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1年9月,為保護羅馬尼亞油田免遭蘇軍空襲,以及促使土耳其參戰,德國元首決定由曼施坦因升任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司令,開始了對克里木(克里米亞)半島的進攻。經過近3個月的作戰,整個半島已基本由德軍控制。

    但隨著蘇軍大反攻,曼施坦因不僅丟掉佔領一個半月的刻赤,而且放棄了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進攻。直到第二年1月中旬,緩過勁的第11集團軍恢復進攻並佔領了克里木半島。殊不知,這其中還有蘇軍政工幹部的“功勞”,這是為何呢?

    這還要從曼施坦因發動反擊說起。

    整個冬季戰役中,蘇軍在不停地反攻,而各個方向的德軍只得不斷地後撤,尤其是刻赤的丟失,讓曼施坦因更加地懊惱。於是,第11集團軍經過短暫休整後也發起了反擊,短短3天,就重新佔領了費奧多西亞港,迫使蘇軍後撤約40公里。

    這對於強調“不準後撤”的德國元首來說,無疑是一個“正面典型”,不僅增派更多部隊給曼施坦因,而且還晉升他為陸軍大將。相比眾多高階將領因為不服從命令而遭到撤職,甚至是被捕、槍斃,足見其在德國元首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與此同時,正在進攻興頭上的蘇聯統帥,對費奧多西亞港的失守也十分生氣,為對付曼施坦因,他下令在高加索方面軍的基礎上組建克里木方面軍,其下轄3個集團軍,共計21個步兵師,總兵力達27萬人,司令員由科茲洛夫中將擔任。

    在蘇聯統帥殷切的期望下,科茲洛夫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另一方的曼施坦因,面對洶湧的蘇軍,一邊積極採取防禦,一邊不斷地請求增援。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抵住了蘇軍克里木方面軍3次大規模的進攻,並迫使其就地轉入防禦。

    而不甘心的曼施坦因正在準備新的進攻。按照計劃,首先殲滅刻赤半島的蘇軍克里木方面軍,而後再掉頭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完成對克里木半島的完全佔領。德國元首不僅十分贊同其計劃,而且將威力巨大的“鐵軌炮”也增援給他。

    蘇軍轉入防禦,讓蘇聯統帥無法接受,不但質疑科茲洛夫的指揮能力,甚至認為其缺乏進攻精神,決定成立北高加索戰略方向司令部,由老元帥布瓊尼統領該地區所有的部隊,並將蘇軍總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派往克里木方面軍進行督戰。

    然而,悲劇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作為蘇聯統帥的“死忠”,梅赫利斯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官居高位,在他眼中到處都是“人民的敵人”,其所到之處總有人因其“倒黴”,是蘇軍官兵極其不受歡迎的政工幹部,有“小報告之王”的綽號,最終導致克里木方面軍損失慘重。

    首先,克里木方面軍儘管轉入就地防禦,但其兵力部署依然是進攻態勢,方面軍司令科茲洛夫忙著準備進攻的時候,梅赫利斯卻在不斷地向蘇聯統帥“打小報告”。控訴他犯下的種種“罪名”,倆人的關係由緊張到敵對,甚至是相互謾罵。

    其次,在梅赫利斯的干預和要求下,前線的蘇軍必須將陣地推進到距離德軍前沿50米處,低於這個距離就被其視為“膽小鬼”,輕則受處分,重則遭到逮捕。同時,為體現所謂的“進攻精神”,他還禁止挖掘戰壕,官兵們對此敢怒不敢言。

    更過分的是,他接替科茲洛夫的指揮,命令所有部隊排列在僅有16公里的狹窄正面上,平均一個師佔據600米寬的出發地,密密麻麻、擠作一團。而在其身後,居然沒有第二梯隊,更談不上預備隊了。這樣的陣型在戰爭史可謂是聞所未聞。

    與其說梅赫利斯在準備進攻,倒不如說他“幫助”德軍在進攻。這些致命的弱點,曼施坦因豈能輕易放過,戰鬥開始僅幾個小時,包括克里木方面軍司令部在內的各級指揮部,就在德軍飛機的轟炸下陷入癱瘓,猛烈的炮火將蘇軍炸得血肉橫飛。

    短短10天,克里木方面軍2個集團軍基本被圍殲,有17萬人被俘,而德軍僅損失3000多人。就這樣,蘇聯統帥精心準備的一場進攻“大戲”,就這麼灰飛煙滅,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受此影響,也很快被曼施坦因攻克。

    1942年7月,德國元首給第11集團軍發去賀電,並告知曼施坦因晉升為陸軍元帥。總之,一個不懂軍事的政工幹部在前線“瞎指揮”,其危害遠大於對手。當然,負有最大責任的是蘇聯統帥,至少在選派梅赫利斯的問題上,他負有用人不當之責。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雪天為什麼不用霧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