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角度歷史
-
2 # 硯傾茗77
「匈奴」部族在漢朝之後,沒有消失,中國史對匈奴的記載,直至南北朝時期。
「匈奴」部族在中國史的自先秦至南北朝的活動,分列如下:
先秦時期,趙國李牧曾經大破匈奴;
秦朝,蒙恬曾經將匈奴從河套地區驅逐;
楚漢相爭期間,匈奴屢次侵擾北方,多被打敗;
西漢初,劉邦攻打匈奴,冒進,後大軍趕到,匈奴北走;
西漢文帝、景帝時期,對匈奴採取戰爭和和親的手段;
西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發動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三次大戰,有李廣、衛青、霍去病等攻打匈奴,其中霍去病封狼居胥,並得河西走廊,設四郡;
西漢昭帝時期,匈奴攻打烏孫,烏孫求救於西漢,西漢北伐匈奴,匈奴敗,後又遭丁零、烏桓、烏孫三面攻擊,大傷;
東漢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南匈奴附漢,北匈奴留在漠北;
東漢時期,大將竇固、班超,攻打北匈奴,並聯通西域,孤立北匈奴,同時南匈奴和幫助漢攻打北匈奴;後竇憲北伐匈奴,刻石燕然,北匈奴被迫西遷;南匈奴中投降的北匈奴層曾反叛,被鮮卑擊敗,投降東漢;
而北匈奴被多次打殘,仍不死心,出沒天山,而後東漢多次攻擊,使北匈奴繼續西遷,最遠至中亞,後來融入中亞的民族。
至此,北匈奴消失於中國史。
南匈奴及匈奴其他部分,則在中國史上繼續活動。
南匈奴在東漢末年參加中原戰亂,後被曹操分為五部,其後多有安撫、管理;
西晉八王之亂期間,南匈奴在劉淵帶領下,幫助成都王司馬穎對抗司馬越,並在司馬越死後,于山西建立割據政權—漢(前趙);
南匈奴漢政權被羯胡建立的後趙滅亡,貴族多被屠殺,而此時縱橫北方的民族是鮮卑、羌、氐,南匈奴餘眾融入這些少數部族,也有融入漢人的。
另外,匈奴鐵弗部(蛇)被鮮卑擊敗,投靠羌部族政權後秦(農夫),之後農夫被蛇傷害,鐵弗部建立胡夏政權,但被北魏打殘,又被鮮卑分支吐谷渾所滅;
十六國後期,河西有盧水胡,可能是霍去病時期,混邪王殺休屠王投降西漢,歸附西漢的部眾,在河西建立北涼政權,後被北魏所滅,餘部到達高昌,建高昌北涼,後被柔然所滅,融入鮮卑宇文部,待南北朝結束,這部分也融入北方各民族。
至此,「匈奴」部族在中國史記載中消失。
-
3 # 孤城影隨
中國自封古以來,就一直跟北方的民族摩擦不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因為西戎來犯;秦朝修建萬里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漢武帝派霍去病跟衛青多次征戰匈奴;五胡亂華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帶來的戰亂;元朝是北方的蒙古帝國下的一個汗國;清朝也是由關外的滿清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
但如果說最開始跟北方民族往來開始頻繁的,那一定是漢朝。中國流行外嫁的和親公主,正是漢朝發起的。而漢朝之所以會產生和親公主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劉邦打不過匈奴,就只能送公主過去和親,一來二去的這習俗就保留了下來。
從春秋戰國到秦朝,再到漢朝,中原地區一直在發展,匈奴也一直在整合。隨著楚漢爭霸結束,劉邦建立漢朝,匈奴也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統一,那就是冒頓單于統一了整個北方,成為了匈奴大汗,從此跟漢朝戰爭不斷。
西晉賈南風亂政,引起八王之亂,匈奴趁機大舉進入中原,南匈奴趁機建立了前趙政權。隨著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宇文氏建立的北周被楊堅篡奪,匈奴開始徹底融入各其他民族,如今的中亞以及蒙古等,全都具有匈奴血脈,也保留著部分匈奴習俗。
-
4 # 十二米陽光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於夏末商初被北遷之夏族淳維兼併為匈奴,世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其實,匈奴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在先秦時稱胡人,因趙武靈王學習胡騎,所以逐漸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這些胡人慢慢深化成中原民族。而一些胡人則因為中原地區勢力的影響,他們北遷,慢慢形成了少數民族部落,主要靠遊牧為主。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薰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秦朝時期,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以抵北方胡人。在這時期,"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至漢代,"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即匈奴統一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從此,匈奴又自稱胡人,或"天之驕子","單于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公元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漢朝著名將領霍去病、衛青、班超等人就因為抗擊匈奴而聞名於世。
