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著皮卡打坦克

    你是風暴之子哈爾西嗎,在我的印象之中只有這二貨硬剛過14級颱風,結局就是13艘航母全部重創,壞了一百多架飛機,沉了兩艘驅逐艦掛了800人。

    颱風之中的航母

    被颱風戰勝的航母

    至於你問颱風能不分弄沉航母,那的看航母多大,歷史上被颱風弄沉的航母還是有的

    被颱風折斷的航母也是託了風暴之子哈爾西的洪福,卡薩布蘭卡機護航航母商船改建,不能算正經意義上的航母和如今的兩棲攻擊艦比較接近,排水量也不大6000噸標排10000噸滿排

    哈爾西那貨剛颱風純粹是頭腦有問題,當時的天氣預報已經給他了,但他卻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現在的航母上不僅可以隨時接受氣象通報,而且可以呼叫氣象衛星,哪怕這些東西都被遮蔽了,航母自己也帶有氣象氣球可以收集氣象資訊,發現有颱風馬上就躲了,要麼繞開要麼就是跑到附近的避風港躲避,畢竟就算沉不了,航母搖晃幅度過大也會對裝置和停泊的飛機造成損傷。

    至於你想學習風暴之子哈爾西的話,先看看你有沒有人家那個後臺,他父親那邊是海軍世家,母親那邊還和政治家族有關係,他上海軍大學就是母親求總統保送的。換成別人捅了這個簍子(幾乎癱瘓了美國所有的航母以及全部的機動艦隊)早就槍斃了,而他只停職了四個月。

  • 2 # 古道鎧甲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軍齡的轉業幹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航母在大海里遇到大風大浪時會不會沉下去??

    簡要分析如下:

    1、先簡要介紹一下海浪;

    所謂海浪,是海洋中的一種由風產生波動現象。

    海浪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浪;

    還有一些特別地質災害(海底地震、火山爆發等)引起的海嘯、風暴潮等,也屬於海浪。

    海水受風影響產生風浪,風浪呈波形湧動,到波峰後風力消失,但後波來到,依次疊加,就會形成湧浪;

    海浪小者幾釐米,大者達到三十米以上。

    2、再簡要介紹一下風速、風力等級;

    風速通常用汽車速度表示,一般是以米/秒和公里/小時來表示;

    在天氣預報中,一般用風力等級來表示。

    風力等級18各等級,即0-17級。

    0級最小,17級最大。

    3、再說一下艦船生命力的概念;

    所謂艦船生命力,是指艦船在受到外界影響力,比如核爆、水下武器襲擊、大風大浪影響,仍能保持在水面航行的能力。

    艦船在初始正直狀態下,檢測生命力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初穩心高。

    初穩心高就是艦船自身重心和浮心的差值,只有該差值大於零時,艦船才會處於穩定狀態,不會傾覆。

    所謂艦船重心就是艦船本身自重的中心;

    艦船浮心就是艦船漂浮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的作用點中心;

    重心在下,浮心在上,該差值為正值;

    重心在上,浮心在下,該差值為負值;

    艦船在處於非正直狀態時,即有大風浪影響處於搖擺週期時,還有一個檢測生命力的重要指標——大角穩度。

    所謂大角穩性,就是指艦船在傾斜至某一角度時有恢復正直狀態的特性。

    所謂大角穩度,就是指艦船在風浪一定的情況下,能夠由傾斜恢復正直狀態的極限角度。

    4、再說一下:任何一艘艦船在設計之初都要考慮抗風浪情況下的不沉性指標

    不沉性指標和一艘艦船的橫截面、縱剖面、裝載、儲備浮力、上層建築受風面、損管能力都有影響。

    軍艦在設計之初,大多都要定為能防12級風和數個不相鄰密封倉進水不沉的效能指標。

    任何艦船在出航之時,都要合理裝載、減少自由液麵、減少橫傾、縱傾、重心下移、固定活動物品,其目的就是提高初穩性和大角穩性,使艦船最大限度接近並滿足設計的不沉性目標,安全的抵抗大風大浪。

    5、最後說明:大海是神祕的、深不可測的。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解開大海中類似殺人浪形成並存在的機理,既然不能解開,那就無法預測。

    世界上最恐怖的東西不是未知!

