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馬冰河wu
-
2 # 花木童說史
李善長,安徽定遠人。1354年,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李善長來投奔。朱元璋久聞李善長大名,問安定天下之大計。
李善長答:效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用、不亂殺人。朱元璋做到了,成就了劉邦一樣的霸業,而李善長也成了朱元璋手下的“蕭何”。
朱元璋曾這樣評價李善長:“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蕭何未必過也。”
洪武三年,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李善長率淮西集團鬥倒了浙東集團,劉伯溫被賜告老還鄉。
李善長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引以為戒,反而在權力面前迷失了自己,愈發膨脹。朱元璋曾告誡他“常自檢點”,但李善長並沒有收斂,於是朱元璋只得暗示他告病還鄉。
李善長還鄉,朱元璋賜良田百畝,佃戶一千多家。朱元璋本來想他在家鄉安心養老,但迷戀權力的李善長寂寞難耐,第二年連發幾道奏摺,要求繼續為國效力。
朱元璋答應了,但並沒有再對他委以重任。作為彌補,朱元璋提拔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他的兩個兒子。
洪武九年,御史彈劾李善長父子,皇帝朱元璋生病十日,不來探視。李善長因此被罰年祿一千八百石。
李善長此時雖然沒有手握重權,但畢竟還是皇親國戚,這點事被彈劾,少不了朱元璋的授意。但李善長仍沒有引以為戒,繼續和官員特別是胡惟庸交往甚密。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死的很多,而李家安然無恙。不過李善長仍然沒有收斂,繼續活躍在政壇。
洪武十八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人告發,曾參與胡惟庸謀反案。但朱元璋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將他們一家發配到崇明島。
多年的舊案被翻出,李善長此刻知道了朱元璋是要為孫子掃清一切障礙,嚇得趕緊跑回了老家,不過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謝罪,也沒有謝恩,直接一走了之。
這讓朱元璋動了殺心,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和一個藉口。
老兄弟一個一個被朱元璋“送走”,湯和正為如何保命而發愁,所以不可能放過這次表忠心的機會,於是密告了朱元璋。
機會終於等來了,理由有了。怎麼審訊,什麼證據確鑿,那是錦衣衛、御史們的事,這些都已不重要了,李善長的末日到了。
-
3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李擅長生平說到李擅長,他應該是朱元璋最忠實的戰友了。
公元1354年,那年朱元璋26歲,李擅長40歲,兩人相遇了。
那個時候朱元璋還只是初創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如徐達這樣的精兵強將也只是在他手上剛展露頭角,強將有餘,而缺乏讀書人。
這個時候李擅長的到來就給朱元璋彌補了這一空缺。
朱元璋問如何平定天下?李擅長說,要效法漢高祖劉邦,禮賢下士,善於用人,收攏民心,勵精圖治,如此天下就會大定。聽李擅長這麼一說,朱元璋非常高興,認為是找對了人。
後來,李擅長就留在了朱元璋軍中,負責內政治理、收羅人才等工作,乾的非常出色。朱元璋也認為李擅長就是他的"蕭何“,兩人親密無間。
朱元璋的勢力壯大之後,李擅長為其建立完善的官制和朝廷禮儀,可以說明朝建立的大小事務,都有李擅長的參與,又為朱元璋推薦了宋濂、劉伯溫等頂級人才,為朱元璋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漢馬功勞。
朱元璋評價李擅長是開國文臣第一。
李擅長之死——胡惟庸案的牽連當上皇帝之後的朱元璋日漸顯露了其多疑猜忌以及殘忍的一面。
對於胡惟庸案件,實際上是朱元璋權力鬥爭的結果。
一開始,朱元璋還是設了左右丞相,而胡惟庸由於太過於能幹,在朝中形成了絕對的勢力,這讓朱元璋非常地不爽。他不希望朝中會出現一種絕對的勢力,畢竟如此一來,他的皇權就會受到威脅。
他提拔了汪廣洋為右丞相,意圖很明顯就是要他去牽制胡惟庸。但是汪廣洋並沒有起到牽制胡惟庸的作用,反而對於胡惟庸的行為常常附和,這使得朱元璋大失所望,最終流放了汪廣洋,這還不解恨,在他流放的路途中殺了他。
既然不能牽制,就乾脆殺了把,於是就出現了著名的胡惟庸案,前後殺了3萬多人朱元璋方才作罷。
由此,李擅長其實就很難逃脫干係了,因為胡惟庸就是李擅長推薦的。
之後的李擅長一直在惶惶不安中度過的。到了1390年的時候,已經距胡惟庸案過去了十年,李擅長還是被舉報了,朱元璋自然是沒放過他。
可以說是晚景悽慘了,七十六歲的李擅長在家中上吊自殺,全家70多人被滿門抄斬。
李擅長被殺的原因分析其實,那會的李擅長雖說在家種地不問世事,但是他的生死都取決於朱元璋的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要朱元璋認為李擅長該死,他就活不了。
為什麼朱元璋一定要殺了李擅長呢?
