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三么事

    很簡單,李白出身不好,沒有資格。

    我們常以為以李白之傲,或許是自詡天才,看不起考試,或許是李白對當時朝廷的失望,不願同流合汙。

    但在當時唐科舉制完善後,被視為讀書人入仕的正統途徑,連貴族亦以進士出身所傲。

    而李白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唐代考進士,先要透過資格審查。“政審”的時候,要註明:一、“郡縣鄉里名籍”,你是哪個地方人?二、“父祖官名”,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祖父,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而李白呢,一是罪人之後,隋煬帝時祖上因罪被流遣至西域。二是商人之子,唐重農抑商,商人地位低。

    且科舉改革後有明經、進士兩科。明經,分三場,帖經、試義、試時務策。就說帖經,“以所習之經,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為通”(元·馬端臨《文獻通考·選舉考》)。

    進士考試則艱難得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進士科要作試帖詩,大抵以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有種種拘束,比如首句仄起不用韻,兩句一用韻,或六韻十二句、或八韻十六句,主旨也不外歌頌天朝聖德,帝王功業。科舉清代更是八股取士,逐漸僵化。顯然李白天生瀟灑不羈,不願受世俗規矩舒服。他的才華,卻不應囿於考試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米叫做糧,無米也叫良,去米加女變為娘,親孃誰不愛,誰不愛親孃,請賜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