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程序,《史記》、《漢書》均留有些記載。近代西方主流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後來,因為民族融合與民族遷徙的原因,匈奴也出現了變化,北方少數遊牧民族南遷,融入中原漢族,另外有的北走歐洲,形成另外民族。慢慢地,匈奴也就開始分化成不同的民族。
-
5 # 一毛錢一個世紀
春秋戰國時期,匈奴也正在形成發展中,相當於人的童年時期。
匈奴是由許多不同的部落氏族組成的。
葷粥,鬼方,獫狁,戎,狄等也包括被掠去的漢人,慢慢形成的。
而當時漢人也正從夏人,商人,周人的演變,最終至秦漢統一後逐漸形成。
匈奴慢慢發展到與秦,趙,燕,三國相接,常與三國幹仗,互有輸贏。
後秦統一後。秦將蒙恬大敗匈奴。
匈奴放棄河套,然後秦把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蒙恬鎮守。
匈奴退處漠北,也沒閒著,開始統一大漠南北各遊牧部落。
控制地區北坻貝加貝湖,葉尼塞河上游,西至天山南北,東達遼河平原。
後來秦始皇死,蒙恬被害,中原開始戰亂,匈奴又復奪河套地區,大大加強了匈奴的勢力。
而,中原正打熱火朝天,民不聊生。
匈奴一步步經營,己成中亞的大國,勢力比漢朝大的多,而且有馬。(古代戰爭,馬相當要)
漢朝建立後,各方面都不如匈奴了,只好和親送財,咬牙苦幹了幾代人,才有了打擊匈奴的力量。
一個道理。
匈奴在發展壯大,而中原地區忙著幹仗,當然不如匈奴了。
後來的努力追上是最難的,因為你在發展,人家也在發展,只有比別人更努力,而且還要在別人各種原因停滯的時候,才能有機會衝到前頭去。
匈奴也是因為內訌,不然漢要想徹底戰勝匈奴,也難!
所以最後漢再努力,但匈奴的力量就擺在那裡,尾大不掉了!
-
6 # y先森
南匈奴內遷到了今天陝北山西一帶,後來16國時期劉淵也是匈奴人。留在北邊的跑的跑了,大部分又加入後來的鮮卑,柔然等部落
-
7 # 康康微課堂
首年需要說明的是漢朝之後匈奴並沒有消失,而是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們先簡單的說一下匈奴這個少數民族,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其民眾驍勇善戰,喜好劫掠邊境百姓,因此和漢朝發生了多次戰爭,極大地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程序。縱觀漢朝和匈奴的百年戰爭,雖然最後以漢朝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漢朝也遭受了數次慘敗,耗費了大量資源,只能以慘勝來形容。
其次我們回到問題所問之處,漢朝之後匈奴一分為二,一部被稱為北匈奴,一部被稱為南匈奴。
其中
1、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2、北匈奴遠走歐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爾加河地區(今天的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亞匈奴,一部分與圖蘭低地民族融合(中亞兩河地區),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區,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紀末,這個幾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最終也說明漢朝之後匈奴並沒有消失,而是一分為二,這兩部都存在較長的時間,並對中國歷史以至於整個世界史都有所貢獻。
-
8 # 糊了個逗
中國自封古以來,就一直跟北方的民族摩擦不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因為西戎來犯;秦朝修建萬里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漢武帝派霍去病跟衛青多次征戰匈奴;五胡亂華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帶來的戰亂;元朝是北方的蒙古帝國下的一個汗國;清朝也是由關外的滿清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
但如果說最開始跟北方民族往來開始頻繁的,那一定是漢朝。中國流行外嫁的和親公主,正是漢朝發起的。而漢朝之所以會產生和親公主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劉邦打不過匈奴,就只能送公主過去和親,一來二去的這習俗就保留了下來。
匈奴在之前的稱呼就是西戎,就是上面說的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來抵禦的那個民族。說民族也不準確,很多人估計沒有想到,匈奴並非某個具體的民族,而是可以理解為多個少數民族聚集起來的遊牧民族政權,他們統稱匈奴。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匈奴竟然跟我們是同出一源,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黃帝。