廢除相權加強皇權實際上,朱元璋開始中國的王朝就開始了沒有宰相的時代,相權被廢除。
剛開始朱元璋還是想保留相權的,但是他看到了相權太大,直接威脅到了皇權。在制衡胡惟庸無果之後,他乾脆殺了胡惟庸,這個時候沒人幹活了了怎麼辦呢?朱元璋又偏偏是個精力旺盛的主,啥事都親自來,還忙的不亦樂乎,看來他實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充分享受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快感。
對於朱元璋這樣的人來說,要麼不做,要做就會幹到底,於是與相權相關的人員基本都沒有逃出被殺的厄運,包括了之前他重用的許多文臣,如宋濂、劉伯溫等。尤其是宋濂,他也是太子朱標的老師,也因為牽扯到了胡惟庸案,朱元璋要殺了宋濂,在太子朱標“殺了我老師我就去死”,以及馬皇后的極力勸說下,才勉強改宋濂的死刑為流放,但年屆70多的宋濂那又受得了流放呢?在路上就去世了。
至於劉伯溫,哪怕是告老還鄉之後閉門不出,不與任何人來往也沒有逃出被殺的厄運。
所以李擅長被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結局太悽慘,一個從朱元璋剛起家的時候就跟隨他的人,一個畢生為大明王朝貢獻了一生的人,就是這樣的結局,也難免讓人感到唏噓。
朱元璋的出身其實我們看歷史往往可以發現,如果開國的皇帝出身比較低賤,當上皇帝之後往往會大殺功臣,劉邦是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而貴族出身的李唐王朝在這方面來說卻做得比較好,開國功臣基本都能善終。唐太宗李世民的時代,凌煙閣24功臣中,也就只有侯君集是因為確實謀反而被殺,其他人都得到了善終。
從心理上來說,出身的低下也就導致了自卑把,而那些開國的功臣多是人中之傑,或是出身高貴,或是名滿天下,或是能力出眾,總有那些開國皇帝所不及的。這種自卑的人一旦擁有了絕對的權力之後,也往往會通過殘酷的殺戮來掩蓋自己的這種自卑,顯得自己的強大。
而且我們注意看歷史也會發現劉邦和朱元璋都採用了分封制,即分封自己的親族為地方上的藩王,擁有軍隊這樣實實在在的實權。這種分封最終都造成了後來的削藩戰爭,但也反應出了他們的一種普遍心理——認為還是自家人可靠。這也是典型的小農意識,同時也認為自己發達了,親戚也要跟著一起沾光的心理也是存在。
功高震主的怪圈當然,殺功臣這種事情也往往不只是在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國的時候發生,往往在王朝的其他階段也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功高震主,就是當臣子的功勞實在太大,最後皇帝能給的都給了之後,實在沒有能給的了,就乾脆“賜死”了。原因就在於那樣的臣子對於皇權來說是直接的威脅,臣子威望太高,皇帝往哪擺呢?
其實所有的邏輯上的死結都在於,皇權,即國家的最高權力只能是世襲的皇權。而功勞巨大的臣子,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又是一個寶貴的財富,可以對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的貢獻。如南宋的岳飛,就是因為威脅到了皇權而被殺,如果岳飛能夠一直領兵,那麼南宋也不至於會有後來崖山的命運。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就只有消除皇權,變為一個共和制或者民主制的國家,即國家最高領導人可以是輪流做,除此之外,如果只考慮皇權的話,就是一個沒有解的問題了。
-
4 # 穿越再現彼岸
依我看在某些方面看,李善長死的有點冤,從另一方面看死的又不冤。
為何說李善長死的有點冤?李善長被殺是在1390年,而牽扯到的是1380年胡惟庸案,此事有點蹊蹺。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殺3萬多人,也沒有牽扯到李善長;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和胡惟庸案有牽連,朱元璋也免了李存義父子的死罪,明顯的保護李善長及其家族。10年之後的牽扯胡惟庸案件,又是親戚,證據明顯不足,大多是屈打成招,胡亂咬人的口頭證據,證據上明顯不足。李善長已經位極人臣,跟隨造反不可能超過現在的待遇水平,沒有多少動機。
從證據(證據不可靠)和動機(動機不大)上來看,李善長不可能謀反。1391年,虞部郎中王國用曾經上書替李善長申辯,分析了李善長不可能謀反的事實。按照朱元璋的脾氣,替謀反者翻案應該立馬會處死或者流放,不過王國用一點事也沒有,朱元璋沒有追究,看來殺李善長另有深層次的原因。
為何說李善長死得不冤?怨恨是慢慢積累的,李善長不懂得尊重朱元璋,雖然立下了功勳,但早晚有一天會耗盡的。
例項1:朱元璋曾經病了十幾天沒有上朝,李善長居然沒有去探望,兒子駙馬也六天沒有去探望,遭到其他大臣的彈劾。
例項2: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牽扯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免死,他也沒有到朱元璋那兒謝恩。
