劇種,川劇裡頭的一個是陽友鶴是花旦、是武功,一個是川劇裡頭的陳書舫,那都是在川劇裡頭的梅大師,他們演的《柳蔭記》實在是好,但是川劇、她這個老師就跟周總理說,我們這個川劇是土鄉丶是山村的,不敢演、不敢演,到北京,說到這裡來能看戲就好了。周總理說,你們這川劇很好怎麼不好,看不得、看不得,周總理說一定要演,讓那個葉盛蘭帶著杜近芳演這戲,她是被提攜後代的,葉盛蘭老師是紅遍大江南北的文武小生,人家是名角,他是他們團長,這一齣戲是她師父王瑤卿從頭到尾給他們編的唱腔,王瑤卿老師的確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在京劇藝術和京劇教育方面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創作《柳蔭記》當中呢有好多的才華、好多的本領都用到了《柳蔭記》當中,比如說其中有一個反西皮的唱段。這反西皮唱,是最難的,特別是小嗓唱,這個懂行的知道,他是用了這個二黃的調門唱西皮、難唱,那麼葉先生唱起來就是手到擒來,但是他唱完這一段《柳蔭記》就《樓臺會》,那個汗、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淡灰色的衣服,底下是牽牛花,這衣服這一塊是深色的,那汗都掉在這衣服上,那衣服都變了顏色了,唱這齣戲真是得有好嗓子,真是得練功,不然的話唱一半唱不下來。《柳蔭記》講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杜近芳在劇中飾演祝英臺,她在演唱中繼承了梅蘭芳不尚花腔丶不靠拖長氣來取媚於觀眾的優點,又有所創新。杜近芳對唱腔極盡苛求,常常為了一句戲文反覆修改排練,而正是這種執著與認真,造就了1958年那出頂峰之作《桃花扇》,同時杜近芳的新派唱腔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桃花扇》很有特點,聽說排這齣戲的時候正趕上是抗美援朝時期,是這樣子的,1958年,歐陽予倩老、原來他跟田漢老老在一塊,好像定時不定的時交談交談,歐陽先生說,說這個孩子(杜近芳),這個女孩子我很喜歡,田漢老說了,我叫不上她名字,這個孩子太好玩了,她到我這來就要看我這什麼字典,她沒有別的心,她就是唱戲,說我給她寫一本戲,我給她寫一本《桃花扇》,他已經一隻手中風了,她說您好了再寫,不能說是催人家,那多不好,實際上她就老說看您老人家身體好嗎,去慰問人家去,哪是慰問呢,就是惦記那劇本,說我寫出這草稿你能看嗎,她說能看,她說草稿能看,他說我打印出來的,她說等不及、我等不及,就是從北京到瀋陽,她就看那《桃花扇》,它這全出戲,然後她就編腔,沒有事的時候她也不出去,她就抱著《桃花扇》就編唱腔。她在想,我師父編唱腔的時候是怎麼一個脈絡、梅先生在改戲的時候是怎麼一個脈絡,她就把他們兩個人的這個怎麼改合適、怎麼改合適,後來她就記住她師父說那個就是說他們從前有一句話,就是戲無技不成戲,就是戲要沒有高技巧就不能成戲。她師父說不對,應當差一個字,戲無理不成戲,沒有道理的不成戲。所以她師父後來就規定了四條話,戲無理不服人、戲無技不驚人、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美不享人。杜近芳她就根據他們的道理自己得把那本子吃透,她就根據這個教導她把整出的《桃花扇》李香君的唱詞她一個人給幹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