    而是明明知道存在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所以,一般情況下,按照航母的設計標準,足以抵抗12級以下的大風和正常情況下的大浪而不會傾覆。即使按照規定,任何艦船除非有戰鬥任務,否則都要儘量避開繞行。

  • 3 # 琅琊利劍

    不管怎麼花式誇現在航母的特種鋼有多結實,航母的噸位有多大,平衡能力有多強,天氣預報多麼精準,都不能100%的保證航母不會沉下去,畢竟總會有一些不確定的意外發生,雖說泰坦尼克號和航母不同,但在當時這艘最豪華的大船沒有人會相信他會沉船,可遺憾的是,他撞上了冰山,海水大量湧入,船體傾斜,最終一頭扎進了大海,理論上來說航母在遭遇大風大浪時是不會沉下去的,幾枚炸彈炸為航母身上航母也沒事兒,製造不是那種需要建造諾亞方舟程度的風浪,一般也沒問題。

    航母在設計之初,已經設定好了至少可以抗12級風力的要求,如果連大風大浪都扛不住,還稱什麼國之重器呢?還怎麼樣指望他可以保家衛國呢?而且航母的造價以及後期保養非常高昂,如果一陣風就能把他刮沉了,還費那麼大勁造他幹什麼?一艘航母排水量至少有幾噸,多的有十噸,美國的福特級航母甚至達到了11噸多,這麼重的噸位,得是什麼樣的風浪才能把它擊沉呢?

    ▲電影《一出好戲》中因隕石墜海引發滔天巨浪航母上其實還有一個裝置可以平衡航母,就是減搖鰭,它可以減少航母的平衡搖晃,他裝在船的兩舷舭部,剖面為機翼形,主要通過操縱機構轉動減搖鰭,使水流在上產生作用力,從而形成減搖力矩,減小搖擺,中船重工704所研製的減搖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是不是像魚翅

    當年我們把瓦良格號購買回來,把它放在港口遲遲沒有動她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中國對航母一無所知,而且製造不出航母所用的特種剛來,航母的特種鋼根據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要求,有抗腐蝕的,有抗高溫的,抗拉伸的,航母必須要有很高的屈服度,抗拉伸是對他的基本要求,而且航母製造出來是用來打仗的,打仗過程中肯定會有導彈的襲擊,航母戰鬥群不可能保證100%的能夠攔截飛來的導彈,所以也得考慮航母的抗炸能力,幾枚導彈都拿航母沒辦法,什麼樣的風浪可以把它給掀翻呢?

  • 4 # 咖啡電風扇123

    作為一款現代的大型水面艦艇,航空母艦擁有著其他艦艇,無法具備的龐大體量,少則幾萬噸,多則十幾萬噸。到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都在10萬噸左右,美國最新研製的福特級航母排水量達到了11.2萬噸。我們就說美國的尼米自己大型核動力航母,其長度為332.8米,寬度為76.8米,飛行甲板總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可以說是除了福特級航母以外,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那麼這樣的航空母艦,你會讓他輕易的沉沒嗎。

    1935年9月,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進行艦隊訓練時,第四艦隊遭遇強勁颱風——雖然事先得到警告,但是艦隊司令野蠻硬上,讓艦隊直闖颱風眼。結果小型航空母艦龍驤號的桅杆被颳倒,同樣是小型航母的鳳翔號前甲板被巨浪擊毀,各有死傷。有兩艘驅逐艦艦體前端被浪頭切斷,瀕臨沉沒,經過搶救到底是沒有沉。

    內河型船舶首先要考慮吃水型深,因為內河航道一般水深都有限。所以內河船舶基本都為平底船舶。而海洋型船舶則更多考慮的是能抗風浪造成的船舶翻沉,船舶大都採用尖底型。船底三角艙內都放置有大量的壓艙鐵。這樣,在船舶受到風浪襲擊時,因為中線之下的重心平衡,能儘快恢復船舶左右搖晃的角度。但一般船舶必須要保證船舶垂直中線搖擺不能大於35度左右,否則則有傾覆的危險。大洋中,船舶如果遇上風浪區,最好的抗浪措施是改變航線,迎風機動航行。船舶在航行中,前後起伏要比左右搖晃安全得多。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在巨浪面前,船首一會兒高高昂起,一會兒深深埋入浪內。這就是船舶正在迎風航行,利用最佳的舵效,艱難地同狂風巨浪搏鬥著。