例項3:利用權勢借湯和300兵丁修建豪宅,這事得上面批准,私自調兵是不可以的。
例項4:不能約束部下,作威作福,尤其是親族。
例項5:替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典型的護犢子。
他做人的風格是極力保護自己的得力部下和親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集團。朱元璋最痛恨和最害怕的就是官員結成朋黨,動搖國家的根本,左右朱元璋死後的政局,胡惟庸案、藍玉案皆是如此。李善長雖然已經77歲了,但是朋友親族已經形成集團,為自己後繼者考慮,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拔除了李善長及其培養的政治小集團,防微杜漸。同時受牽連的人有:
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營陽侯楊璟(已故)、濟寧侯顧時(已故)等諸多官員。
這些大都是李善長小集團的核心人馬,從這一方面講,李善長被滅三族一點都不冤。
李善長並不是真的回鄉種田,他的目光始終盯著朝堂,為朱元璋所忌憚,被殺遲早的事情。
-
5 # 李老根2O17
《我是李善長二十八代孫,滿門抄斬只是個形容詞。善長之孫,李茂之子李禎並未遇害》
發生在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九O年)我祖上那一次滅門案,《明史》已有祥實記載。是非功過,早有定論,無須敘述了。無論過去的正史,野史,現在的百度,人們去查南韓公李善長的後人,都說自舉家七十二口被滅門,抄家之後。故居和有無後嗣便成了未解之謎。其實,善長後人多著呢,主要在今天的貴卅安順一帶和雲南臨滄。因為正在修家譜,我幾次到南京,都在秦淮區的中華門一帶找到過我們六OO多年前李氏的故居舊址。因此作為犯屬的後代幾百年隱姓埋名以避禍,不便聲張是可以理解的。歷史上君臣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於我們今天的人,似乎已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不妨把奌軼事,講它一二供好事者們去品評談天也罷一一
小時候過七月半,民間叫鬼節,我家有個祖宗牌,是個立軸,上寫李氏歷代祖先之牌位幾個黑體字,兩邊畫有三英戰呂布的劉關張呂布人物廝殺圖。四周用傳說中的二十四孝故事作框邊,空白處寫有始祖善長,二世祖李茂,三世祖李禎和許多李春紅,李春燕,李熙來等許多祖上的輩分名字。奇怪得很,從李茂,李禎開始,都是全名全姓,唯善長二字不冠姓,只有善長二字。我記得曾問爺爺,說這善長是什麼意思?是個人名還是……?爺爺說,是老始祖。我追問,既是始祖,下面的二世祖,三世祖都寫全名,為何善長始祖前面沒李字。爺爺神祕兮兮地比劃了一個割腦殼的手式說,始祖得罪了皇上,殺了他的頭,自然就沒寫頭。於是從七八歲起,我就非常喜歡這幅祖先牌點陣圖。每年七月初一日到七月十五日,母親都要哥哥把牌點陣圖掛在板壁上,放張四方小供桌,擺幾樣供品,就算開始請歷代祖先來家過七月半了。
哥哥考上中學進城讀書後,爺爺告訴我,說我們祖先徵南前的老家是南京石灰巷高坎子一百O八號。當時叫應天府,叮囑我們要好好記住祖先的來處,不知在哪處天邊哩,長大了有本事,要去找找根。不久爺爺死了,這個祖先牌點陣圖便由我保管。因為花花綠綠的人物很好看還有三國故事,又黃又破,每年我都要拿糊風箏的白紙補一次。因此記憶很深,用現在的話說無異於我少年時心目中的一件傳世古物,可惜六十年代社會運動的整風,四清,文革,父親因為經商賺錢後在鄉下買了很多田產,又買過一條漢陽造和一枝老俄槍看家護院防匪。土地改革一開始就交給了政府,而南下部隊的解放軍土改工作隊隊長,收了槍後打的收條被弄丟。不久貴州發生了解放初期著名的反革命三八大暴動。五十幾人的土改工作隊在一次徵糧途中被幾千土匪包圍全部開膛殺害,沒了證明的條子也犧牲了解放軍的證明人,父親再也百口莫辯這兩條槍的來歷和去向,基本上每個政治運動他都要成運動員,被喊去不停地寫交待材料,總過不了關。文革初期一抄家,我家的家譜,祖宗牌位,便被收去一把火燒了。
相信全中國各個姓氏的移民斷代史,至今很多人家說不清,道不明祖上的出身和來處,應該都有相同遭遇吧。後來幾十年,我因為先從政後從商再從文,經濟條件比較好,一去長江流域旅行,考察,到安徽,南京,便去找祖先的根,就大至理清了李善長滅門案之後,他的後人們的大概去向。毫不避諱地說,李善長作為朱明皇帝蕭何式的人物,雖有功,雖有才能和貢獻,但照《明史》或《明實錄》的記載。他和劉基一樣,作為朱明王朝的肱股重臣,居然連劉伯溫都容不下,卻與同是淮西人的胡惟庸結黨營私,構建淮西集團的勢力,排擠非淮西集團的大臣,(朱元璋就非淮西人氏),連山西人揚憲那樣的人都將人家迫害至死。還敢向湯和借兵三百人建私宅(大明律規定私人借用皇家兵是犯法的),說實在話,放在任何朝代任何君主面前,都必然是死罪。談什麼韓信的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只是自己居功而傲,丟了腦袋不要緊,連累了閤家七十餘口,長幼何辜?都因老先人沒有漢代留侯子房先生張良的見識和氣度,枉自丟了幾十條家族長幼的性命還幾乎絕了後嗣!
