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雲聽海

    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孩子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小時候多進行一些室內、戶外活動,合理的飲食習慣。鍛鍊孩子的身體靈活性,協調能力,耐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健康的身體是一切活動的基礎。中國人有三大壓力:房子、醫療、教育。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質會讓一個家庭省時省力省錢。孩子上學後經常生病也會影響學習,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因為缺課、掉課跟不上學習進度,慢慢放棄了學習。科學育兒從孩子的健康開始。

    二:心理素質的教育。

    一項調查顯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另外一項調查發現將近1/3的在校大學生曾有過自殺念頭。北京大學生自殺率在9-24/10萬之間,即自殺死亡已佔至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現在有的家長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棍棒教育仍然是很多家長推崇的方法: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以前的人簡單粗暴,是因為沒知識沒文化,講不出道理只好用棍棒,隨著現在人文化素養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又過份溺愛孩子,走向另一極端。兩種方式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三歲左右、十二歲左右的叛逆期處理好了,後面成長就水到渠成。這方面注重幾個方面:

    1: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導師,不是朋友,要有威有愛,如果在家庭講父子平等、母子平等,就失去了管制力、約束力,孩子畢竟不成熟,很多想法很幼稚,有些生活習慣需要父母引導、糾正。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實行的管制和引導。

    2:父母的陪伴,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依戀。

    百善教為先,孩子有善心,來源於親人的陪伴,對親人的依戀,這種依戀一般一歲半左右形成,孩子在一歲半前的餓了、尿了、生病等問題是誰在幫忙解決?是誰在跟孩子不停溝通交流,孩子對這個人的依戀感就強。所以父母早期要多陪伴孩子。

    3:家庭觀念的形成。

    孩子認識社會,是先從認識家庭開始的。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會深深影響孩子,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好的課堂。

    4: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

    窮人的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為他們沒有依賴感,更早的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幫助做家務事,只有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才能感覺到大人的辛苦,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有更強的自信心。

    三:學會時間管理。

    孩子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時間管理淡漠。孩子對時間的概念不強,平時只知道玩,對於吃飯時間、睡覺時間都不清楚,所以當孩子能自由行走,開始獨立玩耍時,要開始他們培養對時間的概念,吃飯、睡覺時間要固定,學會一些規則。三歲後進入幼兒園,就可以穿衣、吃飯、看電視、玩手機等各方面的時間管理。這方面網上有很多好的孩子時間管理方法。時間管理好了,好的習慣就自然養成了,大人以後會輕鬆很多。

    四:多鼓勵讚美孩子。

    林肯說:"每個人都喜歡受人恭維。"孩子是因為表揚才會學到新東西。鼓勵不是毫無根據亂吹捧,而是把孩子的閃光點根據事實說出來,讓他樹立自信心。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責備太多了,久而久之,在大人天天的責備中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笨,找不到自己的特長,最終放棄自己。

    孩子教育是需要耐心、愛心去完成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教育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家庭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教育方式。

  • 2 # 暢聊育兒

    科學育兒是一個體系,不是一個點的問題,不是尋找方法論。育兒要從根上解決。孩子從哪裡來?從媽媽的肚子而來,一出生,天然相信媽媽。育兒要從心法想法到做法,是完整的一個體系。所有問題的解決的根本是媽媽心裡有愛,相信愛。

  • 3 # 律師媽媽有財商

    科學育兒是一項長期事業,育兒先育己,育兒的道路上,咱們陪著娃再重新長一遍,想想自己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那些你喜歡的、娃也會喜歡,你想做的,娃也會想做。

    我們總說讓孩子分享,讓孩子講將她的糖果、玩具分享給別的孩子,可是我們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的糖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讓毛機記憶體減少,但不刪除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