  • 5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應該不會發生此類情況。

    我們先看看世界上的船舶型別,首先它大致分為兩大類,海洋型船舶和內河型船舶。

    內河型船舶首先要考慮吃水型深,因為內河航道一般水深都有限。所以內河船舶基本都為平底船舶。

    而海洋型船舶則更多考慮的是能抗風浪造成的船舶翻沉,船舶大都採用尖底型。船底三角艙內都放置有大量的壓艙鐵。這樣,在船舶受到風浪襲擊時,因為中線之下的重心平衡,能儘快恢復船舶左右搖晃的角度。但一般船舶必須要保證船舶垂直中線搖擺不能大於35度左右,否則則有傾復的危險。

    大洋中,船舶如果遇上風浪區,最好的抗浪措施是改變航線,迎風機動航行。船舶在航行中,前後起伏要比左右搖晃安全得多。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在巨浪面前,船首一會兒高高昂起,一會兒深深埋入浪內。這就是船舶正在迎風航行,利用最佳的舵效,艱難地同狂風巨浪搏鬥著。

    但是如果風浪實在太大,還是有危險的。假如遇上超級颱風或者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當浪的波長大於船舶長度的一半以上,浪谷深度大於船艦型深時,越是巨型船舶,龍骨被折斷的可能性越大,那將是船舶的滅頂之災,獲救、自救的希望極其渺茫。《哪怕僥倖脫險,龍骨受損,船艦也就徹底報廢了。》

    無論是民用船舶還是軍艦,出廠使用證書上都有詳盡的抗浪能力指示與說明。哪個船長艦長會讓船艦冒冒失失地以身犯險呢?

    作一個比喻,假如是一條具有五個巨大油艙的五十萬噸級超級油輪,它在每次裝解除安裝時,都是嚴格按照操作程式,五艙較為平衡地裝解除安裝原油,《現在這些工作程式都由電腦控制油泵,極其精準小心。》如果僅僅將船首尾倆個艙位卸空或者裝滿。或者是僅僅將中間三個艙卸空或者裝滿,都會因為船底龍骨承載負荷不平衡而折斷!

    大型船舶在遇上超級狂風巨浪時,就會出現同等狀況。這可不是開玩笑。

    好在現在的海上航行,因為有了氣象衛星保駕護航。航線正前方真有了非常惡劣的天氣,航空母艦?別看它威風凜凜,也有需要在老天爺面前低頭,避讓鋒芒之時啊。

  • 6 # 太空伊卡洛斯

    航母作為現代化的主戰艦艇很少會闖入颱風區域,因為美軍在1944年就遇到過一次颱風,在菲律賓附近海域遇到了颱風,當時編隊中也有航母,由於噸位足夠大,雖然沒有沉沒,但被巨大的海浪力量打擊,飛行甲板都扭曲了。

    3艘驅逐艦噸位比較小,沉沒,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軍艦的噸位小,那麼在海況複雜的時候還是會沉沒的。航母的噸位一般可達到數萬噸,不太容易沉沒。

    但是一般情況下,艦隊不會直接闖入颱風海域,因為這樣對自身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反而會讓艦隊受到損失。在惡劣的海域也無法作戰,艦載機無法起飛,導彈無法發射。

    如果說躲在雲層下方可避免被衛星探測到,也沒有用,非光學衛星仍然可以找到艦隊的位置,而且對於潛艇而言,海面上方雖然是波濤洶湧,但海面下方數十米以上就非常平靜了,很容易被潛艇伏擊,因此航母闖入颱風海域沒有意義。

  • 7 # 使用者創維

    一般的颱風,哪怕達到十六七級,也不會將航母吹翻吹沉。只是航母上的飛機會吹入大海,護航編隊艦要吹沉一部分。

    但是,象公元2013年的海燕號大臺風,最高風速每小時三百一十公里,每秒1O5米,專家評級為二十三級,菲律賓死去幾萬人,破世界歷史記錄,遇到這個颱風,航母就是三頭六臂,也只能沉入大海了!不過,這種超級颱風,好像就發生那一次,要經常都有的話,人類真的不好過了。

    現在,都是氣象衛星預報天氣,而且較準確,在大臺風來到之前,航母早就作好了躲風的措施,不會讓颱風給航母帶來損失。所以,至從一九四五年來,極少有航母編制群受颱風吹損之事。