不過百度和很多史料上說;善長被滅門時,三個兒子的李褀,李芳,李茂並未被殺。李祺的妻子作為朱元璋的女兒,是以臨安公主的身份與丈夫李祺一道被恩准免殺,但一直幽禁在宮中到死,而李芳仍官至中衛指揮,李茂則官至旗手衛鎮撫。其實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沒有趕盡殺絕的。何以見得呢?我們貴卅雲南的一枝族裔就是證明。百度上說,太祖殺李善長時,因李茂年幼兔死。其實非也,一三九O年李善長被殺頭時,已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李茂何來年幼?洪武朝是一三六八年開國立朝的。朱元璋大封功臣後的洪武三年,(一三七一年)李善長就被削去官職回家養老了。雖說他是安徽定遠人,但在應天府的京城裡都是有府第和宅產的。李白寫過一首《登金陵鳳凰臺》,今天的地址就在南京秦淮河的老門西中華門一帶地方,我查了南京幾個大學生合著的一本《尋城記》,基本上知道李善長後一二輩人們府宅與我們家的姓氏宗譜,是大略對得上號的。因此李善長沒有被殺的兒孫們,實際上與百度與野史記載是有出入的。
兒子們沒有被殺,這是史實。長子作為太祖附馬,軟禁在宮庭到死雖然殘酷,但畢竟沒有株連丟命,而李芳李茂後來有官職也是史實。倒是李善長的孫子,我的直系祖先李禎,在滅門案發生前九年,宗譜記載,他就隨徵南大將傅友德,籃玉,沐英和馮勝,顧成,於一三八一年(洪武十四年)一道,三十萬明朝遠征軍在南京應天門誓師平定雲貴去了。在滅亡元朝雲南樑王把匝刺瓦爾密的徵南戰事中,傅友德是主將,藍玉,沭英是副將,顧成是前鋒主將,我先祖李禎在顧成將軍麾下任第十八指揮使。明軍在昆明,大理,麗江,楚雄一帶與雲南樑王的主力決戰後,樑王戰敗,舉家投溺滇池而死去,徵南戰事結束。為了控制雲貴,明太祖朱元璋採納劉伯溫的建議,只令傅友德,藍玉和馮勝班師回朝,沐英將軍,顧成將軍的三十萬明軍,則奉命留駐雲貴屯田戌邊。沐英是太祖義子,他世代鎮守雲南,顧成是太祖中軍大帳的華蓋執傘猛將,原為濟寧侯,後封鎮遠侯和普定衛都指揮使,負責在普定衛(今貴卅省安順市西秀區一帶)主持屯田,寓兵於農,鎮守黔中腹地的"黔之腹,滇之喉"戰略要點。防範南方蠻夷反叛。
也許曾經是沭英將軍麾下的舊部,也許是顧成將軍的下級軍官,或許六百年前貴卅實在太閉塞邊遠,到李善長案發作時,作為孫輩的李禎一枝孫輩,有沐英,顧成將軍的說情保護,沒有被祖父的案子株連吧,因為那時明朝徵南大軍已經不再是作戰部隊,而是農田耕夫了,離京師多麼遙遠?於是這一枝李善長的後人便以李茂,李禎為一二世祖,在貴卅的安順,織金和雲南臨滄,大理一帶繁衍開來了。清人修明史,難免會有細節上的出入和人物姓氏上的巔倒或張冠李戴,甚至貶低前朝君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今天的今人們把明太祖說成是漢代的劉邦,血洗功臣,殘暴無情,完全是為了翦除異己,為兒孫掃除坐享江山的障礙,因而實為獨夫民賊,暴君等等評價也不盡然!翻翻歷史去看看那些被屠殺的功臣們,得天下後封侯拜相了都幹了些什麼?他們該不該死?
