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9825070119

    上東方紅小學五年級時因會打乒乓球,我有幸成為高郵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乒乓球班首批學員。正是在少體校打下的基礎,乒乓球已成為我一生的愛好。

    時間回到1972年暑假的一天上午,縣體委決定成立高郵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這是高郵體育史上有影響有意義的一件大事。那天,成立儀式在縣體委辦公室朝南的空地上舉行,體委幹部和乒乓球、籃球、足球、田徑、武術等五個班近百名學員、教練排隊面朝北站著,旁邊還有不少圍觀的愛好者,包括學員家長。儘管未設主席臺、掛橫幅、放鞭炮,但也顯得熱鬧。那時,文化生活極其單調,去縣體育場觀看體育比賽也是群眾的一種樂趣。縣體委主任薛煥瑞主持並講話,這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領導。

    乒乓球班分為甲組乙組,甲組男學員有徐平、嵇翔、查東昇、夏儉,女學員有周蘇雲、王曉華、周寧;乙組男學員有夏躍、趙平、王鴻、夏亭、曾健,女學員有查東芳、王效青等,均為縣城中、小學在校學生。教練是泰州知青於世昌,他高高的、瘦瘦的,顯得精幹;持橫拍削球打法,反面是長膠,且球拍比常規的要大。業餘體校主要是利用每天下午放學後和晚上進行訓練,訓練就在體委辦公室中間的平房裡,放三張球檯,條件簡陋。

    說來有趣,我學會打乒乓球,啟蒙於同班同學夏亭家的一張夏天乘涼的門板,門板中間放上兩塊磚頭,上面搭上一根竹竿作球網。那時我和夏亭、曾健等都住在縣委縣政府大院裡,一有時間就去他家學打乒乓球。有時去機關大食堂把兩張飯桌一拼當作球檯,有時也偷偷去辦公大樓裡的會議桌上打,這也是其他同學所沒有的優勢。

    進入少體校,緣於一場比賽。為迎接1972年6月份全縣小學生運動會乒乓球比賽,學校專門進行了選拔,我和夏亭、曾健入選並與三名女同學組隊,代表東方紅小學參加比賽,獲得男女團體、男女單打四個冠軍。正是有了冠軍頭銜,經夏志強老師推薦,我和夏亭、曾健同學才成為少體校乒乓球班首批學員。

    雖說我會打球了,但由於是自己練的,沒有基本功,也沒有自己的技術特長。於教練就從正手進攻、反手推擋、搓球及正反發球入手,加強我們的基本功練習。徐平等甲組大哥及夏躍進隊水平就好於我,是我追趕的目標。縣代表隊隊員張瑞峰、陳華士、石紅年也經常來訓練,他們和於教練均為泰州知青,少年時在泰州少體校訓練過,左推右攻,基本功紮實,是我崇拜的偶像。

    當年,我們第一次與來郵的寶應縣少體校進行了對抗,第一次出訪了興化縣少體校,第一次參加了揚州地區少年乒乓球比賽,這一切對我而言都很新鮮。特別是地區比賽是我們進入少體校後的第一次大考,首批學員除曾健外,全部參加了本次比賽。其中,夏儉、夏躍、夏亭是親兄弟,查東昇、查東芳是兄妹,王效青和我是姐弟,在舉行運動員入場式時廣播員專門介紹了高郵隊這一特色。比賽為男女甲組、乙組團體賽,十二個縣(市)分別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迴圈,由於起步遲、基礎差、經驗少,我縣均小組墊底。這讓我們看到了與兄弟縣(市)隊之間的較大差距,也激發了我們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決心。

    為培養後備力量,1973年下半年少體校乒乓球班補充了一批1962年以後出生的學員,有東方紅小學趙平、季群、朱峰、王知佳、徐建萍,紅旗小學丁小泉、周正林、顏標,城南小學周玲等。其中丁小泉早半年進入少體校,且師承於教練練橫板削球打法。1974年,於教練突然調回泰州,沒有了教練,乒乓球班訓練一時限入困境。

    縣體委薛主任有魄力,做了在揚州地區不多見的兩件大事,奠定了高郵少年兒童乒乓球由弱到強的基礎。

    第一件大事:調進了一位剛剛從鎮江地區丹徒縣調回高郵工作的專職教練曹善亭。曹教練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業於高郵中學,奪得過全縣乒乓球比賽冠軍,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乒乓球班。畢業名校乒乓球專業的大學生,這在揚州地區屈指可數。曹教練的到來使乒乓球班訓練又得以正常。他到底是科班出身,橫板打法,動作規範,瀟灑大方;指導訓練更是認真細緻、由淺入深,從站位、握拍、步法到徒手揮拍練習再到球檯上練習攻球、推擋、搓球、發球、接發球等,既講理論知識又親自示範,既介紹先進打法又鼓勵學員努力形成自己的特點,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當年,曹教練帶隊參加了在泰州市舉辦的揚州地區職工少年乒乓球比賽,少年隊的表現雖有進步卻未改變弱隊狀況。但所有隊都知道,高郵來了一位畢業名校乒乓球專業的專職教練。

