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精鳥

    讓人想起孩童時,在軍區大院生活的時光。

    那時,軍區大院裡的生活的孩子與社會上不一樣,每天放學回到大院,在校外被管理教育是很嚴格的,每逢星期二、四、六晚上,軍區放影隊組織放電影的時間,大禮堂外可容納千人的露天水泥地廣場,主要還是針對四、五百多孩子們,那時,大院孩子們有秩序的拿板凳早早就去等著,旁邊還有軍區冷飲部,夏天拿五分錢還可以買兩隻牛奶冰棒...晚上七點半放影一部故事片等各型別的影片,正片之前都放影《新聞紀錄片》,內容都是毛主席、周總理會見世界各國友人。讓人懷念的故事片有《紅孩子》《暴風驟雨》《保衛延安》《赤腳醫生》《南征北戰》《農奴》京劇《平原作戰》...等太多啦,也非常喜歡北韓寬影幕故事片,如《火車司機的兒子》《一個護士的故事》等等。

    記得每次放影前,放影員都會放換燈片,提醒孩子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放影期間注意事項,每當放影后,大家都是有秩序地隨著大人離開,露天廣場都是乾乾淨淨,從小就養成好的習慣。現在回想,童年的時光真是美好且有意義!

  • 2 # 貳太太的時光隧道

    考驗記憶力的時候到了哇。

    我是90後,小學的時候經常和爸媽在夏天的晚上去村裡的小學操場上看露天電影。早早的吃了飯帶上爸爸做的小板凳在前排坐等。

    只可惜,看了那麼些年,只記得一部電影的名字。

    《十兄弟》張敏、鍾鎮濤主演 1995年上映

    大概劇情為張敏和鍾鎮濤為一對夫妻,機緣巧合下各自吞下5粒寶珠,一共生下了10個孩子,個個身懷絕技、與無惡不作的大帥鬥智鬥勇的故事。

    當時覺得甚為好看,雖然電影裡十兄弟的造型用現在的話來說有點沙雕和驚悚詭異,但看完後的一個星期乃至半個月都在和小夥伴土味cos裡面的人物,真真是童年裡美好的回憶了。

    現在大部分劇情已經沒了印象,但是依然記得武功高強的釋小龍和可愛鬼馬的郝邵文。

    以及搖錢樹。有錢真好。

    當時老爸看完告訴我的道理便是:人要行正道,不能貪心不足。就如電影裡的大帥,最終還是死在自己為十兄弟打造的熬丹鍋裡。(他意圖將十兄弟放到鍋裡熬成長生不老丹藥)

  • 3 # 曉看天下事

    我小的時候是隻要聽說哪裡有電影,不管有多遠都回去,我們小夥伴就會去看的,有時候就是端著飯,走到路上吃完了藏在路邊,等看完電影回來了再拿上飯碗回家,可以說那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同年。小時候主要看過的電影有這些:

    一、《朝陽溝》,《朝陽溝》主要講述高中畢業生銀環到未婚夫拴保的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遇到了一連串困難,思想上發生動搖。在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和群眾的幫助下,又由於在勞動中培養起來的對土地和莊稼的深情,使她認識到農村也是知識青年貢獻力量的廣闊天地,終於在農村紮下根來。可以說這個電影看過不下五十次,因為每次放電影第一個電影都是這個,但是小孩子可能不是太喜歡,但是大人喜歡,第二部電影才是小孩子想看的,因為往往第二個電影才是最精彩的電影!

    二、《地道戰》、《地雷戰》等等,《地道戰》主要講述的是: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複雜的地道。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裡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三、《少林寺》,隋朝末年,隋將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於承惠 飾)在督建河防工事時,殺死了起來反抗暴虐的神腿張,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為少林武僧曇宗所救。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習武少林,並落髮為沙彌,法號覺遠。一日,李世民偷渡黃河被王仁則兵馬圍困,覺遠等施計解救。王仁則誣陷少林寺內有人通敵謀反,準備滅掉少林。眾僧浴血奮戰,曇宗戰死。此時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陽,王兵譁變,王仁則被覺遠手刃。為繼承曇宗遺志,覺遠受戒為僧,兼負武林統領。唐太宗諭立僧兵,並立碑表彰眾僧義勇。自此,少林習武風盛,名傳四海,威震四方。《少林寺》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最受大家歡迎的電影了,扮演者李連杰也因此大火,影片配曲《牧羊曲》更是流傳多少年而不衰。

    上述幾部就是我小時候經常看的電影,當然還有許多的戲劇之類的電影也是深受老年人的喜歡。

  • 4 # 小凡聊影視

    這個問題問的一下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哈哈~~~

    小時候家裡條件沒有那麼好,電視機整個村裡也就那麼一兩臺,一到晚上就很多很多人去人家家裡看電視,擠的屋裡滿滿的,很是熱鬧充滿人情味,現在想想都覺得有意思

    村裡偶爾也會放映露天的電影,尤其是過節的時候,放電影的時候村裡的大喇叭都會廣播,聽說要放電影,飯沒吃完,端著碗拿著小板凳和幾個小夥伴就去佔最佳位置去了,那個時候農村看一場電影很不容易的。。。