《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也說:“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當初夏桀戰敗,帶著部分遺民逃往北方,吞併了當地的很多部落,形成了匈奴初期規模。“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
從春秋戰國到秦朝,再到漢朝,中原地區一直在發展,匈奴也一直在整合。隨著楚漢爭霸結束,劉邦建立漢朝,匈奴也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統一,那就是冒頓單于統一了整個北方,成為了匈奴大汗,從此跟漢朝戰爭不斷。
不過跟中原地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匈奴也經歷了衰落,爭亂,後來呼韓邪單于重新統一匈奴,並且向漢朝臣服,還娶了王昭君,跟中原關係重修舊好,直到王莽上位才結束了這一切。公元46年,匈奴地區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傷亡過半;2年後,匈奴分裂為兩部,南匈奴南下稱臣,安居在河套地區;北匈奴佔據漠北,繼續跟中原對峙。
從此後到東漢末年,邊境一直不得安生,經常打來打去;打不過的匈奴進入東亞,進入漠北,進入西伯利亞;打得過的匈奴進入中國北部,尤其是三國時期,戰亂使得周圍少數民族紛紛湧向中原,“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
西晉賈南風亂政,引起八王之亂,匈奴趁機大舉進入中原,南匈奴趁機建立了前趙政權。隨著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宇文氏建立的北周被楊堅篡奪,匈奴開始徹底融入各其他民族,如今的中亞以及蒙古等,全都具有匈奴血脈,也保留著部分匈奴習俗。
五胡亂華是匈奴的最後謝幕,從此之後,再無匈奴之稱。
-
9 # 歷史吃瓜客
匈奴可不是漢朝消失的,他是隨著五胡亂華的結束而消失的。
十六國時期的“漢”,史稱“漢趙”,就是匈奴人劉淵趁西晉“八王之亂”時建立的。
-
10 # 艾詩塔
西漢時時期的北伐匈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附漢朝,而戰敗的北匈奴往西遷,西遷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既現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帶。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為阿蘭聊,這已經到了歐洲邊緣。
回覆列表
漢朝建立後,匈奴並沒有消失。
漢朝時,強大的匈奴足以威脅漢人的地位,匈奴人彪悍、勇武,建立了當時亞洲大陸上幅員最為遼闊的匈奴帝國。匈奴帝國時時與全盛時期的漢王朝作戰,雖戰爭的勝利者是漢王朝,但漢王朝也耗費了十分巨大的國力。匈奴帝國在漢王朝的壓力下,分裂成為南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族交往頻繁,逐漸與漢族融合;而北匈奴西遷後卻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匈奴一族的發展與滅亡史匈奴是公元前三世紀興起於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少數民族,首領被稱為“單于”,相當於漢人皇帝的意思。匈奴從建立的一開始就和周邊少數民族不斷進行戰爭,但對匈奴來說,最為頭疼的莫過於和南方的漢人進行了上百年的征伐,
匈奴進入鐵器時代後,便開啟了對漢戰爭,當時正值戰國末期,匈奴的勢力發展到與秦、燕、趙邊境,並時不時威脅。前265年,趙國派遣大將李牧出兵戰勝匈奴,抑制了匈奴的攻勢。
漢朝建立初,韓王信被匈奴軍隊包圍後被迫投降,這等於是漢朝國門大開。劉邦坐不住了,親率大軍出兵匈奴,但中了匈奴的計謀,被困於白登(史稱白登之圍)。本來匈奴是很有機會贏得這場戰爭的,但與韓王信約定出擊劉邦時間後,而韓王信遲遲沒有動作,加上劉邦派人遊說,因此,漢高祖劉邦逃過這一劫。
從此時起,劉邦意識到匈奴已經成了氣候,漢朝剛剛建立,政權、社會、國家等,都需要時間去鞏固,遂與匈奴一直採用“和親”政策,對內“修生養息”恢復並發展國力。
時間到了東漢,當時的朝廷聯合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等打敗北匈奴,迫使北匈奴主力西遷,去了遙遠的歐洲,從此北匈奴在中國歷史上消失。
與月氏相互融合的匈奴一族,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在甘肅地區建立北涼政權,後被鮮卑拓跋氏所消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被稱為鐵弗人,特弗人郝連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氐羌,自稱末代的匈奴王,在今寧夏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
再後來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權被楊堅所奪,楊堅南征北戰,建立了隋朝,再次統一了分裂的中華大地。
五胡十六國時期也是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最後一次“演出”,此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逐漸從中國歷史上消失,匈奴後裔也全部融入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