  • 8 # 使用者105531342890

    理論上它是永遠不會沉的

    航母的船體設計是“泡沫型”的,也就是由無數相互有中空間隔的房間組成。就算航母被炸爛了,它剩下的部分也相當於獨立的泡沫體,不會沉

  • 9 # 嘯鷹評

    眾所周知,噸位越大,抗風險能力就越強,而航母成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的主力戰艦,它的抗風能力是很強的,航母的設計伊始就要求有抗12級颱風的能力和9米以下巨浪的能力,

    海浪都拍到艦橋上了,照樣全速狂奔

    當然,挪威護衛艦英斯塔號被索拉ts號,一撞就沉的例子在這裡擺著,說現代艦艇的抗沉能有多好多好,似乎有些說服力不足。

    但是這也是因為英斯塔僅僅以5000噸級別的噸位就裝上了相控陣雷達,裝上了大量的防空導彈,火炮,直升機機庫,這嚴重擠佔了他作為細分隔艙所需要的噸位 也就是說因為它塞得太滿了,所以無法細分隔艙,而且被撞的那一下確實有點狠,所以沉了。

    但是風之子哈爾西表示我穿過的颱風已經有一群了,無非就是驅逐艦損失了幾個,外加戰鬥機損失掉100多個而已,航母本身沒啥毛病,就是需要修修甲板(十七級的颱風)

  • 10 # 竹鄉單妹兒

    我沒當過兵也很少跟兵哥哥接觸過,書上看到的,但大致的知道一點點吧

    1.一般情況下,航母在海上均會盡量避免遇到大風暴,根據天氣預報繞行。

    2.如果必須經過大風暴區域,母艦會盡量將艦載機收入機庫保護,機庫裝不下的,在甲板上固定。但甲板上的飛機有可能因為風暴過大遭到損毀。

    3.航母一般尺寸較大,長寬比較小,穩定性比較好,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航母全部在8萬噸以上,一般的大風暴都能扛過去。

  • 11 # 千年蘭亭

    1944年12月,一場16級的颱風,讓美國第三艦隊遭受重大損失:3艘驅逐艦沉沒,13艘航母全部受到重創,其中,“卡山灣號”航母被攔腰截斷!

    彼時,由海軍上將哈爾西率領的第三艦隊,剛剛在萊特灣海戰中大獲全勝,成功摧毀日本海軍包括“大和號”“武藏號”在內的13艘數艘航母和戰列艦,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經過兩個月的休整,第三艦隊又開到菲律賓附近海域執行任務。

    第三艦隊由10多艘航母、數百架戰機以及上百艘護衛艦組成,實力極為強大。悲劇發生的這一天,哈爾西上將已經接到附近海域將有代號為“眼鏡蛇”的16級超強颱風經過,但是上將自信滿滿 ,自認為艦隊連“萊特灣海戰”這樣的超級海戰都闖過來了,還怕什麼颱風?不僅如此,他還想親自測試一下臺風的威力。於是,他決定率領艦隊硬抗颱風。

    可誰知,艦隊剛一與颱風相遇就敗下陣來,在超強的狂風暴雨中,大型的航母就如同一葉扁舟,在大海上隨風搖曳,似乎隨時都有顛覆的可能。

    在臺風“眼鏡蛇”的猛烈攻勢下,3艘1000來噸的驅逐艦率先沉沒,隨後艦隊的13艘主力航母全部遭受重創,而最慘的是“卡山灣號”:這艘滿載排水量為一萬噸左右、航速18節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被颱風攔腰斬成兩截。

    此次中心風速達220小時每公里的颱風過後,第三艦隊不僅10多艘軍艦受損嚴重,而且還損失了約200架艦載機,更糟糕的是,還有約900名士兵跌落海中。

    有意思的是,這位倒黴的海軍上將哈爾西,在1945年6月,又一次遭遇颱風,並且同樣受損嚴重:12艘軍艦沉沒,222艘軍艦擱淺,約200架飛機損壞!