    第二件大事:新建了一幢專門的乒乓球室。縣體委克服困難,籌集資金,在縣體育場西北角新建了一幢面積六百多平方米的乒乓球室,可放十二張球檯,徹底改變了過去訓練場地狹小的狀況。在當時經濟條件下能有這樣的舉措實屬不易,在揚州地區引起了不小震動。人才和場地都有了,曹教練集中精力又狠抓了兩項措施。

    一是連續每年召收學員,逐步形成合理的年齡梯隊。1977年7月我離開少體校前,記得陸續進入少體校的學員有詹強、郭欣、錢進、嵇國宏、夏陽、汪素雲、黃潔、呂秀清、錢宏霞、裴春燕、方娟、張慧、周建農、鄧志榮、胡友國、陸翔、於惠勇等等。除詹強、郭欣外,多是1964年至1966年出生的,全部學員有40多人,年齡層次更趨合理,適應了比賽的要求。

    二是進行暑假集訓,加大訓練強度以提高質量。從1974年暑假在高郵中學大禮堂集訓開始,到1975年以後每年在新乒乓球室集訓,我們堅持每天晨練和下午訓練。曹教練非常認真嚴謹,每週都要制定訓練大綱,然後按大綱要求佈置每天訓練內容。隊員多了四人一張球檯打對角同時練,正手對攻、反手對推、搓球起板、發球搶攻、推擋側身攻加撲正手,還有經常性的隊內比賽等。因是夏天所有學員都練得渾身大汗,男學員更是赤膊上陣。如此高強度、上規範的訓練,使學員們的基本功明顯提高,比賽經驗逐步增強,技術風格初步形成。如徐平的刁、嵇翔的穩、季群的快、朱峰的靈、夏躍的兇猛推擋、夏亭的發球搶攻、丁小泉的穩健削球、趙平的正手弧圈、周正林的左推右攻、我的搓球起板等。夏志強老師、倪勇教練和張玲教練也先後來到少體校協助曹教練一起負責訓練,曹教練負責全面訓練並側重帶甲組,夏老師帶乙組,倪教練帶兒童組。

    每次集訓後,曹教練都要帶領學員外出學習交流,先後去過南京、鎮江、淮陰、揚州、泰州等十多個縣市,檢驗集訓成果。最讓我們增長見識、大開眼界的是1974年去南京,曹教練帶大家到南京體育學院觀看了江蘇省乒乓球隊內部比賽;1975年下半年高郵中學安排我和夏亭,去南京五臺山體育館觀看了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現場目睹了許紹發、梁戈亮、李振持、郭躍華等眾多國手的風采。

    我作為主力隊員之一,連續參加了1975年至1977年揚州地區少年兒童乒乓球比賽,我縣成績逐年提高,1975年團體進入前八;1976年團體進入前六,夏躍獲得甲組男子單打第五名,並於當年入選揚州地區代表隊參加省比賽,均為高郵第一次第一人;1977年我和夏亭、丁小泉、詹強組隊惜敗揚州,戰勝泰州,獲得甲組男子團體亞軍,夏亭獲得甲組男子單打第一,我獲第五名,創下了高郵男子甲組最好成績;女子甲組、乙組男女團體和單打均取得較好成績。至此,高郵乒乓球在揚州地區開始正式崛起,初步實現了由弱到強的目標。

    我高中畢業離開少體校走上工作崗位後,少體校又補充了一批批新鮮血液,保持了高郵乒乓球在揚州地區的領先地位。特別是1981年我作為教練,參加了揚州地區第八屆運動會乒乓球比賽,我的師弟師妹丁小泉、汪素雲分獲成年組男、女單打冠軍,錢宏霞、裴春燕分獲少年甲組、乙組女單冠軍,使高郵乒乓球達到了鼎盛時期。

    1984年,縣級機關機構改革,曹教練接替薛主任擔任了縣體委主任,後又提任揚州市體委副主任,他的學生丁小泉、陸翔也先後擔任了少體校乒乓球教練,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學員,使高郵乒乓球運動不斷後繼有人。

    五年的少體校生活是我個人成長經歷中一個難以忘卻的階段,我見證和參與了高郵乒乓球由弱到強的漸進過程,這裡有我們少體校學員的辛勤汗水,有少體校曹教練、夏老師的精心指導,更有縣體委薛主任的關心培養。尤其是領導教練的教誨、學員們艱苦訓練的場景、賽場上努力拼搏的神態以及教練學員之間所結成的師生友情使我終身難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信用卡卡號怎麼完成預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