漢代為韓信,彭越,英布,樊噲,灌嬰,該不該死?韓信私下收留項羽的猛將鍾離昧,彭越是綠林強盜,英布除了項羽誰也不怕,灌嬰繼英布成為九江王后,誰管得了他?包括後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他的家臣們怎麼兼併農民的土地,作奸作惡?朝庭不鎮壓人民還有活路嗎?再有一千多後與劉邦出身相似的朱元璋,那些開國功的臣們,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玉春之子),還有藍玉,傅友德等等國家棟梁型人物,他們都幹了些什麼?李善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歲祿四千擔,子孫世襲。鐵卷丹書免死牌發到手裡,太祖親賜土地若干傾給他,死後守墳的民戶一百五十家,大官僚家庭儀仗隊二百戶還嫁女為婿,提拔李善長弟弟李存義,李右父子為官,合族都成天下第一等的貴族,人人無不羨慕,應該說可以了,不錯了吧。
若說是辭官,回家種田了,七八十歲的人了安分守己享受富貴也就罷了。可是,先是兄弟李存義,李佑父子不像話,居然加入了淮西集團勢力的胡惟庸要密謀造反,被逮捕拷打成招後只安置崇明島,並沒有殺,可李善長偏要替兄弟侄兒說情,惹得朱元璋大怒,要殺他。得眾官搬出他的免死金牌求情,才未死。可是他們父子,一個是創業的老臣,一個是皇帝的附馬都尉,女婿,皇上病得十幾天起不了床,上不了朝,他們不問病情,不作探視,裝聾作啞也就罷了,更不可原諒的是,還收取逆賊胡惟庸的賄賂黃金數百兩,向湯和借取國家兵丁三百人修府宅。放在任何朝代,這是國家重臣該有的品行和該做的大逆不道之事嗎?所以只殺李善長,妻,弟,子,侄,並未株連李善長的兒子,孫子們,是不算斬盡殺絕的。
還有魏國公徐達,他在山西雲中郡(漢朝稱平城,今天為大同市)築城鎮守邊彊。女兒是潑婦,女婿是惡魔,家裡的女人玩不夠,裝成無賴到街上到處搶人家民女洩慾,誰管得著?藍玉居功至偉,平雲貴,打匈奴,打到漠北摸魚兒海,幾乎要有西漢班超歌頌西漢名將霍去病封狼居胥,東漢大將軍竇選勒石燕然的偉烈豐功了,可是功勞大,藍玉便不把皇家的禁忌放在心上了,先是挑撥燕王朱棣與皇位繼承人朱標的兄弟立儲關係,後又在北征班師進入山海關時不遵規矩,破關而行,見到朱元璋後傲慢到不拘君臣之禮。他的部將們皇帝打招呼一個個默然不買帳,籃玉做個手勢卻一呼百應。這合適嗎?還有傅友德將軍,藍玉案後,從戰友情誼出發,說幾句氣話都應注意場合,可朱元璋還沒殺他,傅友德就在文武百官朝會的宴席上頂撞明太祖,火爆脾氣一上來便拔劍自殺了。所以,歷史上的好多事情,從來真不好評判孰重孰輕,誰善誰惡呢?
小時聽老人們念:明月照沙卅,長江水自流。
財主無三代,清官不到頭。不是矯情,也不知那位滅門案的李善長究競是不是我的祖先,反正宗譜上說是,我也姑且相信一下繼續考證是吧,只在幾十年裡一直回憶一件事,那就是繼李禎之後有明兩百多年到滿清,到民國三個朝個朝代。我們家族有些文化的長輩,常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仕途之道,凶多吉少。幾百年從未出過大官,但總出地主和戴波斯帽的舊式商人。可見智慧是有的,當官一定是當怕了不敢做官,而幾十代人從沒有人被殺頭和去天牢裡蹬過號子,可能一想起先人那殺頭和下牢的情景心裡就怕,便好多輩人沒聽說誰在犯過王法,也許真是幾十代人前,真有人清官做不到頭,而做昏官卻做到亡族滅種真正給搞怕到骨子裡去了也難說一一
沉舟側畔千帆過!太遙遠!太遙遠了!看看圖片上我們屯堡人故鄉的婦女著裝,大袖子配大腳板,六百多年絲線繡滾花邊的款式一直不變,像不像包小腳的明代社會,男人們在前線打仗而明太祖的夫人馬氏馬大腳,帶著千百個婦女們為明軍運送軍糧和馬草的戰袍式衣飾和家謄呢?一輩炎炎一輩鮮。我們就是這個樣子的大明朝的,散落在貴卅髙苗嶺山谷間的明朝遺民以及永遠回不了江南故土的下江人子孫!
