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說歷史的貓
-
2 # 書史煙雲
西晉時期,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使得遷居中原的匈奴、鮮卑、碣、砥、羌族五個少數民族趁機叛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爆發,長達幾百年的中原混戰拉開帷幕。
永嘉元年,司馬家族中成員司馬睿舉家東渡,在江東建立了半壁江山,史稱東晉。與此同時,大量的北方士族也跟著來到了江南,史稱衣冠南渡。
因此,要不是東晉內部各大利益集團紛爭不斷,使得東晉政權失去了平衡各門閥的作用,以致最後被劉裕取而代之,說不定東晉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魏晉時期,中原地區連年征戰,人口急劇減少,為了補充勞動力的不足,北方統治者不斷引進少數民族內遷,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主要包括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然而正是這五族的內遷,導致了日後的動亂。
內遷之後的少數民族人民“服事供職,同於編戶”,少數民族承擔著較重的賦稅,甚至為奴為僕,所以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並不滿意,很快便爆發了叛亂。先是氐族李特的流民起義,之後羯、羌也隨之叛亂,然而真正對漢人政權造成傷害的還是漢族的老敵人——匈奴。匈奴左部帥劉淵趁著西晉八王之亂率領匈奴部眾建立功業,建立了漢趙政權。之後,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在北方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通常被稱作“五胡十六國”
縱觀中國朝代史,我們會發現,在東晉(317-420年)時期,中國北方與之抗衡的並不是一個整體的政權,而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統一的十六個甚至更多的政權,這些政權在中國北方又互相攻訐,並不能形成一致的對外合力。
魏文帝的時候不僅對皇權進行了收攏,而且還通過制度使其為自己所用。當時的他們不僅為了依靠門閥貴族的家底,還通過制度穩定了貴族的權益。使得貴族的利益與皇室的利益一致,因此只要利益一致,那就不存在發生內訌的行為了。但是當時這個制度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寒門如果想當官,是難上加難,而且還有部分貴族依靠自己的家族背景,直接無才也能當上官。
如果偏安嚴格上講,東晉不算偏安。他們一直都有積極的組織力量去進行北伐,並沒有說偏安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