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其人
劉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生於山東諸城,祖籍江蘇邳州觀湖鎮坊上村。劉墉是喬居山東諸城劉鳳的第四世孫。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特別是在古代,在外不管發多財,做多大的官,總忘不了根生長的地方,忘不了祖先根基的來歷。在乾隆年間,劉墉為了尋根來到了江蘇邳州坊上村,官威赫赫的劉墉騎著高頭大馬,前呼後擁,好不威風,但是坊上村的百姓卻覺著劉墉官做的太大了,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皇上,再弄個誅九族之類的,那豈不是危險了,於是都矢口否認。劉墉只好滿懷遺憾的告辭回京了。之後幾年,劉墉還是不死心,一次、兩次、三次的來認祖歸宗,也終於感動了坊上村的百姓,百姓們看他忠厚正直、廉潔奉公,感到很放心,於是也就認可了。
劉墉祖孫三代廉潔奉公,為表彰,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清愛堂”,意思外大清王朝寵愛的家族,在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恩賜儀式,派人浩浩蕩蕩的送到了山東諸城,又由山東諸城委派送到了江蘇邳州坊上村,那真是光宗耀祖,無上幸事!
劉墉其人
劉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生於山東諸城,祖籍江蘇邳州觀湖鎮坊上村。劉墉是喬居山東諸城劉鳳的第四世孫。
“水有源,樹有根”,劉墉尋根坊上村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特別是在古代,在外不管發多財,做多大的官,總忘不了根生長的地方,忘不了祖先根基的來歷。在乾隆年間,劉墉為了尋根來到了江蘇邳州坊上村,官威赫赫的劉墉騎著高頭大馬,前呼後擁,好不威風,但是坊上村的百姓卻覺著劉墉官做的太大了,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皇上,再弄個誅九族之類的,那豈不是危險了,於是都矢口否認。劉墉只好滿懷遺憾的告辭回京了。之後幾年,劉墉還是不死心,一次、兩次、三次的來認祖歸宗,也終於感動了坊上村的百姓,百姓們看他忠厚正直、廉潔奉公,感到很放心,於是也就認可了。
廉潔奉公,恩賜“清愛堂”匾劉墉祖孫三代廉潔奉公,為表彰,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清愛堂”,意思外大清王朝寵愛的家族,在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恩賜儀式,派人浩浩蕩蕩的送到了山東諸城,又由山東諸城委派送到了江蘇邳州坊上村,那真是光宗耀祖,無上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