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海農夫

    嵇康,中國歷史上,一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只能說,嵇康那樣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做到,而不是“嵇康那樣的人”。

    現在陝西終南山內,就有大批所謂“隱士”。但我估計,其中可能沒有一個真正能做到,不被功名利祿所誘惑者。

    出世入世的矛盾,存在了數千年。可以說,自從人類走出原始社會後,就已經存在。

    可是,翻翻歷史,又有幾個“嵇康”呢?

  • 2 # 逆維思維

    嵇康之死,為了自己的真性情而死的。

    自春秋戰國以來,對文人來說,“隱於山林”和“入仕為官”一直都是彼此對立的。所以,很多文人都必須在“隱於山林”與“入仕為官”之間做出選擇 。

    白居易曾寫下以下詩句:“進不趨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不如家池上,樂逸無憂患。”

    他並未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從此進退自如、行於中道。這個概念給予了我們一個啟示——並非所有選擇都得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還有一種選擇叫進退自如、行於中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方和張抗抗都是有良心的作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