    由此,哈爾西上將有了一個綽號:風暴之子!這既是對他所指揮的“萊特灣海戰”的肯定,也是對他兩次遭遇颱風的諷刺。

    巡洋艦也好,航空母艦也罷,說到底都不過是一艘船而已,並且,這些船在軍艦中雖然是比較大的,但與貨船相比,它們又相形見絀了。

    “諾克·耐維斯號”油輪

    “諾克·耐維斯號”油輪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船,滿載可達到82萬噸。而如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美國的福特級航母,滿載噸位也才11萬噸。

    “開拓精神號”則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船。這艘雙體工程船長477米,寬124米,最大吃水線30米。而航母的長度一般在300米左右。

    “開拓精神號”

    但不管多大的船,在面對大自然的盛怒時,都不過如同一粒砂子,隨時可能被撕得粉碎、輾作塵土。

    以12級颱風為例,此時的風速約為每秒33米,掀起的海浪最高可以達到15米,它帶給軍艦的壓力可以達到每平方米8噸的壓力,這麼大的力量即便艦身能承受,艦上的武器裝備也承受不了。

    尤其可怕的是,這些首尾相連的海浪形成的湧浪,在波長和船隻長度相近的情況下,可能出現船隻兩端直接被架空,此時艦船的龍骨就可能直接折斷,船身成為兩截。

    英國曆史上最大的船隻——德拜夏爾號,就在一次超強颱風中,長度超過300米的船隻在5分鐘的時間內,就斷成3截,在船員還來不及發出求救訊號的情況下,迅速沉入海底。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軍艦還是民用船隻,在大海上航行時,非常注重天氣預報,一旦接到海況不佳的預報,一般都會停止前進或者繞道航行。

    但是,如果躲避不及,船隻與颱風遭遇了怎麼辦呢?

    1.因為絕大多數颱風都是順時針旋轉,處於其右半圓區域的船隻更容易被捲入颱風中心,因此颱風的右半圓被稱為“危險半圓”,左半圓則被稱為“可航半圓”。航行時船隻儘量進入左半圓。

    2.根據風力、風向和氣壓的變化,適時調整航向:

    A.風向順時針變化,氣壓不斷下降,風力逐漸增大,此時船隻極可能位於“危險半圓”,應以船首右舷頂風全速航行,迅速轉向。

    B.風向逆時針變化,氣壓不斷下降,風力逐漸增大,此時船隻處於“可航半圓”,應以右舷船尾受風,全速航行。

    C.風向不變,氣壓不斷下降,風力逐漸增大,此時船隻於颱風的進路上,應以右舷船尾受風,全速航行。

  • 12 # 梁老師說事

    航母遇到大海里的風浪會不會沉?答案是,不會!以目前的技術,不僅航母這種幾萬噸級的艦艇遇到大風大浪不會沉沒,就算是三千噸的艦艇遇到了也不會。

    當然了,前提是這些艦艇的動力沒問題,舵還好使,百分百沉不了。

    其實自從航母出現,到現在為止,就沒有一艘航母因為有什麼大風大浪就沉沒的例子。

    先不說這其中的道理,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舉例子。

    二戰時期日本使用的航母龍驤號,就曾經在大海上遇到颱風,雖然損失嚴重,最後還是成功的抗了過去。

    其實歷史上遇到颱風的航母不止日本這龍驤號航母,之所以拿這艘航母來舉例子,是因為這艘航母和一般的航母比較起來,穩定性比較差。

    穩定性差的航母,都能從颱風中抗過來,就更加別說一般的航母了。

    那麼龍驤號的穩定性為什麼會差呢?

    在這裡就得稍微說一下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各個海上強國拼命的造軍艦,壯大自己在海上的實力,以期在戰鬥的過程中,不被對手掐斷補給線。

    尤其是在製造戰列艦的時候,特別的捨得花錢,造出來的艦船一個比一個大,火力一個比一個猛。

    主炮的口徑小於十六英寸,也就是小於四百零六毫米口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造的是戰列艦。

    怎麼說呢?艦艇這東西,製造好說,一次投入,一次產出就可以了。

    但這些軍事裝備這些東西,不進行作戰,就算是在平常的使用過程中,還要進行日常維護,個頭越大的軍艦維護的費用就越大。

    那麼這件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沒有什麼問題,戰爭掩蓋了一切。

    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這些昂貴的維護費就讓各個海上強國吃不消了。

    但他們不維持這些戰列艦的話,就會被別人超越,地位不穩,可如果繼續維護的話,花費又太心疼。

    而且為了維護地位,別人造的話,就得跟風投入資金繼續製造。

    這麼一來一去的,就成了惡性迴圈的軍備競賽了。

    在這個背景下,當時五大海上軍事強國,乾脆湊一塊研究一下,雙方不要這麼幹,避免彼此之間的競爭,耗費國力。

    於是在1922年的時候,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國家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的條款》,這個條款也叫《華盛頓海軍條約》。

