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考研潮愈演愈烈的問題,要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一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因為就業人口增加,國家鼓勵擴大研究生的隊伍,讓那些本科畢業本該可以走向社會就業的人,再讀兩到三年的研究生,這樣可以緩解就業壓力,這就是90年代初期,某些經濟學家提出的人才蓄水池的搞法。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現在的很多研究生的水平,還不如八、九年代的本科生甚至專科生的水平。90年代搞的職工下崗,也就是所謂的人才蓄水池,那個意思就是讓一部分人懸著,可以減少社會就業壓力。當年的大學生擴招也有這個意思。
二是從個人層面來說,現在的就業壓力太大,公務員招聘也好,企事業單位招聘也好,有研究生的學歷,比本科生的學歷自然機會就大得多。這也是考研潮越來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競爭就會有等級的劃分,有的中學老師招聘,直接說只招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可見研究生比本科生就業的機會還是要多一些。
當然,從個人的能力來看,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本科生,有時候,比那些沒有能、沒有真才實學的研究生更容易就業。
關於考研潮愈演愈烈的問題,要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一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因為就業人口增加,國家鼓勵擴大研究生的隊伍,讓那些本科畢業本該可以走向社會就業的人,再讀兩到三年的研究生,這樣可以緩解就業壓力,這就是90年代初期,某些經濟學家提出的人才蓄水池的搞法。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現在的很多研究生的水平,還不如八、九年代的本科生甚至專科生的水平。90年代搞的職工下崗,也就是所謂的人才蓄水池,那個意思就是讓一部分人懸著,可以減少社會就業壓力。當年的大學生擴招也有這個意思。
二是從個人層面來說,現在的就業壓力太大,公務員招聘也好,企事業單位招聘也好,有研究生的學歷,比本科生的學歷自然機會就大得多。這也是考研潮越來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競爭就會有等級的劃分,有的中學老師招聘,直接說只招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可見研究生比本科生就業的機會還是要多一些。
當然,從個人的能力來看,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本科生,有時候,比那些沒有能、沒有真才實學的研究生更容易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