-
6 # 開始始開始
驕橫跋扈的大將藍玉在外打仗期間給李善長髮信函,說要共謀大事,裡應外合推翻朱元璋。李善長做法是回絕藍玉並罵他是狼子野心,他本人一定要效忠朱元璋。
他後期所做的一切就是為未來的朱標太子掃清一切障礙,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掃清障礙夠朱標因壓力過大溺水身亡!朱元璋痛定思痛!但挽留家族紛爭已經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了。
-
7 # 岳飛的飛
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殺,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很多年輕人覺得朱元璋夠狠夠毒。但是,隨著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以及社會閱歷的日益增長,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為。
每一個被朱元璋屠殺的所謂“功臣”,都有著讓朱元璋心生痛恨的言行舉止和政治圖謀。
李善長,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得到朱元璋高度認可與大力獎賞。但是,76歲主動回家養老,卻沒有能夠善終,因為他的慾望還沒有全部眠滅。
朱元璋為什麼獎賞李善長?
勞苦功高、制衡浙東官僚
朱元璋說過“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李善長位列“開國六公”之首。
李善長位居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爭相依附他的人數不勝數。隨著李善長的勢力越來越大,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淮西派。
淮西派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柄利劍,有力制約著浙東官僚。浙東官僚以劉伯溫、宋濂為主要代表。
其實,朱元璋利用淮西、浙東兩大權力派別相互制衡,實現自己高度集權的目的。
審時度勢、回家種地養老
當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當朱元璋誅殺了胡惟庸,明智的李善長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地位與價值。
他試探性地向朱元璋提出申請,希望回家種地、養老。
朱元璋毫無挽留之意,果斷批准了他的請求。
本以為從此可以平安至老,李善長沒想到自己70多歲,卻接連不斷遭到朱元璋制裁、懲罰、直至76歲的時候,竟然被誅殺、甚至近乎滿門抄斬。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朱元璋為什麼對待李善長這麼絕情呢?
位高權重、傲慢情緒外露
由於多年以來,一直幫助朱元璋供應軍糧,功勞很大,朱元璋冊封李善長為南韓公,享受年祿4000擔,而且子孫世襲;最特別的是,朱元璋授予李善長鐵券,李善長本人可以免死兩次,他的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因為位高權重,李善長的嫉賢妒能心態毫無顧忌地表現出來。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立即羅列他們的罪行,並且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的職務。
中丞劉基與李善長爭論法令,李善長當眾辱罵劉基。
劉基內心不安,唯恐受到李善長打擊報復,便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就是這樣,最後也沒能逃脫被毒死的厄運。
朱元璋信任的一大批官員都獲罪、丟官、甚至被處死,只有李善長依然在朝廷做官。
李善長地位和權力已經達到了為臣的頂峰,心中不知不覺滋生了傲慢與狂妄情緒,言談舉止都表現出目中無人的態勢。
心機極深的朱元璋一直留意李善長的所作所為,對李善長的看法與感情也在慢慢變化中,由原來的欣賞、信任,到後來變成了懷疑、反感。
恃寵而驕、年祿大幅削減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將李祺授予駙馬都尉。
剛剛確立婚姻關係的時候,臨安公主遵從婦道、尊重李家。李善長家庭因為受到皇家恩寵,勢力十分顯赫,當時全國上下對李家羨慕不已。
李祺迎娶臨安公主進門一個月後,發生了轟動朝野的大事。
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給朱元璋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10日不能上朝,他都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已經6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
朱元璋回想,最近幾天確實沒看見李善長,而且駙馬都尉李祺也是不恭不敬,便十分生氣。
朱元璋下旨:將李善長的4000擔年祿,削減為2200擔。
也許李善長家不缺少這些俸祿,但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懲罰,表明朱元璋已經不再袒護李善長,而是能懲罰就決不手軟、而是對李善長心生怨恨了。
深受皇恩、竟然不表感謝
李善長與胡惟庸向來關係很好,多年互有來往。
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有一個兒子叫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的人非常多;但是,李善長仍然當官並且暫理御史臺事務。
朱元璋沒有因為胡惟庸而懲罰李善長,可是李善長卻沒有對皇上表示感謝。朱元璋心存芥蒂。
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及其兒子李佑,實際上都是胡惟庸的黨羽。
明太祖朱元璋對李存義父子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這麼大的皇恩,李善長還是沒有表示感謝。
朱元璋這次不僅僅是心存芥蒂,而是懷恨在心。
借兵造府、意在張揚人脈
按道理,李善長想造一座府第,應該不是難事,可是,李善長卻希望造出氣勢,彰顯自己具有強大的人脈。
他不是從老家邀請工匠為自己造房子,而是向以前的部下湯和借用300名士兵,來為自己建造宅第。
李善長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告訴鄉親們,我不是普通人、我是開國元勳、我是有功之人、我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令李善長沒想到,現在的部下不是當年的部下了,湯和把借兵造宅這件事稟報了朱元璋。
朱元璋覺得問題挺嚴重的,李善長人老心不老,而且倚老賣老,念念不忘當年的功勞,還在試探部下的忠心,還有東山再起的野心啊!
