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鄭譯傳》中曾寫道: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說隋文帝讓內侍李德林起草封賞鄭譯的詔書,在一旁的高熲戲謔的對鄭譯說,筆幹了!鄭譯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柺杖來的,囊中羞澀,拿什麼來給你潤筆。
這個鄭譯曾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但因後來翫忽職守,又不孝順自己的母親,便被隋文帝貶了官,後來隋文帝感念他曾作出的貢獻,便又讓他出任刺史,上面這段對話是鄭譯奉詔,千里迢迢趕回醴泉宮,隋文帝設宴款待鄭譯,並且在席間下詔準備封鄭譯為上柱國這樣的一個情景。
潤筆一開始的本意是指在書寫前,拿毛筆泡水,讓毛筆在水中泡開,使書寫變得更加流暢。後來慢慢演變成了請人寫文章、作畫的一些報酬。
潤筆這種風氣在唐朝時非常盛行,且這個時期的潤筆費都非常的高昂,我們熟知的一些詩人、文學家都曾拿過潤筆費,比如白居易、韓愈、王勃等等。那個時候人們拿潤筆費的途經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為死者撰寫碑文,另外一種是給別人寫祝壽的文章。
有一些朝代,甚至還為宮廷文人設立了潤筆錢,這一點在沈括所編寫的《夢溪筆談》中曾提到過。
《隋書·鄭譯傳》中曾寫道: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說隋文帝讓內侍李德林起草封賞鄭譯的詔書,在一旁的高熲戲謔的對鄭譯說,筆幹了!鄭譯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柺杖來的,囊中羞澀,拿什麼來給你潤筆。
這個鄭譯曾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但因後來翫忽職守,又不孝順自己的母親,便被隋文帝貶了官,後來隋文帝感念他曾作出的貢獻,便又讓他出任刺史,上面這段對話是鄭譯奉詔,千里迢迢趕回醴泉宮,隋文帝設宴款待鄭譯,並且在席間下詔準備封鄭譯為上柱國這樣的一個情景。
潤筆一開始的本意是指在書寫前,拿毛筆泡水,讓毛筆在水中泡開,使書寫變得更加流暢。後來慢慢演變成了請人寫文章、作畫的一些報酬。
潤筆這種風氣在唐朝時非常盛行,且這個時期的潤筆費都非常的高昂,我們熟知的一些詩人、文學家都曾拿過潤筆費,比如白居易、韓愈、王勃等等。那個時候人們拿潤筆費的途經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為死者撰寫碑文,另外一種是給別人寫祝壽的文章。
有一些朝代,甚至還為宮廷文人設立了潤筆錢,這一點在沈括所編寫的《夢溪筆談》中曾提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