    限制主力艦的噸位最高在三萬五千噸,主炮口徑在四百零六毫米以下。

    而且還對五個國家海軍的主力艦總噸位進行了限制。

    那麼條約是簽了,各國還是心懷鬼胎,在這些條條框框中,總是想要尋找一些漏洞,將自己的利益擴大化。

    比如日本海軍就鑽了其中一個空子,在這個《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日本海軍主力艦獲得了八點一萬噸的配額,但有關航母的限制,僅僅限制了一萬噸以上的。

    也就是說,造一萬噸以下的航母,並不佔用配額。

    在這種情況下龍驤號就應用而生,為了將噸位限制在一萬噸以下,日軍拉來了青葉級重型巡洋艦,為龍驤號打造了艦體。

    日軍在1924年的十一月份開始動工,到了1931年的四月份龍驤號就下水了,進行舾裝,效果還不錯,航速達到了三十架,可以拉著二十四架飛機在海上跑。

    結果日本海軍來看了看,對於龍驤號基本上還是滿意的,但他們對於艦載機的數量相當不滿意,想要將數量增加到三十六架。

    東西都出來了,還提出變更要求,沒辦法最終在成形的艦艇上,日軍又增加了一層機庫。

    這麼做的結果就導致了龍驤號的船舷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耐波形性變差。

    所以龍驤號航母如果在進行快速機動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傾覆。

    但不管怎麼說,還是讓日本在限制主力艦的同時,擁有了四艘航母。

    其實在當年,日本海軍為了一味的追求戰鬥力,讓一些艦艇的設計出現了重大設計事故。

    比如在1934年日本造的魚雷艇就因為設計問題,發生傾覆事故。

    所以龍驤號也具備了這個問題。

    那麼龍驤號怎麼就遇到了颱風呢?

    航母造出來之後,也不能閒著,所以在1935年的九月二十六號的時候,龍驤號編入日本第四艦隊,進行了一場軍事演習。

    演習演的好好的,結果一場颱風非要過來湊熱鬧。

    大海這地方,一覽無餘,想找個地方去躲,都沒有地方躲。

    沒辦法,於是日本的第四艦隊就衝入了颱風的風眼。

    這一進去,日本這個第四艦隊,損失慘重。

    首先是這個龍驤號,因為本身是用巡洋艦改裝過來的,因為要符合《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又在日本海軍的要求下加多了一層機庫,這船舷就變低了很多。

    所以龍驤號進入到颱風裡邊,桅杆倒了,艦橋也被吹的不成樣子了,但神奇的是,居然沒有沉沒。

    至於其他的艦艇,鳳翔號航母甲板讓颱風捲起的巨浪直接給摧毀了,最上號重型巡洋艦的艦艏鋼板被撕開了,妙高號艦艏柳釘被吹的已經有了鬆動的跡象,至於跟隨的三條驅逐艦,艦橋直接倒了,其中的兩艘更是從艦橋開始往前,直接就被颱風給吹沒了。

    這次事故,直接吹死了日軍五十四個人。

    說實話在這樣的災害面前,還真就不多。

    所以在這麼慘烈的背景下,龍驤號這種殘次品都沒有沉沒,顯然如今的航母遇到大風大浪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其實別說大風大浪了,如今的航母抗擊打能力特別的強,被大多數導彈,魚雷進行攻擊,也很難沉沒。

    那麼為什麼航母的抗擊打能力這麼強呢?

    首先都明白,鋼鐵打造的船隻之所以能夠漂浮在海面上,完全是因為它拓展出了足夠的空間,讓這些鋼鐵具備了足夠的浮力導致的。

    所以船隻為了保證在漏水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在建造船隻的時候,就會打造出一個個的水密艙。

    當其中一個或者多個水密艙出現漏水現象,不至於波及到其他水密艙,這樣就可以讓船舶獲得足夠漂浮的能力。

    其實水密艙不僅現在有,在古代的時候也有,比如在《宋書》中就有記載八艚艦,有九個艙室,是水密艙的鼻祖。

    那麼航母作為如今海戰中的主力,那麼大的個頭,多做幾個水密艙,用來儲備浮力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就拿美軍目前的主力航母,尼米茲級航母來說。

