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45885161158

    譯文:   峴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裡的人(才著名)嗎?那些人是誰呢?是羊祜叔子、杜預元凱。當晉與吳用武力相爭時,常常要倚仗荊州,以它為軍事重地,而羊祜杜預二人相繼在這裡,就平定東吳,成就了晉的統一大業,他們功業已經超過了當世之人。至於他們成功的事蹟產生的影響,廣泛傳揚於江漢之間,到現在人們仍然思念他們,而對於羊叔子的思念特別深。大概是元凱憑他的功勞業績,叔子憑他的仁義品行,二人所作所為有所不同,然而卻都足以流傳不朽。   我很懷疑那些(已有功業傳世)卻又反過來急切追求後世功名的人,什麼原因呢?傳說羊叔子曾登上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訴他的部下,認為這山一直矗立在那裡,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滅無聞,因此羊叔子聯想到自己而十分悲傷。然而(他)惟獨沒有想到這座山是因為有了自己才特別著名的。元凱在兩塊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業,一塊安置在這座山上,一塊投到漢水之中。(他這樣做)是知道山巒溝壑有變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時也會磨滅的。難道(他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遠呢?   峴山上本來有亭,世上人們傳說是羊叔子所遊歷休憩之處。那裡建築屢興屢廢的原因,就是後世之人敬慕他們的名聲而思念他們的人很多。熙寧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輝憑光祿卿的身份作襄陽長官。第二年,因為峴山亭的破舊,(史君中輝)就擴大並且重新建造了這座亭,在環繞著亭子建造了壯麗的迴廊後,又擴大了亭子後軒,使後軒與亭子的大小規模相稱。史君輝聞名於世間(天下),在他從政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聲望。襄人安定於他的執政,樂於跟從著他,也就根據史君的官職名號,為峴山亭的後軒命名為光祿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記錄史君的事蹟,打算用這辦法讓史君與羊叔子、杜元凱之名聲一起流傳久遠。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這種行為舉動。於是他前來向我託付寫亭記。   我認為,史君知道並敬慕羊叔子的風範而(想)承襲他在民間流傳的事蹟,那麼史君的為人表現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見了;襄人敬愛史君而生活安定樂逸,那麼史君的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這些就是襄人想寫下來的。(我想)那峴山周圍的秀麗風光和籠罩於幽深杳遠之中的草木雲煙,它們於空曠原野上時隱時現,可以供給登高遠望寫出憂思愁苦詩文的人,適合他們觀覽時得到它,滿足它。至於這座峴山亭的屢興屢廢,(或許)有人自會寫出亭記,有人認為不必深究其中的詳情,(這些)我都不再說明了。

    [註釋]   [一] 漢上:漢水之上。 隱然,莊重的樣子。   [二] “方晉”五句: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後,即有滅吳之志,因荊州是與吳接壤的軍事要地,故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準備伐吳。羊祜、杜預均善用兵,羊枯死時舉杜預自代,於太廢元年(280)平吳。   [三] “至於風流餘韻”四句,據《晉書·羊祜傳》:“祜率營兵出鎮南夏,開設庠序(學校),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於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牌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四] 元凱以其功:杜預領兵伐吳,功勞最大,平吳後封當陽縣侯。   [五] 屬:下屬、隨員,指從事鄒潤甫。   [六] “元凱”三句,《晉書·杜預傳》:“預好為後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   [七] “是知”句:意思是杜預知道“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變化,可是他竟然不知道石碑也會因為時間久遠而風化剝蝕以至消滅。   [八] “將自待”句:意思是或者因為過於重視自己所以想得這樣遠吧。   [九] 熙寧元年:公元一O六八年。 光祿卿:光祿寺的主管官,掌朝廷祭祀朝會等事。這裡指史中輝的官階。   [一O] 所至有聲:所到之處都有官聲,指有善政。   [一一] “因以”二句:所以把史中輝光祿卿的官稱命名新修的後軒為光祿堂。   [一二] “君皆不能止也”二句:意思是光祿堂的命名和刻石紀事,都是襄陽當地人的要求,史中輝不能阻止,因此來請歐陽修寫碑記。   [一三] 慕叔子之風:仰慕羊祜的風流餘韻。風,指政治風度。   [一四] “若其左右山川”六句,一般碑記的體裁,宜寫所記事物的自然形勢及其沿革。作者用“覽者自得之”以及下文的“皆不復道”,是省略的寫法。 其:指峴山亭。 勝勢:指秀麗的風景。 詩人之登高:《漢書·藝文志》,“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離騷》: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著名詩篇,這裡指詩。   [一五] “至於亭屢廢興’四句:意思是峴山亭曾多次毀壞重修,以往也會有碑記,但也沒有必要詳細說它的興廢經過了,所以這裡都不寫進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駱駝祥子120章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