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學生理性教育研究
-
2 # 文仰山人
這兩幅臨作,楷書是臨趙孟俯的《汲黯傳》,行草是孫過庭的《書譜》,作者學書路子是非常正確的,臨帖的也達到了很高水平,但是對比原貼來,在用筆和結構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楷書豎或長橫,入筆的按還不夠;結構上,一些字還吃不準,比如“灌”“顏”字等,每行都有一二個,證明在臨帖時對原帖的特點的掌握方面還有待加強。
另外還要探討一個問題,就是用硬筆臨經典的毛筆字帖,我認為要選擇來臨,為什麼呢?因為毛筆它更注重筆畫的粗細、墨色、疏密等的變化,但是用鋼筆的話,因為筆畫纖細,大小基本一樣,所以想表達這方面的元素就有欠缺。用硬筆來臨小楷,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有所側重。而類似孫過庭的書譜,它的藝術價值最重的是在用筆的精細方面,像絞鋒、中鋒、側鋒、節筆、提按等等各種筆法的運用,但是硬筆因為太細了,無法表達出來,只得一個形狀,失去了毛筆書寫的美。硬筆更重在結構(當然用筆的精細也十分重要,所以行草我認為臨趙孟頫、智永、或《聖教序》可能更好!供參考!
不管是什麼字型,必須讓欣賞者,一眼就看出是誰的字!那才叫水平高的字!例如當代龐興華鋼筆字貼、書法如毛體、舒體、啟功體等。山東魏啟後的書法,見字如見人,仿體再好也好不過獨創體。字的鑑別沒有別的路可走!