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03174271947

    伴隨著遷徙文化的沒落。人的生產力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逐漸在部分地區形成了固定地區的生活模式。這種固定地區的生活模式,往往以耕種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尤其是以公眾的各種農作物或者畜牧作為維持生命主要方式,以滿足生活者的物質需求。這種生產方式的好處,是容易形成穩定的社會關係,基於相對固定的地理範疇。是國家形成的前提條件之一。有固定的地理範疇作為一定範圍內相近血緣關係民族的生活區域。最終容易促成國家和民族的形成。當然國家和民族是兩個不同的事物。那麼固定地理範疇的農耕文明,更有利於形成國家。而這種文明的形成。從本質上講,是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客觀需要。也是人類發展到一定層次,自然而然所演化生成的。也就是說他並非主觀上的選擇,而是客觀上的適應。一個族群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下,由於找到了適合人類居住的相對固定的一塊土地,而這塊土地而也正好能夠養活這群人,那麼為了實現更安全穩定的生存,為了享受這種更適宜的地理以及溫度和季節,而且也適合耕種和固定生活,在這個地理上生存的人類往往就會演變為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形成的原因。一定是客觀的。它代表了人類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人類的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一定的糧食和農產品,如果沒有這些食物,人類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如果說做個假設,拋去文化和一些高階的物質文明,只要有維持人類生活的實物和環境,人類總是能夠生存下去。而生存是任何生物的第1必要需求,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前提,都是能夠生存下去作為基礎。倘若人類無法生存,便不會有文明的存在。由此可知。農耕文明也是人類為了更適應生存而客觀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書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