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展翅飛翔246255998
-
2 # 妙趣侃歷史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視之,俛於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讀了這一段,我們知道韓信要忍胯下之辱的原因其實就是想活著,且想好好活著。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有一下三點。
1、韓信當時很“弱”
在《史記》裡面我們知道,形容韓信為“布衣”。所以當時的韓信無權無勢,只是一介平民。又說他“不能治生商賈”,說明韓信當時也沒有強有力的生存能力,只能靠著蹭飯混日子。
韓信的年代是秦末,苛捐雜稅,暴動起義,民不聊生,哪家能有飯吃都很不容易,對於韓信這種到處蹭吃的人,家家都不喜歡。所以會有人去挑釁羞辱他。
韓信能夠在下鄉南昌亭長家蹭吃數月,又能接受漂母的饋贈,說明韓信是很有抗擊打能力的,為了生存“面子不足為人道”,所以他能夠受下這胯下之辱。
此時的他不夠強大,沒有找到一展抱負的時機,為了活著,只必須能受辱。
2、侮辱他的物件當時是比較強大的
胯下之辱裡侮辱韓信的是一位屠夫少年。屠夫,從古至今都是讓人望而生畏的職業,古代很多大將軍的以前的事業都是屠夫。比如春秋時的專諸,刺殺吳王僚,助吳公子光自立。
就連荊軻刺秦裡的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高漸離也是殺狗的,再比如樊噲都是屠夫。沒有史料記載韓信是懂武的,他只是會帶兵。面對如此強悍的對手,他去刺屠夫是不可能贏的,所以為的自保,他只能“熟視之”,然後爬過去。
3、韓信很想透過此事鼓勵自己
我們都知道“士可殺不可辱”,韓信肯定也是知道的。透過這次的受辱,韓信明白了能力的重要性,並以此來激勵自己進步,一旦有機會嶄露頭角就“仗劍從之”。
先是項梁,再是項羽,再是劉邦,都不得重用後想繼續找尋明主,被蕭何追回後大顯身手。協助劉邦殺出漢中,還定三齊,圍追項羽,統一天下。忍辱負重,大志成也。
趣味小總結韓信作為一個善於使用謀略的人,為了生存,忍辱負重是他的能力。哪有那麼多的君子德性,涉及到生死,活著才是硬道理,才有後來的天下統一。這樣的韓信才是響噹噹的人物,才是真正性情中人。
回覆列表
第一,韓信是一位將才,心有抱負,如果不忍胯下之辱,殺了對手,將會觸犯法律被關押,永遠難以再實現抱負。
第二,對方是一個屠夫和莽漢,如果打不過就會有性命之憂,連命都沒有了,談何抱負理想。
第三,成大事者,就能忍辱負重,不能因為不忍屈辱而斷送自己的前程。成大事者必能忍辱負重,如此是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此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