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不一定要排斥私立民營。新政也並不是要抑制社會資本進入幼兒園系統——進來可以,國家大大歡迎,但別想著發財暴富,過度逐利。對於民辦即私立幼兒園,中央的態度是“招安”,支援其申請為“普惠性幼兒園”,享受各項政策扶持,但杜絕其成為資本逐利炒作的物件。
過去幾年,一些營利性民辦園為了逐利,藉助資本的力量盲目擴張,搞直營、搞加盟、搞併購重組,導致“數量重於質量”等行業亂象。其亂象的背後,是教師待遇低、師資質量差,教職工團隊建設根本跟不上,甚至出現對孩子體罰、毆打、扎針、喂芥末等惡劣事件。
冷靜思考,推廣普惠性幼兒園有望杜絕此類亂象,但必須過資本關、場地關、師資關。
一旦堵住資本圈錢上市路徑,還有多少資本願意投入該行業是個問題。有人擔心幼教新政會否打擊整個行業。如果單憑公益性資本,能否快速實現普惠普及,這的確是個問題。
教育產業化,當老闆就是要掙錢。
只要不違法,國家允許就沒問題!沒人願意做慈善,不掙錢還要擔風險誰願意,要不做啥生意呢?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不一定要排斥私立民營。新政也並不是要抑制社會資本進入幼兒園系統——進來可以,國家大大歡迎,但別想著發財暴富,過度逐利。對於民辦即私立幼兒園,中央的態度是“招安”,支援其申請為“普惠性幼兒園”,享受各項政策扶持,但杜絕其成為資本逐利炒作的物件。
過去幾年,一些營利性民辦園為了逐利,藉助資本的力量盲目擴張,搞直營、搞加盟、搞併購重組,導致“數量重於質量”等行業亂象。其亂象的背後,是教師待遇低、師資質量差,教職工團隊建設根本跟不上,甚至出現對孩子體罰、毆打、扎針、喂芥末等惡劣事件。
冷靜思考,推廣普惠性幼兒園有望杜絕此類亂象,但必須過資本關、場地關、師資關。
一旦堵住資本圈錢上市路徑,還有多少資本願意投入該行業是個問題。有人擔心幼教新政會否打擊整個行業。如果單憑公益性資本,能否快速實現普惠普及,這的確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