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非常「科學」的說法,「古之遺言」裡面恰恰沒有同類的概念。
這發人深思。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概念,作為「古之遺言」的人類傳承,為什麼不關心人類最普遍的存在?
只有一個結論,就是這並非真實的「存在」。
同樣不真實的,是「人」。
正因為在《繫辭》看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科學所謂的「意識」的存在,所以,其表述之精微,必須用心來體驗。
原文是這樣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這段話非常經典。
但是未必易解。兩千年來的解讀,畢竟沒有建立在現代的「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之上,因此它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印象式的搭檔,就是「符號學」。
「一陰一陽」就是「符號」。
所謂的「道」,「符號」而已。
「意識」的形態是什麼?用大家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靈魂」,就是「鬼神」,這些東西在《繫辭》裡面都稀鬆平常,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必要諱疾忌醫。
本質上,「意識」才是表達「人」的符號真正揭示的「本體」。
意識,是非常「科學」的說法,「古之遺言」裡面恰恰沒有同類的概念。
這發人深思。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概念,作為「古之遺言」的人類傳承,為什麼不關心人類最普遍的存在?
只有一個結論,就是這並非真實的「存在」。
同樣不真實的,是「人」。
正因為在《繫辭》看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科學所謂的「意識」的存在,所以,其表述之精微,必須用心來體驗。
原文是這樣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這段話非常經典。
但是未必易解。兩千年來的解讀,畢竟沒有建立在現代的「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之上,因此它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印象式的搭檔,就是「符號學」。
「一陰一陽」就是「符號」。
所謂的「道」,「符號」而已。
「意識」的形態是什麼?用大家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靈魂」,就是「鬼神」,這些東西在《繫辭》裡面都稀鬆平常,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必要諱疾忌醫。
本質上,「意識」才是表達「人」的符號真正揭示的「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