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欣姨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寶寶是32+1剖腹,2.7斤,出生當天直接120轉去復旦兒科醫院,頭兩天上呼吸機,後面情況轉好,慢慢開始過餵養關和感染關。

    醫院不讓我們探視,只能在規定時間打電話詢問情況,那時候寶寶都沒有起名字,只能問某某之子情況如何,電話那邊會告知我們,一般我們會問每天的體重和奶量變化,以及拉屎情況。

    這段時光的感覺,擔心也揪心。作為媽媽,沒見過自己的寶寶(出生那天醫生給我看了眼寶寶屁股,就立刻給娃上機器和做評估去了),坐月子的時候,只能在家裡吸奶,由家人將奶送到醫院。每天都在擔心寶寶的情況,那個時候,醫生跟我們說,沒有醫院的電話打來,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我們只能等著,盼著。

    等到42天之後,寶寶長到4斤,達到出院標準,那天去接娃的路上,無比忐忑。經歷了漫長的排隊、辦理出院手續、繳費之後,終於第一次和寶寶相見!這次疫情中,有產婦被感染,生孩子後只能同寶寶隔離,我真的感同身受!

    接回來的寶寶,胳膊跟我們的手指頭一樣細,洗澡都得小心翼翼。兒科醫院是要求隨訪早干預的,我們家住得遠,剛開始每週去一次醫院,後來每兩週去一次,每個月去一次,三個月去一次,直到三歲結束整個過程。早干預,就是醫生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狀況,評估近期發育情況,並且告訴家長在家裡應該如何做。這個過程裡面,結合自我學習以及醫生的建議,我收穫了不少知行合一的育兒知識。因為我們去醫院做發育測試次數很多,而普通孩子是不會去做這麼細緻的測試的,以至於很多同事朋友都來問我自家孩子的發育情況。

    早產兒是天使,雖然來得突然了些,讓媽媽們措手不及,但是幸福從未缺席。在醫生和家人的精心護理下,我的寶寶各方面狀態都很好,除了身高體重低於標準,運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反而超過了同齡寶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媽媽在等你主題曲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