    在這種級別的航母上,從機庫甲板之下就是水密結構了,他們將這這些水密結構分層了八層。

    兩舷從底部到機庫甲板,使用防雷隔艙,在兩道艦體的內外還構築了四道縱向的隔壁,一直延伸到了水線以上,所以在機庫的兩側,其實也是雙層防禦的。

    這還不算,還沿著尼米茲級航母的艦長,每隔十二米左右就打造一道水密隔壁,一共設定了二十三到。

    當然,考慮到作戰過程中,還要有防火的需求,就另外設計了十到防火隔壁。

    就這麼的,讓尼米茲級航母擁有了兩千多個水密艙。

    兩千多個水密艙,就這個數量,一次最多最多也就破壞一兩百個,剩下的水密艙,還是能夠保證航母漂浮在水面上。

    其實,如今不僅艦艇包括商用船舶,在製造船的時候,都要保證一個“兩艙不沉制”,什麼意思呢?

    兩個艙室進入了水,水密艙的這道門啪這麼一關,進入的水就不能在全船進行流動了。

    就這種“兩艙不沉制”還是針對普通的船舶,航母這種級別的艦艇,這種保證制度會更加的高階。

    如今對於艦艇的抗風能力,一般分為五個等級,最低等級是第五級,可以抵抗八級風,八級風的風速是每秒二十一米;最高是第一級,可以抗十二級風,風速是五十二米每秒。

    而尼米茲級航母的設計是可以硬撼十二級颱風,並在五級海況(也就是八級風)下進行正常的工作。

    尼米茲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二十分鐘之內,將傾斜十五度的艦艇給糾正過來,所以尼米茲級航母有著很強大的抗傾覆能力。

    那麼這些航母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是有兩件抗風武器加持下做到的,他們分別是減搖鰭和壓載水艙。

    什麼是減搖鰭呢?這種裝置就裝在艦船兩舷的舭部(也就是船底和船側間的彎曲部位)。

    刨面看起來和飛機的機翼刨面是一樣的,所以這件裝備也被叫做側舵。

    這件裝備是透過操縱機構轉動來活動減搖鰭的,作用是使水流在上產生一個力的作用,從而達到減少搖擺的目的。

    簡單的說,這件裝備就像一對魚翅。

    基本上艦艇都裝有這種東西,尤其是有直升機或者戰鬥機起降的艦船都有,所以減搖鰭也是艦艇可以在複雜海況正常作業的一件利器。

    這件裝備在航母上,基本上都實現了計算機的自動化管理,精確度非常的高。

    接著是壓載水艙,這件裝備一般都是在臺風引起的大海嘯上起到作用。

    壓載水艙說穿了就是,在艦船的底部,透過裝入海水,讓船舶增加穩定性的。

    至於原理,就是初中學習到的知識,不倒翁原理,重心越低物體就越穩定。

    所以壓載水艙,雖然一般情況下是裝入海水進行穩定船體,但要是物體的重量足夠的重,其他的物品也是可以的。

    而裝入海水的優點是方便操控,透過調節壓載水艙左右兩邊的注水量來糾正艦船的傾覆度。

    說道這裡,必須強調一句,遇到風浪的時候,艦船最好保持好動力,如果沒有動力的艦船闖入颱風,傾覆的危險就會大大的加重,畢竟沒有動力去動用減搖鰭和壓載水艙的功能,調節傾覆度。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那一支航母編隊,會往颱風裡頭闖的。

    畢竟在如今的科技面前,天氣預報出現颱風的時間和地點,還是比較準確的,所以可以在臺風出現之前,航母編隊是可以進行規避的。

    說實話再怎麼好的抗風能力,航母上的高精尖的裝置,還是受不了劇烈的顛簸。

    怎麼說呢?對於規避颱風,其實也不用天氣預備,老一點的海員,基本上都能夠從雲層的變化,推斷出天氣的變化的。

    所以提前規避大風大浪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並不說所有風浪都會進行規避,其實一些不太嚴重的風浪,艦船還是會迎頭趕上,不避不躲的。

    前文就說了,尼米茲級航母是可以做到在第五級風況的情況下進行工作的。

    所以遇到五級的風況,還是可以做一次經驗積累的訓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1900年慈禧要向八國聯軍宣戰?是愚蠢還是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