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不滿、更加猜疑、更加怨恨。
濫用人情、引發太祖深挖
有一批罪犯即將發配邊疆,其中的丁斌是李善長的親戚。李善長几次向朱元璋求情,赦免丁斌。
本來朱元璋對李善長就很不高興,因為他已經退位了,還喜歡過問國事。
這次為丁斌求情,朱元璋更加惱火,不但不赦免丁斌,而且要對丁斌嚴加審訊,深挖背後的盤根錯節。
丁斌招供李存義等人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
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又牽連到李善長。
原來,胡惟庸多次派人、甚至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一起謀反,並且承諾:一旦大事成功,就讓李善長擔任淮西之王。
雖然李善長沒有同意參與謀反,但是他知情不報!這也是與謀反同罪的。
恰好這時候又有人檢舉李善長: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封績,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
很多大臣接連不斷向朱元璋上書,彈劾李善長;就連李善長的奴僕也揭發李善長與胡惟庸經常私會密謀的事情。
朱元璋異常憤怒,他覺得李善長身為皇親國戚,知道有人謀反、卻不揭發舉報,而是猶豫觀望、心懷兩端,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決心狠狠懲處李善長,即使李善長已經76歲了。
星變災禍、近乎滿門抄斬
正當朱元璋對李善長萬分惱火的時候,欽天監報告天象發生異變,巨星從天空隕落。
朱元璋召集六部大臣詢問吉凶,都說肯定有災難即將降臨。
朱元璋命令占卜官員進行占卜,結果是災禍必須降臨老臣身上,否則皇上就有災難。
把李善長的事情與天象星變聯絡起來,朱元璋毫不猶豫,命人將李善長及其一家妻、女、弟、侄,總共70多人,全部處死。
因為李善長兒子李祺是駙馬都尉,兒媳是臨安公主,免於死罪,但是被遷徙到江浦。時間不長,兩人先後死去。
李祺兒子李芳、李茂,因為是公主兒子、皇上外孫,便網開一面,沒有治罪。
李芳擔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擔任旗手衛鎮扶。
但是,原來承諾的可以世襲南韓公權利,統統取消了。
在皇帝面前,再大的功勞都不是免死的鐵證;平時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皇帝處死大臣的理由。
-
8 #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登基後,封賞了一批開國功臣。在這一批開國功臣中,有6位被封為爵位最高的公爵。他們的排名依次是: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這就是通常所稱的“開國六公”。
老朱的授封制詞中將他比之“在世蕭何”。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
“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君臣友誼的建立
朱元璋請教他:
“四方戰鬥,何時定乎?”李善長回答:
“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勸老朱善於用人,不濫殺無辜,平定天下易如反掌。二人談話很投機,老朱虛心聽取李善長建議,留下他做幕府的掌書記。1354年郭子興率萬人南下,相中李善長的才能,想把他從老朱的手中奪為己用。但李善長極力推託,從一而忠。
位高權重
洪武初年,他成為開國元勳第一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善長變的刻薄、驕橫,憑藉自己的權勢,頤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為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日漸不滿。
當胡惟庸一等先後獲罪被殺後,老朱念及李善長過去的功勞隱忍不發。一天,朱元璋借與陶凱論齋戒當至誠為由, 暗示李善長應趁早退休。他說:
“人之一心,極艱檢點,心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則百事皆廢,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今每遇齋戒,必思齊整心志,對越神明。”在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辭官回鄉,朱元璋親賜封地,賜臨濠地若干頃,置守冢一百五十戶,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百家。並在之後提拔他的弟弟李存義和其侄子李紳為官,還將自己的大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琪,拜為駙馬都尉。李家成為僅次於皇族的第二大貴族,朝野上下人人羨慕,李善長越發恃寵而驕,待人刻薄。