    早起播放的電影還是黑白的(後來才慢慢有的彩色的),電影也主要是抗戰片,什麼《地雷戰》呀《地道戰》呀《游擊隊》。。。。等等吧

    但是這都不是我印象最深的,印象最深的要數李連杰的《少林寺》了,雖說也是露天播放,但是《少林寺》是要門票的,門票是多少錢忘了,也不貴的,後來電影被私人承包以後就可以拿別的東西抵門票,比如說磚頭,哈哈哈~~~~

    想起來就好笑,因為當時聽說拿磚頭可以抵門票,村裡有一個露天的廁所,剛剛蓋的,還是是新磚塊,為了看電影,你一塊我一塊,硬是把廁所的牆拆個精光

  • 5 # 晨光祁祁店希望之光

    八十年代,露天電影是村裡鄉親們最喜歡的一項娛樂節目。

    電影場上,人聲鼎沸,賣瓜子、甘蔗的走來走去,叫賣過不停。坐著的、站著的、站凳子的、小孩坐大人肩上的、爬樹的、磕瓜子聊天的、小孩哭鬧的、媽媽大聲呼喚找孩子的、男女青年你儂我儂、有人起鬨打架的……各種各樣,甚是熱鬧,有許多人並不是衝電影而去,是因為電影場上的那種熱鬧勁,那種氣氛。

    我跟隨大人也看了許多場電影,看了那麼多的電影當中,只有一部電影讓我看進了心裡去,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畫皮》

    舊版電影的《畫皮》,故事講述的是一位書生被女鬼迷住,人形消瘦,被他家人看在眼中,要他躲在牆後,女鬼露出猙獰的鬼臉在用雙手挖人的心吃,書生看後嚇得瑟瑟發抖,叫來道長做法,門口懸劍,書生躲在床上用被子捂起來,門外女鬼與道長鬥法,電閃雷鳴,甚是嚇人。

    這樣的一場電影,讓看完電影后的百姓,走在黑漆漆的鄉間小路上,都很害怕,大家都想走中間。我心中更是恐懼,走前面怕女鬼在前面等著,走後面怕女鬼來抓,使勁地往人多的中間走,越這樣越有人搞惡作劇嚇人,尖叫打哦喔,嚇得大家拔腿跑!在後來的日子裡,上廁所我都要人陪,時刻害怕女鬼來了。

    這樣的日子,現在對於60.70.80.後都是一種情懷,只待追憶了。

  • 6 # 昊騰剪輯

    小時候經常在奶奶家住著,沒有電視機,就和村子裡的小朋友玩捉迷藏,每當夜晚來臨,我們都會期盼著,那些放電影的人來我們村子,很清楚的記得,那天燒著蠟燭,正在院子裡吃完飯,小夥伴告訴我說村裡在放電影,放下手裡的碗,來不及擦嘴就跑出去了,後面經常會跟著一聲看完就回來。

    那不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的電影是《功夫》星爺演的,那套從天而降的掌法,失明的小姑娘,破碎的棒棒糖,和最後飛翔的金蓮花,細節太多太多,這些都是留在心底最美好的回憶!

    這部劇中有很多無法超越的經典,一句“包租婆,停水了”成就了一個人。

    我想很多小夥伴都看過這部電影,如果有沒看過的,強烈推薦可以看一下。

  • 7 # 佐羅310

    小時候看得電影很多。戰鬥片有《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偵察兵》《渡江偵察記》《紅日》《三進山城》《紅孩子》,戲曲片《七仙女》《紅樓夢》《牛郎織女》《花為媒》《劉巧兒》,外國電影《列寧在1918》《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火車司機的兒子》,等等。

  • 8 # 九曲青溪

    俠女十三妹,無敵鴛鴦腿,黃河大俠,三個老兵,地道戰,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

    不說多了,免得暴露了年紀

  • 9 # 鬥牛13

    露天電影,就是春夏秋冬用兩根木杆子拉起一塊白幕,男女老幼披星戴月,自帶板凳觀看電影(憑票看)。

    早期放電影除放正片之外還要放付片一一《新聞簡報》。童年時代看露天電影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仍於難忘,記憶猶新,歷歷在目。記得我們小孩子看電影時是坐在前面的,不是帶上凳子而是帶上一塊麻袋布或草蓆席地而坐。或坐著或躺著觀看,經常是看著電影不知不覺就睡著了而不知道散場。如今想起來覺得好可笑。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當年露天看電影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放的是什麼片子,恐怕沒人記得。但是看過那些電影絕對記得,隨口都可以道來不下七八十部。

  • 10 # 豈有此理乎

    放電影前,先放《新聞簡報》《奇襲》《上甘嶺》《地雷戰》《地道戰》《閃閃的紅星》《龍江頌》《打擊侵略者》《鐵道衛士》《平原游擊隊》《決裂》《看不見的戰線》《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多瑙河之波》《望鄉》《野火春風斗古城》《戰上海》《渡江偵察記》《虎穴追蹤》《春苗》《青春之歌》《東方紅史詩》《第八個是銅像》等等,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父母暴富會毀掉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