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
筆者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當時的生活水平不比今日。比如,一年能吃幾次大肉,扳著手指都能數過來。
特別是到了除夕那天,總覺得時間過的太慢,因為急切等待初一的到來。那種心情現在還記憶猶新。
按照豫北的風俗,每年初一都會到街坊鄰居和親戚家拜年。一般的程式也是先到街坊鄰居那裡,再到親戚家。
那時候是真磕頭。禮節完畢,就會得到一把瓜子和幾粒糖果。瓜子一般是普通的黑瓜子,糖果是硬糖果。後來才有了夾心哈密瓜糖果。經濟條件好的街坊會給白瓜子,因為它的價格相比黑瓜子貴些。
去親戚家拜年是重頭戲,因為親戚會給錢。當時最多的給三元,最少的給一元或者五角。畢竟當時物價較低,一元錢就可以買一大根甘蔗,吃一上午;五角錢可買一掛一千響的鞭炮,一個個拆開後,能和小夥伴一起玩一天……
到了後來,逐漸出現五元,十元面額的壓歲錢。相比現在出手百元的壓歲錢,當時的壓歲錢顯得實在是太少了。
每年的壓歲錢都會如實交於父母保管,開學後交給老師當學費。
不請自來。
筆者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當時的生活水平不比今日。比如,一年能吃幾次大肉,扳著手指都能數過來。
特別是到了除夕那天,總覺得時間過的太慢,因為急切等待初一的到來。那種心情現在還記憶猶新。
按照豫北的風俗,每年初一都會到街坊鄰居和親戚家拜年。一般的程式也是先到街坊鄰居那裡,再到親戚家。
那時候是真磕頭。禮節完畢,就會得到一把瓜子和幾粒糖果。瓜子一般是普通的黑瓜子,糖果是硬糖果。後來才有了夾心哈密瓜糖果。經濟條件好的街坊會給白瓜子,因為它的價格相比黑瓜子貴些。
去親戚家拜年是重頭戲,因為親戚會給錢。當時最多的給三元,最少的給一元或者五角。畢竟當時物價較低,一元錢就可以買一大根甘蔗,吃一上午;五角錢可買一掛一千響的鞭炮,一個個拆開後,能和小夥伴一起玩一天……
到了後來,逐漸出現五元,十元面額的壓歲錢。相比現在出手百元的壓歲錢,當時的壓歲錢顯得實在是太少了。
每年的壓歲錢都會如實交於父母保管,開學後交給老師當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