罪:受賄並和逆臣胡惟庸組團以李善長為核心的準西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收老鄉胡惟庸300兩黃金,讓胡惟庸成了這個集團的知名人物,他們合夥排擠非淮西籍大臣,妒賢嫉能害死山西陽曲人楊憲。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其權,即按其罪奏黜之;李善長的親信中書都事李彬貪汙犯法,劉基鐵面無私,按法處死李善長的親信李彬,招致李善長報復,他“惡人先告狀”,致劉伯溫被迫辭職告老還鄉。
罪:對皇帝大不敬朱元璋已經對李善長不滿。李善長目無君主,不守禮節,沒人情味。臨安公主嫁後一個月,朱元璋重病,有十幾天都沒法視朝。李善長冷漠不去問候,他的兒子李祺也沒有去問候朱元璋,也不向朱元璋謝罪。《明史》記載,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疏言:
“善長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幾及旬,不問候。駙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於是坐削李善長歲祿一千八百石,幾及其半。
親人出賣:已在死亡的邊沿不知回頭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密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胡惟庸勾結謀反,於是朱元璋馬上逮捕了李存義和兒子李佑(胡惟庸的侄女婿)在嚴刑逼供下,李存義不僅承認了自己與胡惟庸勾結,而且指出李善長有參與。於是朱元璋馬上召見李善長,眾大臣求情以及動用之前的丹書鐵券,李善長逃過一死。對李存義父子朱元璋從輕發落,詔免其死罪,安置崇明。但是李善長自以為朱元璋不捨得殺他,仍不知避其鋒芒,作死的節奏更加強烈。
下人出賣:替罪人求情,明知胡惟庸謀反不報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份,京城受株連的百姓被髮配到邊疆。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親戚丁斌,朱元璋大怒,非但不赦免丁斌,反而將丁斌下獄治罪。丁斌在嚴刑之下,招供出李善長的各種罪行。
當時有個李善長的下人被屈打成招:“胡惟庸在朝時”,曾想拉李善長下水,善長不 從,胡拉李善長的弟弟勸說善長,時間久了,李善長終於說了一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朱元璋忍無可忍,給李善長加上罪名:
“知謀逆不舉發,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謀反罪。最終朱元璋將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人一併斬首示眾,家產被抄。李善長終於把自己作死了,痛心的是連累了全家。
回覆列表
朱元璋投郭子興淮西紅巾軍後,憑戰功被郭攫升為侍衛九夫長,後來又娶了郭的義女馬氏為妻,從此漸漸發跡。朱元璋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卻很重視文人,尤其對於淮西故人(鄉親),他更為注意與重用。1354年,朱元璋率部路經滁州,李善長慕名前來投效,朱元璋早聞其名,熱情的收留了這位老鄉。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登基稱帝,改應天為南京,國號大明,改年號洪武,登基儀式由李善長主持。
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李善長被封為開國輔運南韓公,賜予護身鉄券一副,可免死罪兩次,至此,李善長由一刀筆小吏化繭為權勢煊赫的開國功臣。朱元璋對李的評價極高,誇他:“東征西討,目不暇給;爾犯守國,轉運糧儲,供給器杖,未嘗缺乏;剔繁治劇,和輯軍民,各靡怨謠。昔漢有蕭何,比之於爾,未必過也《明史》”。朱對李大加褒獎,不吝讚美之詞,將他比作建漢首功之臣蕭何,而且受之無愧。
縱觀李善長之一生,特別是他效力於朱元璋後,立過三件大功:一為剛投軍時以劉邦的事蹟激勵元璋,為他樹立了榜樣,激發了他奪天下的雄心;二是他竭盡全力,夙興夜寐的治理後方,保障大軍糧草、軍資器械的供給;三是他能化解矛盾、維護團結、聚合人心、協調關係。他確實類似蕭何,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立此三功,雖然算不上登高望遠、足智多謀,但也足以揚名立萬了。
《明史·李善長傳》 對他頗多貶抑之辭,尤其是對其性格弱點說的很是尖刻,比如什麼“外寬內忌,性格執拗、頑梗,愛記恨人,睚眥必報”等等。或許是因為他由開國功臣淪為階下囚最終被明太祖朱元璋賜死的緣故,史料中這些話也不能全信,但從明王朝建立後他的一些所作所為也確實能看出他身上也有著許多的性格缺陷。
史載,大明開國後,李善長曾被任為宰相,權勢熏天,黨羽眾多。
李善長很看重同鄉之誼,極力培植淮西集團的勢力,他一手將出身淮西的鄉黨胡惟庸從知縣攫拔為丞相,也算一步登天,後胡惟庸擅權枉法,貪汙納賄,弄得朝野激憤,也引發了一些正直大臣的反對。
李被賜死時已經77歲高齡,李氏一門70多口男女老幼皆被處死,相當於被滅門。
李善長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告訴後人,他雖是開國丞相,但卻無法和蕭何、房玄齡等人比,無論是才能、見識、志向、度量還是在結局方面都差之千里,他有運氣卻無德才,才德不配位,其實也是取禍之道。
【插圖源於網路】
【發文不易 嚴禁盜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